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MLP集成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针对耕地生态安全情况做出预先的分析和警报对指导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作用.从PSR模型视角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多因素综合加权法对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随机森林与多层神经网络集成模型(RF-MLP集成模型)对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预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进而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为实例代入该系统,系统运行流畅,精度检验合格,可信度较高,为实现耕地生态安全监测及预警的业务化运行做了有益尝试,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结果表明:(1)以RF-MLP集成模型为关键技术构建的预警系统,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优化多层神经网络的输入属性,对相关特征进行优化选择的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又避免特征过多导致过拟合,为实现耕地生态安全监测及预警的业务化运行做了有益尝试.(2)应用结果显示2006~2017年的耕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高,预警等级由中警转为轻警,警情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北部省份警情级别较南部省份高的分布格局;2018~2027年,整个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值有所提升,但预警等级仍维持在轻警.预测期间警情空间格局已基本趋于稳定,部分地区例如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耕地生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潜力较大,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虽整体较好但安全值有所下降,预警等级由无警转为轻警.
其他文献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为了使经济与自然生态和谐友好发展,必须做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本文以河北六里坪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策略.
科学评价散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生境的适宜性,可为散养麋鹿生境改造及野化糜鹿栖息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开展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散养麋鹿的生境改造和有效管理,2019年5~8月,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获取了围栏内散养麋鹿的分布位点数据,并基于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对糜鹿生境类型进行面向对象的解译分类,分析了散养麋鹿种群的分布与不同生境类型的关系,运用MaxEnt模型对围栏内散养麋鹿夏季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MaxEnt模型的评价效果达
有效识别区域内水环境优先污染物,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实现水环境协同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一体化示范区内典型跨界河流太浦河的多个断面进行2017~2019年每季度一次的109项全指标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及产业特征,选取污染物的检出频率、空间分布、最大占标率和致癌性作为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以外的特定80项污染物进行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表明:(1)锑的潜在环境风险高;镍、二氯甲烷、丙烯酰胺的风险比较高;钴、钛、硼、硫化物、阿特拉津、微囊藻毒素-
为达到水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包括17个细化工业类型在内以及受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多要素约束的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了 32个敏感指标,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需求,通过设置6种适用于白洋淀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调控情景,得到2017~2035年白洋淀水环境承载力情景模拟与调控结果:(1)如果维持现状,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会导致各方面对水资源需求增多、水体污染加剧,2020年以后将出现水资源缺口,并且缺口将进一步增大,2021年以后同时会出现水
基于InVEST模型,采用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三期的GlobeLand30 土地覆被数据对其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运用地形因子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2)2000、2010和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平均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868 9、0.867 5和0.864 0,呈持续下降态势;20年间,高等生境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低等生境面积大幅增加,2000~2020年期间增长了945 k
本文是由一起兽药残留超标案件引发的思考,目的是避免各监管部门在此类案件办理上法律依据不统一现象的发生.文章从违法主体的判定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此类案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针对如何加强兽药残留监管提出了建议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基于优化环境政策制定及实施目的,建立“多视角绩效分析—多情景方案比选—多主体参与治理”的逻辑分析框架,以长江三角洲特大城市南京为例,多视角评估了2003~2018年南京市环境治理绩效,设计了3种发展情景并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生态环境高质量制约条件及实现路径,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提出多主体参与治理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京津冀地区城市但与珠三角城市差距明显,PM2.5和PM10波动改善但尚未达到国家标准,O3空气污染日益凸显,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且已无劣V类断面;研究时段内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与废水
基于2018年旱季(2月)和雨季(7月)对抚仙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谱吸收和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该湖CDOM的来源组成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湖体CDOM丰度处于较低水平,a(254)范围为3.58~4.66m-1.抚仙湖及其入湖河流的荧光指数FI为1.51~1.89、自生源指数BIX为0.81~1.24、新鲜度指数β/α为0.76~1.14,腐殖化指数HIX除雨季HD7、HD13外均小于4,表明其CDOM以生物源为主、腐殖化程度不高.平行因子分析得到5种荧光组分,
识别多年冻土区坡面土壤水分迁移过程是认识寒区产汇流过程的关键.同位素技术可在不破坏土壤原始结构情况下,最大限度获取水文过程信息.基于长江源多年冻土流域活动层融化期(融化深度100 cm左右)采集的典型坡面土壤水、地下水、降水和河水样品,分析不同水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探索土壤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δ18O为-14.58‰~-1.58‰,均值为-8.25‰;δD为-103.88‰~-14.99‰,均值为-59.94‰;土壤水、河水和地下水同位素点均分布于局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降水为上述水体的主
为深入了解和研究新时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本文立足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白泥井分场,结合该林场林业工程实际发展情况,分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重要性,并分别从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两个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探究,以期为新时期林业工程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