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美术的魅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了解基本的美术常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由于自身性格和生活环境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审美取向。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使学生具备独特的鉴赏能力,这对其美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与数理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美术课堂中教师能够发挥的空间更大,也更为灵活。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笔者看来,人美版《美术鉴赏》教科书具有很强的视觉呈现力。在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教科书中的图片对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学“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时,就结合教材中古代绘画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中国古代美术的特色,并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方面来直观感受艺术魅力,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特点等大环境去感受。同时让学生就中西美术创作的大轮廓进行对比,从而认识两者最主要的差异,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重现教材,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的绘画特色。
笔者还认为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挖掘教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如笔者通过比较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巨大差异。这样不仅使学生分清了二者的区别,还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并分辨意象艺术的定义和主要特征等等。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教材表面进行美术教学,就会让学生产生教师在“自说自话”的感觉而对美术失去探索的热情。
二、借鉴各种美术教材,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符合学生实际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时,由于是高中的第一堂美术课,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课堂变得有趣。笔者在课堂导入中就采用了提问“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的课内外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让学生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不论是美术创作还是美术鉴赏,教师万不可用成人的意志模式及公式化的教条去强制学生机械模仿,束缚他们的手脚。如在讲授“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节时,笔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的分析鉴赏。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笔者在上课时就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画中某个人物和某种场景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具象艺术”,以及画作所体现出来的典型性、情节性、叙事性等艺术特点。
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光靠教师的讲解或者对教材进行多方面挖掘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对美术作品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
1.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比如影像、参观、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教学“抽象艺术”时,可以先通过图片这样的视觉形式来呈现作品,让学生鉴赏一下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最后结合爵士乐《蓝色狂想曲》,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从而展开对冷抽象的讲解。这样不仅不会让课程内容过于深奥突兀,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并进行交流。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某一课时的内容,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视频制作,并在下次课上进行作品展示。这种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且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再如教学“冷抽象与热抽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这些作品,并进行对比分类。课前的相互交流也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兴趣。
3.提倡人文关怀,培养独特个性
人文关切包括:对人的尊重(包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自然世界及优秀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宽容;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美术教学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比如在教学第15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剪纸、做扇子等活动,并对一些美术知识进行拓展讲解,将一些内容进行转化,这些都体现着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而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以及长远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关注个性的生成和发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选择都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美术魅力,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其展现出来。笔者在日常的美术鉴赏教学中,也会尝试带学生去逛校园,让他们细细感受平日被忽略的美景。
四、总结
美术是一门艺术,而高中美术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将课堂变得有趣,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需要继续在实践中加以关注的问题。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美术教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自身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归纳、筛选而得出的一些教学经验,希望能引各位读者的思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
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美术的魅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了解基本的美术常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由于自身性格和生活环境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审美取向。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使学生具备独特的鉴赏能力,这对其美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与数理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美术课堂中教师能够发挥的空间更大,也更为灵活。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笔者看来,人美版《美术鉴赏》教科书具有很强的视觉呈现力。在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教科书中的图片对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学“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时,就结合教材中古代绘画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中国古代美术的特色,并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方面来直观感受艺术魅力,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特点等大环境去感受。同时让学生就中西美术创作的大轮廓进行对比,从而认识两者最主要的差异,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重现教材,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的绘画特色。
笔者还认为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挖掘教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如笔者通过比较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巨大差异。这样不仅使学生分清了二者的区别,还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并分辨意象艺术的定义和主要特征等等。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教材表面进行美术教学,就会让学生产生教师在“自说自话”的感觉而对美术失去探索的热情。
二、借鉴各种美术教材,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符合学生实际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时,由于是高中的第一堂美术课,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课堂变得有趣。笔者在课堂导入中就采用了提问“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的课内外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让学生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不论是美术创作还是美术鉴赏,教师万不可用成人的意志模式及公式化的教条去强制学生机械模仿,束缚他们的手脚。如在讲授“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节时,笔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的分析鉴赏。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笔者在上课时就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画中某个人物和某种场景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具象艺术”,以及画作所体现出来的典型性、情节性、叙事性等艺术特点。
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光靠教师的讲解或者对教材进行多方面挖掘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对美术作品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
1.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比如影像、参观、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教学“抽象艺术”时,可以先通过图片这样的视觉形式来呈现作品,让学生鉴赏一下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最后结合爵士乐《蓝色狂想曲》,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从而展开对冷抽象的讲解。这样不仅不会让课程内容过于深奥突兀,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并进行交流。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某一课时的内容,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视频制作,并在下次课上进行作品展示。这种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且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再如教学“冷抽象与热抽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这些作品,并进行对比分类。课前的相互交流也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兴趣。
3.提倡人文关怀,培养独特个性
人文关切包括:对人的尊重(包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自然世界及优秀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宽容;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美术教学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比如在教学第15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剪纸、做扇子等活动,并对一些美术知识进行拓展讲解,将一些内容进行转化,这些都体现着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而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以及长远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关注个性的生成和发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选择都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美术魅力,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其展现出来。笔者在日常的美术鉴赏教学中,也会尝试带学生去逛校园,让他们细细感受平日被忽略的美景。
四、总结
美术是一门艺术,而高中美术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将课堂变得有趣,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需要继续在实践中加以关注的问题。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美术教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自身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归纳、筛选而得出的一些教学经验,希望能引各位读者的思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