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各地电视台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希望通过记者站手中的人脉资源将自己媒体的新闻报道做得更好、更深入。如何充分利用记者站手中的资源、如何分清记者站的主次工作、如何挖掘到更精彩的新闻素材,一直是各个电视记者站都在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历,谈谈对记者站工作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记者站 主业 副业
2005年2月1日,天津电视台第一个自主创办的驻外地记者站——“滨海记者站”正式建立运营,任务是在天津滨海新区这片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及时发回最准确、最新鲜的报道。也是从那时起,笔者被派驻到站里,从简单的新闻拍摄到独立的新闻制作。现在,滨海记者站已经开办很长一段时间了,其间经历感悟良多。虽然我们的站不大,远没有中央大型媒体驻国际记者站的规模,但是殊途同归,我们的“小站”和其他记者站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也可以说是所有驻外记者站的一个缩影。如何更好地完成记者站的工作,相信是所有媒体都面临,也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认为驻站记者的工作要分清和抓好“主业”与“副业”。
什么是“主业”?主业就是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把我们的采访报道做好,更要想尽方法做好重点报道和精品报道。一方面,重点报道和精品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表层,要抽丝剥茧挖掘新闻更深层次的内容。作为驻站记者,没有人比我们更加了解所驻区域的人和事了,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持续关注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热点,将它做得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在驻站期间尽量打造一些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好新闻,有利于我们针对所驻区域涉及的热点问题进行持续关注与研究,从而提高稿件报道质量,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的驻站经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们的驻站生涯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滨海记者站为例,其定位是加强天津电视台与天津滨海新区各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与合作,更加及时、全面、深刻地了解信息、发回报道,反映天津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主业”。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如何做好我们的“主业”,笔者总结有以下三点:
第一,驻外记者站要了解所驻区域的情况,制定出今后报道的定位。建站之初,滨海新区大部分还是一片盐碱荒滩,零星的企业分布在广袤的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新区情况,我们当时驻站的三个记者在采访之余就天天“泡”在一起,每人手里捧着一大摞资料,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叫滨海新区,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制定了今后一个阶段的采访方向——在保证时政消息的同时,做好滨海新区在建设时期的重点报道,并且随时关注民生新闻与突发事件。“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滨海新区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这些资料都不断灌输到我们的脑海中,成了我们日后采访的资本,于是就有了初期的《沿海行》系列报道、《滨海新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高起步》、《天津港生产再创新高》等报道,虽然现在看来那时的报道还显稚嫩,但是我们一直遵循着既定方案坚持执行。了解区域基本情况、深深扎下根去,才能更好地做好更深层次的报道。
第二,驻外记者要快速在所驻区域建立人际关系网,积极开拓业务,为做好精品报道、连续报道打牢基础。在外驻站,就要做到 “广交朋友”,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所有驻外记者站的“四字真经”。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在大本营呆着,无论什么困难都可以应对,但是驻外就不一样了,一切都需从“零”开始。因此,“朋友”和“消息”是最重要的。驻站记者要积极和所驻地区各个部门以及各行各业建立联系,为新闻采访建立记者自己的人脉资源库。通过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同时也方便联系相关的采访活动。另外,除了必须建立日常联系的一些政府机构和部门外,一些学术研究机构、专业组织等,也都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对象或信息来源。与这些机构建立良好的业务联系甚至私人关系,对平时的新闻报道很有帮助。几年下来,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可以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采访嘉宾名单,这个名单上的嘉宾往往是一些专业机构的研究员或者评论员以及著名院校的学者或者客座教授。这些人士,在需要我们做某一事件的快速反应报道时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么一个名单,在新闻事件到来时就不必临时联系,手忙脚乱,而是可以从容应对,有的放矢。有了这些良好的人脉基础,那我们就应当把做好重点报道、精品报道放在首位了,因为以上这些都是为此服务的。
第三,注重团队合作,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与合作方式。驻外记者站就应该像是饥饿的狼群,用他们灵敏的嗅觉,寻找猎物,当发现猎物时,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围追,有的堵截,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法将猎物捕获。电视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在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这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我所说的团队合作,不仅是站内记者之间的合作,同样也需要多和“大本营”进行沟通。在驻外记者站,大家不应该各自为战,每个记者都应当有联手合作的意识。拿我们的选题制度举例,如果大家在得到新闻线索之后,一起坐下来分析探讨一下,那么这样出来的选题一定是精品。在做新闻报道时也是同理,大家做好沟通,分别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报道中的各个环节,然后快速出击,各司其职,就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好报道工作。比如我们记者站曾做过一篇《违法驾驶酿大祸》的新闻报道,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的短消息类二等奖,其实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我们曾经戏称,“记者站的每个人都是睁开眼睛上班,闭上眼睛下班,而且都会随时睁开眼睛。”正是由于记者站的这种合作制度,随时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明确分工。记得当时我们兵分三路,一路赶往现场,一路蹲守医院,一路随时准备接应,最后我们详细地把事件经过说明,并做了追踪报道,这就是合作。同样是合作,笔者认为记者站和“大本营”的合作尤为重要,因为大本营是我们的根,要根据总部的思路做好报道,这样就需要及时了解“大本营”的信息,因此,“有效沟通”就成了必然。由于长期驻外,仅靠定期地了解本部信息是不够的,还要多多主动与部门联系,了解信息。比如现在大本营又在制定什么采访计划,我可以给大本营提供什么新闻素材等,通过和总部沟通,可以放宽我们的思路,活跃我们的思维,不至于局限在我们所驻的区域之中。 记者站的“主业”是基础、是根本,那么其“副业”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不是“主业”的附属,而是一种功能的升华。具体说来,就是当我们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后,有了成绩,有了效益,就可以有资本、有效果地将当地资源整合起来,利用当地资源打造更多的“记者站”,为我们的报道服务。
为什么要驻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所驻区域宣传报道力度不够,不能像其他区域可由当地媒体向我们的总部供稿,只能我们自己采写。但是记者站的人员也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这就需要兄弟媒体的帮助。如果在所驻区域,把当地媒体发展成我们的记者站,不仅从稿件数量上能够大幅度提升,而且可以节省资源。如何做到这点,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要虚心向地方同行学习,真心实意地与他们合作。地方新闻媒体,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都是人才济济的群体。他们拥有丰富的信息源,又有在当地知名度极高的频道和版面。记者站要去掉上级媒体居高临下的所谓优越感,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地方媒体的记者合作,挖掘当地有价值的典型新闻素材,实行双方的联动,形成声势。这样既能推动当地的工作,又把典型推向更广地区,地方媒体又可借宣传典型之机,在更大区域内扩大了知名度。这样合作可以获得宣传效果上的双赢效应。比如可以和地方媒体定期开展一些合作,或联谊活动,通过资源的交换和互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资源库。
二是驻外记者要借助地方新闻媒体扩大自己在当地的影响。要做到这点,首先要采取主动,主动为地方媒体转载、转播记者站采写的有份量的稿件提供方便。这一点笔者很有体会,在记者站工作期间,我们有不少稿件在天津电视台几档新闻播发后,都引起了市领导和当地领导的注意,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当天就来索要稿件。每逢地方媒体索要稿件不管自己有多忙,都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地方媒体转载转播了记者站的稿件,不仅在当地扩大了我们的影响,也扩大了记者站和记者在当地的知名度。再就是换位,可以尝试把记者站摆到宣传对象位置,让地方媒体报道记者站宣传地方的主要成绩等。长久以来,新闻媒体只注重宣传别人,而极少在媒体上说自己。业外的领导和百姓并不了解媒体工作人员的情况。记者站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再小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的成绩,工作人员的良好表现也应在媒体上占一席之地,只不过要把握好度,适可而止。
(作者单位:天津电视台新闻部)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记者站 主业 副业
2005年2月1日,天津电视台第一个自主创办的驻外地记者站——“滨海记者站”正式建立运营,任务是在天津滨海新区这片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及时发回最准确、最新鲜的报道。也是从那时起,笔者被派驻到站里,从简单的新闻拍摄到独立的新闻制作。现在,滨海记者站已经开办很长一段时间了,其间经历感悟良多。虽然我们的站不大,远没有中央大型媒体驻国际记者站的规模,但是殊途同归,我们的“小站”和其他记者站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也可以说是所有驻外记者站的一个缩影。如何更好地完成记者站的工作,相信是所有媒体都面临,也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认为驻站记者的工作要分清和抓好“主业”与“副业”。
什么是“主业”?主业就是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把我们的采访报道做好,更要想尽方法做好重点报道和精品报道。一方面,重点报道和精品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表层,要抽丝剥茧挖掘新闻更深层次的内容。作为驻站记者,没有人比我们更加了解所驻区域的人和事了,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持续关注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热点,将它做得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在驻站期间尽量打造一些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好新闻,有利于我们针对所驻区域涉及的热点问题进行持续关注与研究,从而提高稿件报道质量,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的驻站经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们的驻站生涯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滨海记者站为例,其定位是加强天津电视台与天津滨海新区各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与合作,更加及时、全面、深刻地了解信息、发回报道,反映天津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主业”。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如何做好我们的“主业”,笔者总结有以下三点:
第一,驻外记者站要了解所驻区域的情况,制定出今后报道的定位。建站之初,滨海新区大部分还是一片盐碱荒滩,零星的企业分布在广袤的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新区情况,我们当时驻站的三个记者在采访之余就天天“泡”在一起,每人手里捧着一大摞资料,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叫滨海新区,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制定了今后一个阶段的采访方向——在保证时政消息的同时,做好滨海新区在建设时期的重点报道,并且随时关注民生新闻与突发事件。“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滨海新区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这些资料都不断灌输到我们的脑海中,成了我们日后采访的资本,于是就有了初期的《沿海行》系列报道、《滨海新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高起步》、《天津港生产再创新高》等报道,虽然现在看来那时的报道还显稚嫩,但是我们一直遵循着既定方案坚持执行。了解区域基本情况、深深扎下根去,才能更好地做好更深层次的报道。
第二,驻外记者要快速在所驻区域建立人际关系网,积极开拓业务,为做好精品报道、连续报道打牢基础。在外驻站,就要做到 “广交朋友”,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所有驻外记者站的“四字真经”。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在大本营呆着,无论什么困难都可以应对,但是驻外就不一样了,一切都需从“零”开始。因此,“朋友”和“消息”是最重要的。驻站记者要积极和所驻地区各个部门以及各行各业建立联系,为新闻采访建立记者自己的人脉资源库。通过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同时也方便联系相关的采访活动。另外,除了必须建立日常联系的一些政府机构和部门外,一些学术研究机构、专业组织等,也都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对象或信息来源。与这些机构建立良好的业务联系甚至私人关系,对平时的新闻报道很有帮助。几年下来,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可以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采访嘉宾名单,这个名单上的嘉宾往往是一些专业机构的研究员或者评论员以及著名院校的学者或者客座教授。这些人士,在需要我们做某一事件的快速反应报道时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么一个名单,在新闻事件到来时就不必临时联系,手忙脚乱,而是可以从容应对,有的放矢。有了这些良好的人脉基础,那我们就应当把做好重点报道、精品报道放在首位了,因为以上这些都是为此服务的。
第三,注重团队合作,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与合作方式。驻外记者站就应该像是饥饿的狼群,用他们灵敏的嗅觉,寻找猎物,当发现猎物时,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围追,有的堵截,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法将猎物捕获。电视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在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这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我所说的团队合作,不仅是站内记者之间的合作,同样也需要多和“大本营”进行沟通。在驻外记者站,大家不应该各自为战,每个记者都应当有联手合作的意识。拿我们的选题制度举例,如果大家在得到新闻线索之后,一起坐下来分析探讨一下,那么这样出来的选题一定是精品。在做新闻报道时也是同理,大家做好沟通,分别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报道中的各个环节,然后快速出击,各司其职,就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好报道工作。比如我们记者站曾做过一篇《违法驾驶酿大祸》的新闻报道,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的短消息类二等奖,其实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我们曾经戏称,“记者站的每个人都是睁开眼睛上班,闭上眼睛下班,而且都会随时睁开眼睛。”正是由于记者站的这种合作制度,随时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明确分工。记得当时我们兵分三路,一路赶往现场,一路蹲守医院,一路随时准备接应,最后我们详细地把事件经过说明,并做了追踪报道,这就是合作。同样是合作,笔者认为记者站和“大本营”的合作尤为重要,因为大本营是我们的根,要根据总部的思路做好报道,这样就需要及时了解“大本营”的信息,因此,“有效沟通”就成了必然。由于长期驻外,仅靠定期地了解本部信息是不够的,还要多多主动与部门联系,了解信息。比如现在大本营又在制定什么采访计划,我可以给大本营提供什么新闻素材等,通过和总部沟通,可以放宽我们的思路,活跃我们的思维,不至于局限在我们所驻的区域之中。 记者站的“主业”是基础、是根本,那么其“副业”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不是“主业”的附属,而是一种功能的升华。具体说来,就是当我们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后,有了成绩,有了效益,就可以有资本、有效果地将当地资源整合起来,利用当地资源打造更多的“记者站”,为我们的报道服务。
为什么要驻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所驻区域宣传报道力度不够,不能像其他区域可由当地媒体向我们的总部供稿,只能我们自己采写。但是记者站的人员也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这就需要兄弟媒体的帮助。如果在所驻区域,把当地媒体发展成我们的记者站,不仅从稿件数量上能够大幅度提升,而且可以节省资源。如何做到这点,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要虚心向地方同行学习,真心实意地与他们合作。地方新闻媒体,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都是人才济济的群体。他们拥有丰富的信息源,又有在当地知名度极高的频道和版面。记者站要去掉上级媒体居高临下的所谓优越感,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地方媒体的记者合作,挖掘当地有价值的典型新闻素材,实行双方的联动,形成声势。这样既能推动当地的工作,又把典型推向更广地区,地方媒体又可借宣传典型之机,在更大区域内扩大了知名度。这样合作可以获得宣传效果上的双赢效应。比如可以和地方媒体定期开展一些合作,或联谊活动,通过资源的交换和互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资源库。
二是驻外记者要借助地方新闻媒体扩大自己在当地的影响。要做到这点,首先要采取主动,主动为地方媒体转载、转播记者站采写的有份量的稿件提供方便。这一点笔者很有体会,在记者站工作期间,我们有不少稿件在天津电视台几档新闻播发后,都引起了市领导和当地领导的注意,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当天就来索要稿件。每逢地方媒体索要稿件不管自己有多忙,都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地方媒体转载转播了记者站的稿件,不仅在当地扩大了我们的影响,也扩大了记者站和记者在当地的知名度。再就是换位,可以尝试把记者站摆到宣传对象位置,让地方媒体报道记者站宣传地方的主要成绩等。长久以来,新闻媒体只注重宣传别人,而极少在媒体上说自己。业外的领导和百姓并不了解媒体工作人员的情况。记者站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再小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的成绩,工作人员的良好表现也应在媒体上占一席之地,只不过要把握好度,适可而止。
(作者单位:天津电视台新闻部)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