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挑”中的“艺术”手段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挑”,是清代对考不上进士的举人专门安排的“安慰赛”,用现在的话来说,也是一种“给出路”的政策。“大挑”,实际上是专看相貌的面试。戏曲理论家、历史学家齐如山先生是科举考试的亲历者,据他在《中国的科名》一书中说,“大挑”并不作文写字,以二十人为一排,由王爷、大臣负责挑出一等三人,作知县用,二等九人,则委以县一级的教育局长。相貌魁伟者往往挑为一等,其次为二等。
  李伯元在《南亭笔记》(卷六)里说,道光甲辰科(1844年)举人汪昉,字叔明,江苏阳湖人,其“赴挑时,本列二等,已出矣”,恰巧主持“大挑”的王爷见某大臣手中拿了一把很精美的折扇,就要过来看看,见“笔意松秀,墨法淹润”,大为赞赏,某大臣说此画及字就是刚才“挑”为二等的汪昉所作,那王爷十分惊愕,道:“吾见其人,貌颇狞恶,以为作牧必喜虐民,今乃知风雅士也。”“速呼归,改为一等”。
  一把纸扇,乃怀里袖中之雅物,那个时代“拗造型”的道具,“无风也生动”,居然扭转了汪昉在“起跑线”上踉踉跄跄的尴尬,厥功至伟,以致他后来还当上了山东莱州府知府的副职——“同知”。
  按照面试挑选官员的“原则”来说,相貌正常是“起步价”,长得“狞恶”是绝对不能挑为一等的。后人用眼前的经验,“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摩当时的荒诞——其中之猫儿腻,很可能是汪昉提前做了“功课”,某大臣给他当了动作自然、一点也不局促的高级“托儿”,两者之间必有特殊关系,或是通了“关节”,非财即色。而后来能够证明的事实仅仅是汪昉乃晚清著名画家,政绩不彰,“晚年颓唐,顿失姿致”。清代有几个颇有政绩的官员大画家(后裔乱吹捧的不算),可惜,汪昉不在其中。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而“大挑”无非就是“皮相之见”,“王爷”也不是孙悟空,不愿意亦无能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里去察看,对想当官如饥似渴的众举人只草草扫一眼罢了,尽显其掌握升迁大权的威严罢了。一次本不在意料之内的“旁逸斜出”,剑走偏锋,由此及彼,轻松地提拔了一个甚不专业的“政治人才”,谈笑之间,就挽回了被面试者的前途。
  由于不能救至友于水火,曹植曾满怀负罪感地哀叹,“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现在有些官员,一提起这两句诗立马来了精神,马上把敦煌壁画中最优美的“反弹琵琶”,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地表现了出来,从反面看问题——“利剑”如果在“掌”呢?那就有充分的理由,拼命“结交”不厌多了。于是凭借“掌”中“利剑”,即使把“面试”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也能玩出很多“暗箱”里才能呈现的花样来。
  在网上查了查——去年的时候,对于某省录用公务员中的“面试”,有媒体说“考生很满意”;但最近却听到刺耳的声音:在2015年公务员考试中,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瞿某某,笔试第四名,在明知自己与前三名差距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其大姑父(即“面试”官)协助作弊,然后又结识原组织部门的谁谁以35000元贿赂买通“面试”官,终于挤进第二名,谋得了一个职务。
  如此赤裸裸地连个道具也不要的“面试”,比之“大挑”中一把折扇之“艺术”,比之“王爷”的瞎七八搭,比之“大臣”的不失时机,要恶心得多了,铜钱臭熏鼻也。
  (摘自《杂文月刊》)
其他文献
缓解不平等、完善监管体系、重塑财政和金融体系、管理大企业带来的风险和鼓励创新是两种发展模式都要应对的问题  中国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奇迹和美国金融危机后无比艰难的复苏,引发了关于政府和市场角色的讨论。  人们通常认为,美国市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和中国政府主导型的模式是两个极端。多数观察家认为,这两种体系不仅在运作方式上有根本性的不同,而且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现实却是,两种体系需要应对的问题中,共同点很可
要把院士退出机制从纸面规定变成日常机制,不仅要有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还需要科学详细的制度设计。这些具体可操作的细则,往往成为决定改革成效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日前公布新的《中国科学院章程》修订版。此次修订最为引人关注的,是新增了院士放弃院士称号、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撤销其院士称号等新内容。  改革总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关于院士制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
东海问题是主要矛盾,南海问题是次要矛盾  目前东海和南海出现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台湾问题的牵制。如果中国完成了台海统一,南海问题的解决会相对容易得多。因此,台湾问题就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中的瓶颈因素,是中国在西北太平洋面对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核心,找到了解决西北太平洋海权问题的抓手。  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在矛盾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与日本在
儿子放学回家,带回了一张历史试卷,只有56分。我拿过来一看,许多题目都留空没做,這其中甚至还有好几道选择题和判断题。  我严肃地问:“你这是怎么答题的,居然连选择题和判断题都没有做?”  “有把握的题目我都做了,而且差不多都对了。”儿子话锋一转,“可……可是,我没把握的题目就没敢乱答。”  我差点被他气晕了:“你不答怎么可能得分呢?”  儿子一脸正气地说:“老爸,我可不能随意篡改历史呀!”
什么是无私?  把别人需要、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给人,不是无私;  把别人需要、自己也需要的东西给人,也不算真正的无私;  把别人需要、自己更需要的东西给人,才是无私。  无私,才会无畏;无私和无畏,是一对孪生兄弟。  什么是無畏?  左边是山,右边是海。喜欢爬山的人选择了攀登,善于游泳的人选择了下海,这只能说是各展其长,各得其所,根本算不上无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无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
据统计,在获奖的文学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战争,不仅是国力的較量,更是人性的较量,以生命为赌注的战争,将人类最智慧、最残酷、最极端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就为“战争趣闻”搜集与阅读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  从某种角度来说,战争是一门带有戏剧化的艺术。它不仅与报国、建功有关,而且与侠义、风骨有关。战争书写的是英雄的传奇,而传递也可能是征服的技艺。战争胜负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武器,指挥官的
一  中国顶尖的才子,一般就是两种类型:李敖型和金庸型。基本没有例外。只不过有的是八成李敖、两成金庸;或者反过来,八成金庸,两成李敖而已。  一个叫“敖”,狂荡也,游乐也,喧哗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一个叫“庸”,平凡也,驽钝也,谦退也,乐哉开后觉,乞我一中庸。  一个极致地张扬,一个习惯性地谦抑。  都是办刊出文集,一个叫“千秋评论”“万岁评论”,中指比千秋;一个叫三剑楼随笔、明窗小札,自说
端納太太最喜欢收藏古董。一天,她来到一家出售古玩的商店里,向卖主问道:“这支左轮手枪产于哪个年代?”卖主说:“太太,这是稀世珍宝啊,它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留存下来的。”端纳太太问:“可是,那时候肯定还没有左轮手枪呢?”卖主说:“正是这样,太太,要不为什么说它是稀世珍宝呢!”
一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筹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 学校。由于军校设在黄埔,所以习惯上通称为“黄埔军校”。 当时广东的粤、滇、桂等系军阀表面上接受孙中山的领导,实际上他们各据防区,把持财政,唯恐革命力量壮大。他们对军校的筹建,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处处阻挠。创办军校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均没有着落,孙中山也感觉困难重重。  筹办黄埔军校之初,孙中山指派邓演达、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
在中国历史上,像曹操这种提笔会写诗、上马能打仗的人并不多见,他能文能武,可谓全才。可是,就是这样杰出的一个人,在当时乃至后世人的心目中评价并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曹操屡屡失信于人,以至于人们很难再相信他。很显然,曹操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它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