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检验,而每一年的高考作文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文章“合时合事’而作的意图,人生哲理,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思想认识等渗透其中,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能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但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为了改变学生们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现状,我决定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优势配合作文教学,下面就以我的作文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阅读,积累素材。
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作文内容空洞,缺少文采的原因:(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量太小;(二)相当多的家长平时不允许他们看“杂书”,只要是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家里一律封杀。这样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中学生作文选》而已;(三)尽管大家都明白:“多读多写”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有多少老师能经常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又有多少老师能随时把新出版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倾向阅读散文、小说,小说以中短篇为主,长篇名著几乎不读,题材多以动漫、侦探、魔幻、言情为主要作品,一些盗版的武侠小说,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小说,就可能放人他们的抽屉,这当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这些导致中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文化积累单薄,作文缺乏想象力和新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鉴于上述原因,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图书馆引导、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一)读思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抓住重点,独立思考。(二)读说结合。为了防止学生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让学生把所看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对所看书发表评论,谈谈优缺点。(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阅读量明显增大,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解决了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阅读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第二步:开展读书演讲交流会
伴随学生到图书馆的次数增多,阅读量的加大,经过一段时间素材的积累,班里每人至少积累了四、五本读书笔记,他们积累的作文素材各有千秋,有必要在全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自己好的图书、杂志、文章、故事、感受、见解推荐给同学,与大家共享。为此,我开展了以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每月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
每学期至少搞一次“积累笔记本”展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搞小型答辩会;
建立了课外阅读跟踪表,对学生阅读进行跟踪。
这一环节训练,班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也明显加强。
第三步:阅读、仿写,提高写作的技能。
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如:命题新颖,开头吸引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构思内容,做到以真情感动人;书写工整;人物描写生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生动,不要流水账(什么无用的话都写出来);巧妙运用对比、衬托、象征的写作手法等。
然后,我决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训练设计由易到难,进行分梯度写作练习。这就照顾到了班内所有学生,也实践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找例文进行仿写(针对写作中、差等水平的学生)
(1)让学生找出与材料有关的佳作,然后从内容到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文章优点,提高鉴赏能力。
(2)依据佳作的写法进行仿照,练习写作。
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解决了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的问题,对于中、差等学生而言,不失为较好的训练方法。
创新型写作(适用于写作优等生)
学生在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技巧,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学生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学生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显而易见的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读更多的好作品,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这一环节提高了差生、中等生、优等生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运用水平,作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人的主食,那么利用图书馆进行语文学习则是辅食。人少了辅食是会营养不全,发育不良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学生领向图书馆——这个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在那里,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养分,而不仅仅是吸收教师的“一杯水”、“一桶水”;在那里,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想象会更丰富,自主能力会更强。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原动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生活中挖掘哲理,体味生活的真善美上,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加上适量的写作训练,使学生从怕写作文到能写作文,从能写作文到爱写作文,做达到下笔如有神。
为了改变学生们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现状,我决定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优势配合作文教学,下面就以我的作文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阅读,积累素材。
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作文内容空洞,缺少文采的原因:(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量太小;(二)相当多的家长平时不允许他们看“杂书”,只要是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家里一律封杀。这样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中学生作文选》而已;(三)尽管大家都明白:“多读多写”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有多少老师能经常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又有多少老师能随时把新出版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倾向阅读散文、小说,小说以中短篇为主,长篇名著几乎不读,题材多以动漫、侦探、魔幻、言情为主要作品,一些盗版的武侠小说,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小说,就可能放人他们的抽屉,这当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这些导致中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文化积累单薄,作文缺乏想象力和新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鉴于上述原因,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图书馆引导、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一)读思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抓住重点,独立思考。(二)读说结合。为了防止学生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让学生把所看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对所看书发表评论,谈谈优缺点。(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阅读量明显增大,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解决了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阅读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第二步:开展读书演讲交流会
伴随学生到图书馆的次数增多,阅读量的加大,经过一段时间素材的积累,班里每人至少积累了四、五本读书笔记,他们积累的作文素材各有千秋,有必要在全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自己好的图书、杂志、文章、故事、感受、见解推荐给同学,与大家共享。为此,我开展了以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每月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
每学期至少搞一次“积累笔记本”展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搞小型答辩会;
建立了课外阅读跟踪表,对学生阅读进行跟踪。
这一环节训练,班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也明显加强。
第三步:阅读、仿写,提高写作的技能。
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如:命题新颖,开头吸引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构思内容,做到以真情感动人;书写工整;人物描写生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生动,不要流水账(什么无用的话都写出来);巧妙运用对比、衬托、象征的写作手法等。
然后,我决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训练设计由易到难,进行分梯度写作练习。这就照顾到了班内所有学生,也实践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找例文进行仿写(针对写作中、差等水平的学生)
(1)让学生找出与材料有关的佳作,然后从内容到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文章优点,提高鉴赏能力。
(2)依据佳作的写法进行仿照,练习写作。
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解决了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的问题,对于中、差等学生而言,不失为较好的训练方法。
创新型写作(适用于写作优等生)
学生在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技巧,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学生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学生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显而易见的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读更多的好作品,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这一环节提高了差生、中等生、优等生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运用水平,作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人的主食,那么利用图书馆进行语文学习则是辅食。人少了辅食是会营养不全,发育不良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学生领向图书馆——这个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在那里,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养分,而不仅仅是吸收教师的“一杯水”、“一桶水”;在那里,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想象会更丰富,自主能力会更强。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原动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生活中挖掘哲理,体味生活的真善美上,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加上适量的写作训练,使学生从怕写作文到能写作文,从能写作文到爱写作文,做达到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