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文言近义词的精确翻译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也有很多近义词。一组近义词表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仔细推敲你会发现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如果能够准确地体会这些近义词的区别,有分寸地给予翻译,一定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报、告
  
  【比较】“报…告”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告诉的意思。“报”这个词表示听者在未听到信息之前对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或有所准备的,而“告”就不同了,甲告乙,乙对甲要告诉的情况事先是不知道的。翻译时不能都翻译成“告诉”。应该根据情况而定。
  【例1】①庙成,(冯谖)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②粱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左传》)
  【翻译】①宗庙成就,冯谖向孟尝君汇报:“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作乐(无后顾之忧)了。”
  ②粱丘据死了,齐荣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粱丘据对我既忠诚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的丰格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
  【解析】句①中立宗庙的事情孟尝君事先是了解的,只是事成之后。冯谖又将这一情况向孟尝君作了汇报而已。而②中景公对晏子说的事情晏子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根据情况,前者翻译成“汇报”,后者翻译成“告诉”。
  
  二、步、行、趋、走
  
  【比较】“步、行、趋、走、奔”这几个词都表示人的行走。但是,他们所表示的行走的速度是不同的。“步”指幔步走。“行”是一般的行走,速度居中。“趋”时快步走,速度比行快。“走”是指“跑”。
  【例2】①老臣夸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曰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③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左传》)
  ④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粱惠王上》
  【翻译】①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
  ②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一个人能成为我的老师。
  ③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
  ④兵器刚一接触,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解析】①的说话者是老人,“走”翻译成“散步”比较合适,②说的是一般情况,“行”变成双音节“行走”就可以了,③的背景是主语提弥明的主人赵盾有被伏兵攻杀的危险。“趋登”翻译成“快步登堂”,④中的“走”翻译成逃跑比较好。
  
  三、盗、贼、偷
  
  【比较】“盗”“贼”两词均可以作动词、名词用。“盗”作动词指“偷东西”。作名词指“盗窃财物的人”,也指“凭借武力干坏事的人或小人”。“贼”作动词用是“伤害、毁坏、破坏”的意思,作名词用指“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偷”指做事苟且、怠惰、马马虎虎,根本没有“偷窃”的意思。
  【例3】①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挞玉毁珠,小盗不起。(庄子·胠箧)
  ②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论语》)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竞,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左传》)
  【翻译】①抛弃圣人和智者,大盗就会消失;砸毁珠玉,小盗就不会出现。
  ②子路派子羔去当费邑的邑宰。孔子说:“这会害了子羔啊!”
  ③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逃亡没有越过国境,返回又没有讨伐乱臣,主谋不是你是谁。(注:故事背景是晋是公昏庸残暴,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要杀害他。赵盾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此句是史官董狐斥责赵盾,在逃亡来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末尽到职责,因此“斌君”之名应由他承当。)
  【解析】②中的“贼”是“损害”的意思,③中的“贼”是指刺杀国君的乱臣。这两句中的“贼”不能译为“偷窃”或者“偷窃者”。
  
  四、服、从
  
  【比较】这两个词都有在表示“服从”的这个意义。如:
  【例4】①君若以德绥靖诸侯,谁敢不服?(《左传》)
  ②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战国策》
  【翻译】①如果您用仁德采安抚诸侯,哪个敢不服从?
  ②十个人服从一个人,难道是力气不如、智力不如吗?
  【比较】“服”“从”后面带宾语时,都表示使动,但两词意义不同。
  【例5】①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翻译】①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圄打仗有什么两样呢?
  ②沛公明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
  【解析】①中的“服”是“使……屈服”的意思。意译为“征服”,②中的“从”是“使……跟从”的意思,意译为“带领”。
  
  五、祸、害
  
  【比较】“祸、害”都有灾害的意思。如
  【例6】①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②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翻译】①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丝毫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啊!
  ②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就能消灭祸害。
  【解析】两者的区别是:“祸”主要作名词用,而“害”除了作名词外,还可以用作动词。
  【例7】①志士任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论语》)
  ②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孟子》)
  【翻译】①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
  ②君子不用他所养民的土地,(为这争夺的缘故)反伤害了百姓。
  本文只是通过举例传授一种积累同义词的方法。文言文中常见的近义词还有很多,比如“追”和“逐”(“逐”还有“驱逐”的意思),“笑”和“哂”(“哂”主要用于讥笑义),“水”和“汤”(“水”一般指冷水或江河之水,“汤”是热水)等。在学习中要细细分辨并加以积累。
其他文献
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对比喻类句子,可以用寻找本体的方法来解读。  [例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阅读)根据上下文,解释“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的含意。  [相关语段]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
期刊
鸟语花香的草坪上,和粉蝶儿嬉戏:葱郁的森林里,与群鸟共鸣;泉水淙淙的山野里,迈着轻盈的步履踏青,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清晨吮吸清新的空气,静夜仰望璀璨的星空。曾经的自然馈赠给我们许多忘不掉的柔情蜜意。  那些如散珠碎玉般星罗棋布的湖泊,以及那宝镜似的湖面、翡翠般的湖水多么令人神往、叫人陶醉!然而,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湖光山色却大多令人失望,湖水变质散发出一阵阵恶臭,人们都避而远之,附近的居民更是望湖
期刊
阅江楼记  宋 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出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①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期刊
写议论文,思想浅薄的作者会把文章弄成相关论据的叠加,而真正成熟的作者则是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深刻剖析折射出自己对社会生活、历史现象、文化伦理等的思考。  怎样让自己的论说文跳出平淡浅薄的窠臼,展现深刻的思想呢?    一、学会从一个问题中看出两个方面    有些题目,如“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步与一生”,文题中就出现了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当然应该辩证对待,不可偏废其中一方。前一个题目可以抓住“机
期刊
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是人的心理态度的简称。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心态决定思维,心态决定行动,心态决定成功和失败,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们做一件事常常表现为三种心态:一是试试看,二是尽力而为,三是全力以赴。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抱有试试看的心态在困难面前往往会退缩,尽力而为是被动的消极的听凭自然的心态,这种心态下的付出和努力是有限度的,要成功只有全力以
期刊
论说文立意深刻至关重要。而立意的深刻往往由分析问题的思辩性决定。辩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立一个新颖的写作角度,还可以使我们的说理思维严密,结论掷地有声。请看下面的实例。
期刊
1 D(A供不应求ying B泌尿科mi c发横财heng)  2 D(A不修边幅 B警戒线 C气概)  3 D(过犹不及:指事情办得过火,就跟走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此处用之适宜。A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B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化”指化境,绝妙的境界。本成语没有“走神”的意思。C与人为善:现指善意帮助人,不指“文明礼貌,和气待人”。)  4 C(
期刊
[美文欣赏]  从我梦中打马走过  鲍尔吉·原野  在梦中,我见过毛主席。见面的地方好像在一处农舍,毛主席和蔼可亲,坐炕头,夹一支香烟和我说什么。说话的内容不是长征,当然也不是散文写作,好像谈农业机械化问题。我一激动,醒了。慢慢回味梦境,觉出梦里见的不是毛主席,是唐国强或已经去世的古月先生。口音不对,神韵更是差得太远。  见伟人,即使梦里仍不可得。  人有一种愿望,想与故人晤面,看电影、电视剧,乃
期刊
【技法指津】  “有文采”是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优美的语言承载厚重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才会亮人眼球,让人青睐。怎样使自己作文的语言散发“文采”的光芒?    一、巧嵌妙用,锤炼词语    语言表达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做到用词精当,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需重视语言的锤炼。具体说来,一要精心锤炼动词。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能增强语言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
期刊
【概念简释】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    【意象归类】        【典例解析】  1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