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养成现状及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n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A市5个乡镇7所农村初中语文学科调研为例,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农村初中生在自学习惯、语言积累习惯、阅读思考习惯、聆听习惯、发言习惯、合作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各项好习惯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学习习惯 问题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12-04
  叶圣陶曾说:“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1]一名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直接影响他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学生习惯养成现状,探寻习惯培养的方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A市辖区5个乡镇的7所农村初中展开调研,并对调研数据做了细致的提取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真实呈现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说明
  2019年6月30日至7月4日,笔者进行了关于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调研,先后向5个乡镇的七、八年级学生发出了纸质问卷545份,回收问卷545份,有效问卷541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达99.26%。问卷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重点围绕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涉及学生课前预习、语言积累、课堂表现、课外阅读等方面的内容。问卷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形势严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培养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的方法,这对于学界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现状,有效实施养成教育,推进农村初中课程改革,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各项学习习惯的养成现状
  (一)自学习惯的养成现状
  经调研,24.95%的学生能坚持课前预习,68.39%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还有6.65%的学生从不预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访谈时学生告诉我们,主要是因为“没有时间”“教师没有布置”“不知道要学什么”。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发现学习的疑难点,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没有时间”说明初中生课业负担重,“教师没有布置”说明教师缺少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意识,“不知道要学什么”则说明学生学不得法,需要教师具体、精准地指导。
  (二)语言积累习惯的养成现状
  积累是使用语文的基础。调研情况是:6.28%的学生自我评价积累课内外好词好句的习惯养成为优秀等级,31.61%的学生自评为良,53.60%的学生自评为中等,还有8.50%的孩子自评为差。可见,目前农村学校的学生有60%以上的孩子还没有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好词好句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没有语言积累的语文课不算是好的语文课。[2]
  (三)阅读思考习惯的养成现状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如何呢?问卷数据表明,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对“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自我评价良好率并不高,只有9.43%的学生自评为优,自评为良的也只有23.66%,自评为中等的学生比例最高,有45.29%,还有21.63%的孩子自评为差。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二是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不处于同一频道上,三是学生平时缺少有效的思维训练。
  (四)善于聆听习惯的养成现状
  善于聆听不仅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还是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是吸收和借鉴他人知识与智慧的有效途径。可是,农村初中生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學生认为在语文阅读课上,聆听同学或教师发言表现优秀比例为15.71%,良好占比37.15%,中等占比38.26%,差等的比例有8.87%。从学生心理认知的角度看,主要原因是注意力没办法集中,次要原因是对发言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缺少主体的自觉参与。
  (五)勇于发言习惯的养成现状
  勇于发言是一个人表达能力强的表现,是良好个性心理的外在特征。仅有7.58%的孩子认为自己在语文阅读课上“勇于发言”的表现为优秀,自评良好的占比也只有18.30%,自评中等的占比是41.96%,自评差等的占比是32.16%。这组数据也说明课堂失语的严重性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迫切性。基础较为薄弱、听说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是农村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主要原因。
  (六)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现状
  善于合作是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的基本品质。数据显示,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对同学们“合作学习”方面的评价为优秀的占比是15.90%,良好的是30.68%,中等的是39.56%,差等的是13.86%。可见,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合作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扎实的训练。
  三、语文各项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自学习惯的培养策略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等自学的习惯,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以阅读教学为例,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作如下学习指导:一是质疑课题,思考课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二是边读边思,思考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学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三是语言积累,圈点勾画做批注,思考这个词语(句子)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妙处。四是自问自答,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则做好记录,以备课上研讨。其次,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给学生设置明确的自学任务,提供可行的自学路径,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时间,多渠道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习得。再次,要加强监督指导。学生自制力较差,在习惯未形成之前,教师宜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讲究策略,以监督为辅,以积极评价为主。最后,还可以培养小助手协助落实。经过三年的预习实践和自学指导,学生则能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3]   (二)语言积累习惯的培养策略
  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首先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归纳起来,可以通过诵读、摘抄、学用、批注、分类、定向等途径进行积累。如古诗文用诵读摘抄的方式积累,精思妙语用摘抄、批注、学用的方式积累,同一题材的内容从不同表达的角度定向积累等。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制定积极评价的机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最低的起点,一个优秀等级的量和质的考评。如,规定一篇课文积累多少个词语为及格,积累多少个词语为良好,以及一个词语积累到什么程度为良好。如字词积累首先要会读,其次是会理解、运用。最后,给积累创设一个提升的平台。如积累了词语,用连词成句的方式说话写话;积累了一组句子,用连缀的方式成段成文;不同文体的文章用仿写、改写的方式促进语言的积累,达到运用的目的。总之,教师要给出具体的积累目标,定期检查,积极评价,使之习惯成自然。
  (三)阅读思考习惯的培养策略
  善思者,学理明,阅读就是思考。没有一种求索的思考意识,只停留在字面上,只能是一种肤浅化的阅读,是不可能充分发挥阅读功能的。所以,教师必须养成学生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读。[4]如何才能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情境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需要教师给学生铺设阅读思考的平台和路径,创设良好的阅读思考氛围。方法如下:首先,课前预习环节,指导学生养成勤做阅读批注的习惯,给阅读留下思考的痕迹。善做批注可以开发人的阅读潜能,保留读书思考时产生的稍纵即逝的灵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技巧。[5]其次,提供具体可行的思考操作步骤。有法可依,有路可循,思考才有方向,实践才能落地。再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要精炼,任务驱动要科学,设置“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学习起点。最后,教师要给学生操作性强的自评标准。如,阅读一篇文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为及格,能自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良好,能自问自答为优秀等。
  (四)善于聆听习惯的培养策略
  善听者,智慧生。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聆听的习惯?第一,树立榜样,积极评价。教师有意识地引领,评价语言必须是有聆听方式与结果的因果表达图式,使听者明白,怎么做,获得了什么效果,因为怎么样而得到好的评价。第二,创设聆听的学习情境。教师必须在师生、生本、生生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促进公平对话。俗语有“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公平对话的重要性。第三,多渠道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关键是教师,激发的途径不仅在课堂上,也在课外。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对正在交流的话题感兴趣,也能促进有效聆听。
  (五)勇于发言习惯的培养策略
  得言者,才华溢。如何才能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首先,语文教师要从大声朗读训练入手。因为大声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记忆和积累,更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学习聆听自己的声音,用声音表达文本蕴含的情感,获得语文学习的自信及大胆发言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强化思考与表达的训练。在预习环节自问自答,在探究环节学习表达,在交流环节学习分享,课后还能内化为随笔练习,将思考、表达的内容进一步形成阅读随笔。最后,教师要舍得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表达,营造良好的表达情境。
  (六)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培养合作学习习惯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应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可操作的步骤。其次,允许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犯错误,但要指导学生改进合作的方式方法。最后,要帮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合作中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就感。如通过合作表演课本剧的方式解读鲁迅作品《故乡》,从课本剧的编写、角色的训练、道具的制作到最后台前的表演,这个过程能帮助所有参与者了解小说人物,读懂《故乡》背后的深意,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给一线老师的几点建议
  在初中阶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各学科应该协同推进,创设和谐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共同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是意识的控制降到最低限度的一种自动化的活动,是在后天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6]为了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落实到常规教学之中,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意识,准确定位,将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到学生人格培养的高度来实施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在前言部分强调要结合课程特点,发展学科思维,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程标准已经指出“良好学习习惯”与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习惯”和“人格”一直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现代临床医学之父、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引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明确地将人格塑造与习惯养成画上等号:“‘生活只是一种习惯’,也就是一连串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行为。这可真是至理名言,是一切行为——身体的或心灵的——根本,也是亚里士多德教学的精髓;对他而言,习惯的养成正是品德的基础。‘总而言之,任何习惯都是同一行为的结果,我们所该做的,就是给行为立个规矩。’用柏拉图的话来说,有精神和品德所构成的‘人格’,就是‘长期养成的习惯’。”[7]长期教学实践也证明,一个好习惯的背后是一种好品格,能伴随孩子的成长并且让孩子受用一生,特别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定型的青少年时期,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意识决定态度,认识的高度决定习惯养成教育的效度。因此,教师务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培养良好人格的高度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榜样示范,积极熏染,充分发挥学科教师资源优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位科任教师的良好习惯,就是学校教育中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最好资源。教育家卡尔·明德说:“一个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教师应能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一位喜欢读名著的班主任,他管理的班级读名著的氛围一定也比较濃厚;一位喜欢高声朗读美文的教师,他的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也一定容易养成;一位在生活中将物理探究活动变成习惯的教师,也必会带动一拨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一位从课堂板书到作业批改都书写美观、工整的教师,也一定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位热爱体育事业、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管理班级,一定能影响该班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是,习惯养成教育不仅需要潜移默化,还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学科教师要利用自身良好习惯的资源优势,一边身体力行,一边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三)以学定教,研读教材,站在学生角度备课
  很多学习习惯的种子是在课堂里种下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充分融入课堂。笔者在调研的时候发现学生不欢迎高高在上的教师走进课堂:“喜欢骂人的老师,请不要进来!”“照着参考书念答案的老师,我们不喜欢。”“上××老师的课,没意思。”课堂是培植良好学习习惯的土壤,失去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还想获得这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一定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先做学生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实践学习的过程。“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自己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要去实践;凡劝诫学生不要做的,自己一定不做……”[9]因此,教师务必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裸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是个例子”的功能,提取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整合教师、学生、教材自带的教学资源,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活动。有了这样的备课基础,学生才能消除与课程的隔膜,达到教学预期。只有基于学生学习起点来备课,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课堂学习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发展学科思维,获得学习乐趣,消除学科陌生感,课堂之上表现出来的“大胆质疑”“勇于发言”“善于合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种子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
  (四)尊重学生,顺势而为,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的课堂能消除学科学习的陌生感,学生不会失语,师生双方的课堂价值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调研结果表明,不和谐的课堂,师生隔阂是非常严重的。具体表现在:教师困惑于学生在课堂上不尊重自己的劳动,学生认为“给学生思考准备的时间太少了”“老师不要只提问某名学生”;在表达遇到障碍的时候,“老师要多一点耐心”“多鼓励学生发言”;在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能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特别希望每一学科的课堂“要活泼、幽默、有趣,不要死气沉沉,要有笑声”,对长期得不到表现机会的学生来说,失语,便成了一种习惯。造成师生双方的这些隔阂,问题主要在于课堂不够和谐,所以教师教得不称心,学生学得不尽兴。广东特级教师郑文富2019年9月26日在粤桂“同一课堂”活动现场说:“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顺势而为。”是的,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学科教学活动,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事半功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维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看到学生课堂表现的细微闪光。教师也只有顺势而为地推进课堂教学,学生才会积极地回应,顺势萌生对课程的兴趣,自觉参与的意识便会增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直到习惯成自然。
  (五)立足学科,循序渐进,将习惯养成教育教学常规化
  习惯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属于人的第二天性,是后天、稳定、长期起作用的品质。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用,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累。[8]中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制力、注意力、耐挫力还需要培养。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可揠苗助长。其次需要教师立足学科,从基础做起,从平时的习惯抓起,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慢工出细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第一阶段从课堂实践训练开始,在课内实践中获得学习方法。第二阶段,以课内为主,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实践中,获得学习能力。第三阶段,课内外双管齐下,巩固课内学得的方法,迁移学习能力,直到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每个阶段一定要有教师的肯定评价。以书写习惯培养为例,第一阶段,课堂上指导书写,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第二阶段,字帖临摹练习,每天完成3—5分钟或10—20个字的练习,学生专人批阅,教师抽查反馈。第三阶段,每天定量5分钟的临摹字帖作业,发挥班级骨干的力量,由小组长监督批阅,教师抽查反馈进行。如果不能完成,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其次,要发挥所有学科教师的力量。书写的要求从语文学科辐射到所有学科,全体师生一起努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最后,还可以通过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积极促进。如组织学生参加书法竞赛、写春联等活动,还可以每周、每月评选出进步最大的“书写之星”。所有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如此,立足学科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习惯养成教育教学常规化。
  (六)心理疏导,环境营造,充分借助学校外部环境的力量
  习惯具有情境性,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和网络信息资源,借助外部的力量一起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首先,可借助家长群或班级公众号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联合家长和社会的力量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反复抓,抓反复,直到学生习惯成自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捕捉每一名学生自主管理的行为,学科教师则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并将学生的积极表现及时分享到家长群或班级公众号中。其次,学科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对习惯养成有困难的学生,需要与学生或家长私下沟通,制定个案成长计划,以积极评价为主,以心理疏导为辅。最后,班主任、科任教师还可以发挥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给家长上课,充分发挥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职能。通过这三条途径营造学习环境,给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加砝码,做到班级管理、学科管理、家庭管理和学生的自主管理共同开花结果,巩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果。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10]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聆听、勇于发言、学会合作等学习能力不仅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学习习惯,也是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农村初中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一起努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主动作为的人,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3][9][10]叶圣陶著,朱永新编.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4]朱绍禹著.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罗光彩,周德求.名人读书.[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
  [6]富文娟.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4)
  [7]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M].邓伯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赵家骥,谢重.培养好习惯,办出好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5)
  作者简介:谢小妮(1972— ),女,广西贺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现任贺州市平桂区初中语文教研员。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依据广西幼儿园实施壮族“三月三”节日教育的现状,对园长、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壮族“三月三”节日教育存在幼儿园缺乏相关的节日教育培训,教师以节日的传承为主、形式缺乏创新性,重视节日的形式传授、忽视节日的内涵弘扬等几个问题,论述幼儿园少数民族节日教育的实施对策,即在壮族“三月三”节日来临之际开展主题活动,并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等方式进行节日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 少数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阐述以研修小组为单位,根据“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进行英语读写课磨课的途径,以期实现执教老师以及参与磨课的研修小组成员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读写课 磨课历程 “五步五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39-03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与象共舞》的教学为例,论述利用“问题引导—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出从背景导入、深入文本、拓展延伸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的教学建议,从而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问题 引导 主题探究 阅读《与象共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81-02  《与象共舞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为例,针对情境体验类、思維拓展类、行为导向类、综合探究类等不同的栏目内容类型提出运用策略,论述巧用教材栏目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探究与分享”栏目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94-02  目前,学校课程改革在持续推进,各学科课标或教材均有所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为例,论述运用微课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实践:首先结合课标和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其次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微课内容及制作微课,再次呈现课例微课教学的课堂片段实录,最后提出一些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79-02  近年来,信息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着力点在于创设有趣、有益、有效的课堂,建议通过科學把握学生、教材、教师,注重训练题的设计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练习 着力点 有趣 有益 有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90-02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教学为例,记录基于“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开展备课工作的过程,以期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融合度,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英语对话课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对话教学 磨课历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
期刊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值此2020年到来之际,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向全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致以诚挚的祝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大会胜利召开,描绘了八桂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全区教育系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果实和种子》一课为教学案例,论述案例的背景以及具体教学过程,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预设之外”的问题提出几点反思:下足功夫,扎实备课;鼓励提问,锁定精彩;预设之外,绽放异彩。  【关键词】预设 课堂生成 小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38-02  教师在授课时,总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听从指令
期刊
【摘要】本文以“50米×8往返跑”教学内容为案例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先对案例背景、案例过程进行论述,然后对案例进行剖析,最后针对案例提出几点教学反思。  【关键词】“50米×8往返跑” 五线谱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47-02  新课程改革重视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提倡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资源的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