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各种药物层出不穷。这对减轻病人痛苦、防病治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必须正确使用,不然就会发生药源性疾病。所谓药源性疾病,是指在用药过程中,由药物本身或药与药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变态反应、成瘾、致畸、致癌等等。它们与治疗目的毫无关系,却可造成人体某器官或组织损害,导致各种疾病。
造成药源性疾病的,不仅是掌握药物知识较少、自行用药治病的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些医生,也会因没有全面熟悉药物而忽视其致病的作用。上海市曾组织高年资医师、药师进行3次医院用药分析调查,发现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很普遍。
造成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 只考虑药物的治疗作用,对其毒副作用不够警惕。如庆大霉索引起的突发性耳聋,1985~1987年见于正式报道的就有175例。又如胃复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阿司匹林引起的支气管哮喘、痢特灵引起的皮炎等等,亦屡有发生。
2 忽视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有的病人一次就医看几个科,服用多种药物,处方医生互不通气,其中有些药物共用不免有增加毒副作用的可能。尤其老年人,这种情况更普遍。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但有的病人为了使疾病早日康复,同时服用两药,结果造成消化道出血。不科学、不合理地同时用药,小则对销或降低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大则增加毒副反应。
3 没有根据具体病情用药 有的病人除了就诊时的病痛外,还存在肝、肾等慢性疾病。用药时就得考虑这些因素,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如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磺胺药、先锋霉素I、消炎痛等等。老人、儿童、孕妇用药都不能与常人一样处理。如小儿使用成人用的鼻眼净,会产生中枢神经毒性,发生脸色苍白、手脚发冷、昏晕等症状。又如安定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与服药者的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半衰期越长,老人若不减量,就会产生蓄积中毒。孕妇用药不当,可使胎儿致残、致畸。
4 滥用药物 多发生于一知半解的人。如滥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双重感染,甚至引起霉菌性败血症。有人使用抗生素,几天就换一种。药物在血液中尚未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即被撤换了,轻则等于浪费药物,延误病情;重则加重毒副作用和病情。
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因此应引起有关方面,包括医院行政、医生、病人及其家属的关注,以便共同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对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有充分认识,医务人员是使用药物的主渠道,要率先重视起来,谨慎用药,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医生和病人及其家属在使用药物前必须全面了解该药(包括药理、治疗作用、适应症、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用药禁忌等),从而扬长避短,在发挥药物的防病治病作用的同时,努力避免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造成药源性疾病的,不仅是掌握药物知识较少、自行用药治病的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些医生,也会因没有全面熟悉药物而忽视其致病的作用。上海市曾组织高年资医师、药师进行3次医院用药分析调查,发现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很普遍。
造成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 只考虑药物的治疗作用,对其毒副作用不够警惕。如庆大霉索引起的突发性耳聋,1985~1987年见于正式报道的就有175例。又如胃复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阿司匹林引起的支气管哮喘、痢特灵引起的皮炎等等,亦屡有发生。
2 忽视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有的病人一次就医看几个科,服用多种药物,处方医生互不通气,其中有些药物共用不免有增加毒副作用的可能。尤其老年人,这种情况更普遍。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但有的病人为了使疾病早日康复,同时服用两药,结果造成消化道出血。不科学、不合理地同时用药,小则对销或降低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大则增加毒副反应。
3 没有根据具体病情用药 有的病人除了就诊时的病痛外,还存在肝、肾等慢性疾病。用药时就得考虑这些因素,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如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磺胺药、先锋霉素I、消炎痛等等。老人、儿童、孕妇用药都不能与常人一样处理。如小儿使用成人用的鼻眼净,会产生中枢神经毒性,发生脸色苍白、手脚发冷、昏晕等症状。又如安定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与服药者的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半衰期越长,老人若不减量,就会产生蓄积中毒。孕妇用药不当,可使胎儿致残、致畸。
4 滥用药物 多发生于一知半解的人。如滥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双重感染,甚至引起霉菌性败血症。有人使用抗生素,几天就换一种。药物在血液中尚未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即被撤换了,轻则等于浪费药物,延误病情;重则加重毒副作用和病情。
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因此应引起有关方面,包括医院行政、医生、病人及其家属的关注,以便共同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对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有充分认识,医务人员是使用药物的主渠道,要率先重视起来,谨慎用药,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医生和病人及其家属在使用药物前必须全面了解该药(包括药理、治疗作用、适应症、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用药禁忌等),从而扬长避短,在发挥药物的防病治病作用的同时,努力避免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