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构建和谐体育教学,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应该坚持“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让教学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探寻走“个性化”的体育教学之路;应该让体育的课堂教学成为快乐体育思想的实践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构建 和谐 教学 促进 发展
“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的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在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过程中,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和谐,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值的我们深思的。本文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一浅略的论述
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因为现代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理解,自我确认的过程。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强调要突出人的发展,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身心和谐统一、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体育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心智能力和个性发展受限。教学中缺乏真正的互动,交往。 因此,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学记》中“教学相长”的原理是这样描述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佛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一段充满辩证法的教育思想论述,时下提倡的“双边互动”、互相促进、“双赢共进”的思想早已蕴含其中。体育教学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渠道比以前大大的拓宽了。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寻求、去探究、去锻炼。这种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在学生中越普遍。因此,在新一轮课改的实验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相长”、“贤者为师”的观念会给我们以根本性的帮助。
三、追求个性,优化教学
通过“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探讨,从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做一个“学者型”、“个性化”的教师。体育新课程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共性的要求,同时又要有个性化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身体锻炼科学性、教学方法艺术性的事业,我们又怎能把自己和学生塑造成一个缺少个性的形象?新课程和教材无论是在教学的组织、教学过程,还是教学风格上,都给教师以很大的空间。所以,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知识经验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比如:有绘画特长的老师,可以在场地布置呈现出创造性;有音乐天赋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体育与音乐进行整合教学;擅长幽默的老师,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幽默成为师生间情感交融的催化剂……今后的体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学校一种样子,一位体育教师一种教学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
(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体育教学就其性质而言应该是一种积极性、开放的学习方式,不仅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而且能唤起学生对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锻炼,实现知识、运动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提高其身体素质。同时“个性化” 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于统一,因为“每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和个性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为存在身体和心理的差异,其体育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和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创新的学习方式,都是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自主”是前提,“合作”是形式,“探究”是目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师应该有开放远大眼光,不墨守成规,追求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需要,将学生自发的新体育活动方式进行整理研究整合,再通过教学重新回归体育课。
(三)建立推行“适应个体”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比较强调定量指标的达成和结果的评价,注重选拔功能,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纵向发展重视不够。“适应个体”的教学评价是注重过程性、个性化的评价。注重纵向性比较,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鼓励每一个学生与自己比较,不要与他人进行比较,更多地关注自己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则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要给予正面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
四、快乐体育,享受乐趣
所谓快乐体育思想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它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实施快乐体育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探寻教材中的“天然乐趣”,研究、提炼并利用这些“快乐”因素,并使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协调,使教学充满乐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学生在不断体验快乐、个性得以张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自由享受运动的乐趣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涛.娱乐体育中快乐之本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1).
[2] 丁建志.和谐教育[M].新华出版社.
[3] 成民铎.浅析和谐的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0.2.
[4] 夏峰.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0.6.
[5] 徐程洲.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应个体”教学探讨[J].
摘 要 构建和谐体育教学,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应该坚持“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让教学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探寻走“个性化”的体育教学之路;应该让体育的课堂教学成为快乐体育思想的实践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构建 和谐 教学 促进 发展
“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的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在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过程中,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和谐,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值的我们深思的。本文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一浅略的论述
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因为现代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理解,自我确认的过程。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强调要突出人的发展,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身心和谐统一、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体育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心智能力和个性发展受限。教学中缺乏真正的互动,交往。 因此,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学记》中“教学相长”的原理是这样描述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佛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一段充满辩证法的教育思想论述,时下提倡的“双边互动”、互相促进、“双赢共进”的思想早已蕴含其中。体育教学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渠道比以前大大的拓宽了。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寻求、去探究、去锻炼。这种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在学生中越普遍。因此,在新一轮课改的实验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相长”、“贤者为师”的观念会给我们以根本性的帮助。
三、追求个性,优化教学
通过“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探讨,从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做一个“学者型”、“个性化”的教师。体育新课程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共性的要求,同时又要有个性化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身体锻炼科学性、教学方法艺术性的事业,我们又怎能把自己和学生塑造成一个缺少个性的形象?新课程和教材无论是在教学的组织、教学过程,还是教学风格上,都给教师以很大的空间。所以,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知识经验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比如:有绘画特长的老师,可以在场地布置呈现出创造性;有音乐天赋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体育与音乐进行整合教学;擅长幽默的老师,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幽默成为师生间情感交融的催化剂……今后的体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学校一种样子,一位体育教师一种教学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
(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体育教学就其性质而言应该是一种积极性、开放的学习方式,不仅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而且能唤起学生对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锻炼,实现知识、运动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提高其身体素质。同时“个性化” 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于统一,因为“每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和个性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为存在身体和心理的差异,其体育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和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创新的学习方式,都是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自主”是前提,“合作”是形式,“探究”是目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师应该有开放远大眼光,不墨守成规,追求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需要,将学生自发的新体育活动方式进行整理研究整合,再通过教学重新回归体育课。
(三)建立推行“适应个体”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比较强调定量指标的达成和结果的评价,注重选拔功能,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纵向发展重视不够。“适应个体”的教学评价是注重过程性、个性化的评价。注重纵向性比较,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鼓励每一个学生与自己比较,不要与他人进行比较,更多地关注自己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则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要给予正面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
四、快乐体育,享受乐趣
所谓快乐体育思想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它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实施快乐体育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探寻教材中的“天然乐趣”,研究、提炼并利用这些“快乐”因素,并使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协调,使教学充满乐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学生在不断体验快乐、个性得以张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自由享受运动的乐趣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涛.娱乐体育中快乐之本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1).
[2] 丁建志.和谐教育[M].新华出版社.
[3] 成民铎.浅析和谐的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0.2.
[4] 夏峰.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0.6.
[5] 徐程洲.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应个体”教学探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