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地球葡萄是一个极易感病品种,其中“白粉病”、“黑痘病”、“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在种植区发生与危害趋于严重,使红地球葡萄减产、品质和商品率下降,直接影响到广大果农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设施红地球葡萄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1 红地球葡萄病害发生的原因
1.1 温室内湿度大
在温室内一年多次灌水、大水漫灌,雨季不注意排水,是引起红地球葡萄大量发病的主要原因,
1.2病原清理下彻底
对温室内带病的枯枝落叶清除不彻底或干脆不清除,成为次年病原菌的侵染源。
1.3 单一使用一种杀菌剂使病原菌产生抗性
果农有一种心理,就是啥药效果好就一直用啥,一年当中连续多次使用,根本不考虑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会产生抗性,这其中以特效治疗剂最为常见,出现一年多次施药,防病的效果不断变差,出现越防越重的现象。
1.4乱混乱配
在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时,有些果农为了省时省工,不分清病害的种类,不了解哪些农药能混配,就将2、3种甚至多达4、5种杀菌剂混配到一起使用,混配后到底是增效还是减效,根本不了解,尤其是目前市面上一些商品药本身就是复配制。而且复配制剂混乱,一药多名现象普遍,生产中果农虽然进行了交替用药,但大多数情况下交替使用的是同种药剂。这反而更使病菌产生多向的抗药性,再换用其他的药剂也根本无效。
1.5 重量轻质
为了提高杀菌效果,有些果农随意提高农药的使用浓度,超浓度用药,不仅造成药害,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使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还造成消费者食用的安全隐患。有的只重视用药次数,而忽视用药质量。用药不到位、不均匀的现象时常发生,如霜霉病没有重点喷叶背,灰霉病没有重点喷果穗,黑痘病没有重点喷植株的幼嫩部分等。喷施保护性的药剂时,喷雾不全面不彻底,留有死角,造成病害的再侵染。
1.6 重防果不防葉
果实和果穗有病易引起注意,而枝叶上的病常常被忽视。生产上常见因霜霉病、白粉病危害而造成大量的植株落叶的现象引不起重视。
1.7 重采果前轻采果后
在葡萄采收前较为精细管理,但采果后便不再管理,造成后期病害大量发生。落叶提早,对果园内带病的枯枝落叶清除不彻底或干脆不清除,成为次年病原菌的侵染源,严重影响次年的产量。
1.8 重治轻防
没有形成预防病害的思想意识,往往是在发生明显症状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盲目施药,急于施用治疗性药剂来防治病害,治疗性的药剂虽然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于长期多次使用,使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而保护性的药剂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病源和保护植株的作用,并且不会产生病菌的抗药性,这类药剂往往被忽视。
1.9重视化学防治 忽视农业措施
葡萄一旦发病,种植户就用广谱性杀菌剂来防治,忽视了栽培措施和综合治理。葡萄病害的发生与架面内外的通风透光、土壤的肥水状况,树势的强弱密切相关,单纯化学防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2应对措施
树立“绿色”生态栽培观,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鉴于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葡萄病害防治时应坚持预防为主,对症用药,合理混配,采用交换使用的科学用药原则,并通过加强肥水、改善光照、增强树势等综合的栽培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现就生产中探索出来的一些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灌水必须根据葡萄生长发育需要,不要随意灌水,尽量减少灌水次数:灌水时不蔓垄;有条件的架设滴灌设施;土壤积水,能促使病虫害发生,修建好排灌系统,做到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园内湿度,减轻病害。
葡萄休眠期应做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枝、病果,剥除老蔓上的枯皮、枯枝叶清扫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基数,减轻翌年的危害。在生长季节发现病害危害时,要及时仔细地剪除病枝、病穗、病果和病叶,并立即销毁。防止传播蔓延。
同一种病害在一年的防治中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这样不但用药就能见效,而且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多种病害发生后,要识别病害种类,分析病因,然后决定防治方案,不同病害用不同的药剂防治。
严格按照药剂要求的浓度施用,不得随意加量。
葡萄枝叶上发病,直接影响到葡萄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病害防治中决不可只防果病不防枝叶病。
保护性的药剂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病源和保护植株的作用,并且不会产生病菌的抗药性。葡萄越冬后和发芽前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对树体、地面和温室内各个角落进行喷雾;在发病初期用半量式波尔多液,每15天喷施1次,能起到预防各类葡萄病害的作用。
2.8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及时绑蔓摘心和疏除副梢,接近地面的果穗可用绳子适当高吊。多雨季节,葡萄最易徒长,且副梢发生率甚高。要对葡萄及时摘心。及时抹去副梢。同时,对新梢过多的植株,要疏除一部分,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抗逆性。
2.9生物防治
主要是以菌治菌,其特点是对葡萄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具有长期控制的效果。目前在葡萄生产上应用农抗402生物农药,在切除后的癌肿病瘤处涂抹,有较好防治效果。农抗120A和120BF可以作为防治葡萄白粉病、黑痘病较理想的生物药剂。
2.10 物理防治
利用葡萄病原对温度、光照等的反应和耐受能力,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的方法,如生产上栽培的无病毒葡萄苗木,常采用脱除病毒处理方法等。
2.11化学防治
应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发生,尽管存在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残毒等问题,只要应用合理,仍是目前葡萄病虫防治的必要手段。7—8月份是葡萄在一年中的发病高峰期。在此期间病虫害防治的好坏,不仅对当年植株的生长影响重大,对来年果园的病虫害防治也不无影响。
2.11.1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发现病叶后喷布85%的三乙磷铝700-800倍液:40%的瑞毒霉200~300倍液:杀毒矾200~300倍液。另外,还可使用杜邦系列产品,在发病前喷布美国杜邦易保800~1200倍,7-10天间隔。共喷3~4次效果明显。发病初期喷布克露600-750倍或抑快净2000~2400倍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效,为延缓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克露和抑快净。病害发生较严重时,应混合用药,以保证药效。
2.11.2葡萄白粉病的防治发病时喷5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日本曹达的特富灵5000-7000倍:15%可湿性粉锈宁粉剂或水剂1000倍:75%百菌清600~700倍。
2.11.3葡萄褐斑病的防治 发病期喷1次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9月间喷5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百菌清或g00~1000倍70%托布津交替使用、每10~15天喷1次药。
2.11.4葡萄黑痘病的防治 发病时用1300-1500倍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或600倍百菌清药液生长前期每7~10天喷布1次,喷药的次数和具体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葡萄生长情况而定,最为重要的是新梢20厘米时、开花前和落花后这3次喷药必须认真抓好。为了增加药液粘着力,可加入O.1%的皮胶。外引苗木、插条的彻底消毒是葡萄新发展区预防黑痘病发生的最好方法,一般在栽植或扦插前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硫酸亚铁1%加粗硫酸浸条或喷布均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1 红地球葡萄病害发生的原因
1.1 温室内湿度大
在温室内一年多次灌水、大水漫灌,雨季不注意排水,是引起红地球葡萄大量发病的主要原因,
1.2病原清理下彻底
对温室内带病的枯枝落叶清除不彻底或干脆不清除,成为次年病原菌的侵染源。
1.3 单一使用一种杀菌剂使病原菌产生抗性
果农有一种心理,就是啥药效果好就一直用啥,一年当中连续多次使用,根本不考虑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会产生抗性,这其中以特效治疗剂最为常见,出现一年多次施药,防病的效果不断变差,出现越防越重的现象。
1.4乱混乱配
在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时,有些果农为了省时省工,不分清病害的种类,不了解哪些农药能混配,就将2、3种甚至多达4、5种杀菌剂混配到一起使用,混配后到底是增效还是减效,根本不了解,尤其是目前市面上一些商品药本身就是复配制。而且复配制剂混乱,一药多名现象普遍,生产中果农虽然进行了交替用药,但大多数情况下交替使用的是同种药剂。这反而更使病菌产生多向的抗药性,再换用其他的药剂也根本无效。
1.5 重量轻质
为了提高杀菌效果,有些果农随意提高农药的使用浓度,超浓度用药,不仅造成药害,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使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还造成消费者食用的安全隐患。有的只重视用药次数,而忽视用药质量。用药不到位、不均匀的现象时常发生,如霜霉病没有重点喷叶背,灰霉病没有重点喷果穗,黑痘病没有重点喷植株的幼嫩部分等。喷施保护性的药剂时,喷雾不全面不彻底,留有死角,造成病害的再侵染。
1.6 重防果不防葉
果实和果穗有病易引起注意,而枝叶上的病常常被忽视。生产上常见因霜霉病、白粉病危害而造成大量的植株落叶的现象引不起重视。
1.7 重采果前轻采果后
在葡萄采收前较为精细管理,但采果后便不再管理,造成后期病害大量发生。落叶提早,对果园内带病的枯枝落叶清除不彻底或干脆不清除,成为次年病原菌的侵染源,严重影响次年的产量。
1.8 重治轻防
没有形成预防病害的思想意识,往往是在发生明显症状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盲目施药,急于施用治疗性药剂来防治病害,治疗性的药剂虽然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于长期多次使用,使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而保护性的药剂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病源和保护植株的作用,并且不会产生病菌的抗药性,这类药剂往往被忽视。
1.9重视化学防治 忽视农业措施
葡萄一旦发病,种植户就用广谱性杀菌剂来防治,忽视了栽培措施和综合治理。葡萄病害的发生与架面内外的通风透光、土壤的肥水状况,树势的强弱密切相关,单纯化学防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2应对措施
树立“绿色”生态栽培观,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鉴于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葡萄病害防治时应坚持预防为主,对症用药,合理混配,采用交换使用的科学用药原则,并通过加强肥水、改善光照、增强树势等综合的栽培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现就生产中探索出来的一些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灌水必须根据葡萄生长发育需要,不要随意灌水,尽量减少灌水次数:灌水时不蔓垄;有条件的架设滴灌设施;土壤积水,能促使病虫害发生,修建好排灌系统,做到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园内湿度,减轻病害。
葡萄休眠期应做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枝、病果,剥除老蔓上的枯皮、枯枝叶清扫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基数,减轻翌年的危害。在生长季节发现病害危害时,要及时仔细地剪除病枝、病穗、病果和病叶,并立即销毁。防止传播蔓延。
同一种病害在一年的防治中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这样不但用药就能见效,而且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多种病害发生后,要识别病害种类,分析病因,然后决定防治方案,不同病害用不同的药剂防治。
严格按照药剂要求的浓度施用,不得随意加量。
葡萄枝叶上发病,直接影响到葡萄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病害防治中决不可只防果病不防枝叶病。
保护性的药剂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病源和保护植株的作用,并且不会产生病菌的抗药性。葡萄越冬后和发芽前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对树体、地面和温室内各个角落进行喷雾;在发病初期用半量式波尔多液,每15天喷施1次,能起到预防各类葡萄病害的作用。
2.8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及时绑蔓摘心和疏除副梢,接近地面的果穗可用绳子适当高吊。多雨季节,葡萄最易徒长,且副梢发生率甚高。要对葡萄及时摘心。及时抹去副梢。同时,对新梢过多的植株,要疏除一部分,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抗逆性。
2.9生物防治
主要是以菌治菌,其特点是对葡萄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具有长期控制的效果。目前在葡萄生产上应用农抗402生物农药,在切除后的癌肿病瘤处涂抹,有较好防治效果。农抗120A和120BF可以作为防治葡萄白粉病、黑痘病较理想的生物药剂。
2.10 物理防治
利用葡萄病原对温度、光照等的反应和耐受能力,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的方法,如生产上栽培的无病毒葡萄苗木,常采用脱除病毒处理方法等。
2.11化学防治
应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发生,尽管存在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残毒等问题,只要应用合理,仍是目前葡萄病虫防治的必要手段。7—8月份是葡萄在一年中的发病高峰期。在此期间病虫害防治的好坏,不仅对当年植株的生长影响重大,对来年果园的病虫害防治也不无影响。
2.11.1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发现病叶后喷布85%的三乙磷铝700-800倍液:40%的瑞毒霉200~300倍液:杀毒矾200~300倍液。另外,还可使用杜邦系列产品,在发病前喷布美国杜邦易保800~1200倍,7-10天间隔。共喷3~4次效果明显。发病初期喷布克露600-750倍或抑快净2000~2400倍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效,为延缓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克露和抑快净。病害发生较严重时,应混合用药,以保证药效。
2.11.2葡萄白粉病的防治发病时喷5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日本曹达的特富灵5000-7000倍:15%可湿性粉锈宁粉剂或水剂1000倍:75%百菌清600~700倍。
2.11.3葡萄褐斑病的防治 发病期喷1次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9月间喷5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百菌清或g00~1000倍70%托布津交替使用、每10~15天喷1次药。
2.11.4葡萄黑痘病的防治 发病时用1300-1500倍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或600倍百菌清药液生长前期每7~10天喷布1次,喷药的次数和具体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葡萄生长情况而定,最为重要的是新梢20厘米时、开花前和落花后这3次喷药必须认真抓好。为了增加药液粘着力,可加入O.1%的皮胶。外引苗木、插条的彻底消毒是葡萄新发展区预防黑痘病发生的最好方法,一般在栽植或扦插前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硫酸亚铁1%加粗硫酸浸条或喷布均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