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
过程主义作家。老贾生性阴柔,留恋光景,有女性般纯真的狡黠。其作品的劲道在于对世俗生活细节过程的描述。因此,当我们读后要为之提炼一个“主题”时,往往找不到称职的穴口,大呼浅陋。老贾的作品要你欣赏的是细密柔韧的肌质,而不是构架。他几乎是倾尽心力描述好一个过程,像一条成色匀称的金丝绒。非要问它用来拴什么,是愚蠢的。此外,老贾写“性”,比较幼稚,大都是古书中抄来的套路。因此,他在另外意義上说对“性”是迟钝的,有种纸上谈兵的、秀才气的“本本主义”气质。
牛汉
悲情诗人。在那一代诗人里,牛汉是保持内心最完整的一个。从青年到老年,他的诗像从一个根系长成的大树,有惊人的贯通,和在悲风中挥毫流转的茎叶。牛汉诗中的“我”,本真、顽健。他可能是诗人中唯一只去咏颂苦难而高尚的事物,而不让人感到虚伪的人。这么说会有另一层意思,牛汉是不可摹仿的。他的生平与写作是合一的。这使那些摹仿者沦为道德表演。
韩少功
智力超群者。在普遍凭感受写作的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极个别的智能型作家,其智力称得上是出众的。无论是“寻根”,还是“马桥”,其主题和话语方式都带有高智能的方案设计特点。韩少功阅历丰富,但在写作中这些阅历是被智力所调动所安排的。因此,尽管他所写的是闭塞乡土题材的小说,却也是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小说”。在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读书量极大的少数人,但他是个成功的“采气”者,从不将那些“知识”炫耀式地直接搬进自己的小说,而是化为个人的血肉。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经验读者”深入细读。
刘震云
骨子里的先锋派。刘震云对自己的文学谱系一直讳莫如深,他乐于被盲视的批评家拉入“现实主义”,以在主流文坛不被“老人们”侧目。文坛上先锋派热闹得紧,但至少有一半以上是表面修辞效果上的仿写者,剥去这层皮,露出的是颓废的浪漫主义刊授学员。刘震云在表面技艺上显得木讷,但其灵魂却最得先锋派真髓。表现在心灵的疲倦,转喻中隐藏的个人隐语世界,互否性的内省,“主体移心”的意识,语境在透明中呈现的晦暗。还有谁能像刘震云那样写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刘后期的小说试图综合展示其书写技艺,但用力过猛,吓得自己倒退三步,反倒显得生涩。
王朔
严肃作家。这说法可能让人蹙额。但王朔在我心中一直是严肃的。他是安徒生笔下喊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大孩子。为了证明这个,他索性也扒下了自己的衣裳。这一严肃举动在习惯于以异常为“正常”的历史情境中,显得像恶作剧。此外,王朔本质上是羞怯的,他小说中的“脏话”只是日常习语。在写到“性”时,王朔甚至患有洁癖。在这点上,他是稀有的相信“爱情永恒”的老派青年。
西川
微笑的怀疑论者。一个拥有个人化想象力的诗歌从业者,一个在超验和世俗中游走的观察家,一个制造金属和海市蜃楼的专家,一个通过格言取消格言的文士,一个收尽万象又吐出万象的反讽的智者。在他的诗中,眾神与五行八作的家伙是平等的、对话的。他是怀疑论者,同时也是那疑团。
于坚
矛盾的诗歌“酋长”。左手麻利地摆弄云南某部落的风水盘,右手挥舞“后现代”的解构柳叶刀。他是诗歌界仅见的能奇诡地将语言哲学和自然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与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文研会的“为人生”和巴尔特的“零度写作”,金斯堡的癫狂“嚎叫”与奥修的“静心”唠嗑……无任何心理负担地杂烩于一体的人物。他成功地反对了思想意识乌托邦,但又要建立“原在乌托邦”。他的诗歌常常充满活力,富于实验精神,但对大多数读者都有可感性。于坚近年的理论文本矛盾纠结、“蛮横无理”,像粗糙羊毛团的激流,但时有个人的睿见,羊毛长在羊身上。这位棕色酋长想告诉我们的是:虽然“诗关别材”,但到“拒绝隐喻”为止。
(编辑:彭宇)
过程主义作家。老贾生性阴柔,留恋光景,有女性般纯真的狡黠。其作品的劲道在于对世俗生活细节过程的描述。因此,当我们读后要为之提炼一个“主题”时,往往找不到称职的穴口,大呼浅陋。老贾的作品要你欣赏的是细密柔韧的肌质,而不是构架。他几乎是倾尽心力描述好一个过程,像一条成色匀称的金丝绒。非要问它用来拴什么,是愚蠢的。此外,老贾写“性”,比较幼稚,大都是古书中抄来的套路。因此,他在另外意義上说对“性”是迟钝的,有种纸上谈兵的、秀才气的“本本主义”气质。
牛汉
悲情诗人。在那一代诗人里,牛汉是保持内心最完整的一个。从青年到老年,他的诗像从一个根系长成的大树,有惊人的贯通,和在悲风中挥毫流转的茎叶。牛汉诗中的“我”,本真、顽健。他可能是诗人中唯一只去咏颂苦难而高尚的事物,而不让人感到虚伪的人。这么说会有另一层意思,牛汉是不可摹仿的。他的生平与写作是合一的。这使那些摹仿者沦为道德表演。
韩少功
智力超群者。在普遍凭感受写作的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极个别的智能型作家,其智力称得上是出众的。无论是“寻根”,还是“马桥”,其主题和话语方式都带有高智能的方案设计特点。韩少功阅历丰富,但在写作中这些阅历是被智力所调动所安排的。因此,尽管他所写的是闭塞乡土题材的小说,却也是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小说”。在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读书量极大的少数人,但他是个成功的“采气”者,从不将那些“知识”炫耀式地直接搬进自己的小说,而是化为个人的血肉。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经验读者”深入细读。
刘震云
骨子里的先锋派。刘震云对自己的文学谱系一直讳莫如深,他乐于被盲视的批评家拉入“现实主义”,以在主流文坛不被“老人们”侧目。文坛上先锋派热闹得紧,但至少有一半以上是表面修辞效果上的仿写者,剥去这层皮,露出的是颓废的浪漫主义刊授学员。刘震云在表面技艺上显得木讷,但其灵魂却最得先锋派真髓。表现在心灵的疲倦,转喻中隐藏的个人隐语世界,互否性的内省,“主体移心”的意识,语境在透明中呈现的晦暗。还有谁能像刘震云那样写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刘后期的小说试图综合展示其书写技艺,但用力过猛,吓得自己倒退三步,反倒显得生涩。
王朔
严肃作家。这说法可能让人蹙额。但王朔在我心中一直是严肃的。他是安徒生笔下喊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大孩子。为了证明这个,他索性也扒下了自己的衣裳。这一严肃举动在习惯于以异常为“正常”的历史情境中,显得像恶作剧。此外,王朔本质上是羞怯的,他小说中的“脏话”只是日常习语。在写到“性”时,王朔甚至患有洁癖。在这点上,他是稀有的相信“爱情永恒”的老派青年。
西川
微笑的怀疑论者。一个拥有个人化想象力的诗歌从业者,一个在超验和世俗中游走的观察家,一个制造金属和海市蜃楼的专家,一个通过格言取消格言的文士,一个收尽万象又吐出万象的反讽的智者。在他的诗中,眾神与五行八作的家伙是平等的、对话的。他是怀疑论者,同时也是那疑团。
于坚
矛盾的诗歌“酋长”。左手麻利地摆弄云南某部落的风水盘,右手挥舞“后现代”的解构柳叶刀。他是诗歌界仅见的能奇诡地将语言哲学和自然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与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文研会的“为人生”和巴尔特的“零度写作”,金斯堡的癫狂“嚎叫”与奥修的“静心”唠嗑……无任何心理负担地杂烩于一体的人物。他成功地反对了思想意识乌托邦,但又要建立“原在乌托邦”。他的诗歌常常充满活力,富于实验精神,但对大多数读者都有可感性。于坚近年的理论文本矛盾纠结、“蛮横无理”,像粗糙羊毛团的激流,但时有个人的睿见,羊毛长在羊身上。这位棕色酋长想告诉我们的是:虽然“诗关别材”,但到“拒绝隐喻”为止。
(编辑: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