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的医德教育功能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卫校的学生是未来的医护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的医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与质量,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重任。《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优秀国学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篇章对医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医德教育,对提高他们的医德修养,有重要幫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中职;国学;语文;医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71-02
  古人曾说: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中职卫校的学生是未来的医护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的医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与质量,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的中职医学道德教育十分缺乏责任、态度、价值、情感等人文内涵的教育课程,在中职卫校,一些公共德育课程如《人际沟通》、《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大而全,涉及了社会各领域的道德问题,系统性强,并不能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医德教育在中职卫校的学生德育中是很薄弱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实践中通过做义工、义诊等活动去提升个人的医德修养。
  传统文化展示出的是待人接物、 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对帮助中职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很有教育意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重任。《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优秀国学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以国学文化经典提升中职医学生的医德修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通过经典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历来的古诗教学比较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即字、词、句的理解。其实,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我们要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医学生领悟诗中的人性美,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人生,如何看待生命,怎样才会胸怀坦荡,不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等等,更要引导他们在古诗中寻找高尚的医德。 如《陋室铭》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安贫乐道,超脱于物质之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个体只有摆脱世俗的束缚,超越现实的诱惑,才能解放自己的心灵,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除按教材组织教学外,还坚持每学期在全校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这类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文中接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感悟到世间百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医德修养。如晨读品诗,以班为单位每天利用晨读的前十分钟,请一个学生上台把自己学会的一首诗教给大家,并指导大家朗读。同时,每周五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古诗诵读展示”,还以“品诗学德”为主题,贯以古典诗词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以诗歌为主线,让古诗教育和德育教育和谐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德行素质,弘扬民族文化精髓,达到以诗品促进人品,人品影响医德修养的目的。
   我们在经典古诗词教育中只有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突出其中的人文关怀,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培养他们以人为中心,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从而达到一种人类关怀、生命关怀的思想境界,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医德修养。
  二、通过国学经典教学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如《弟子规》对个人行为规范比较全面,是非性、细节性、操作性明确,我们将其纳入《语文》教材,列入经典诵读内容之一,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与提升学生医德修养相结合,根据《弟子规》内容日常生活场景强、细节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情景模拟,直接模拟医患角色,模拟扮演病人、医生并角色互换,在模拟过程中,使其学会换位思考,并结合患者或其家属的就医感受等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客观看待问题,要求他们设计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付出爱心,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如何为人民健康服务。
   再如传统经典著作中常常提及“善”: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论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 “君子以善,亦乐人之善也。”(《礼记》)“作善,降之百祥;做不善,降之百殃。”(《古文尚书》)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庸言》)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强调待人处事,心存善念,行为向善,善良是做人的标准,也是医学的根本。在教学中可就某句名言展开讨论,让学生对传统经典篇章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善”能。
  三、通过历史情景剧表演、历史故事等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训练口语的同时受到医德熏陶。
  1.通过历史情景剧表演提升学生的医德修养
   如讲授《扁鹊传》时,在学生充分理解古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把文章改写成现代版的《扁鹊传》,然后进行情景表演。特别是扁鹊与齐桓侯的故事,生动、有趣,人物性格突出。通过人物的对话表演,学生在提高口语表达的同时,亲身感受到扁鹊高超的医术、对待病人的认真态度、实事求是的做人原则等。表演结束后,还针对医患心理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就扁鹊与齐桓侯两人的对话谈看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相当好。
  2.通过比赛讲历史人物故事, 提升学生医德修养
   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提到的古今医学界的名人并不多,学生知道的也很少。如果只靠教师向学生讲,带有一定的说教意味,学生不一定能记住这些人物。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以班级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自己讲,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既有气氛,又能了解许多名医的事迹,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医德修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篇章对医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医德教育,对提高他们的医德修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国学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将国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各个环节中,是一个长期的、繁复的过程。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在K.Atanassov引进直觉模糊集概念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直觉模糊正规子群的定义及直觉模糊集的扩展原理,并获得一些基本运算性质;其次在两个经典群同态与同构意义下,研究了这种直觉
在假定梁不可伸长的基础上,给出了描述几何非线性、物理线性的大挠度Timoshenko梁的变分原理,由此导出了大挠度Timoshenko梁平面静动力学分析的边值问题.在几类边界条件下,具
利用Jensen不等式和Slutsky定理,讨论了定时截尾情形下二项总体成功概率的极大似然问题,证明了估计的强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给出了估计的进一步渐进性质.其结果对于其他的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他认为,"人本"是以劳动者为本;劳动的意义在于它使人的本质得以显现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是劳动者创造了社会
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能,挖掘企业潜能,最根本的是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劳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