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栖居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fengl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哈批村,每个人最初认识的鸟,是燕子和麻雀。
  春天从渐渐暖和的风中飘到山上,燕子跟着从远方回家。哈尼族人把燕子看作天神派到人间的使者,带来安详与和睦,对它们怀着无限的爱意。天神是仁慈的,它的心目中并不存在穷人、富人之分。既是天神的使者,燕子总要回到自己往年的门口。燕子一回来,一支支清悠的歌声随即唱乐了家庭。“天神的鸡回来了!”每家每户都喜上眉梢。生活中有多少悲伤,都被天上的乐曲,像一堆堆枯叶扫走。
  很多年,哈批村都是茅草房,屋檐不高,人和燕子在门口出出进进。燕子落脚在竹竿上,清清闲闲地度过一阵后,开始筑窝。如果往年的窝还好,装饰一番,又是新家。窝陈旧的,掉了,或是住不成,就重新换个位置,盖新房。
  村边有一片大田,材料现成,燕子抬来一嘴嘴泥巴,一道道糊在墙上。它们是干泥水活的能工巧匠,不需借助任何工具,泥巴是精心挑选过的上等货,天然的口水有很强的粘力。这是细活,不慌不忙地靠耐性,一层干了稳了,铺上另一层。它们工作的过程,很像那些民间艺术家,不是表演,是为美丽的艺术品,投入整个心思。但在盖房这件事上,燕子强过民间艺术家,人做这么一个土模型并不费事,要多少年牢牢沾在墙上,可不是闹着玩的。燕子神就神在这里:两只生灵,创造出这等奇迹,谁能不敬佩得五体投地。
  燕子在干活时,也要休息,休息不是打瞌睡,它们的嘴巴只要一闲就唱,民歌风格的歌,跟春天到来时大地上万事万物苏醒的氛围十分协调。一个天生对鸟痴情的人,坐在木头上,可以久久地听燕子的歌声。听得入迷,心好像云朵飘浮在歌声里。一只燕子在砌墙,另一只燕子充当远输员,来来去去啄泥。它们有时分工明确,有时又轮换,一只归来,一只出去,在见面和分手的那刻,唧唧唧的亲密无间。辛苦好阵子,新家落成了,接下来要布置室内。村里村外有的是鸡毛鸭毛,把干净的漂亮的鸡毛鸭毛捡来,铺上柔软的几层,再暖和、舒适不过了。
  天神赋予燕子勤劳的美德。“燕子早就起了。”这话是长辈说给懒在床上的后代听的。燕子还是恩恩爱爱的模范。搬进新家后,要做生儿育女的事了。母的躲在窝里产蛋,公的没有什么要忙了,还是唱歌吧,唱春天,唱鲜花,唱阳光,唱风,唱爱情,嗓子是越唱越亮。不久,一窝燕雏出生了。哺育新生命的重担,又压在歌手身上。
  燕子窝是不能掏的,再调皮的孩子,知道天神在高高的天上看得见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让人变成瞎子。。
  这些年村里许多人家都在盖新房,原先的燕子窝毁了。燕子会不会习惯钢筋水泥房呢?幸运的是,家家的燕子还是回来了,是不是带火烟味的亲情让它们割舍不掉呢?一定是。它们是守旧的,恋家的,不需要引路,再怎么改变,自己的门不会搞错。它们把一个造工非凡的窝紧贴在屋檐下,衣服清秀的两口子特意为家人对唱似的,一曲完了又一曲。家,这是真正的家,一个乡村的家,如果没有燕子作伴,将会是什么样子。燕子和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真好!
  麻雀跟燕子,是乡下人最亲近的伙伴。燕子有告别的时候,麻雀却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宗族发达,数以万计。然而,好些年,哈批见不到麻雀了。倒是在城里,都处都有麻雀。
  犹如森林、庄稼、清泉等等只能属于乡村,麻雀需要长在乡村的骨肉上。
  麻雀不在树上做窝。以前因为茅草房,恰巧为麻雀提供了生存的最适合的环境。它们与燕子的区别,在于不住在屋檐下,屋顶上厚厚的茅草里,扒个窝,拿几片鸡毛,便成最好的安居之处。土基缝通常也是做窝的必选之处。还有,搭茅草时,伸在屋檐边的竹子,里面是可以做窝的空心,麻雀一钻进竹筒里有天然的庇护处。人们对麻雀的态度有点不同于燕子,少了些神圣的情感。麻雀对人又根本不提防,哪家房子有它们做多少窝,瞒不住人的眼睛。大人很少做对不起麻雀的事,小孩子却时常有伤害麻雀的举动。长辈就吓唬,千万不能得罪麻雀,耳朵会聋掉,
  麻雀为什么要离开多少年生生息息的家园,去城里充当无业游民呢?这或许跟人们出去城里打工是同样的道理。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年,麻雀又陆陆续续回到村里。从今天一只、两只,到明天一窝、两窝,到后天一群、两群,像打工者回乡。村里每间房,每棵树,每片空地,竹杆上,都有聚会的麻雀,倾诉着暖暖的亲情。黎明还在赶路,人们还躺在床上,麻雀就活跃开了,整个村庄都盛满了叽叽啾啾声。人们笑咪乐哈,寨魂回来了,寨魂回来了!
  喜鹊安家,只在高大的万年青树和其它大树最高处,高处视线好,满目无限风光。人爬不上去,枪打不到。喜鹊便得以不受任何威胁,享受帝王般的高高在上观光赏景的特殊待遇。它们的窝搭在枝岔間,枯枝纵横交错,从下面看像米箩。顶层铺厚厚的草叶草丝。狂风暴雨拿它没法。喜鹊嗓门大,叫起来十村八寨听得见。它们边盖房,边叫上一阵,喳喳,喳喳。可能是向外界透露“我们安居乐业。”太阳没出来时,它们提高嗓门地叫开了,告诉万物,这是美好的一天。太阳升起后,它们叫得更欢。虽然它们怎么练,歌声离优雅、清纯的音乐还远。喜鹊一叫,村民的心情便晴朗无云。
  乌鸦的窝筑在野外的大树中的大树上,它们天生就不信任人,总跟人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它们算好上面人上不去,确保安全了,才放心建设家园。人们不至于为了一个窝把一棵大树砍倒吧。人们对它们没有好感。认为那副黑漆漆的样子,那声声“呱呱”的聒噪,不吉利。假若哪下乌鸦反复急急地叫了,人们嘀嘀咕咕,是不是要出什么天灾人祸。其实,并不因为乌鸦叫,出现过反常的事。民间传说,乌鸦是穷人的骨头变的。何处有腐尸,乌鸦就集体聚餐,把骨头都舔干净。
  在鸟类中,乌鸦是另类。它们不跟其它鸟来往,似乎孤独惯了;它们没有一副作为鸟类的天籁的嗓音,叫声里含着凄苦,是不是长久背负着漂泊者的身份。
  那些大树上四处可见的乌鸦,去了哪里呢?但偶尔黑云飘过村子上空般会闪现一两只乌鸦,有人大吃一惊,又喜不自禁:乌鸦并不死光,它们还记得这块土地!
  黑头翁是鸟类中的大种族。腹部白色,背部淡灰色,长尾巴,头上那顶尖尖的黑帽,是它们族别的象征,有点像旧时官员的标志。可能整个世界都有它们的踪影。哈批村凡是有树之处,它们多如树叶。黑头翁喜欢群居,天一亮就叫,张开嘴叫,不会叫哑嗓子。人们给它们取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多嘴多话。”它们在鸟类中只达得到三四流歌手的水平,重复来重复去都是单调的几声。但不得随时说话,就不是黑头翁了。从“鸟嘴”里流出来的声音,总比人唱出来的强。在寂静的大白天,其它鸟都疲倦了,休息了,却往往还剩下黑头翁的声音,打破沉闷。它们不挑居住、活动环境,只要有大树小树草丛则行。它们的生育能力太强,随便生,越生越多。它们不偷田地里的粮食,以捉虫子为生。它们爱吃小果子,成熟的季节,一棵树可以被密密麻麻的黑头翁占据。一边为得享受美食放开肚皮,一边加入合唱的队伍。   聋子雀,哈尼族话称Nyuqcevnaqboq,据说是耳朵不太好使。事实是否如此呢?它们摇晃着长长的褐色尾巴,在草丛、树枝上跳荡,所到之处洒下一串串“唧唧唧。”哈尼谚语说:“乌沙草丛跳舞的是聋子雀阿妈。”庄稼地,菜园,草丛,灌木林,到处都有聋子雀活动。别看小巧玲珑的身材,盖房却有一套过硬的本领。春回大地,它们就要成家,所有精力都用在建盖房屋上。不知花费了多少工夫,远远近近地把草丝、棕丝搬拢来,织布一样一丝一丝地织成美观的“工艺品”——风吹雨打都不影响安乐窝里过日子。
  卡衣阿妈鸟,个头比聋子雀稍小,灰白色,尾巴长过身子几倍。它们平时出没于田地边的草丛。梯田里谷杆长高浓密时,在不易暴露的一丛谷杆间,把特意挑选来的草丝,一嘴嘴绣成米箩一样的家。这预示着秋收时,农人的家里米箩就会有装不完的米。有卡衣阿妈鸟做窝,梯田就不会跑掉魂。“叮——叮——”它们一会儿飞在这棵谷梢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棵谷梢上,像梯田跳动的心律。
  谷雀,个小,头部背部褐色,群居在树梢和竹子尖。巢圆形,用枯草枯叶搭建而成,里面填羽毛,做工精致。谷子成熟时,常有一大窝撒落在稻田,分享丰收的硕果。一有风吹草动,易受惊,“轰”地张开密集的翅膀。找食外,谷雀很少在地上活动。它们更多是在树上悠闲,性情温和,小声小气,像一群心平气和、秩序井然的家庭成员,在散谈着生活琐事。哈尼族农事百科全书《四季生产调》里,谷雀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丑陋的谷雀来了,飞到大田七百只,歇在谷梢啄食,我们拍手赶谷雀:达喂——达喂——!快快拾起路边石头赶谷雀,赶紧撇下路边树枝吆谷雀。”话是这么说,人们对谷雀并没有怀敌意。它们吃的那些是看得见的粮食,看不见的是天神返回来给人间的加倍增长的粮食。这不,村里的粮食没有被谷雀吃穷过,而是越吃越丰收!
  斑鸠(野鸽子),深居密林。走在山路上,田间小径,常听到斑鸠“咕咕——咕——”的叫声,几秒钟一次,永远是不变的声调。它们似乎是有着某种不想被外界了解的秘密,闻到人的气息就隐藏起来。它们一般是独处,但附近有伙伴,叫起来彼此呼应,你一声,我一声,像倾诉衷肠,又像寂寞了相互解闷。很少能见到斑鸠的真面目,斑鸠在耳旁叫,却找不到准确方位。声音一下从这面传来,一下从那面飘过。斑鸠的叫声略带哀伤。谈情说爱的伙子姑娘常拿斑鸠作例:“山上的斑鸠一对对”。俩人像斑鸠一样分不开。天气热时,斑鸠的叫声让人发软;浓雾笼罩时,斑鸠的叫声让人心堵得慌;下雨了,斑鸠在烟雨蒙蒙中啼唤,使不知道什么是多愁善感的人,免不了叹起气。像风听得见,又难以看到的斑鸠啊!
  画眉,众所皆知,鸟中的歌王。它们不在大树上霸占一方,居高临下。它们是平头百姓里面的艺术家,爱群居在灌木林。不必寻找它们身在何处,哪里有歌声,哪里就是它们的乐园。它们天天唱,唱着醒来,唱着睡去。一片叶子,可以唱上一首歌;一棵树有多少片叶子,可以把所有的叶子都唱落;而所有的林子,是它们歌唱的对象。一只画眉,从它出生,唱出的第一声起,要唱多少首歌?它们的世界没有痛苦,只有蓝天白云,明媚阳光,只有青草花朵,田园风光。树林里的蘑菇、菌子、木耳,就是听画眉鸟的歌声长出来的。春天,画眉鸟一唱,满山满岭鲜花爆开。有许多鸟,也许就是在画眉鸟的启蒙下,学会了歌唱。画眉鸟并不是刻意画眉,像朴素的村姑。在画眉鸟清纯的歌声陪伴下,村姑在树林砍柴,一句句情歌从她们的心底萌生。
  猫头鹰的窝在高处黑古隆冬的幽深的洞里,人碰不着。多少在洞里做窝的鸟,蛇是防备不了的天敌,蛇却不敢贸然闯入猫头鹰的窝,那等于是主动喂进对方嘴里的美餐。它们白天休息,整夜不睡觉,阴晴不分,“咕——咕——,”人们醒来几次,依然听见“咕”声。
  猫头鹰数量少,是否种族本身的繁衍能力弱,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几只,又不会灭绝。它们自然成为这一带高贵的珍稀动物,没有谁来保护,却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维系着种族的血脉。哈批村边的大树上,一向都隐藏着猫头鹰。想见真容很难。有月光的夜间,偶尔见猫头鹰蹲在树梢上,像幽灵一样神秘。
  人们不去管猫头鹰是捕捉老鼠的“侠客,”却感受得到它们给村庄带来安稳,睡梦踏实。
  老鹰独来独往。它们栖息在悬崖峭壁,谁也接近不了它们的家园。这是些神秘的幽灵一样的侠客,很少见得到它们的真面目。它们出巡时,在白云飘荡的蔚蓝的高天踱步,像庄严的帝王,体察民情。鹰的窝诱惑着人们,想一探究竟却不得而知的王国。人们几乎伤害不了鹰,这是由于凡人的魂飞不到老鹰的高度。孩子們放鸭子,在田边玩,趁牧童丧失警惕,老鹰像战斗机俯冲下来,锋利的爪子叨走一只比它还重的鸭子;眼睁睁看着,鸭子在空中痛哭着远去。哀伤过去后,牧童遐想,也许鸭子是被鹰带到天上,在天上的梯田里,跟地上一样无忧无虑地嬉戏。
  点水雀从装束看是浓缩的喜鹊的样品。它们不喜群体活动,一只,两只,停留在田埂、石头、土堆、池塘边、树桩、枯枝、房顶,尾巴像打拍子点上点下,遇到异样动静,“唧”一声飞走。它们主要生活在田间。走路是轻飘飘的跑着走。在土坑、石缝和犁翻的旱田土块下面做窝。窝,不是长久的居住处,一年一换。它们建盖房屋并不费事,春天来临,选好地点后,不慌不忙地,边玩边唱,寻找些暖和、柔软的材料,搬到新居。然后就生儿育女。它们的居所是隐密的,很少被人发现而糟蹋。点水雀是梯田的守护神。一片梯田,要是没有点水雀的影子和声音,它是寂寞的,谷子也是不饱满的。既是守护神,点水雀和梯田相互离不开,什么时候,有多少丘梯田,就有多少只点水雀。当梯田收空后,其它鸟都跑向别处,点水雀依然厮守着梯田。它们在这里生,在这里活,在这里死。
  哈批村还有多少种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鸟,它们以不同的生存方式,融进这块土地,成为依恋这块土地的优秀公民。
  每天,公鸡最先起床,一阵阵嘹亮打鸣,急促地通知,天地正在开门,黎明从东方走来。然后鸟们纷纷醒来,起初是低沉的润湿嗓门,接着,清气饱满,以各自独特的歌声拉开一天的序幕。
  听着鸟声,村民把身子从梦乡抖出。外面世界再怎么动荡混乱,人间再怎么纷繁复杂,跟鸟和他们牵扯不着。从鸟声开始的每一天,无论这一天是阴沉愁煞,还是晴朗明净;无论有谁饱受生活的磨难,还是有谁财富进门,鸟声都不偏不袒地把幸福分给他们。
  劳作时,疲惫极了,田地边歇脚,倾耳听声声鸟鸣,多么惬意!炎热了,坐在树荫下乘凉,枝叶间滴下的鸟鸣声声,就是浇渴的雨水!
  这样说来,鸟是没有丑陋的,鸟声是不会乏味的。
  鸟声流淌的村庄,不是世外桃源,是哈尼儿女亲手创建的居所;这些以劳动为美的乡巴佬,浑身浸透鸟声,说话就像唱歌。
其他文献
这是一条古老而清纯的家乡河。  她应该有一个暖人的名字,和你的家乡河一样,带有地域色彩,正如艾青先生的大堰河,发源自我们的骨头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  你在梦中一定呼唤过她的名字,那是对乡愁的追思。  家乡河,岸似乎是不变的,左岸槐树,右岸垂柳。小河流淌着时光之水,粼粼波光映照朝阳,也同样会映照夕晖。两岸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可是却是在静美之中享受着生活。  鱼自古是河的主人,居住在河床的杂
期刊
一  如果可以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行走,我真想从龟兹走到库车。  这个想法显然十分荒唐,但我还是要固执的认定,龟兹和库车本来就是两个被时空对立着同时又一直血脉相连着的时光生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想法就并不荒唐了,因为我所奢望行走的,只是两个生灵之间的历史距离和文化空间。  虽然有种种文献和史料在诱导我们对遥远的龟兹古国合情合理和不着边际的想象,但我们还是没有一个人敢理直气壮的说出第一个或者第一批进
期刊
大概在一千多年前,扬州的一家客栈里,一个知名酒鬼在扬州卧榻养病,休养生息,有天喝大了半夜起床小便,随手从床下拖出夜壶,不成想酒劲还没散。脑子还是自己的,手却不受控制,费劲周章,铜制的夜壶才从黑暗的床下拖出来。这哥们儿解开长衫,冷的一哆嗦,对着夜壶迷迷糊糊的进行新陈代谢。  此时扬州入秋清冷的月光照进客栈,他无意之间抬头一看,眼泪瞬间留了下来,马上铺纸研墨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
期刊
季节的车轮辗转于苍茫大地,蓬蓬勃勃地传递春天的风情。  憋了一冬的种子,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情绪,激动了起来。一粒种子的发芽,让阔远厚重的大地欣然开怀,破土的声音,令整个世界一阵阵心跳。  小鸟开始丈量天空,用翅膀把蓝天擦拭得湛蓝如洗。  河流放开脚步,它们轻声吟唱着阳光的明媚和春色的秀丽,诉说着对生活和未来的无限憧憬。  野草在柔柔的风里一寸一寸地醒来,拥挤着,奔跑着,急促地振臂一呼,整个大地
期刊
在这僻远的山林,冬来得很早。  到处可见岑参、王昌龄的绝句,绽放成亮丽、芳馨、孤寂的梅,傲立天际。爬虫已绝,似乎根本不存在;鸟的嘶鸣,近乎临别赠言。万物枯衰,偶尔一两只野兔忙碌在地与穴之间,收获着过冬的萝卜。  枯木之上,是灰暗的天幕;  枯木之下,则是死亡的根茎的灵魂,散发出涩涩的腐味。  生命与生命之间是死亡。  死亡与死亡之间,却是坚韧的生命。  这萧条,这孤寂的,令人唏嘘的季节。我开始用体
期刊
秋日:飞白的黎明  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秋已来临  秋已来临,谁的思念是梦中呜咽的河水  潺潺湲湲,是写在岁月里无言的痛  一夜霜花过后,天高地远  黎明已被谁的大手笔  写成苍苍茫茫的飞白  那飘飘洒洒的诗句一定是你——  妙曼的舞姿  月白的长裙  飞扬的青丝……以及  某年某月有关风花雪月的记忆  然而,不解风情的秋风早已前来落款、盖章  我们的故事也早已尘埃落定  这一幅记忆中流畅的飞白 
期刊
星 空  这一刻的星空是灿烂的,是众人眼里的美景,也是我笃实的怀恋。  哦,你已成为无数的星星之一。無论是否看见,无论渺小与灿烂,都是歌颂的生命之光。  爱是那么遗憾,遗忘是那么长。而我的一生,只要想起你,就会泪流满面。  道 路  沉默一刻是金色的冀望:有阳光的旋律,也有月亮的芬芳。  我有太多的言语道出,但也无从道出:这是隐秘之光,有一条无尽的路,是眺望与跋涉。  哦,孤独来敲门,来告知生命的
期刊
看见灵性随风飞来,深透五千年国度,寻找佛祖担水踩下的影子。  雁影斑驳,松涛阵阵,风的磁性粘连思绪,在夕阳下暴晒,晶莹从无缝的石子里滴出来。  山腰处的歌谣,被唐诗宋词疯长,填补天幕的空格,诉说崛起的浮云。  阁楼周身流淌着一方仙境,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欲与天穹比高低。  从未见过如此明朗的宫殿,从未吸过如此清新的空氣,负离子的含量,和一个虔诚的信仰,被淋漓尽致地抒写。  上山的人啊,被宫中的火龙
期刊
院里种上竹子  院里种上竹子,种上风,竹叶剪碎阳光。再挂几串鸟鸣,歌唱乡愁。  泥土里冒出,一节一节。长高,丰盈。竹子的关节在雨里作响。它们的队伍越来越宠大,挤在一起,互相碰撞,击打出季节的交响。  密绿的叶片,流淌川西的血液。  修长的身体,蕴藏西蜀的基因。  竹梢漾在云里。根紧握大地。凸起的血管,埋在泥土的骨肉里。飞得再高,走得再远也寻得到故乡的位置。  煮一碗茶,搬一把竹椅,坐在竹林边—— 
期刊
石 匠  刀锋可以杀死一个人  也可以救活一个人  錾刀下,十枚手指渐渐有了石质的感觉  ——石头在向肉质里前进  他向石头凿下两刀  石屑朝自己刻出三小刀  菩萨的脸不断趋于光洁清晰  他的脸不断趋于粗粝模糊  几十年里,他和一块石头互换了身体  重阳节,在北山公园  秋天的阴和阳谁都无法逼退谁  我可以揩下外面阳光上的蜡质来  而深坐在桂树下的人,感觉阴凉向外推  香气可以五步外杀人  北山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