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之情,右之理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左右》作为一部优秀的话语电影,本身蕴藏的电影语言值得我们挖掘和思考,同王小帅导演以前的几部作品相比较,《左右》继续沿袭了其描写小人物辛酸苦辣的作风。讲述了一个温情与伦理对决的故事。
  [关键词]《左右》 人物塑造 情理交融 音乐
  
  三月伊始,王小帅导演带着自己的新作《左右》进入了电影院。同王小帅导演以前的几部作品相比较,《左右》继续沿袭了其描写小人物辛酸苦辣的作风。讲述了一个温情与伦理对决的故事。
  故事的素材取自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一个叫做枚竹的女人在同前夫肖路离婚后,带着女儿禾禾嫁给了现在的丈夫老谢,老谢是一个设计师,为人善良敦厚,将禾禾视为己出。再婚后的枚竹过着平静而温暖的日子,但是幸福的时间总是太短暂,女儿五岁时查出白血病,且情况危急,拯救女儿生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前夫再生一个孩子,新生孩子的脐带血是禾禾获得重生的最大几率。可是。这时候肖路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弱小的生命成了四个成年人最大的危机。责任,伦理,人性,压力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做人工授精的肖路和枚竹,还是走出了最不愿意走的一步。
  
  一、性与情
  
  如果要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讲到性,在这部电影展演后,其中的性爱镜头不可避免地成为议论的焦点。影片在宣传上也将这部电影称之为“挑战温情伦理大片”。于是,性就成了影片无法回避的重要元素。不同于情色电影,性在这部影片中的出现,不是为了简单的刺激观众的感官,而是借助性来探索人性,和一种所谓的社会伦理观。
  如果说在《苹果》或名《色·戒》中,性爱作为影片的一大噱头而存在,那么,在这部影片中,性只是作为情节的助推器,只是作为一个生存的过程。这种过程中没有享受和快乐,反而充满了苦恼。导演也是用一种几乎是赤裸裸的再现形式来表现的,整个过程的再现,完全谈不上任何的美感。这样的白描,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这部电影所探索的是一个性与情的关系,或者说是一个社会伦理和人情世故的关系。
  从社会伦理的层面上讲,枚竹与肖路之间的性交本身就是乱伦的关系,但是从人之常情上讲,我们似乎更赞扬这两个人的牺牲,这两个人的性爱并不是鱼水之欢,更多的是为了挽救一个生命而必经的一个过程。所以性的描写在影片中也不能算做一个亮点,它带给四个中年人的更多是一种痛苦的存在。
  
  二、人物
  
  影片成功地描绘出了四个中年人疲惫和无奈。就像王小帅导演自己讲的那样:“《左右》这个故事里的四个主要人物都是很无奈的,就是命运给你的东西你不得不担着。‘左右’,并不是选择左或者选择右。而是一种左右为难,左右命运,或者被命运左右。这就是中年的‘残酷’,必须面对命运更无奈、更残酷的安排。”四个人的牺牲是否真的可以换回禾禾的生命?影片并没有给出—个答案,一切都由人去猜想。
  比起王小帅导演运用简单而直白的手法描写的故事,影片最吸引我的是塑造了四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首先是女主人公枚竹,作为禾禾的生母,左边是正在死亡边上的骨肉,右边是已经重组家庭的前夫,选择女儿,注定要破坏前夫现在生活的平衡。选择与前夫的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判了女儿的死刑。母爱的无私和人性的自私让枚竹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看着日益憔悴的女儿,枚竹决定放下一切世俗的伦理。但与此同时,她的选择也搅乱了另外三个人的生活。
  比起枚竹来说,做为肖路现在的妻子董帆这一形象似乎引起我更多的注意,在余男塑造的董帆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认命的挣扎,如果枚竹尚有选择的权利,那么,董帆只有默默承受,面对一个生命,面对丈夫冠冕堂皇的理由,她只能选择隐忍或者是永远的退出。当影片中的董帆抵住门框,喃喃自语地说出自己的寂寞和恐慌,谁还忍心苛责她的自私。不算自私吧,答应了丈夫再和前妻生一个孩子,只是不能再忍受自然性爱的要求,对于她来说,枚竹永远是心底不愿触碰的结吧。董帆还是善良的,所以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退让,在整部电影里最无力的就是她了吧,如果枚竹是主动的左右生活,那么董帆只能是被动的被生活左右着吧,在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压力下,她无法实现心底最深处的渴望,希望有一个孩子,能有一个安静温暖的家,可是偏偏连这样卑微的希望都无法被满足。一直不愿和自己生一个孩子的丈夫却要和前妻再要一个孩子,心中的苦楚该怎样诉说呢?
  我不知道对枚竹应该如何评判,如果像王小帅所说的“闫英(也就是剧中枚竹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所遭遇的‘艰难’,我不敢‘碰’。”那么董帆这个无辜的被伤害的女人又有谁去怜惜呢?枚竹尚且有禾禾作为安慰的借口,可是对于董帆来说,什么都没有。即使受到了伤害,也没有人看到,当人们只把同情的焦点集中在枚竹身上时,董帆也成了被遗忘的存在,被伤害的同时被遗忘,会更痛吧。
  另外在影片中,导演王小帅还塑造了两个男人的形象,一个是枚竹现在的丈夫谢怀才,另一个是枚竹的前夫肖路。王小帅手下的老谢,给人一种窝囊感,但是,在我看来,老谢的窝囊,更是一种无言的伟大,在这场人生的闹剧中,老谢始终在妥协,他用自己的底线来守护一个特殊的家,对于禾禾,前妻带来的孩子,老谢给与了最无私的父爱,年幼的禾禾并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自己拥有两个爸爸,但从她看生父陌生的眼神上,和那声刺人心脾的“叔叔”中,我们或许可以猜到。在禾禾的心里只有一个父亲,这个父亲就是那个遇到难题就下楼买烟的男人,默默忍受或者说是接受着生活。生活对他不公平,为了禾禾,枚竹打掉了她与老谢的孩子,为了禾禾,枚竹要与前夫再生一个孩子,而这一切就意味着老谢不可能再拥有自己的孩子了。不是没有矛盾,也不是没有挣扎,但是,面对自己要爱要保护的人,所有的痛就这么被放在了心的最深处。最卑微的要求就是把枚竹和肖路生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不要告诉别人这是你和肖路的孩子,就说是我们的吧,带孩子回趟老家,是男人最后的自尊了吧。把所有的自尊自傲都小心的收了起来,在生命面前,老谢是一个卑微的存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存在,对于禾禾来说,却可能是不一样的一生。
  而对肖路,我觉得肖路更多的是以一个小人物的形式存在,从影片的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感觉得到肖路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呈现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状态,为了家庭盲目的忙碌着,他渴望为家庭带来最舒适的生活环境,面对女儿和现在的妻子,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肖路也只是被动的接受。
  在左右这部电影中,两个男人的塑造更多的是为了表现王小帅所提到的“无奈”。在枚竹做出选择的那一刹那,其余的三个人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他们没有办法选择左或者选择右。只能是被生活左右着。
  
  三、迷茫   
  影片除了表现四个主人公在生活中的无奈外,也展现了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人们表现出的迷茫。而这种迷茫感,导演更多的是用一些特殊的镜头表现出来的。
  广角镜头在影片中的运用多是为了表现一种迷茫感。广角镜头一般运用在较开阔的场景中,这时候会给人带来稳定感和舒畅性,但是,如果前景十分混乱,又会带给人很沉重的压迫感。在《左右》的开头,通过一个这样的主观移镜头。模拟车在楼宇间移动,前景中摇摇晃晃的楼宇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且整个画面充满了横七竖八的线条,楼与楼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线条,把人的思维困在了狭小的范围内。没有任何规律性的镜头的摇晃,人的感觉随着镜头的移动,有一种混沌感,像是在茫茫中寻找出路。灰暗的色调,始终是静默的画面,只有一些细小的杂音,让人不安,而这一切都带给人一种深深的压抑感和被迫感。最后,只有两声短促的“左,右”拉开了影片帷幕。这样的镜头放在影片的开头,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影片平实又充满无奈的基调。
  同时,广焦镜头在影片中另一种形态的运用很好的表现了影片的基调,就是几个景深镜头的运用。最为突出的一个镜头就是在枚竹得知了禾禾得的是血癌的时候,将枚竹放在画面的深处,运用大景深,带给人一种孤立无助的感觉,一个女人侧面的剪影,被线条包裹着的赢弱的身躯,让观众感受到枚竹身上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甚至快将枚竹压垮了。所以当观众站在枚竹的立场时,更能理解枚竹以后近似于神经质的所作所为。
  另外,在影片中长焦的运用也多带有这样一种无措感。小范围通过焦距变化的推拉镜头,在影片中大量运用,尤其是在人物对话的过程中。运用很多,长焦镜头的特点之一是前景和后镜头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在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应用焦距的微调,使得对话双方一方清晰,另一方模糊,这样不仅仅给人带来一种压抑感,更能让人产生一种不安感和迷茫感,近在咫尺,彼此之间却又相隔海角天涯。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两个人面临着性爱的尴尬时,导演将两个人分别安排在前景和后景,焦距始终对准沉默的一方,在肖路告诉枚竹董帆打来电话的时候,枚竹的面部表情清晰,但是肖路的形象模糊,这时观众能够清楚地看见枚竹因为能救女儿,脸上不由得露出微笑同时夹杂这对董帆的愧疚,但是,因为形象的模糊,却无法揣测肖路的心理活动,这就给观众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隐含了肖路的无奈和迷茫,或许他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是错,一方面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妻子。他的选择更多的包含了一种被迫和无奈。所以,当他在叙述董帆的时候,使用长焦镜头,不仅可以使人物虚化,同时也模糊掉肖路复杂的内心活动,突出影片无奈的主题。
  这样的镜头还运用在对禾禾的医治过程中,决定要和肖路生一个孩子的枚竹和老谢商量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对话也使用了这样微调焦距的手法,这样处理场景会让观众感受到老谢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产生的无助感,也可以感受到两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之间那种微漾的不知所措。
  
  四、象征
  
  许多导演都会在自己的影片中放上主体表达影片内在的思想内容,这些东西往往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道具出现,而更多的成为一种情绪的象征,比如《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身上纷纷扰扰的旗袍,比如《霸王别姬》被菊仙砸碎的杯子,也比如《看上去很美》中那些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小红花。同样的,这部电影中也出现了不少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
  
  地铁
  相信看完《左右》的人都会记住一个场景那就是地铁,在整部影片中,地铁的多次出现更像是一种象征。地铁似乎象征着枚竹,肖路,董帆,和老谢四个人的生活。每一次的选择都让他们的生活是像一个不同的方向,生活似乎和以前一样在继续,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大相径庭。生活这辆轻轨,因为不同的选择开往不同的终点,你选择了上车就没有办法在选择她的方向,坐上车的你只能被动的被拉向未知的终点。影片没有给出一个结局,仿佛是简单的述说,却包含着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无奈,没有答案的结局让人看不到希望。
  
  香烟
  剧中,每当老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都会下楼买包烟,在家门口静静的站上一会儿。然后整理好自己复杂的情绪,换上轻松的笑容回家。烟成了老谢逃避现实的工具,似乎也成了一种象征,这种象征是我们最本能的逃避。人在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当我们没有能力左右生活给予我们的所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本能的选择逃避,就像老谢一样,把所有的不如意都集在香烟中,仿佛伴随着一根烟的完结,这些问题也就像烟灰一样烟消云散了,而生活本身也就像这支香烟一样,有时候明明知道这样的选择会给自己伤害,也还是会接受,被生活左右着,欲罢不能。
  
  剪纸
  影片中几次出现了剪纸,剪纸的一次次出现,似乎不仅仅表现了老谢对禾禾真诚的关心,那些美丽而脆弱的剪纸,在我眼中更多的代表了老谢和枚竹,肖路和董帆两对夫妻之间之间微妙的关系,如果没有禾禾的介入,这两对重组的家庭都呈现了其最大的幸福,但是,这样的幸福就像剪纸一样,虽然美丽,却也承载着其本身所带的弱点。小心的保护方能守住一份完整,但是禾禾的介入,无疑是把这份幸福从保护它的相簿里却了出来,那些脆弱也就暴露了出来,如果不能像老谢一样给这份幸福找到合适的位置,那么,这些幸福就会被很轻易的破坏。而另一方面剪纸似乎也意味着一样安宁生活状态,这种状态随着禾禾的生病而被打破,最终象剪纸一样,面对一个即将消逝的生命,即使美丽,也不得不被放弃。
  
  五、音乐
  
  整部影片的音乐单调,安静。
  音乐作为影片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用来表现人物和时间的变化,反映人生事件,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另外,音乐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音乐同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通过其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的丰富复杂的感情状态。例如在影片中,音乐前几次的出现,都呈现了不完整的曲调,这时候,音乐的出现不仅仅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也可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压抑,面临着一个脆弱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的混乱。而在影片的后半段,音乐的出现基本上都是以完整的曲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事情的解决,无论是以怎样的方法,至少留给人希望。
  而影片中的配乐几乎全部出现在矛盾解决的时候。在枚竹决定同前夫再生一个孩子用脐带血救禾禾的时候,在董帆两次选择退让的时候,在肖路经过挣扎决定接受枚竹建议的时候,音乐都有短暂安静的存在,但是,虽然每次的选择都让禾禾的生命重新看见了希望,但是舒缓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音乐,并没有留出一点点的喜悦,反而让人有一种无助感,选择意味着牺牲,每一步地走出都是一种牺牲。
  影片中的配乐多次时突然截止的,不完整的音乐像是隐意着无论是怎样都无法做出完美的选择,总会有人受到伤害。同时,在叙事上,不完整的音乐也会让观众心里产生一种不安感。也在隐意事情将会以失败结束。所以,在影片前一部分,配乐多是以戛然而止的形式出现,似乎预示了禾禾命运的多疾,和四个成年人生活一步步走向混乱。
  另一方面。短促的音乐也似乎昭示着人物内心的挣扎。在董帆第一次妥协的场景中,配乐若隐若无的出现,不仅把董帆的孤独感表露无疑。更重要的事,让人感觉到董帆虽然可以选择,却无法左右生活的悲哀。表现了董帆在生活中处在被动的弱势之中。影片中的配乐就像是一件精致的弦乐器,在不经意间拨动了观众心中敏感的神经。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中约翰·汤姆林森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梳理,完成了对全球化这一现象从政治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的扩展。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帝国主义 多元文化    我们生活在如麦克卢汉描绘的“地球村”之中,整个世界都在消费一些同质的产品,比如Disney的动画片、Hollywood的电影大片、可口可乐、麦当劳。电视节目、电影作为传播文化的娱乐方式。也影响了大众的部分生活方式。就一
[摘要]生存意识是日本电影涉及的重要主题,也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表征。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战后社会环境来看,生存意识都让日本人无法回避。日本电影导演今村昌平创作历程自二战后始,其作品对个体的生存状态和国族的身份变迁的探讨,亦构成对“生存意识”明确而深入的影像表达。  [关键词]生存意识 个体生存 身份变迁    生存是日本文化中经常探讨的主题,有其特定的文化原因。每个民族的文化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密
摘要:一部名为《麦兜响当当》的动画电影再一次激发了内地观众的“麦兜情怀”。从2001年起,“麦兜”系列一次次地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这种令人着迷的力量归功于动画的特性、戏剧艺术及电影艺术的约定性等方面,并且是结合了动画本身特有的强烈虚构性而诞生的代替一般剧情电影演员的人化的角色,是带有个性过滤、能所指高度集中统一的人物,因此它们能够通过其亲切的外表和美好的人性获得动画观众的青睐。  关键词:拟
[摘要] 现代性自其产生之日就与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渊源,而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主要体现在文化艺术中。在视觉文化转型的今天,电影艺术是当代最主要的艺术之一,并成了反思工具理性的重要领地。但是电影艺术在走向审美现代性的同时也使自身陷入了盲目追求形式和体制排斥的窘境之中,在这种复杂状况之下,当代电影艺术如何寻求出路以及审美现代性自身如何发展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审美
【摘要】香港著名导演张彻和陈可辛根据晚清著名的刺马案拍摄了电影《刺马》和《投名状》,这两部相隔了34年的电影对于兄弟情谊的描述体现了香港导演对于中国大历史的不同态度,这种差异是当代香港电影发生转型的一个重要缩影。  【关键词】《刺马》 兄弟情谊 大历史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14    上个世纪60年代,香港出现新武侠电影流派,大导演张彻被
[摘要]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应该遵循信息等值、文化浸润和艺术审美的原则,同时还要兼顾影片的商业价值,只有遵循这四个原则,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汉译原则 信息等值 文化内函 艺术审美 商业价值    优秀的英语影片译名标准是既要符合我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又要在深层语义上与原片名实现功能上的对等。译者不仅要熟谙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转换方法,更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因
[摘要]陕西女作家散文写作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少”,即少大家、少精品、少特色;其散文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缺乏精神定位,一是缺乏个性;突破这些局限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立足本土,一是把握时代,一是关注苦难。  [关键词] 女作家 散文 个性    现代女作家散文的发展史可以从冰心写起,到本世纪初风风雨雨的几个阶段,从“五四”时期宣扬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与个性解放,到三十年代“民族救亡”时期走
摘要 论文放弃人们惯用的理论对文本的取舍,通过细读与想象实现与诗歌文本的沟通,在体验中感觉、揣摩诗歌的情境与典型细节,发掘诗歌为通常的理性剪裁所容易忽略的细微的心灵振颤与鲜活的原生情感,从而达到对诗歌魅力之源的把握。  关键词 蒹葭 体验 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
[摘要]继《卧虎藏龙》的辉煌之后,近几年来华语新武侠电影已甚少扛鼎之作,在这个武侠氛围凋零的年代,观众热切呼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片经典再现。《剑雨》则是现今众多武侠片中的一名佼佼者,新武侠世界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新武侠 江湖 多角度叙事 爱情 欲望    2010年9月底吴宇森监制,苏照彬导演的《剑雨》“悄然上映”,没有过多的宣传攻势,缺少成熟的营销策略,然而正是在这种优势全无的形势下
【摘要】田壮壮代表着“第五代”精神理念的坚守。在电影《盗马贼》中,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描写生命的体验、捕捉民族的符号、进行自省、呼唤反思,他用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对信仰的敬畏和对生命与挚爱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梦想照进现实的凄美之歌。  【关键词】《盗马贼》 生命与挚爱 坚守    记得田壮壮在中戏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曾说:“我认为电影是不能聊的——电影是看的”。尤其是他的这部《盗马贼》,我自己觉得看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