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积极探索、陆续展开。在此背景下的高职高专专业课教育也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促进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教学设计。《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高职食品加工类专业核心课,其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与实践直接决定着食品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设计;实践
1.凸显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入贯彻高校教学改革措施,落实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回归教学办学教书育人的本质,而加强专业课程教育培养效果,成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重要途径。《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作为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以及终身学习”等核心能力,多方位支撑工程认证标准要求。为此,多年来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新的设计与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等作出了新的贡献。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目标设置为:一级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对焙烤食品生产工艺的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系统学习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焙烤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深入了解焙烤食品原辅材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某些特殊成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明确有关焙烤食品生产中主要工艺条件和方法的选择依据,进一步掌握工艺理论及其应用。
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根据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理念,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习产出为导向,教学要持续改进的机制。该课程每一讲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讲授项目时,教师从预期教学效果、评价或标准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做出哪些表现,进而通过使用教材、PPT 课件等教学工具来设置课堂活动,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分析如何让学生能够完成预期学习任务、如何实现对学生目标能力的锻炼、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等问题。相比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
3.贯彻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展开课程教学工作。基于“三个教学目标”一一对应,实现“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与“思政素养”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核心目标主要为学生“能力建设”为主;二级目标为教学目标,主要为学生应知应会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主;教学三级目标为“思政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个人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和社会责任感,达成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4.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充分挖掘食品产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型接班人。
根据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案中,制定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和与此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效果。如介绍《汉书·郦食其传》中记载的“民以食为天”,说明食物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映食品行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需求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行业。接着,参考历年《中国食品工业统计年鉴》、新闻媒介等文件和报道,梳理国家在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历史。然后,阐明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不断助推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下食品工业已经从传统的食品工业发展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伴随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与时俱进,呈现出食品工业规模大、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产品丰富,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个性化、方便化、享受性等属性。最后,课堂上开展随机分组讨论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每组派代表发表组内讨论形成的观点,达到学生积极互动、师生共鸣的预期教学效果。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学院教师服务食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传统水产品加工技术转型升级、制定地方标准、服务福建省食品工业发展等,集合相关食品案例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5.多元融合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要充分利用爱课程中国 MOOC 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主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知识点为核心,举一反三,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此外,教学团队邀请食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包括西点技术人员、面包生产技术人员莅临课堂,实际观摩教学,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答疑,实现“学、信、用”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课程团队之间开展交叉授课,实现共同备课,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符合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的育人体系,旨在使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6.重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的“隐形性”
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适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堂上可采取情境教学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展示相关的食品,如本课程中内容涉及到的蛋糕、面包、西点等焙烤食品,借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带动学生进入焙烤食品加工实训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带动学生讨论并展开深入研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通过微信群、QQ 交流群等课后交流方式,可以把课堂上的专业延伸至课堂外,学生们课堂之外进行交流讨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扎实,教师作为群管理者可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食品行业的传闻与发展,学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食品领域出现的问题。最后,强调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学活用为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制定比较严格的评分考核条例,积极调动整个组的组员充分参与,学生备课期间经常介入引导,学生课后积极点评引导,使学生授课活动得以事半功倍,也使学生在备课授课中反转角色,自己成为承担课堂的主角,效果良好。
结语
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为抓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不断推进《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系统地优化了现有课程内容的育人体系,完善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不断主动探索,旨在提升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与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亚平,王愈,石建春.“食品包装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19):110-112,115.
[2]句荣辉,罗红霞,汪长钢等.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食品检验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11):94-97.
作者简介
陳亮 (1982 - ),男,汉族,吉林四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检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吉林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项目编号:2020JGJC012。
关键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设计;实践
1.凸显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入贯彻高校教学改革措施,落实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回归教学办学教书育人的本质,而加强专业课程教育培养效果,成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重要途径。《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作为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以及终身学习”等核心能力,多方位支撑工程认证标准要求。为此,多年来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新的设计与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等作出了新的贡献。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目标设置为:一级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对焙烤食品生产工艺的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系统学习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焙烤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深入了解焙烤食品原辅材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某些特殊成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明确有关焙烤食品生产中主要工艺条件和方法的选择依据,进一步掌握工艺理论及其应用。
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根据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理念,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习产出为导向,教学要持续改进的机制。该课程每一讲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讲授项目时,教师从预期教学效果、评价或标准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做出哪些表现,进而通过使用教材、PPT 课件等教学工具来设置课堂活动,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分析如何让学生能够完成预期学习任务、如何实现对学生目标能力的锻炼、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等问题。相比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
3.贯彻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展开课程教学工作。基于“三个教学目标”一一对应,实现“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与“思政素养”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核心目标主要为学生“能力建设”为主;二级目标为教学目标,主要为学生应知应会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主;教学三级目标为“思政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个人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和社会责任感,达成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4.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充分挖掘食品产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型接班人。
根据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案中,制定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和与此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效果。如介绍《汉书·郦食其传》中记载的“民以食为天”,说明食物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映食品行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需求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行业。接着,参考历年《中国食品工业统计年鉴》、新闻媒介等文件和报道,梳理国家在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历史。然后,阐明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不断助推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下食品工业已经从传统的食品工业发展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伴随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与时俱进,呈现出食品工业规模大、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产品丰富,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个性化、方便化、享受性等属性。最后,课堂上开展随机分组讨论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每组派代表发表组内讨论形成的观点,达到学生积极互动、师生共鸣的预期教学效果。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学院教师服务食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传统水产品加工技术转型升级、制定地方标准、服务福建省食品工业发展等,集合相关食品案例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5.多元融合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要充分利用爱课程中国 MOOC 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主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知识点为核心,举一反三,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此外,教学团队邀请食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包括西点技术人员、面包生产技术人员莅临课堂,实际观摩教学,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答疑,实现“学、信、用”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课程团队之间开展交叉授课,实现共同备课,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符合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的育人体系,旨在使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6.重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的“隐形性”
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适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堂上可采取情境教学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展示相关的食品,如本课程中内容涉及到的蛋糕、面包、西点等焙烤食品,借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带动学生进入焙烤食品加工实训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带动学生讨论并展开深入研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通过微信群、QQ 交流群等课后交流方式,可以把课堂上的专业延伸至课堂外,学生们课堂之外进行交流讨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扎实,教师作为群管理者可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食品行业的传闻与发展,学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食品领域出现的问题。最后,强调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学活用为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制定比较严格的评分考核条例,积极调动整个组的组员充分参与,学生备课期间经常介入引导,学生课后积极点评引导,使学生授课活动得以事半功倍,也使学生在备课授课中反转角色,自己成为承担课堂的主角,效果良好。
结语
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为抓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不断推进《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系统地优化了现有课程内容的育人体系,完善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不断主动探索,旨在提升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与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亚平,王愈,石建春.“食品包装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19):110-112,115.
[2]句荣辉,罗红霞,汪长钢等.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食品检验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11):94-97.
作者简介
陳亮 (1982 - ),男,汉族,吉林四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检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吉林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项目编号:2020JGJC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