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容器育苗是各种容器中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进行育苗,以黑龙江省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为例来研究容器苗造林技术。
一、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的内容及其优点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适于樟子松造林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优点概括为“四改”、“五不”、“四提高”。
“四改”
改春季造林为雨季造林为主的多季造林,在造林季节上是个突破,突破了樟子松只在春季造林的季节性限制,从百延长了造林时间,缓解了农林用矛盾;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是革新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的成功尝试,是提高造林质量和缩短成林周期的物质基础;改浅栽为深栽造林,是抗旱造林的关键,容器大苗造林深栽提供了前提;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为复合农业、林业建设和立体开发,多层次利用创造了条件。
“五不”
造林前不需要全面整地,挖大穴深栽造林,幼树生长正常;在非极端干旱情况下,栽植时不浇水可确保成活;不需要两年培土防护,试验研究表明:大苗抗旱力强,越冬后无生理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幼林地不需要铲趟抚育,树草并存,生育良好;合理稀植不需要多次间伐抚育,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
实行“五不”,不但简化了育林程序,节省了用工、降低了育林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培土防护和抚育过程中造成幼树损伤,从而提高了苗木的保存率和成活率。
“四提高”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成活率均达95%以上;提高保存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进程分析可知,7年以后进入高生长速生期,用大苗造林,其缓生期已在育大苗阶段完成,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一般可缩短5—10年;提高了成林率,如保护得当,不遭人畜危害,可一次成林,成林率可望达100%。
二、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点
田间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米,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00株,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000株。造林按一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为4米×5米或5米×5米,每公顷需苗400株-500株,也就是说,1公顷集中育大的苗木可移植造林18公顷-22.5公顷。
用于移植造林的移植桶是用1毫米-1.2毫米厚的镀锌铁皮卷成,规格应视苗大小而定。一般圆桶直径为苗木地径的10倍-12倍,高40厘米~50厘米,闭合处的两边分别卷成铁鼻,用粗0.5厘米左右的铁钎穿插固定成桶状。
容器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1、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米,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厘米以上的过道。
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毫米,袋高35厘米,直径18厘米-20厘米,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相同。
容器苗装袋的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土三分之一,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三分之一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2、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苗木整个生长季节中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正逢雨季,雨热同步,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略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挖成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护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①起、装、运、卸苗、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②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③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厘米,以增强抗旱能力。
(作者单位:150800黑龙江方正县林业局靠山林场)
一、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的内容及其优点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适于樟子松造林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优点概括为“四改”、“五不”、“四提高”。
“四改”
改春季造林为雨季造林为主的多季造林,在造林季节上是个突破,突破了樟子松只在春季造林的季节性限制,从百延长了造林时间,缓解了农林用矛盾;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是革新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的成功尝试,是提高造林质量和缩短成林周期的物质基础;改浅栽为深栽造林,是抗旱造林的关键,容器大苗造林深栽提供了前提;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为复合农业、林业建设和立体开发,多层次利用创造了条件。
“五不”
造林前不需要全面整地,挖大穴深栽造林,幼树生长正常;在非极端干旱情况下,栽植时不浇水可确保成活;不需要两年培土防护,试验研究表明:大苗抗旱力强,越冬后无生理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幼林地不需要铲趟抚育,树草并存,生育良好;合理稀植不需要多次间伐抚育,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
实行“五不”,不但简化了育林程序,节省了用工、降低了育林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培土防护和抚育过程中造成幼树损伤,从而提高了苗木的保存率和成活率。
“四提高”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成活率均达95%以上;提高保存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进程分析可知,7年以后进入高生长速生期,用大苗造林,其缓生期已在育大苗阶段完成,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一般可缩短5—10年;提高了成林率,如保护得当,不遭人畜危害,可一次成林,成林率可望达100%。
二、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点
田间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米,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00株,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000株。造林按一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为4米×5米或5米×5米,每公顷需苗400株-500株,也就是说,1公顷集中育大的苗木可移植造林18公顷-22.5公顷。
用于移植造林的移植桶是用1毫米-1.2毫米厚的镀锌铁皮卷成,规格应视苗大小而定。一般圆桶直径为苗木地径的10倍-12倍,高40厘米~50厘米,闭合处的两边分别卷成铁鼻,用粗0.5厘米左右的铁钎穿插固定成桶状。
容器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1、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米,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厘米以上的过道。
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毫米,袋高35厘米,直径18厘米-20厘米,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相同。
容器苗装袋的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土三分之一,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三分之一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2、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苗木整个生长季节中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正逢雨季,雨热同步,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略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挖成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护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①起、装、运、卸苗、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②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③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厘米,以增强抗旱能力。
(作者单位:150800黑龙江方正县林业局靠山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