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285窟南壁多光谱无损分析初步报告(I)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在多光谱成像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反射式光谱仪、数字显微镜等非介入式的光学调查仪器,结合实验室模拟试验和洞窟调查,对莫高窟第285窟南壁的无机颜料和有机染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敦煌;壁画;多光谱调查;无损分析
  中图分类号:K854.3;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5-0049-05
  
  一 前言
  
  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的众多机构合作,对敦煌壁画的制作技术、壁画颜料的变色和褪色、保存与修复方法进行过深入研究,基本解明了敦煌壁画中使用的矿物颜料和胶结材料以及壁画颜料变色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上世纪初,Norman首先利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当时已知颜料的反射光谱进行了分析。其后,朽津信明等利用便携式的分光光度计,对常见的纯颜料进行了研究,认为矿物颜料的反射光谱基本上由其晶体结构决定。而颜料的粒度和含水率等因素对反射光谱没有大的影响,因而利用便携式的分光光度计,可以对壁画颜料方便地进行现场调查,粗略地估计颜料的种类,为大面积地调查壁画制作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随着分析技术和仪器的进步,壁画的无损多光谱分析和调查技术有了实际的应用,特别是应用在褪色、变色图案和文字的识别,以及壁画制作材料和绘制技法的无损调查等方面。因此采用敦煌壁画的制作技术,制作模拟试块,对该研究方法在敦煌壁画中的应用做了调查;并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中日合作保护莫高窟研究项目,在莫高窟第285窟南壁进行了初步调查。
  


  
  二 仪器和样品制备
  
  1、室内模拟试块的分析
  仪器及分析条件:岛津(UV-2201)分光光度计,360nm-800nm波长范围扫描,波长间隔1.0nm。
  模拟试块的制作:根据敦煌壁画的制作技术,用动物胶(骨胶)混合敦煌壁画中使用的颜料,在中性卡纸上涂抹混合动物胶的各色颜料,制作标准试样。所用的颜料均用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
  


  
  2、洞窟调查仪器
  仪器:现场观察用UV灯(UVP Compact UV Lamp UVGL-25,365nm and 254nm);数码显微镜(Keyence VM-5000 X150-800);反射式分光光度计(SpectraScan PR-650,Photo Research产),钨灯光源,测定范围约1cmφ,带一个附加微距镜头;袖珍放大镜:分别为25X、50X、100X,可以细微地观察壁画。
  


  实验步骤:
  a、用数字显微镜观测南壁东侧上部一排飞天处,以及中下部壁画。同时用便携式紫外灯以及袖珍放大镜对南壁做详细的观察,并对照壁画的紫外线激发可见光荧光图像照片,以及红外照片,对不同颜色和不同信号的部位做详细记录。
  b、对选定的部位用反射式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三 实验结果
  
  1、室内模拟实验结果
  


  蓝色颜料:图1所示的是从头青到五青五种不同粒径石青和青金石的反射光谱图,可以依靠特征反射、主吸收带及峰形的不同,区别这两种颜料。同时五种不同粒径石青的反射光谱图的峰形和特征反射、主吸收带基本一致。石青:450-470nm特征反射和640nm主吸收带;青金石:444nm和大于650nm特征反射及600nm主吸收带。
  红色颜料(图2):朱砂大于640nm特征反射和550nm附近的主吸收带;土红750 nm和450nm的特征反射及480hm附近的主吸收带。
  黄色颜料(图3):
  


  铅黄:大于650nm特征反射和410nm主吸收带;雌黄:大于580nm特征反射和440nm主吸收带。
  绿色(表1):选用的四种绿色颜料为:孔雀石,氯铜矿,斜氯铜矿和水胆矾。根据四种绿色颜料的反射光谱资料、主吸收带和峰形很相似,所以很难用反射光谱来区别这四种颜料。
  白色:铅白、白垩、滑石、石膏、高岭土、文石等白色样品的反射光谱图也没有明显的差别,仅仅用可见光范围的反射光谱分析无法鉴别。
  根据混合动物胶后的壁画颜料样品光谱分析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用来简便、快速地区别蓝色的青金石和石青、红色的朱砂和土红、黄色的雌黄和铅黄,但无法区别莫高窟壁画中各种绿色和白色颜料。
  
  2、洞窟调查结果
  (1)地仗层和粉层
  通过对壁画破损部位的观察,了解壁画的结构。确认地仗有两层,其中粗泥层混合有植物秸秆,细泥层混合有非常细的植物纤维;并确认整铺壁面有白色颜料涂抹的粉层。
  (2)颜料层
  底稿线:观察到用橙红色颜料制作的草图的线条。
  颜料:通过仪器分析和显微镜调查,确认有4种红色,1种土红色,1种绿色,2种蓝色,1种肉色,1种白色,1种黑色和1种黑褐色。根据李最雄的研究结果,可以确认其中红色主要使用了土红,蓝色为青金石,绿色为氯铜矿,棕黑色为铅丹变色后的黑铅矿,白色主要是滑石矿物。这些不同颜色颜料的光谱调查结果分别陈述如下:
  红色:不同红色颜料的观察结果见表2和图版7。
  红色1-3颜料的反射光谱比较近似,仅依靠反射光谱无法区分1-3这3种红色颜料,红色4的反射光谱和前者不同,见图4。
  


  对红色4颜料部位的显微镜观察,确认不存在明显的颜料颗粒,可能是有机染料。
  通过紫外线照射观察,红色2部位表面可能有表面涂层。
  土红色:对动物和龛入口处的土红色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到很多大颗粒的土红色颗粒。反射光谱见图5。
  绿色:通过对山、服装和建筑物等绿色部位的紫外线观察,没有发现荧光信号。而红外线照片则信号比较强。显微镜观察到绿色颜料颗粒中含有蓝色和红褐色的颗粒。各部位反射光谱比较近似,只在短波长峰的位置有一些差别(图6)。
  蓝色1:山、草木、上部飞天的飘带和下部龛入口的装饰图案等有鲜艳的蓝色1。在短波长紫外线照射时有黄绿色的荧光信号。红外线照片上信号不强。紫外线荧光照片上确认了蓝色部位有发青白色荧光信号的部位,和没有青白色荧光信号的部位。推测青白荧光是蓝色颜料外层颜料发出的信号。显微镜观察到深蓝色和无色颜料颗粒混合在一起。颜料的反射光谱和青金石颜料的特征类似(图7)。
  蓝色2:通过紫外线照射飞天的飘带、草木、水池等部位(图版8),观察到黄绿色的荧光信号。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深蓝色颗粒(图版9中的暗蓝色色斑)。反射光谱的特征和靛蓝一致(图7)。
  肉色:南壁的人物(佛、飞天)肌肤变为灰色,但在西侧有白色的肌肤。紫外线下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小的灰色颗粒,照片中表面附着有黄褐色的晶体。反射光谱在反射率比较低的部位测定,形状较平(图8)。
  


  黑色:黑色颜料主要用在人体的轮廓和衣物的线条处。
  白色:白色主要用在草木和龛入口处的图案处。
  黑褐色部位:人物的衣服和山等很多部位有黑褐色,部分为红褐色。紫外线照射黑褐色部位,既有发黄色荧光的部位,也有无荧光信号的部位。推测荧光信号也来源于黑褐色颜料表面涂抹的材料。红外线照片信号强。显微镜观察到黑色颗粒下有红褐色颗粒存在(图版10)。黑褐色部位的反射光谱见图8,推测为使用铅丹颜料后变黑的部位。
  黄褐色和黑褐色颜料涂抹的部位:在榜题部位涂抹有黄褐色和黑褐色颜料(没有发现有文字)。佛的脸部、飞天的装饰品、龛入口处的装饰图案等也涂抹有黄褐色和黑褐色颜料。该颜料在紫外线下有黄绿色的荧光信号。
  
  四 结论
  
  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反射式光谱仪、中短波紫外线灯、数码显微镜和光学放大镜等仪器进行无损分析和调查,初步了解了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使用的颜料,分析了壁画绘制的工艺和技法,为深入研究第285窟壁画绘制技法和其所用的材料作了初步的探索。
  
  责任编辑:梁 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佛教史上,以释迦的人灭为契机,佛陀被认为不仅是历史的存在,而且是法理永存的体现。信徒对法轮常转、佛法永存的期待,成为法身思想之先导,而表现释迦如来初说法的初转法轮图,也就承载着法身如来的理念,成为超越时空的法身如来像之母胎。作者通过初转法轮图像的发展和演变,论证了法身佛从释迦到卢舍那的转变。  关键词:初说法图;法身信仰;从释迦到卢舍那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K879;B949 文献标识
期刊
内容摘要:德噶玉采会盟寺(de ga g·yu tshal gtsigs kyi gtsug lag khang)是一座见于敦煌藏文文献P.T.16和IOLTIB J 751 I中的寺院名。因P.T.16和IOLTIB J 751 I这一组文献与唐蕃长庆会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德噶玉采会盟寺地望的考证也很重视,曾有专文探讨。笔者在评析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德噶玉采会盟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俗字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解读东亚写本提供了利器,对于流散于海外的汉籍写本的释录,更是打开了一条通道。同时,域外汉籍写本特别是东亚写本的研究,也会反过来促进敦煌研究的国际化。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圣武天皇宸翰杂集》保存了我国晋唐时期佛教文学的珍贵资料,而现有的释录还存在颇多值得商榷之处。借助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可以解决该写本释录的许多疑难问题,也为晋唐俗字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参照。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莫高窟第12窟主室东壁门上部新发现的供养人题记的考释,澄清了该处供养人为僧人俗家夫妇供养像的不当观点,结合文献与图像资料进一步论证了本窟窟主为索义辩的论点,并探讨前室下部供养人像列出现的一些新的形式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敦煌石窟;供养人;题记;画像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4-0086-05    一 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1-0114-01    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文书第58号残卷,向达先生定名为《唐天宝初残地志》,吴震先生定名为《敦煌石室写本唐天宝初年郡县公廨本钱簿》,马世长先生定名为《敦煌县博物馆藏地志残卷》,王仲荦先生定名为《唐天宝初年地志残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案:就残卷当州下列京都道里、土贡:等而言,谓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关莫高窟报恩吉祥窟的三条线索:崖面位置、报恩思想和八大菩萨造像题材。并对P.2991《报恩吉祥之窟记》提出新的解释,认为以往从塑像探求八大菩萨的思路不符合莫高窟实际,应从壁画中探求。经过考察中唐洞窟后得出新的结论:莫高窟第153窟可能就是报恩吉祥窟。  关键词:莫高窟;报恩吉祥窟;八大菩萨;壁画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写本P.3559是一份内容丰富的长卷,通行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仅列出其中的6件文献,漏编另外5件。通过对全部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该卷所含11件文献均与北宗禅有关,集中地反映了北宗渐修思想及修习次第,故应为一部北宗渐修禅法的文献汇编。特别是其中所含北齐僧稠禅法思想,内容与北宗禅法几无二致,对研究北宗禅法的思想来源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敦煌写本;北宗禅法;僧稠禅师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内容摘要:本义对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与隋代道教类书《玄门大论》中关于“三一”观念的新说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道教“三一”神观论的提出受到南朝玄学风尚的影响,特别是大乘佛教般若学说与中观理论的激发,它在隋代的流行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南朝化”倾向。  关键词:隋代道教;“三一”;敦煌本《升玄内教经》;《玄门大论三一决》  中图分类号:B956;B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敦煌壁画中锡杖图像进行全面考察基础上的同时,与绢画、石刻、金铜器中的锡杖图像以及法门寺出土的锡杖实物等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佛教经典,就锡杖的造型、制作、功用以及与持杖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敦煌壁画;锡杖;造型;制作;功用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4-0036-12    杖,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日常用具。在
期刊
内容摘要:实验得出不损伤壁画的纸条检测法与壁画表面盐分含量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采用纸条法测定壁画表面盐分的含量状态,评价壁画空鼓灌浆后脱盐的效果。结果表明壁画空鼓灌浆所带入的水分激活了地仗中的盐分,使盐分运移并大量地富集到壁画的表面。保护笔的脱盐效果十分显著,纸条法测得保护笔脱盐后Cl-浓度降低约10个ppm,相当于保护笔脱盐可以减少了壁画表面地仗中所含1.6%的Cl-的量,即可以去除掉未灌浆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