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
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是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
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迥异。
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
总之,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对教育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因此,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如,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2 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3 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敢想敢说,使之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
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二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
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是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
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迥异。
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
总之,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对教育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因此,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如,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2 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3 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敢想敢说,使之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
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二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