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米卢对话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米卢到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处在了漩涡的中心。他被我们描写着,被我们评论着,被我们质疑着,也被我们批判着。然而镜头前、话筒前的米卢永远是三缄其口,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在记者们的穷追猛打下,他熟练地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圆滑地兵来将挡、水来土堰。 即使与他成为朋友,米卢讲话也不是无所保留,特别是在谈到一些问题时,米卢不愿批评任何人。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这可是我们私下说的,你要保密!”从这一点上说,我不是个合格的朋友,偶尔我会将他的“私房话”告诉读者,但这只有一个原因—让更多的人了解米卢,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解他对中国足球的改造,了解他在中国经历的一切,而所有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与经验。 米卢经常说,他尊重每一个人,他努力做到善待每一个人。他说得非常认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处事原则。不过,偶尔在他心情舒畅或极度郁闷的时刻,老米也会用一种沧桑的口吻对我说:“LILY,终有一天我要给你打开我的日记本,让你了解所有的一切!” 对面是老米的一阵沉默。我接着道,“你不用给我看什么日记,我只想要你一次发自内心的倾诉,关于过去这一年半。” 时间:10月7日中国队出线后 地点:沈阳绿岛咖啡厅 对话者:米卢、李响
与米卢对话 ■本刊特约撰稿
  李响
 关于联赛和中国足球 李响:自从到中国以后,你看了很多场联赛,主要是在北京,你还去过山东、大连、昆明、天津等地看球。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联赛第一轮你在济南看泰山对红塔,当时双冠王以一球输给了对手。那天的天气很冷,你站起身凝视球场里的草坪,然后就露出了一丝苦笑。 米卢:我看过很多次联赛,即使不在现场,也会在电视机前。但说句实在话,有的时候真有点看不下去!就说球场吧,北京的、济南的几乎都是光秃秃,没有整齐的草坪,也没有正常的维护保养,队员们在这样的场地上踢球怎么能够不受伤呢?有人跟我说这是因为天气,可为什么国外的球场会有那么好的条件?!因此说到底还是下的功夫不够,投入的资金有限。去年春天我第一次去海埂,印象最深的是球场上HARD(坚硬的)土地,当时我开玩笑地说,反正足球本来也是一项HARD
  JOB(艰难的运动),可心里感到很无奈。中南对抗,南斯拉夫老乡们问我首都的球场,怎么会更衣室里竟然没有淋浴,我当时脸都红了。我理解中国现在还并不是发达国家,但北京应该有自己的形象。红塔基地之所以如此吸引我,就是因为他们的球场设施太完备了,如果中国能够多几个类似这样的比赛场地,足球也会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李响:记得离开济南的路上,你让我给比赛打分,我随便说了个70,而你却只给打了40分? 米卢:我一直不大愿意直接评价中国的联赛,因为我理解这是一个职业化刚刚进行了7、8年的国家,你们的联赛像一个稚嫩的、正在成长的少年,因此我只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看那场球前,我是满怀希望的,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双料冠军肯定是支相当成熟的队伍,我期待的是一场精彩的比赛。然而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我看到几乎整场比赛球员们跟在球的后面跑,然后就是无谓的、凶狠的犯规,而裁判对此并没有任何判罚。一场球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即使在后来我观看了那么多联赛之后,我的结论仍然没有变化:很多球队依然延用传统的英式打法,简单的长传冲吊,而缺乏对现代足球的接纳和吸收。想一想,哪支球队能够打控制球,能以地面配合进行短传推进,利用边路的快速转移和中路渗透进行突破,具备快速的攻防转换、紧密移动的队形和任何情况下保持局部的多打一?而这些都是世界级强队追求的风格。 其次,中国球员的身体条件和纪律性都超出了我的预想,但他们缺乏技战术基础教育和举一反三的创造性。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为我的队员们感到遗憾,甚至替他们伤心难过,因为球员都是那么好的材料、那么好的人,但是却没有人在他们小的时候教给他们一些更有用的东西!纪律性是一项很好的素质,但过分的纪律就是僵化和死板,而球场上可是千变万化的,随时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球员既要有战术纪律,又要灵活地随机应变。 此外,联赛中的裁判执法水平有待提高。队员一些凶猛的犯规动作,许多次都被裁判视而不见,那些动作是足以掏黄牌甚至红牌的。这样的事情多了,队员们自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渐渐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不知什么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 李响:在我跟其他外教的交往过程中,比如桑特拉奇和彼德洛维奇,他们都曾提出一个观点,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是在青少年的培养上,对此你怎么看? 米卢:我有同感,在我和他们探讨中国足球时都会提到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足球水平提高之所以较日本速度慢就是青少年培养方面做得不够。在红塔基地有一次一帮足球夏令营的小孩子来看国家队训练,我特地把他们全都叫到场地里,陪他们练习射门,告诉他们注意脚上触球的部位,那么多孩子里没有几个做得完全正确的。当时我就想不知长大后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中国俱乐部应该有自己的梯队,10~12岁,12~14岁,14~16岁,16~18岁,18~20岁,起码要有这样的5支后备队,而且每支队伍都要有水平高的教练来指导,可以请一些外籍教练。中国的教练员也要多走出去,和世界足球接轨,从其他足球发达国家学学先进的足球理念。一旦有一天在这方面能有长足的进步,中国足球水平就能迅速提高了。当然,我理解中国足球现在的大环境,毕竟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但必须动手做实事。 关于中国队 李响:去年3月15日的中日对抗是我看过的第一场完整的中国队的比赛,当时我的感觉不太好。你还记得赛后我和远在神户的你通话吗?我还以为你会呆在日本不回来了呢! 米卢:中日对抗赛上中国队踢得并不差,毕竟日本队实力强,还有中田英寿这样的大牌球员。中国队差在战术和组织,虽然并不是每个球员的技术水平都不错,传接球失误也较多,但我认为通过纠正,通过运用正确的战术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好。通过那次比赛,我了解了很多老球员,在那之后便挑选了一些年轻队员参加集训。实际上来到中国后,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样的一支球队总是在一些小小的环节上出毛病,比如你们所说的黑色×分钟。直觉和经验告诉我根源就在于他们缺少国际大赛的锻炼,缺少与强队交手后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缺少承受失败的勇气和能力。于是我便带领中国队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热身赛。 李响:可热身赛的结果并不好,当时你是不是也备受打击? 米卢:输给南斯拉夫、拉奇奥这样的队伍原本就在我意料之中,但年初飞行集训连续的失利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拿中国队和墨西哥队相比,当年我率领墨西哥队在取得了11场胜利后到欧洲打友谊赛,一上来就输给意大利0∶5,但在后来的一场场比赛中我眼看着这支队伍一点一点地进步,而中国队并不是这样,我感觉我们的进展太慢了,好像根本没有任何长进。回来后我也在思索一个问题——飞行集训到底有没有意义,也许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答案。 不经历失败,没有那段长期在异乡的感受,我们的队员不会像现在这样处变不惊。这种变化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的。 李响:那么你如何解释小组赛中国队的大起大落呢,即使那时你好像也对十强赛充满信心? 米卢:你是说中国队客场1∶0战胜马尔代夫那场球吧?那场比赛真是跟第一场的10∶1有巨大的反差,而且甚至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中国队还有被对手逼平的可能。我感觉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阵容不整、缺乏关键球员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那场比赛和后来在广州与柬埔寨的比赛,杨晨都没有参加,但他对球队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在前场的穿插跑动对于队伍来说比较重要;马尔代夫的比赛我们还缺少中场大将李铁,他的速度、在中场的抢断和凶猛的风格对中国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其次我想是队员的心态,实际上足球场上什么样的对手很重要,对于马尔代夫和柬埔寨这样的弱旅,就是再强调不要轻敌,队员潜意识里还是不会太把他们当回事的;天气也是一个因素,我始终认为我们在十强赛里之所以能够耐住高温潮湿,在客场取得那么好的战绩跟小组赛的提前适应有关系;此外可能再加上点运气的因素,足球比赛是由很多方面组成的。 我知道有人说是我的战术不好,但你感觉十强赛中国队的战术思想变了吗?我一直强调队员们要在执行战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也许现在他们更加清楚这句话的含义了。而在小组赛后我对中国队还是信心十足的,因为算来算去我们在阵容完整的情况下输球的次数并不多,也只有亚洲杯里的中日对决、年初与拉奇奥交手。关键球员可以一个人完成比赛,你看看英国的欧文。我认为我手里有很多张好牌,比亚洲杯时的要多多了,与小组赛里任何一个对手相比,我们都有更多的出色的球员。 关于依然存在的争论 李响:从你进入中国足坛的第一天起,关于你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实际上就是到了出线的这一天,人们对于你当时大范围的选秀、游戏训练方式依然存在疑问。 米卢: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与中国人有太多的差异,因此能够在你们的怀疑声中走到今天确实是不容易。不过在出线后的今天,我始终坚信到中国一年半来我所做出的一切选择、所进行的工作都是正确的,而且我也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十强赛前,我就对着镜子告诉自己—博拉,如果中国队能够成功出线,那是最好的结果;而如果不能,你也无愧于心。我想谈谈选秀和我的训练方式问题。 作为一个国家队主教练,他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就是选拔出最优秀的球员;其次是将队员捏合在一起,将他们放到最佳位置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水平,再制订相应的战术打法,使整个队伍能够打出实力;最后就是调节队员的心态,创造队伍的和谐氛围。做到这三点,就是一个成功的教练。一来到中国,我就按照这三点开始准备世界杯,选秀无疑是首要任务。中日对抗我看过了老球员,和香港对抗我就选择了大批新秀,对香港、对水晶宫都是很重要的比赛,因为我考察了年轻小将,我不断地让他们进进出出,就是看他们的水平到底有没有长进,进步快的当然就留了下来,比如徐云龙、邵佳一。同时,我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对球员的认识我也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判断一名队员我和其他人肯定会有不同。我不仅要看,还要将他召进队中亲身感受他,虽然可能不会有语言上的交流,但我会知道他到底有半斤还是八两。 至于训练方式,在我看来其实训练内容和安排并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在训练节奏上的把握和队员对训练的投入态度。十强赛开打前的集训你听到有人喊训练量减少了吗?不都是在喊累嘛!那是因为队员从态度上重视了,他们知道最关键的战役就要打响了,这是背水一战,而不是什么热身赛。我始终给队员强调,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就是一切),直到现在他们才完全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 李响:很多人其实一直都有个疑问,当初你来中国的时候为何不带自己的助手? 米卢:首先我并不是不想带自己的助手,只是因为那时候我一时找不到,我的那些老哥们儿恰好都有工作,而且他们一听是到中国,对这个陌生的国度他们有点发怵,因此我只好孤身一人前来了。另外我在美国和哥斯达黎加都没有带自己的助手,因为我想这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尊重你们。 李响:这一年半来,从教练组传出的不和谐的声音很多,你认为在你与中方教练组的沟通与合作上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吗? 米卢:语言是第一大问题,然后是相处的时间较短。我在墨西哥就根本不存在沟通问题,因为我们的语言相通,而且共事的时间很长,彼此了解。我尊重迟(尚斌)和金(志扬),他们都是有资历的教练,但有时也许正因为这样的资历和尊重而影响到我们之间的诚恳交流。当然,我可能也有我的一些特点,不能让他们很快接受,甚至与中国足球人的观念相冲突,比如我的随意性和不爱写计划,喜欢按照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来做出决定,我也在这些方面努力进行调整,我们都应该学会相互适应。在这里,我必须要提到沈(祥福),他是一位谦虚好学、聪明敬业的教练,十强赛中国队的成功有他的一份功劳,他促进了我和其他教练、队员的沟通,他像一座桥梁架在我和其他中方人员、队员们中间。有了他,我的要求传达得更清楚了,他也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足协让他作组长的决定没有错。 李响:在足协你并不招人喜欢,你确实就是他们眼中的另类。这一年半来,你与他们的关系一直是分分合合、时好时坏,光是下课危机你可能就经历了好几次吧? 米卢:我也奇怪他们怎么没炒掉我?我就是这样一个教练,我不爱在纸上写下来,但我的脑子就像计算机,什么都清清楚楚的。我可能比较喜欢跟着感觉走,有时我会临时改变训练内容,但这又有什么呢?既不影响训练效果,队员们本来也不知道要练什么。我可以学着适应你们,但你们也要努力了解我的方式。十强赛我最高兴的事就是他们终于想通了,让我按照我的方式来做一切事情。同时整个中国队管理和后勤更加有序、高效了,这些是中国队能够有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这座城市的张扬和内敛同上海人的夸张或精巧紧紧相连,相互辉映。  从上海无处不在的APEC标志和上海滩水晶宫般的夜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梦幻城市;从训练有素欢快的老少人群到无处不在的强力政府,这里处处展现的是这个时代的样板。这座城市,像一位曾经迟暮的贵妇人,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革新之后,现在无处不焕发着火一般夸张的热情,和她与天俱来的妖艳天性。  这就是上海。    上海曾缔造了一个轴心时代。 
期刊
APEC在弱化?  已经采访过APEC几个会议的一位记者说:“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采访APEC的什么?”  这句话可以说一语道破了APEC现在的不明确地位。虽然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为办好本次APEC年会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将要出席本届会议的成员国领导人及高级官员的人数也前所未有,但APEC面临的问题并未因此而减少。  应当说,APEC自1989年成立以来,在促进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上确实取
期刊
作为今年APEC的东道主,第9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13届双部长会将于10月在上海举行,有关方面对此寄予厚望。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曾长期担任中国APEC高官的王山禺生大使。双向的需要《南风窗》:我国为什么要加入APEC?它对我国有何重要性?王山禺生:  APEC对我国的重要性可从4个方面看。第一,从几个简单数字看。APEC人口接近世界人口的一半(25亿左右);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为世界
期刊
从精英培养到大众培训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到知识经济的流行,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终于到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就算在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中曾培养出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大学,今天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信息技术正在使商业、通讯和日常生活发生着变革。几年前,网络还只是大学研究和交往的学术工具,但很快就成为通讯和商业领域的重要渠道,大学反过来必须依赖互联网络进行数据密集型研究和远程教
期刊
上海主办APEC峰会,系“9·11”事件之后全球第一个重大国际会议。虽然早在两年前上海就投入人力物力全力打造自己的国际会都形象,但高潮还是在本周。在APEC成员之间,最高兴的是韩国,也许是历史性的巧合,他们的浦项钢铁大厦与APEC峰会主会场上海科技馆相邻,这也是离APEC领导人目光最近的跨国公司办事处。最担心的却是新加坡,新加坡一直以亚洲国际会都自居,每年在争取会展订单时,也总是同香港决一雌雄。然
期刊
“三乱”少,治安好刘永行(东方希望董事长) “国民待遇”上海的企业环境好,“三乱”少,这我有亲身感受的。就说现在吧,快近中秋节国庆了,我们在各地的工厂已经有4个收到了政府各式各样的收费或者是罚款通知,其中一个最可笑的是把我们集团内部的资金调动当作抽逃资金,说要罚款。其实我们与当地政府官员都是心照不宣,他们的财政收入少,政府有那么一大帮人,多少得给一点钱让他们过过节。上海不一样,这里的财政收入好,官
期刊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也是经济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还是流油的经济。通常在一般的民众眼里,战争带来的是地区经济的创伤和物质财富的集中毁灭。然而在西方的一些利益集团的决策人物看来,战争就是天赐般的发财良机。军火商:好久没有这样兴奋的感觉了在近年来的历次局部战争中,背后都有西方利益集团的影子,如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在很多作战区域居然使用同一家西方军火商的武器来打击对方。当时类似的行为就被人称之为
期刊
有太多的人对上海感到不解,它的变化太快了。仅仅是10年前,人们还在评论苏州河的臭、上海人的精明而不高明、上海计划经济的过于强大使它不具备广东和江浙的活力。但是,10年之后,热门的话题变成了:上海能不能超越香港?什么时候超越香港?等等。加速找回昔日感觉“上海越来越像中国经济之都了。”台湾工商界人士这样评价上海近年来的崛起。在台湾经济持续恶化,香港经济增长乏力的今天,上海的表现实在抢眼。她不仅连年保持
期刊
美英对阿富汗发动的以“永久自由行动”为名的军事打击在10月8日凌晨终于打响,不过,同样以时下最先进武器上演的令人眩目的空袭和轰炸,却似乎失去了10年前海湾战争中令人震撼的光彩。从目前已有的打击效果和目标来看,虽然比1998年克林顿政府为报复拉登涉嫌美驻东非使馆被炸案时一口气发射70枚昂贵的战斧导弹只炸掉几座空草棚和炸死几只山羊显得成果显著一些外,其攻击的所谓军事战略目标,如训练营地、机场、电厂等,
期刊
恐怖主义已成为人类公害冷战结束后,人们的安全感反而降低。冷战时期人们至少能预料到危险将来自何方,敌人是谁,而现在却不知何时何地就会遭遇危险,而且敌人可能是任何一个陌生人,他甚至还对你微笑过。冷战的两极对抗格局瓦解后,被这一格局所掩盖和压抑的各种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利益集团间矛盾等迅速凸显出来。恐怖活动这种弱者的利刃,非均衡对抗中的“超限战”,和宗教极端主义声气相通,成为了越来越流行的政治工具和敛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