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问卷设计与量表测量,从个体与社会的维度,探讨大学新生专业认同、同辈关系、师生互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适应性的内在关联,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大学新生 专业认同 社会支持 学习适应性
本文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L大学共计400位大一新生做了调查,采用分层分段抽样的方法,依据学院、性别等抽样,结合自制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和冯廷勇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量表》,样本总量 400,其中收回有效问卷 390 份,缺失率为%2.5。同时针对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个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结构化访谈,在研究方法上以定量为主,辅以质性的研究,力图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结构性影响因素给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阐述。通过调查研究,本文重点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和社会支持网络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影响,其中社会支持网络,包含同辈关系、师生互动、亲子关系,从同辈、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出发,全面解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社会支持因素。
一、专业认同与学习适应性
从收集的数据分析来看,对所学专业持接纳态度、比较喜欢、认同度较高的新生在成绩排名上明显优于那些不喜欢甚至非常不喜欢本专业的新生。在调查的成绩排名在班级前百分之十的 79 名同学中,有 69 名同学是对专业持接纳态度、比较喜欢、认同度较高的新生,约占 87.3%;表示不喜欢甚至非常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同学中有 10 名成绩排名处于班级前百分之十,约占 13.7%。对专业的兴趣可以积极地推动大学生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学习是需要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理解的,所以浓厚的兴趣能够成为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然而在专业调剂的情况之下,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对所学专业的现状了解,学习兴趣缺失。由于对自己的定位和兴趣方向把握不对,亦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开始气馁,种种原因导致学习不适应,学习成绩不佳。面对不感兴趣的专业,他们往往会在学习中表现出种种不适甚至逆反或者行为倒退的情形。
个案1:我所学的专业是调剂的,对现在所学的专业了解较少,也没有任何兴趣,听说毕业后就业比较困难,经常翘课。大一第一学期考试有两门不及格,需要重修,现在我的情绪有些悲观,也不知该怎么辦,很苦恼,上课提不起精神,对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一片迷茫。(刘某,来自江苏南通)
二、同辈关系与学习适应性
调查结果发现,成绩排名在班级前百分之十的同学均处在寝室关系比较亲密的宿舍,而表示寝室关系非常不和谐的两名新生的成绩排名均处于班级的百分之六十一至百分之一百之间。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中指出环境、人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种交互决定的过程。对于新生,宿舍舍友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学习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处理、调节与同学及周围人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宿舍关系是大学中较为重要的同辈关系,很多的生活和学习场景都与舍友有关。t检验结果表明寝室生活的和谐程度与学习适应性水平相关,所以融洽的同辈群体关系有利于提升学习适应性。
个案2:刚进入大学时,同宿舍几个同学关系很好,四个舍友一直是一起吃饭、上课,就连逛街也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开始产生矛盾了。宿舍舍友开始互相不搭理,大家各做各的事情,没有太多交流,每回到宿舍都很别扭,都不想回去了,对大学生活感到很失落,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上课也不想听,更别说上自习了。(张某,来自浙江宁波)
三、师生互动与学习适应性
在大学里,由于教学模式与初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几乎仅限于课堂,学生想与老师沟通都必须积极主动的联系,因此,有些新生会因为对老师的畏惧或者过去经验的影响,觉得能不联系就不联系,还有一些新生觉得没有特别的事就没有必要联系老师,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与老师的沟通越来越少。而根据调查来看,那些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意见的新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会比较强,而且对自己更有规划,对未来更有目标。初入大学后,很多新生会产生迷茫的感觉,有些能够很快的定位并尽快给自己制定目标,这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其他人的引导和启发,比如任课老师、班主任、学长学姐等,多与他们交流就会得到很多经验和方法,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剩下的一大部分人,可能会藏起迷茫下去,导致整个大学都碌碌无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异的新生,大多都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因而具有较强的学习适应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新生与老师联系的频率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强,因为与班主任、辅导员和代课老师交流,不仅可以咨询课程和学业的问题,而且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给予一定指导。
个案3:从小学开始我的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和家长都很喜欢我。考上大学之后,刚开始,对大学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不习惯,上课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课后又不敢向老师请教,渐渐跟不上进度。现在的学习生活无从适应,非常无助、迷茫。(李某,来自江苏苏州)
四、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学习适应性
从现有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在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这三种基本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容易导致大学生更多的适应性问题和更低的学业成就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和放任型。民主的教养方式和学生比较高的自尊水平能让大学生有较好的学习适应性。同时。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和期望也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表现,问卷调查发现,父母经常或者总是询问子女的学习情况的占到 58.2%,父母的关心和督促会激发新生学习的动力和责任感。家长偶尔或经常询问子女的学习情况,既不频繁询问,也不是从不过问,把握好一个度,属于较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给子女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又能提醒子女不要忘记学习的任务,因此这类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较好,学习适应性也较强。
个案4:家里人认为考上大学能够改变命运,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所以我非常努力刻苦的读书学习,考入了大学。进入大学后,父母也很少联系她,感觉对自己不是很关心,很多时候觉得很迷茫、无助、没有方向。(王某,来自安徽)
综上所述,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与专业认同度的高低、同辈关系(特别是宿舍关系)、师生互动频率、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有着直接的正相关的关系。这也让我们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我们寻找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介入路径是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的。当然对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苏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
[2]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
[3]王敬欣、张阔、付立菲.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
[4]徐鸿.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原因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0(1).
[5]黄卫明,周炎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校医,2007.
作者简介:苏雷(1982—)男。民族:汉。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及介入研究”(C-c/2013/01/025).
关键词:大学新生 专业认同 社会支持 学习适应性
本文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L大学共计400位大一新生做了调查,采用分层分段抽样的方法,依据学院、性别等抽样,结合自制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和冯廷勇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量表》,样本总量 400,其中收回有效问卷 390 份,缺失率为%2.5。同时针对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个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结构化访谈,在研究方法上以定量为主,辅以质性的研究,力图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结构性影响因素给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阐述。通过调查研究,本文重点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和社会支持网络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影响,其中社会支持网络,包含同辈关系、师生互动、亲子关系,从同辈、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出发,全面解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社会支持因素。
一、专业认同与学习适应性
从收集的数据分析来看,对所学专业持接纳态度、比较喜欢、认同度较高的新生在成绩排名上明显优于那些不喜欢甚至非常不喜欢本专业的新生。在调查的成绩排名在班级前百分之十的 79 名同学中,有 69 名同学是对专业持接纳态度、比较喜欢、认同度较高的新生,约占 87.3%;表示不喜欢甚至非常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同学中有 10 名成绩排名处于班级前百分之十,约占 13.7%。对专业的兴趣可以积极地推动大学生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学习是需要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理解的,所以浓厚的兴趣能够成为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然而在专业调剂的情况之下,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对所学专业的现状了解,学习兴趣缺失。由于对自己的定位和兴趣方向把握不对,亦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开始气馁,种种原因导致学习不适应,学习成绩不佳。面对不感兴趣的专业,他们往往会在学习中表现出种种不适甚至逆反或者行为倒退的情形。
个案1:我所学的专业是调剂的,对现在所学的专业了解较少,也没有任何兴趣,听说毕业后就业比较困难,经常翘课。大一第一学期考试有两门不及格,需要重修,现在我的情绪有些悲观,也不知该怎么辦,很苦恼,上课提不起精神,对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一片迷茫。(刘某,来自江苏南通)
二、同辈关系与学习适应性
调查结果发现,成绩排名在班级前百分之十的同学均处在寝室关系比较亲密的宿舍,而表示寝室关系非常不和谐的两名新生的成绩排名均处于班级的百分之六十一至百分之一百之间。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中指出环境、人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种交互决定的过程。对于新生,宿舍舍友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学习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处理、调节与同学及周围人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宿舍关系是大学中较为重要的同辈关系,很多的生活和学习场景都与舍友有关。t检验结果表明寝室生活的和谐程度与学习适应性水平相关,所以融洽的同辈群体关系有利于提升学习适应性。
个案2:刚进入大学时,同宿舍几个同学关系很好,四个舍友一直是一起吃饭、上课,就连逛街也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开始产生矛盾了。宿舍舍友开始互相不搭理,大家各做各的事情,没有太多交流,每回到宿舍都很别扭,都不想回去了,对大学生活感到很失落,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上课也不想听,更别说上自习了。(张某,来自浙江宁波)
三、师生互动与学习适应性
在大学里,由于教学模式与初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几乎仅限于课堂,学生想与老师沟通都必须积极主动的联系,因此,有些新生会因为对老师的畏惧或者过去经验的影响,觉得能不联系就不联系,还有一些新生觉得没有特别的事就没有必要联系老师,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与老师的沟通越来越少。而根据调查来看,那些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意见的新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会比较强,而且对自己更有规划,对未来更有目标。初入大学后,很多新生会产生迷茫的感觉,有些能够很快的定位并尽快给自己制定目标,这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其他人的引导和启发,比如任课老师、班主任、学长学姐等,多与他们交流就会得到很多经验和方法,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剩下的一大部分人,可能会藏起迷茫下去,导致整个大学都碌碌无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异的新生,大多都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因而具有较强的学习适应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新生与老师联系的频率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强,因为与班主任、辅导员和代课老师交流,不仅可以咨询课程和学业的问题,而且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给予一定指导。
个案3:从小学开始我的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和家长都很喜欢我。考上大学之后,刚开始,对大学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不习惯,上课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课后又不敢向老师请教,渐渐跟不上进度。现在的学习生活无从适应,非常无助、迷茫。(李某,来自江苏苏州)
四、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学习适应性
从现有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在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这三种基本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容易导致大学生更多的适应性问题和更低的学业成就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和放任型。民主的教养方式和学生比较高的自尊水平能让大学生有较好的学习适应性。同时。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和期望也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表现,问卷调查发现,父母经常或者总是询问子女的学习情况的占到 58.2%,父母的关心和督促会激发新生学习的动力和责任感。家长偶尔或经常询问子女的学习情况,既不频繁询问,也不是从不过问,把握好一个度,属于较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给子女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又能提醒子女不要忘记学习的任务,因此这类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较好,学习适应性也较强。
个案4:家里人认为考上大学能够改变命运,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所以我非常努力刻苦的读书学习,考入了大学。进入大学后,父母也很少联系她,感觉对自己不是很关心,很多时候觉得很迷茫、无助、没有方向。(王某,来自安徽)
综上所述,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与专业认同度的高低、同辈关系(特别是宿舍关系)、师生互动频率、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有着直接的正相关的关系。这也让我们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我们寻找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介入路径是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的。当然对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苏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
[2]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
[3]王敬欣、张阔、付立菲.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
[4]徐鸿.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原因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0(1).
[5]黄卫明,周炎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校医,2007.
作者简介:苏雷(1982—)男。民族:汉。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及介入研究”(C-c/2013/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