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体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导致了传媒格局迅速变革,一方面新媒体借势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媒体与受众“贴近性”的直接体现,传统纸媒民生新闻的选题把握,往往对一篇报道的新闻价值与所引起的社会反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当下报纸民生新闻选题的思路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做好选题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媒体融合;纸媒;民生新闻;选题
民生新闻是与百姓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新闻形式,同时也最能直观地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落实情况的新闻题材。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广播、电视、纸媒传统媒体“三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受众群体也被传播速度更为便捷、内容更为丰富的新媒体瓜分。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局面,报纸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权威性大、真实性强的优势,在民生新闻选题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彰显民生情怀,做到为百姓发声。
新闻选题是指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对在即将开展的新闻报道的一种提前谋划,或者对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种提前设计。对新闻的报道方式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加以策划,则可以让新闻本身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式, 在最适当的时机与受众见面, 从而使新闻价值以最佳效果得以呈现。
对于民生新闻而言,做好的民生新闻选题,一方面可以有效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纸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选题加以报道,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实现了媒体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为党和政府的民生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传播学的观点认为,新闻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就民生新闻选题而言,只有选择那些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新闻选题,新闻报道内容才会吸引受众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效果,让纸媒的服务功能得以彰显,从而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部分新闻选题内容低俗化倾向
在经过了前期的“民生新闻热”之后,纸媒的民生新闻报道碰到了选题的“瓶颈期”,集中表现在新闻在主题选择方面,往往缺乏深度,对于新闻线索和新闻价值的内涵缺乏进一步的深度挖掘,对于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报道存在“就事论事”和“记流水账”的报道弊端,而对于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缺乏连续、整体的分析,从而导致新闻整体脉络的割裂。另一个低俗的表现形式为大多数的纸媒民生新闻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城市奇闻异事或者是其他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内容,新闻主题缺少深层次的立意,甚至没有新闻主题,长此以往,也将终会丧失民生新闻的真正意义。
(二)民生新闻选题存在创新不足
长期以来,纸媒民生新闻往往在选题形式上流于俗套,新闻记者多数是将大众喜欢的素材直接呈现于报纸之上。这也造成了民生新闻选题局限于过去的思路,缺乏立意的与时俱进和创新。面对新媒体丰富多样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受众更愿意去接受更加新颖的民生报道内容。相对于传统纸媒形式老旧的报道,这种具有新意的报道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和情感认同。相比之下,纸媒记者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思路不开阔,缺乏寻找有新意的新闻主题的动力,这也导致民生新闻的主题策划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三)民生新闻主题选择服务性不强
民生新闻选题的平民化、大众化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为百姓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特性。基于新闻主题低俗等问题,致使纸媒民生新闻主题在选择时服务性不强,
民生新闻报道内容不是新闻事实延展,而是简单堆砌和民众日常琐事的简单记录,忽略了为群众服务的第一本务,未能真正做到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因此也很难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平民化的主题选择视角
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要求在选题方面将百姓的关注点作为新闻选题切入点,将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坚持平民化的选择视角,努力让普通百姓看得懂,读得懂,并不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民生新闻的新闻写作中,要注重运用更加平和具有亲和力的语言,采用更加鲜活的行文报道方式,来增强民生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要坚持“大主题”的“小切口”,硬题材的“软着陆”,以平民化的选题视角,才能够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贴近最现实的生活,才能真正受到百姓青睐。
(二)促进民生新闻主题选择的不断创新
民生新闻要想从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就要深入百姓生活,对主题进行创新,挖掘那些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新意的主题,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可视性。民生新闻主题要在做好传统主题报道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要紧跟时代步伐,对富有时代特色、具有群体典型性的新闻事件和重点人群进行聚焦,让民生新闻的主题不断突破以往的限制与局限,以选题为龙头,带动民生新闻涉及领域的拓展,让更多的社会新群体、政策新效应、人民群众的新生活纳入到民生新闻的领域,让民生新闻的定位更加精准、更加贴近民生,不断增加当地百姓的亲切感。
(三)与新媒体进行融合
尽管报纸电视仍属于传统主流媒体,报纸电视依然是普通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渠道,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年轻受众已经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在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纸媒的民生新闻要做到持续健康发展,既要保持纸媒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好自身优势,也要做到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取长補短,促进自身实现变革。在新闻选题方面,在以往与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方式获取新闻线索的同时,从事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运用各类新媒体、大数据等做好民生新闻素材的收集,进而对社会关注度高、宣传正能量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报道。
(四)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功能
报纸民生新闻报道能紧跟百姓的生活中的诉求,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也是吸引人民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其中,这些民生问题由于多年的积累和政策的变动,一般都具有复杂的形成原因,因此民生新闻记者在实际的选题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的构思过程,立足于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对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政策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让选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种行业和结构调整的变革力度日益加大,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民生领域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报纸民生新闻应主动承担为政府分忧、为人民生活解困的任务,需要民生新闻记者主动引导社会正确的舆论方向,解决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知,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媒体在民生新闻主题选择方面,要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前提下,杜绝目前选题中存在的庸俗化、创新性不强等因素的限制,在选题深度、提升新闻价值和服务性方面下功夫,不断传播正能量,以民生热点为话题,反映时代诉求,接地气服务群众,保证民生新闻能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映真实的民生内容,真正做到为群众发声,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媒体融合;纸媒;民生新闻;选题
民生新闻是与百姓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新闻形式,同时也最能直观地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落实情况的新闻题材。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广播、电视、纸媒传统媒体“三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受众群体也被传播速度更为便捷、内容更为丰富的新媒体瓜分。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局面,报纸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权威性大、真实性强的优势,在民生新闻选题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彰显民生情怀,做到为百姓发声。
新闻选题是指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对在即将开展的新闻报道的一种提前谋划,或者对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种提前设计。对新闻的报道方式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加以策划,则可以让新闻本身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式, 在最适当的时机与受众见面, 从而使新闻价值以最佳效果得以呈现。
对于民生新闻而言,做好的民生新闻选题,一方面可以有效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纸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选题加以报道,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实现了媒体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为党和政府的民生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传播学的观点认为,新闻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就民生新闻选题而言,只有选择那些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新闻选题,新闻报道内容才会吸引受众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效果,让纸媒的服务功能得以彰显,从而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部分新闻选题内容低俗化倾向
在经过了前期的“民生新闻热”之后,纸媒的民生新闻报道碰到了选题的“瓶颈期”,集中表现在新闻在主题选择方面,往往缺乏深度,对于新闻线索和新闻价值的内涵缺乏进一步的深度挖掘,对于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报道存在“就事论事”和“记流水账”的报道弊端,而对于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缺乏连续、整体的分析,从而导致新闻整体脉络的割裂。另一个低俗的表现形式为大多数的纸媒民生新闻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城市奇闻异事或者是其他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内容,新闻主题缺少深层次的立意,甚至没有新闻主题,长此以往,也将终会丧失民生新闻的真正意义。
(二)民生新闻选题存在创新不足
长期以来,纸媒民生新闻往往在选题形式上流于俗套,新闻记者多数是将大众喜欢的素材直接呈现于报纸之上。这也造成了民生新闻选题局限于过去的思路,缺乏立意的与时俱进和创新。面对新媒体丰富多样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受众更愿意去接受更加新颖的民生报道内容。相对于传统纸媒形式老旧的报道,这种具有新意的报道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和情感认同。相比之下,纸媒记者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思路不开阔,缺乏寻找有新意的新闻主题的动力,这也导致民生新闻的主题策划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三)民生新闻主题选择服务性不强
民生新闻选题的平民化、大众化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为百姓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特性。基于新闻主题低俗等问题,致使纸媒民生新闻主题在选择时服务性不强,
民生新闻报道内容不是新闻事实延展,而是简单堆砌和民众日常琐事的简单记录,忽略了为群众服务的第一本务,未能真正做到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因此也很难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平民化的主题选择视角
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要求在选题方面将百姓的关注点作为新闻选题切入点,将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坚持平民化的选择视角,努力让普通百姓看得懂,读得懂,并不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民生新闻的新闻写作中,要注重运用更加平和具有亲和力的语言,采用更加鲜活的行文报道方式,来增强民生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要坚持“大主题”的“小切口”,硬题材的“软着陆”,以平民化的选题视角,才能够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贴近最现实的生活,才能真正受到百姓青睐。
(二)促进民生新闻主题选择的不断创新
民生新闻要想从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就要深入百姓生活,对主题进行创新,挖掘那些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新意的主题,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可视性。民生新闻主题要在做好传统主题报道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要紧跟时代步伐,对富有时代特色、具有群体典型性的新闻事件和重点人群进行聚焦,让民生新闻的主题不断突破以往的限制与局限,以选题为龙头,带动民生新闻涉及领域的拓展,让更多的社会新群体、政策新效应、人民群众的新生活纳入到民生新闻的领域,让民生新闻的定位更加精准、更加贴近民生,不断增加当地百姓的亲切感。
(三)与新媒体进行融合
尽管报纸电视仍属于传统主流媒体,报纸电视依然是普通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渠道,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年轻受众已经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在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纸媒的民生新闻要做到持续健康发展,既要保持纸媒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好自身优势,也要做到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取长補短,促进自身实现变革。在新闻选题方面,在以往与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方式获取新闻线索的同时,从事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运用各类新媒体、大数据等做好民生新闻素材的收集,进而对社会关注度高、宣传正能量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报道。
(四)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功能
报纸民生新闻报道能紧跟百姓的生活中的诉求,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也是吸引人民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其中,这些民生问题由于多年的积累和政策的变动,一般都具有复杂的形成原因,因此民生新闻记者在实际的选题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的构思过程,立足于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对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政策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让选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种行业和结构调整的变革力度日益加大,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民生领域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报纸民生新闻应主动承担为政府分忧、为人民生活解困的任务,需要民生新闻记者主动引导社会正确的舆论方向,解决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知,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媒体在民生新闻主题选择方面,要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前提下,杜绝目前选题中存在的庸俗化、创新性不强等因素的限制,在选题深度、提升新闻价值和服务性方面下功夫,不断传播正能量,以民生热点为话题,反映时代诉求,接地气服务群众,保证民生新闻能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映真实的民生内容,真正做到为群众发声,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