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满映”介绍
电影,作为极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电影也因为这个原因曾被用作一种殖民统治的手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肆武力侵占的同时,利用一切手段,开始对中国人民思想文化的奴役,千方百计地在我国的土地上发展殖民文化。而电影最具大众性、最具宣传鼓动作用的特点,自然使其成为日伪维护其殖民统治最容易的工具。
1937年8月1日,日伪政府成立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又名满洲电影股份公司,由伪满洲国政府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满映”成立当天,专务理事在就职演说中阐明了“满映”的性质:“……本公司并非为营利而制作、发行影片的一般公司,就是说它并不是单纯以制作影片为目的的公司,也不是为了进出口或发行影片为目的的公司,它的真正职能是发扬满洲的建国精神,彻底普及国民教育,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国家和平与战争时期宣传武器的机能,明确显示所谓特殊公司的立场和地位。”由此可见,“满映”建立的目的并不是繁荣发展电影业,也不是想通过电影娱乐大众,而是想要利用电影,奴役中国人民,发展殖民文化,达到统治目的。
“满映”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映画、启民映画、时事映画三种。娱民映画是以国策片、喜剧片、戏曲片为主的故事片,通过故事情节达到宣传伪满洲国国策精神的目的,主要宣扬“日满一体”、“王道乐土”。如伪满时期著名的电影明星李香兰主演的影片《白兰之歌》等,主要宣扬的就是“日满亲善”、“五族协和”。还有《国境之花》等影片都是以颂扬伪满政府美化日伪统治为目的。启民映画早期叫做文化映画,主要包括教育片、纪录片、宣传片等科教记录类型的影片。启民映画在“满映”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日伪统治者主要利用这一片种介绍伪满洲国的情况,如《东方和平之路》、《发展的国都》、《光辉的乐土》等,是日伪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时事映画的数量比前两者要少很多,主要以新闻时事为主要内容,在“满映”后期数量逐渐增多,以报道国内动态和战争动态。
“满映”作为伪满洲国电影制作、输出、输入、发行、公映的专门统制机构,垄断了影片输出、输入和发行大权。“满映”对影片统制分配后,欧美国家设立在大连的影片发行机构全部停业,撤出大连。1939年9月,伪满国务院颁发“电影院管理纲要”,从此大连的电影业结束了过去自由竞争的配片制度,所有电影院由“满映”统一配片。符合日本国策的电影允许上映,违反的禁止或删减后方能上映。对进步影片,如反对殖民侵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影片一律禁止上映。通过这种方式,日本统治者牢牢地将东北的电影事业掌控在自己手中,紧密为其殖民统治服务。
二、“满映”电影宣传策略——以《爆风与弹片》、《影城风光》为例
(一)报纸宣传
“满映”电影在报纸上的宣传方式主要包括广告和新闻宣传。
在电影宣传手段中,广告无疑是最为直接的,其目的无疑是为了制造声势、吸引眼球、引起观众兴趣。“满映”电影的广告主要以文案为主,有时会伴有插画或海报。文案简练,有冲击力。以1944年上映的电影《爆风与弹片》为例,其文案写道“发挥电影至高性格战时国民必看的防空科学影片!惊天动地,炸弹解剖。市内四大影院二十九日起上映。”、“旅顺军司令部、关东州厅、兴亚奉公联盟,推奖影片。发挥电影之最高使命,战时下全州民均须一看!”。这样一来,电影未映先热,观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走进电影院。《爆风与弹片》的电影海报占据了一半的广告版面,海报中,枪林弹雨伴随着不时的爆炸,在极富视觉冲击的画面上,电影名称以大字号斜跨海报,让人很难不去注意。
在新闻宣传上,1944年《泰东日报》在电影《爆风与弹片》上映之初刊登了一则新闻,题目是《招待男女兴亚青年队员观览爆风与弹片》,新闻中说“关东州兴行协会、为俾男女兴亚青年队彻底认识目下于市内各电影院公演之「爆风与弹片」一片、特对男女兴亚青年队员发下折扣招待观览券、因此兴战时下国民已观之影片、是以该协会望队员利用发下之招待券、多多前往观览是宜。”给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人发放电影折扣券,希望通过青年人,带动更多的人来观看电影。
另外,在报纸上,还刊登了具体的观影时间和地点。放映《爆风与弹片》的影院有四家,分别是宏济、天光、世界、大明。放映时间分别为“宏济,平日午后二时起,循环;大明,日午前十一时半,开映;天光,平日午后一时半,循环;世界,日午前十时,开映”。此外,带刊登了下期影片预告,“霓裳恨 哀绝巨片 童月娟 主演”。
(二)电影后产品
电影后产品,是与电影相关、从影片衍生出来的非电影票房收入的所有产业,包括各类授权书籍、海报、各类影碟、唱片等。
从商品的外形和内容,能够使人联想到特定的电影情节、人物、场景、音乐以及各种造型。
“满映”电影在电影后产品市场上,也有所开发。在1944年《泰东日报》中第四版的影讯版块,刊登了一则消息“满映最近新作、「月弄花影」片中有特作歌曲二支「青春的心」与「可爱的勇士」此两首新歌已由胜利公司灌成唱片、同时满映已印成美丽的歌本、准备赠送与全国爱好者、如有欲索取者、请用明信片一枚、详细书阴自己的住所姓名、寄至新京洪熙街满映宣传课。”说明满映电影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对于后电影市场开发的概念,将电影歌曲制作成长篇,并附带精美制作的歌本,供喜好者索取。
(三)明星效应
运用明星效应,是“满映”电影在营销上的另一个着力点。在《爆风与弹片》这部影片上映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部名为《影城风光》的电影公映。与《爆风与弹片》以战时宣传防空科学为卖点不同,《影城风光》主打娱乐路线,以明星阵容为卖点进行宣传。《影城风光》在《泰东日报》上刊登的广告文案是“电影明星总进军影城的漫游银幕后真面目!”、“加映影城风光,满映全体明星荟萃一堂!影城中之花絮展览会!”
除了主打全明星阵容策略,电影宣传上还采用了权威推荐的策略。获奖电影或者是口碑很好的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更容易给观众造成期待,从而促成观影。在《爆风与弹片》的广告宣传中,便采取了该策略,在文案中打出“旅顺军司令部 关东州厅 兴亚奉公联盟 推奖影片”,吸引人们观影。
(四)票价折扣
对于大众来说,过高的电影价格无疑是阻碍人们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爆风与弹片》上映之时,便有关东州兴行协会组织青年人集体观影,“特对男女兴亚青年队员发下折扣招待观览券”,以此带动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观影。
三、总结
通过对《爆风与弹片》和《影城风光》两部电影在《泰东日报》上的新闻和广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满映”电影通过报纸媒体持续进行广告宣传,在电影后产品市场上做足了功课,以赠送的方式给予电影爱好者,同时大力度地利用明星效应和价格上的折扣两项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对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营销宣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满映”自1937年成立之初,到1945年期间,在垄断东北电影业的这8年里,共拍摄“启民映画”189部,“娱民映画”108部,及大量的“时事映画”,宣扬“王道乐土”、“日满协和”和所谓的“大东亚”政策。虽然“满映”作为日本统治者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在宣告日本统治者所谓的“成功”,妄图使民众“乐不思蜀”,但是其电影宣传策略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甚至有些策略在当今的电影营销领域中仍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泰东日报》 ,1934。
[]《泰东日报》 ,1935。
[3]《泰东日报》 ,1944。
[4]《大连近代史研究》大连近代史研究所,010。
[5]《垄断东北电影事业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陈春萍,《电影文学》,006。
电影,作为极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电影也因为这个原因曾被用作一种殖民统治的手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肆武力侵占的同时,利用一切手段,开始对中国人民思想文化的奴役,千方百计地在我国的土地上发展殖民文化。而电影最具大众性、最具宣传鼓动作用的特点,自然使其成为日伪维护其殖民统治最容易的工具。
1937年8月1日,日伪政府成立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又名满洲电影股份公司,由伪满洲国政府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满映”成立当天,专务理事在就职演说中阐明了“满映”的性质:“……本公司并非为营利而制作、发行影片的一般公司,就是说它并不是单纯以制作影片为目的的公司,也不是为了进出口或发行影片为目的的公司,它的真正职能是发扬满洲的建国精神,彻底普及国民教育,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国家和平与战争时期宣传武器的机能,明确显示所谓特殊公司的立场和地位。”由此可见,“满映”建立的目的并不是繁荣发展电影业,也不是想通过电影娱乐大众,而是想要利用电影,奴役中国人民,发展殖民文化,达到统治目的。
“满映”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映画、启民映画、时事映画三种。娱民映画是以国策片、喜剧片、戏曲片为主的故事片,通过故事情节达到宣传伪满洲国国策精神的目的,主要宣扬“日满一体”、“王道乐土”。如伪满时期著名的电影明星李香兰主演的影片《白兰之歌》等,主要宣扬的就是“日满亲善”、“五族协和”。还有《国境之花》等影片都是以颂扬伪满政府美化日伪统治为目的。启民映画早期叫做文化映画,主要包括教育片、纪录片、宣传片等科教记录类型的影片。启民映画在“满映”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日伪统治者主要利用这一片种介绍伪满洲国的情况,如《东方和平之路》、《发展的国都》、《光辉的乐土》等,是日伪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时事映画的数量比前两者要少很多,主要以新闻时事为主要内容,在“满映”后期数量逐渐增多,以报道国内动态和战争动态。
“满映”作为伪满洲国电影制作、输出、输入、发行、公映的专门统制机构,垄断了影片输出、输入和发行大权。“满映”对影片统制分配后,欧美国家设立在大连的影片发行机构全部停业,撤出大连。1939年9月,伪满国务院颁发“电影院管理纲要”,从此大连的电影业结束了过去自由竞争的配片制度,所有电影院由“满映”统一配片。符合日本国策的电影允许上映,违反的禁止或删减后方能上映。对进步影片,如反对殖民侵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影片一律禁止上映。通过这种方式,日本统治者牢牢地将东北的电影事业掌控在自己手中,紧密为其殖民统治服务。
二、“满映”电影宣传策略——以《爆风与弹片》、《影城风光》为例
(一)报纸宣传
“满映”电影在报纸上的宣传方式主要包括广告和新闻宣传。
在电影宣传手段中,广告无疑是最为直接的,其目的无疑是为了制造声势、吸引眼球、引起观众兴趣。“满映”电影的广告主要以文案为主,有时会伴有插画或海报。文案简练,有冲击力。以1944年上映的电影《爆风与弹片》为例,其文案写道“发挥电影至高性格战时国民必看的防空科学影片!惊天动地,炸弹解剖。市内四大影院二十九日起上映。”、“旅顺军司令部、关东州厅、兴亚奉公联盟,推奖影片。发挥电影之最高使命,战时下全州民均须一看!”。这样一来,电影未映先热,观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走进电影院。《爆风与弹片》的电影海报占据了一半的广告版面,海报中,枪林弹雨伴随着不时的爆炸,在极富视觉冲击的画面上,电影名称以大字号斜跨海报,让人很难不去注意。
在新闻宣传上,1944年《泰东日报》在电影《爆风与弹片》上映之初刊登了一则新闻,题目是《招待男女兴亚青年队员观览爆风与弹片》,新闻中说“关东州兴行协会、为俾男女兴亚青年队彻底认识目下于市内各电影院公演之「爆风与弹片」一片、特对男女兴亚青年队员发下折扣招待观览券、因此兴战时下国民已观之影片、是以该协会望队员利用发下之招待券、多多前往观览是宜。”给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人发放电影折扣券,希望通过青年人,带动更多的人来观看电影。
另外,在报纸上,还刊登了具体的观影时间和地点。放映《爆风与弹片》的影院有四家,分别是宏济、天光、世界、大明。放映时间分别为“宏济,平日午后二时起,循环;大明,日午前十一时半,开映;天光,平日午后一时半,循环;世界,日午前十时,开映”。此外,带刊登了下期影片预告,“霓裳恨 哀绝巨片 童月娟 主演”。
(二)电影后产品
电影后产品,是与电影相关、从影片衍生出来的非电影票房收入的所有产业,包括各类授权书籍、海报、各类影碟、唱片等。
从商品的外形和内容,能够使人联想到特定的电影情节、人物、场景、音乐以及各种造型。
“满映”电影在电影后产品市场上,也有所开发。在1944年《泰东日报》中第四版的影讯版块,刊登了一则消息“满映最近新作、「月弄花影」片中有特作歌曲二支「青春的心」与「可爱的勇士」此两首新歌已由胜利公司灌成唱片、同时满映已印成美丽的歌本、准备赠送与全国爱好者、如有欲索取者、请用明信片一枚、详细书阴自己的住所姓名、寄至新京洪熙街满映宣传课。”说明满映电影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对于后电影市场开发的概念,将电影歌曲制作成长篇,并附带精美制作的歌本,供喜好者索取。
(三)明星效应
运用明星效应,是“满映”电影在营销上的另一个着力点。在《爆风与弹片》这部影片上映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部名为《影城风光》的电影公映。与《爆风与弹片》以战时宣传防空科学为卖点不同,《影城风光》主打娱乐路线,以明星阵容为卖点进行宣传。《影城风光》在《泰东日报》上刊登的广告文案是“电影明星总进军影城的漫游银幕后真面目!”、“加映影城风光,满映全体明星荟萃一堂!影城中之花絮展览会!”
除了主打全明星阵容策略,电影宣传上还采用了权威推荐的策略。获奖电影或者是口碑很好的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更容易给观众造成期待,从而促成观影。在《爆风与弹片》的广告宣传中,便采取了该策略,在文案中打出“旅顺军司令部 关东州厅 兴亚奉公联盟 推奖影片”,吸引人们观影。
(四)票价折扣
对于大众来说,过高的电影价格无疑是阻碍人们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爆风与弹片》上映之时,便有关东州兴行协会组织青年人集体观影,“特对男女兴亚青年队员发下折扣招待观览券”,以此带动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观影。
三、总结
通过对《爆风与弹片》和《影城风光》两部电影在《泰东日报》上的新闻和广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满映”电影通过报纸媒体持续进行广告宣传,在电影后产品市场上做足了功课,以赠送的方式给予电影爱好者,同时大力度地利用明星效应和价格上的折扣两项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对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营销宣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满映”自1937年成立之初,到1945年期间,在垄断东北电影业的这8年里,共拍摄“启民映画”189部,“娱民映画”108部,及大量的“时事映画”,宣扬“王道乐土”、“日满协和”和所谓的“大东亚”政策。虽然“满映”作为日本统治者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在宣告日本统治者所谓的“成功”,妄图使民众“乐不思蜀”,但是其电影宣传策略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甚至有些策略在当今的电影营销领域中仍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泰东日报》 ,1934。
[]《泰东日报》 ,1935。
[3]《泰东日报》 ,1944。
[4]《大连近代史研究》大连近代史研究所,010。
[5]《垄断东北电影事业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陈春萍,《电影文学》,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