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方面存在职业认识不明、职业意识不强、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准备不足的问题,因此,应从四个方面采取对策,即:以全程化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为抓手,从一年级开始实施生涯设计教育;唤醒“自我”,发现优势,加强学生职业定位的能力;以职业训练与开发为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职业素质为导向,分阶段、分目标推进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079-02
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大量熟练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中职生“能就业、就好业”,事关学校、企业、个人的发展,事关城镇化、工业化的建设,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势在必行。
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为14~17岁,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该年龄段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试探期。试探期内个体的特点是:通过学校活动、社团休闲活动、兼职等,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作出暂时的决定,选择职业时有较大的弹性。中职学生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选择进入职业学校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如学习困难、家庭困难、自我约束力较差等;另一方面是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家长意志,存在依成人个体职业经验作出判断、追求社会热门职业等现象。因此,中职生大多被动地选择了专业,被动地选择了未来,职业生涯设计存在职业认识不明、职业意识不强、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准备不足等问题。
职业认识不明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性与实践性突出的教育种类,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是对职业的第一次认识和接触,是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次思考和探索。据调查,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了解将要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对职场的真实状态缺乏体验。学生选择专业是家长意愿,学习专业是服从安排,对于毕业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在职业领域有所发展等问题考虑甚少。在他们看来,“职业”二字离他们还很遥远,考虑职业是毕业时的事,是家长的事。另外,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与企业环境存在一定差距。文科专业以讲为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台电脑充实了学生的课堂;工科专业以模拟训练为主,加工要求低,设备精度低,仅仅达到学生入门学习的标准,缺乏真实场景的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偏差,致使他们超低估计了职业对他们的技能要求。“职业”不关己,高高挂起和不识“职业”真面目,只缘身在“模拟”中的两种状况,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停滞发展,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进行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意识不强职业是社会客观的产物,有严格规范和内在要求。一些学生虽认同专业,但对职业深层次的涵义与内在要求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回答“为什么立业”、“怎样成就大业”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职业主动性差。不愿从干脏、累、重的工作开始,不愿从基层干起,认为不够潇洒,不够体面,收入也低。二是职业适应能力弱。因人际环境紧张改换工作、因工作内容太简单或太复杂改换工作、因工资低没有发展改换工作的现象屡屡发生。学生在不能适应工作的情况下选择逃避,频繁地另谋职业,他们不从自我职业意识找根源,有的将责任推给用人单位,有的积郁成疾成为心理疾患者,有的甚至迁怒于社会。三是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有的粗心导致产品报废,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有的懒散,上班迟到、早退,工作状态差,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部署的任务。职业意识缺失,职业主动性、适应性明显不足,是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的又一障碍。
职业定位不清中职生年龄小、阅历浅,95%以上的学生没有测试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职校生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在中职学生中,悲观者、盲目者、好动者、贪玩者居多。其主要表现,一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娱乐活动放在首位,经常从事一些与职业探索无关的活动,逃避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开发自我。二是金钱至上,把兼职活动放在首位,其主要时间没有放在学习上,没有从事与兴趣相关的兼职活动,从事的往往是些发传单、小促销、餐馆服务等兼职工作。三是对自己的兴趣、素质、性格、能力等评估不足,有的过低,有的过高,有的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据调查,有近一半的中职学生不能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对于避免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尤为关键。
职业准备不足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是中职生成人成才的基础。人才市场信息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趋向于选择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能否发展得好,职业准备非常重要。当前,中职学生职业准备不足的主要表现,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当在企业面对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感觉似曾相识却不能加以运用并完成任务时,才开始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为什么没有珍惜在校的宝贵时间。二是理论知识缺乏。一方面,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往往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用来“补课”;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不明显。三是技能水平低。学生在校技能训练时间短,强度低,针对性差,不能很快适应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四是综合能力弱。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很欠缺。
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对策
以全程化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为抓手,从一年级开始实施生涯设计教育漫长的职业生涯几乎贯穿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职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后,就意味着职业探索向前迈出坚定的一步,职业生涯设计开始翻开新的篇章。2001年,职业指导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设计被部颁大纲列为教学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分年级实施,分重点推动。面向一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可以职业类型测试、专业介绍、职业前景、成功校友讲座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廓清学生发展思路,定位学习目标,为中职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应以分析人职匹配、制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强化学生职业认知、自我认知,推动他们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而进行探索;面向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应主要围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职业道德、入职教育等展开。
唤醒“自我”,发现优势,加强学生职业定位的能力中职生自我感觉较差,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体原因。根据乔韩窗口理论,自我分为:开放的“我”,潜在的“我”,隐藏的“我”,未知的“我”。学生可以通过360°评估法发现隐藏的“自我”,挖掘潜在的“自我”,探求未知的“自我”。中等职业学校可开展丰富新颖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活动、技能竞赛、传统文化展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肯定自我,愉悦自我,从而增强个体信心,为职业定位奠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可以正确评估不足,发现劣势,既不盲目自信,又不悲观失望,从而确立职业目标,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职业发展道路。
以职业训练与开发为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实践证明,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受到用人单位重用,在本职岗位上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因此,学生要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等职业学校应完善学生评优制度、学习制度、各类评奖制度,奖优罚劣,营造比学习、比技能、比就业的良好校园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刻苦训练,立志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学生的职业训练与开发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学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二者不可偏废,进厂实习、校内训练二者需要兼顾,要将职业训练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职业责任感,密切校企联系,缩短职业认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高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职业素质为导向,分阶段、分目标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是未来的企业员工。因此,学校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以职业分析为手段,明确岗位流程、工作责任、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加强学生劳动纪律教育、产品质量意识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应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针对目标模糊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方案;针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坚定“劳动创造生活,职业改变未来”的信念,敢想敢做,敢于尝试,积少成多,增强自身职业素质;针对朝三暮四的学生,应帮助他们抛弃幻想和杂念,促使他们脚踏实地,认准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应进行分类具体指导,有侧重、有区别地做好工作。
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对于中职生而言,认准自我、唤醒自我、正确评估、找准定位非常关键。落实上述提出的四项对策,即以全程化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为抓手,以唤醒“自我”、发现优势为支点,以职业训练与开发为内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将会有力地促进中职生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敏,等.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44-45.
[2]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4,(11):61-63.
[3]李平.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19):50-51.
作者简介:
吉兴华(1978—),男,管理学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079-02
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大量熟练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中职生“能就业、就好业”,事关学校、企业、个人的发展,事关城镇化、工业化的建设,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势在必行。
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为14~17岁,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该年龄段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试探期。试探期内个体的特点是:通过学校活动、社团休闲活动、兼职等,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作出暂时的决定,选择职业时有较大的弹性。中职学生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选择进入职业学校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如学习困难、家庭困难、自我约束力较差等;另一方面是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家长意志,存在依成人个体职业经验作出判断、追求社会热门职业等现象。因此,中职生大多被动地选择了专业,被动地选择了未来,职业生涯设计存在职业认识不明、职业意识不强、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准备不足等问题。
职业认识不明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性与实践性突出的教育种类,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是对职业的第一次认识和接触,是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次思考和探索。据调查,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了解将要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对职场的真实状态缺乏体验。学生选择专业是家长意愿,学习专业是服从安排,对于毕业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在职业领域有所发展等问题考虑甚少。在他们看来,“职业”二字离他们还很遥远,考虑职业是毕业时的事,是家长的事。另外,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与企业环境存在一定差距。文科专业以讲为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台电脑充实了学生的课堂;工科专业以模拟训练为主,加工要求低,设备精度低,仅仅达到学生入门学习的标准,缺乏真实场景的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偏差,致使他们超低估计了职业对他们的技能要求。“职业”不关己,高高挂起和不识“职业”真面目,只缘身在“模拟”中的两种状况,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停滞发展,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进行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意识不强职业是社会客观的产物,有严格规范和内在要求。一些学生虽认同专业,但对职业深层次的涵义与内在要求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回答“为什么立业”、“怎样成就大业”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职业主动性差。不愿从干脏、累、重的工作开始,不愿从基层干起,认为不够潇洒,不够体面,收入也低。二是职业适应能力弱。因人际环境紧张改换工作、因工作内容太简单或太复杂改换工作、因工资低没有发展改换工作的现象屡屡发生。学生在不能适应工作的情况下选择逃避,频繁地另谋职业,他们不从自我职业意识找根源,有的将责任推给用人单位,有的积郁成疾成为心理疾患者,有的甚至迁怒于社会。三是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有的粗心导致产品报废,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有的懒散,上班迟到、早退,工作状态差,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部署的任务。职业意识缺失,职业主动性、适应性明显不足,是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的又一障碍。
职业定位不清中职生年龄小、阅历浅,95%以上的学生没有测试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职校生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在中职学生中,悲观者、盲目者、好动者、贪玩者居多。其主要表现,一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娱乐活动放在首位,经常从事一些与职业探索无关的活动,逃避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开发自我。二是金钱至上,把兼职活动放在首位,其主要时间没有放在学习上,没有从事与兴趣相关的兼职活动,从事的往往是些发传单、小促销、餐馆服务等兼职工作。三是对自己的兴趣、素质、性格、能力等评估不足,有的过低,有的过高,有的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据调查,有近一半的中职学生不能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对于避免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尤为关键。
职业准备不足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是中职生成人成才的基础。人才市场信息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趋向于选择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能否发展得好,职业准备非常重要。当前,中职学生职业准备不足的主要表现,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当在企业面对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感觉似曾相识却不能加以运用并完成任务时,才开始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为什么没有珍惜在校的宝贵时间。二是理论知识缺乏。一方面,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往往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用来“补课”;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不明显。三是技能水平低。学生在校技能训练时间短,强度低,针对性差,不能很快适应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四是综合能力弱。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很欠缺。
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对策
以全程化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为抓手,从一年级开始实施生涯设计教育漫长的职业生涯几乎贯穿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职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后,就意味着职业探索向前迈出坚定的一步,职业生涯设计开始翻开新的篇章。2001年,职业指导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设计被部颁大纲列为教学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分年级实施,分重点推动。面向一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可以职业类型测试、专业介绍、职业前景、成功校友讲座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廓清学生发展思路,定位学习目标,为中职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应以分析人职匹配、制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强化学生职业认知、自我认知,推动他们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而进行探索;面向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应主要围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职业道德、入职教育等展开。
唤醒“自我”,发现优势,加强学生职业定位的能力中职生自我感觉较差,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体原因。根据乔韩窗口理论,自我分为:开放的“我”,潜在的“我”,隐藏的“我”,未知的“我”。学生可以通过360°评估法发现隐藏的“自我”,挖掘潜在的“自我”,探求未知的“自我”。中等职业学校可开展丰富新颖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活动、技能竞赛、传统文化展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肯定自我,愉悦自我,从而增强个体信心,为职业定位奠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可以正确评估不足,发现劣势,既不盲目自信,又不悲观失望,从而确立职业目标,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职业发展道路。
以职业训练与开发为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实践证明,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受到用人单位重用,在本职岗位上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因此,学生要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等职业学校应完善学生评优制度、学习制度、各类评奖制度,奖优罚劣,营造比学习、比技能、比就业的良好校园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刻苦训练,立志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学生的职业训练与开发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学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二者不可偏废,进厂实习、校内训练二者需要兼顾,要将职业训练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职业责任感,密切校企联系,缩短职业认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高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职业素质为导向,分阶段、分目标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是未来的企业员工。因此,学校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以职业分析为手段,明确岗位流程、工作责任、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加强学生劳动纪律教育、产品质量意识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应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针对目标模糊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方案;针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坚定“劳动创造生活,职业改变未来”的信念,敢想敢做,敢于尝试,积少成多,增强自身职业素质;针对朝三暮四的学生,应帮助他们抛弃幻想和杂念,促使他们脚踏实地,认准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应进行分类具体指导,有侧重、有区别地做好工作。
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对于中职生而言,认准自我、唤醒自我、正确评估、找准定位非常关键。落实上述提出的四项对策,即以全程化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为抓手,以唤醒“自我”、发现优势为支点,以职业训练与开发为内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将会有力地促进中职生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敏,等.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44-45.
[2]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4,(11):61-63.
[3]李平.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19):50-51.
作者简介:
吉兴华(1978—),男,管理学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