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文章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朗读,情感熏陶,巧用作者的背景简介,挖掘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学科中注重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德行水平,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字:德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陶行知把教育学理论归结为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这“做人”的基本含义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语文这一学科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既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又富有形象性,此外语文课也含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语文学科中注重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德行水平,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语文德育心理来看,重点抓住学生的德育心理倾向和应该达到的德育心理水平,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心理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它阐明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任务和要求。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加强与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文”与“道”的统一,坚持语文保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值得教育者认真探索的。
  1.以朗读育人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感人心者,莫先乎于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学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它是表现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手段,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有利于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有语言而思想,有形式而内容,既弄懂辞章,又通晓义理,从而确立信念,鼓励学生把信念付诸于实践。例如,学习《将相和》,课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环环相扣,贯串的中心是蔺相如“先国家之急”的思想。为此,他可以延叱秦王,甘就汤镬,而保全了国宝,他不惜以“颈血溅大王”,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他一再对廉颇忍让,是为了国家的团结稳定。蔺相如这种义薄云天的爱国情怀,要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的信念,从而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做贡献。叶圣陶说:“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的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
  2情感熏陶育人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
  3、巧用作者的背景简介育人
  爱国主义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主题。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不仅以自己的文章感染读者,而且以自身的经历来给读者以极大的启示。因此,在上新课之前,首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溶于其中。如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对学生熟悉的作家鲁迅,补充介绍他的弃医从文经历,让学生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呼醒国民,拯救祖国。此外,教材中还描写了不少历史人物中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凝聚着深厚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这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不计个人恩怨,一心维护国家利益的蔺相如;竭忠为国,勇于改过的廉颇,这两个人物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大家的好榜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之间有了小矛盾,就纷纷效仿廉蔺的高风亮节,这样同学之间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自身也养成了良好的美德。
  4挖掘教材育人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如讲授人教版第八册第2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组织学生向家长了解父母小时候所生活的状况,之后讨论如果自己当时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怎么样,如果在没有水喝的地方你会怎么做,先让学生自己发言,然后教学文中深层的含义,让学生能对军人以及革命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借此来培养学生要为他人着想的情操。这样在潛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了要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让自己成为乐于助人且无私奉献的人。
  总之,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发挥学科优势,不断探索,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阅读是人们搜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彰显人文魅力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我们鼓励“创”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研”读,培养学生互动探究地学习;适时练笔,感悟体验。  【关键词】创读 研读 练笔 感悟 人文魅力  阅读是人们搜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阅读
本文介绍了通过理论分析和制药性能试验,找到了一种石油添加剂来作乳化炸药的乳化剂(B型乳化剂);详述了用B型乳化剂研制成功MVB(即MR)型新乳化炸药的组分及配比、生产工艺、
提要:一、语文课堂语言是榜样;二、语文课堂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彩;三、课堂语言两忌:(1)忌顾此失彼,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2)忌讽刺挖苦,阻遏学生的求知欲望。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要讲究艺术性,这是大家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简明连贯、准确得体、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富于启发性,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里影响,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下面就
期刊
语文教学近年来受到了抨击,引起了行外行内的广泛关注和反思,专家学者也为语文教学把了脉,而且开具了大量的药方。教师们也热情高涨,想把语文工作做好,但仍存在困惑。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
期刊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还缺乏经验,难免会处置不当,乃至出现一些偏差: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有的语文课还是老路子,课文掰得比较碎,仍有“牵”的痕迹。有的地区学生负担比较重,老师普遍对考试比较担心。究其
期刊
【摘 要】 曲答,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有效释疑方式。往往能引人思索,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使人印象深刻,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关键词】曲答 释疑 反问作答  曲答,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有效释疑方式。所谓曲答,就是对学生的提问不予直接回答,而是巧妙、委婉、曲折地回答出来。这种曲答往往能引人思索,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使人印象深刻,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反问
不少大中型厂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水泵房分散安装,工人开泵需从总值班泵房跑到各台泵房,增加人力和工作量。实现水泵房自动化集中控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节约动能,保证对
由于缺乏安全起爆器材,不能保证在有杂散电流和其它外部电流情况下,以及在炸药沿装药软管流动引起工作面附近空间产生高静电的条件下安全地进行爆破工作,难以广泛实现粒状炸
摘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选用传统教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以新课标提出并强调诸多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为导向,合理巧妙的开展多媒体的古诗教学课堂,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入古诗情境,能更有效地进行诗文鉴赏理解,引起品读古诗的兴趣,充分融入诗词的意境,  关键词:优化媒体 激发兴趣 古诗教学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文美意深的古诗。但是由于古诗与现在的时代相差甚远,再加上教师对古诗的误读,以及教学
经过多年的发展,宁夏的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在改革传统养老模式、改善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