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读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因此,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能力和人格的全面成长。
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具有更多的自由性,笔者对任教的高中三个班的学生作了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能读点课外读物的学生,但由于其阅读的动机各异、水平不一、方法各式各样,阅读内容也良莠不齐,有超过80%的学生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也纳入课外阅读的“菜单”。
概括说来,当前学生少量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学生“不爱读”。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主要是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还不如做些练习题、抓住眼前的考分划算。在这种心态下的课外阅读,带有了相当浓厚的消闲成分,小品、幽默、卡通画册成了学生主要的课外阅读读物。或者阅读资料仅限于高考试卷中考查的几项内容,阅读要求的制订也仅在高考考查项目的范畴,只过分强调对指定信息的提取,而忽视了阅读文本的人文精神,淡漠了文本对心灵世界的影响和塑造。
二是“不会读”。由于缺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面对纷乱复杂、鱼龙混杂的图书,束手无策,无从选择。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疏远、隔膜,读起来费劲,没兴趣。于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卡通画册、口袋书乘虚而入,充斥了学生非常有限的阅读空间。结果,犹如婴孩学语、文理不通、未经语法规范过滤的一些网络语言让学生争相效仿,让语文教师头疼万分。
三是“少方法”。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造成阅读上的高耗低效。
四是家长甚至部分老师的反对。家长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情况严重的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剥夺。曾经有个教师找我告状,说班里一个学生上自习不写作业,却看“闲书”,老师一气之下,就把书给没收了,我拿过那本“闲书”,却是一本《读者》。
这种小县城高中学生量少、质低、效差的课外阅读现状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其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习的影响。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不仅影响语文课的学习,同时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文是错字、并举连篇,考试时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以致总体成绩难有突破。
对知识的影响。表现为知识储存少,对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没有语感,思路狹窄。
对能力的影响。缺乏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思想僵硬,不善变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对个性品质的影响。不当阅读可使学生处于一种精神混沌与贫乏之中,由于缺乏人类的优秀文化营养的滋养,缺乏健康精神思想的导引,因而学生难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正因为如此,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课外阅读。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从培养人的高度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积极寻求对策、做好指导。
首先,语文教师需强化课外阅读要求。众所周知,教师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没有教师的外部强化,许多学生就会放弃课外阅读,如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学生将课外读有关文言文解析的书籍的原因,完全归于教师的要求,他们承认,这种阅读确实有助于他们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但他们同时也承认,如果没有教师的要求,自己或许就会放弃这种阅读。根据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的特点,教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对其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明确阅读要求,设计阅读提纲,写出阅读心得,检查阅读笔记等。
当然,教师在指导、强化时要注意学习情境是否能使学生产生自主的感受,提供的强化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发展,否则适得其反,不仅使强化无效,反而会在强化中弱化学生的自主能力,导致学生的自我调节水平降低,造成对自主性需要的挫伤和抑制。
其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利。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质量观,靠拼时间、拼体力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以牺牲学生的课外阅读来换取高分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原则,不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出题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
第三,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原著畅销就是个例子。全社会在这个方面应担负起责任,报刊杂志、电视广播都应给予特别的关照。教师应发挥主要作用。教师的推介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影响感染,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
第四,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图书条件给学生列出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阅读还应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某一时期,大家读的课外书往往是相同或类似的,而且这些读物大多为时尚作品(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不多),出现如“痞子蔡热”、“韩寒热”“漫画热”等阵发性“热症”。这自然是由于这些作品与当今的社会风尚有关,同时这类读物通俗易懂,而且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引导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课外阅读学习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人格成长的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同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讲座、读书座谈会、演讲会等。这样做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又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第五,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形成共识,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以及人生的影响,有条件的要开设阅读课,使课外阅读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真正让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外阅读的地位,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总之,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科学的指导,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为教师打开了一扇关照学生心灵的窗口,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可谓一举双得。
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具有更多的自由性,笔者对任教的高中三个班的学生作了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能读点课外读物的学生,但由于其阅读的动机各异、水平不一、方法各式各样,阅读内容也良莠不齐,有超过80%的学生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也纳入课外阅读的“菜单”。
概括说来,当前学生少量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学生“不爱读”。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主要是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还不如做些练习题、抓住眼前的考分划算。在这种心态下的课外阅读,带有了相当浓厚的消闲成分,小品、幽默、卡通画册成了学生主要的课外阅读读物。或者阅读资料仅限于高考试卷中考查的几项内容,阅读要求的制订也仅在高考考查项目的范畴,只过分强调对指定信息的提取,而忽视了阅读文本的人文精神,淡漠了文本对心灵世界的影响和塑造。
二是“不会读”。由于缺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面对纷乱复杂、鱼龙混杂的图书,束手无策,无从选择。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疏远、隔膜,读起来费劲,没兴趣。于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卡通画册、口袋书乘虚而入,充斥了学生非常有限的阅读空间。结果,犹如婴孩学语、文理不通、未经语法规范过滤的一些网络语言让学生争相效仿,让语文教师头疼万分。
三是“少方法”。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造成阅读上的高耗低效。
四是家长甚至部分老师的反对。家长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情况严重的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剥夺。曾经有个教师找我告状,说班里一个学生上自习不写作业,却看“闲书”,老师一气之下,就把书给没收了,我拿过那本“闲书”,却是一本《读者》。
这种小县城高中学生量少、质低、效差的课外阅读现状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其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习的影响。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不仅影响语文课的学习,同时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文是错字、并举连篇,考试时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以致总体成绩难有突破。
对知识的影响。表现为知识储存少,对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没有语感,思路狹窄。
对能力的影响。缺乏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思想僵硬,不善变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对个性品质的影响。不当阅读可使学生处于一种精神混沌与贫乏之中,由于缺乏人类的优秀文化营养的滋养,缺乏健康精神思想的导引,因而学生难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正因为如此,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课外阅读。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从培养人的高度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积极寻求对策、做好指导。
首先,语文教师需强化课外阅读要求。众所周知,教师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没有教师的外部强化,许多学生就会放弃课外阅读,如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学生将课外读有关文言文解析的书籍的原因,完全归于教师的要求,他们承认,这种阅读确实有助于他们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但他们同时也承认,如果没有教师的要求,自己或许就会放弃这种阅读。根据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的特点,教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对其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明确阅读要求,设计阅读提纲,写出阅读心得,检查阅读笔记等。
当然,教师在指导、强化时要注意学习情境是否能使学生产生自主的感受,提供的强化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发展,否则适得其反,不仅使强化无效,反而会在强化中弱化学生的自主能力,导致学生的自我调节水平降低,造成对自主性需要的挫伤和抑制。
其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利。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质量观,靠拼时间、拼体力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以牺牲学生的课外阅读来换取高分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原则,不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出题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
第三,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原著畅销就是个例子。全社会在这个方面应担负起责任,报刊杂志、电视广播都应给予特别的关照。教师应发挥主要作用。教师的推介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影响感染,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
第四,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图书条件给学生列出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阅读还应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某一时期,大家读的课外书往往是相同或类似的,而且这些读物大多为时尚作品(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不多),出现如“痞子蔡热”、“韩寒热”“漫画热”等阵发性“热症”。这自然是由于这些作品与当今的社会风尚有关,同时这类读物通俗易懂,而且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引导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课外阅读学习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人格成长的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同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讲座、读书座谈会、演讲会等。这样做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又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第五,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形成共识,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以及人生的影响,有条件的要开设阅读课,使课外阅读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真正让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外阅读的地位,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总之,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科学的指导,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为教师打开了一扇关照学生心灵的窗口,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可谓一举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