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玩着学数学”的课堂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i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着学数学,是指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以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一种内部的深刻的状态,一种类似灵魂的聚焦的东西,使他不仅在童年而且在一生中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前进”[1]。
  一、玩着学数学,要有一个好玩的情境
  如何让《圆柱的表面积》这样一节枯燥的公式课吸引孩子们呢?如何让孩子们自己主动站在课堂正中央呢?怎样才能从一开场就征服所有孩子呢?我觉得要向电视节目的精彩开场方式学习、向主持人学习,从开始的那一刻就一下子抓住所有同学的眼球。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运用一个类似时装表演的情境,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好玩的“场景”,使孩子们一下子融入其中。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有关的知识。这节课的开始,先来一段时装表演,说得更准确点,是帽子表演。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帽子,请你思考:它是什么帽子,干什么用的。
  这时,三位同学,头上戴着三顶不同的帽子,从教室门口鱼贯而入。
  生1:最左边那顶是厨师帽,防止头发掉到饭菜里的。
  生2:中间这一顶是礼帽,耍酷用的。(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师:那第三顶帽子呢?(愣了一会儿,没有人知道)
  生3:第三顶帽子有点像演喜剧的时候用的。
  生4:我觉得这个帽子有点像刷漆工人戴的。
  师:我跟你握握手,真了不起,我让好多的老师、学生猜这个帽子,他们都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你说得对,这个啊,就是每年春节前我刷房子用的,这是干什么用的?防止灰尘掉到头发里的。你说油漆也对,油漆那东西要掉到脑袋上也很难处理掉的。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就从这顶帽子开始。你能对它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做这样一顶厨师帽,要用多少布料?
  生2:如果把这个厨师帽搁到桌子上,它所占的体积有多大?
  生3:这顶帽子能装多少东西?
  师:我知道,你是说如果把它倒过来,里面能装多少爆米花,非常好。后两个问题是什么樣的问题呢?我也不知道。这节课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研究。
  在帽子表演这个好玩的情境里,孩子们自己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做这样一顶厨师帽,要用多少布料?”当生动好玩的情境打开学生的学习之门,每个学生就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就这样,问题引领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展开了,“圆柱的表面积”这一数学知识不再死板、冰冷,而是带着温度来到学生中间。
  二、玩着学数学,要重视师生情感的构建
  当教学发生的时候,情感即在教室中弥漫,有教师的情感,也有学生的情感。通常的情况是,作为数学老师,透过我们的语言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会显著地增强或者阻碍学生的学习。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情感也与如何组织和创造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有很大的关系。情感驱动我们选择优先注意的东西——我们选择关注什么,选择忽视什么。良好的情感感知与驾驭能力,能让教师更好地读懂学生,从而更好地发挥发现、支持、服务、引领的作用。
  一位女生在介绍自己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发现过程时,她个性化的语言、有感染力的语调、夸张的动作,显得特别有意思,一下子就把同学和老师逗乐了。
  生:我把圆柱形帽子的侧面děi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边说、边比画,说“děi”这个词的时候特别夸张,学生们都笑了)
  师:“děi开”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再笑)
  生:“děi开”就是“děi开”呀!(这位女生仍然是边说边比画,学生们大笑)
  师:好吧,那就“děi开”!(学生们再笑)
  在这个案例里,没有人不理解那位女生的“děi开”是化曲为直,把圆柱体的侧面这个曲面转化为一个平面——长方形。但当这位女学生还是习惯她自己的语言交流时,我就不再计较了。与其严格地不理解,不如不严格地理解,何况她的语言那么有生气,她的动作配合得那么直观,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我也诙谐地学着她的样子说道:“好吧,那就‘děi开’!”
  数学是严谨的,但也需要感性的教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着不同个性的孩子,把数学供在神坛上会令人感到遥不可及。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去表达,化难为易,让数学有温度,让课堂有笑声,亲近学生,亲近生活,亲近大脑,学生才会更喜欢数学,更理解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和捕捉具有情感化特征的教学事件,使师生在课堂交往和互动中,进行有情感和有人文素质的表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科中广泛蕴含的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内容,敏于发现与捕捉、善于挖掘、主动建构恰当的情感表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集中和保持下去。在这节课上,学生“幽默”的表达,老师诙谐的点拨,调节了孩子们紧张的情绪,驱散了他们的疲劳,点亮了智慧之灯。
  三、玩着学数学,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玩着学数学,也要在教学中帮助孩子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形成坚毅的品质。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们才会明白刻苦钻研的价值,才会懂得坚韧不拔的意义,才会领略到数学的美妙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表面积》一课,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一顶“礼帽”的常规解法和创新思维依次呈现了出来。
  生1:我是这么求的:先把底面积求出来,再把侧面积求出来,然后把圆环求出来,再把这三个加起来就好了。
  师:哦,可以不可以?非常清楚,给她点掌声。(学生们鼓掌)
  生2:数学其实也是一种简约之美吧!(一边往前走,一边说)我就特别简单、粗暴,“夸嚓”一下压下去(随着这位学生的“夸嚓”一声,听讲的同学都笑了起来),这里就变成一个大圆了(指着帽子的下面),我们就不需要再求这个圆环的面积。(那样)特别麻烦,变成一个大圆就好求了,然后再求这个圈。   生3:真的能正好重合嗎?(传来质疑的声音)
  师:是啊,真的能正好重合吗?我们来验证一下,是否真的能做到呢?(教师把帽顶揭下来,从下方与帽檐会合——果然重合。看到这种情形,学生们都自发地、笑着鼓起掌来)
  师:我非常喜欢这个简单、粗暴,给他点儿掌声!其实王老师在制作的时候,就是先找一个大圆,然后把它掏空了以后当帽顶。非常精彩,再次给点掌声。(学生们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笑容里满含对学伴的敬意)
  在这个片段中,同学们看着生2边走、边说、边比画,都开心地笑了。这位男生的动作、表情、语言本身就非常有个性,有喜感,让教室里讲课的老师、学习的学生、听课的来宾都感到轻松愉快。课堂上,我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他高兴,被他感染,并且在验证他的方法能够“重合”以后,我拍着他的肩膀,由衷地表达了我的赞赏:“我非常喜欢这个‘简单、粗暴’,给他点掌声!”
  我在向朱小蔓教授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有一系列情感性特征,会直接或投射性地表达出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弥漫着的情感,成为其价值好恶的标识。这些情感作为个人化的感觉经验不断积累和选择性享用,构成学习者主体朝向一定价值方向的内在经验。
  课堂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文化是良好师生情感构建的基础。有了恰当的情感表达,形式化的数学知识变得亲切、具体、直观、形象化,并且还以情境促进了长时记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只要是身在其中,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玩着学数学,也追求克服困难后的积极情感体验
  数学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一份成就与进步,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玩着学数学,并不意味着孩子不需要刻苦学习。恰恰相反,养成“坚毅”的意志品质,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
  在《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的最后环节,我出示了这节课的第三顶帽子,并以它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制作这样一顶圆锥形的帽子至少需要多少报纸?第三顶帽子,使这节课在课尾由圆柱形表面积向圆锥形表面积延展,因此,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极具挑战性。
  在第二天数学课的作业讲评环节,班上的一位小伙子,竟然真的讲出了圆锥体表面积的求法。他说其实在过程中进行过不断的尝试,最终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这个圆锥体表面积的问题。当他由研究圆锥形帽子而推导出扇形面积公式的时候,同学们用钦佩的目光看着他,老师和同学都用热烈掌声对他表示鼓励。那一刻,男孩子略带羞涩地露出了笑容。透过羞涩的笑容,我知道男孩子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深度的喜悦感,这是个体努力追求真实快乐的一种状态,它并不需要明确的外部奖励。
  “许多因素都能激发人的学习动机,如渴望赞扬和认同等,但其中最有力的一种是理解时的喜悦感。脑对这种感觉有着明确的反应……人一旦有过这种体验,就会再想拥有。早期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应当让儿童尽早获得这种体验。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学习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2]
  参考文献
  [1]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M].周加仙,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北京中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其他文献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来,高考长期以文理分科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大大小小的高考改革从未停止,但文理分科的局面始终保持了下来。因此,当浙江、上海开始试行“不分文理科”时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新方案,旧思路  高考年年都在改,为何偏偏这次改革被冠以“新高考”的头衔?我们不禁要问:“新高考”到底“新”在何处?其实,“新高考”并没有多大的神秘之处,甚至可以
“好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感受,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校园里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学校充满留恋和不舍,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校园里开花。”这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科大附中”)王世东校长的筑梦自白和教育情怀,也是科大附中的教育价值追求。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笔者一行走访了科大附中,在深入了
窦桂梅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育界乃至小学教育界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她的主题教育思想,以语文立人为导向,用主题统整课程资源,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作为重要载体,促进儿童思维和精神的发展,最终提升儿童语文素养,塑造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思想,指向儿童完整人的发展,在促进语言生长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积淀与价值的  引领。  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论坛上,窦桂梅执教了《大脚丫跳芭蕾》的绘本阅读课。
【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的“现象教学”是为了解决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两大问题: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熟视无睹、积极实验却没有形成科学概念。“现象教学”是以教材为线索,围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开的科学实践活动,从现象的真实性、探究的有序性、思维的深刻性三个视角进行研究,摸索出“现象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现象引入—探究—发现规律;现象引入—设计—创造作品;现象引入—探究—发现规律—创造作品。  【关键词】现象教学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发展来看,可持续发展最终归结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在个人的发展中不会影响和阻碍他人的发展,而会与周围的人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因此,一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在自身不断发展提升的同时,也能指导和成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素质应该是全面的,人格应该是完整的,他的潜能被合理地保护着、保持着,并推动他不断向前发展。学校作为育
巩华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最有名的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而是“俩王四个二”——六位四(4)班的小男生。他们在学校停车场划老师的车,偷喝教师食堂的酸奶,还破解教师办公室的密码锁……让班主任王老师十分头痛,简直成了“问题学生”。  真正让他们“名扬”全校的是灭火器事件。  学校展演的那天,“大王”请假上厕所,上完厕所在楼道里玩起了灭火器(他爸爸的工作和灭火器有关),拔掉了一个灭火器上的保险栓。回到
说起教育理念,许多教师会认为这是一个抽象而宏观的概念,是理论研究者考虑的东西。其实,教育理念并不抽象,它体现在每一位教师日常的言语、行为之中。教师对教育的功能有什么定位,便会不自觉地据此去教育学生。2014年10月,我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的教师教育项目,到美国密歇根州实地观察、体验当地的中小学教育。我们在紧凑而充实的一周时间内走访了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校,我对于美国的基础教育有
女,1938年8月1日生,江苏省常州市浦前镇人。1951年考入江苏省师范学院数学系,1961年毕业后分配至南京晓庄师范学校,1997年退休。曾任晓庄师范数学教研组组长,江苏省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编写《数学逻辑初步与立体几何》《数学史和教学思想方法》《形成性测验手册》《中师生数学基本功》等多本教材,其中1991年《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教程》荣获全国中师数学选修课教材评比二等奖。1
张民主  男,1949年生,湖北省武穴市四望镇仓下院人,中共党员,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著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实》。1973—2010年先后任教于四望镇栗木小学、北海中学、铁石中学、四望高中,大金镇大金高中,以及武穴市理工中专和育才高中。2010年退休。  一、成长经历—贫困与动荡中的求学之路(1957—1972年)  1949年,我出生于武穴市四望镇仓下院的一个贫农家庭。家里孩子多,我是老大,还有
我们当下课程的根和源究竟在什么地方,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在哪?这其实是在回答课程从哪里来的问题。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实际上就是为了寻找课程的核心素养和核心功能,因为课程和教学的功能是为实现学生的某一核心素养而服务的。这就回归了课程的一个研究原点,以寻求更为原点性的东西。几年前,在林崇德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到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考察和调研的时候,针对学校一直在做的关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