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应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注重内容实效,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论这样认为:教学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见:影响有效性的教学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紧密结合生物科学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对中学生适时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生物学与人类生存、祖国建设等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我认为上好绪论课正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步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因此我十分重视初中阶段的第一节绪论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如可以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它离我们的生活远吗?视频中涉及到了哪些著名的生物学研究课题?获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你打算怎样学习生物学呢?这些问题可以激起他们对生物世界的极大兴趣。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类概括总结,同时介绍一些生命科学与解决人类全球性问题密切相关的事例,如生物学在攻克癌症、艾滋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体器官的修补、移植及增进人类健康等研究课题的进展等等。通过这些事实让学生展望世界、放眼未来,自然就会感到任重道远,也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和深入探索生物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第一节把学生带到生物实验室或生物角,引导他们参观生物标本等,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必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
二、精心备课,注重内容实效。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教学计划要靠一节课一节课去落实,准备工作没做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可见:充分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课前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参,依据课标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取长补短,并密切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同时注意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和教学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多种能力。力求做到每堂生物课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而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启发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备课只是教师走上讲台的重要铺垫,把一堂课上好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有效的教学必须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性。但是学生的参与,并不是以课堂的“热闹度”为衡量标准。一些课堂学生看起来没有特定形式的参与,学生却是在积极地进行思考;有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学生个个参与,但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维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有梯度的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讨论,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学会”逐步到“会学”。如在进行“传染病的特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思考题:1.记得你注射过哪些疫苗吗?分别是预防什么疾病的?这些疾病会传染吗? 2.白斌斌(本班学生)眼睛近视了,今年秋天他又患了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睛的疾病,前者患病的原因是什么?会传染吗?后者呢?3.白斌斌患急性结膜炎时咱班80﹪的同学也感染了,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以上问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循序渐进,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教学效果自然很不错。当代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四、加强直观,丰富感性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重要性。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教师切不能把“生物课”上成“死物课”,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实物、标本、挂图和模型等,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和电影等。通过直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手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理性认识的飞跃。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各种实物、标本、模型的使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完“生物的特征”一节后,我就及时地组织学生上了一节调查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调查路线调查校园的生物,并作好观察记录。我发现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始终情绪高涨,观察认真,记录条理。有的学生竟然还说出了连老师都不知道的生物种类。一节课下来,有不少学生感慨地说:“生物课真是太有意思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急切盼望着下一节生物课,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又如,在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时,由于受季节的限制,我便用桃花的模型代替桃花,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解剖顺序依次观察桃花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运用课件展示花的结构图片以及受精过程动画,这样既教给了他们观察的方法,又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有关感性认识,强化记忆,突破本节重点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论这样认为:教学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见:影响有效性的教学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紧密结合生物科学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对中学生适时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生物学与人类生存、祖国建设等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我认为上好绪论课正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步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因此我十分重视初中阶段的第一节绪论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如可以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它离我们的生活远吗?视频中涉及到了哪些著名的生物学研究课题?获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你打算怎样学习生物学呢?这些问题可以激起他们对生物世界的极大兴趣。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类概括总结,同时介绍一些生命科学与解决人类全球性问题密切相关的事例,如生物学在攻克癌症、艾滋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体器官的修补、移植及增进人类健康等研究课题的进展等等。通过这些事实让学生展望世界、放眼未来,自然就会感到任重道远,也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和深入探索生物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第一节把学生带到生物实验室或生物角,引导他们参观生物标本等,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必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
二、精心备课,注重内容实效。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教学计划要靠一节课一节课去落实,准备工作没做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可见:充分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课前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参,依据课标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取长补短,并密切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同时注意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和教学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多种能力。力求做到每堂生物课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而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启发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备课只是教师走上讲台的重要铺垫,把一堂课上好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有效的教学必须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性。但是学生的参与,并不是以课堂的“热闹度”为衡量标准。一些课堂学生看起来没有特定形式的参与,学生却是在积极地进行思考;有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学生个个参与,但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维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有梯度的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讨论,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学会”逐步到“会学”。如在进行“传染病的特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思考题:1.记得你注射过哪些疫苗吗?分别是预防什么疾病的?这些疾病会传染吗? 2.白斌斌(本班学生)眼睛近视了,今年秋天他又患了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睛的疾病,前者患病的原因是什么?会传染吗?后者呢?3.白斌斌患急性结膜炎时咱班80﹪的同学也感染了,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以上问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循序渐进,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教学效果自然很不错。当代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四、加强直观,丰富感性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重要性。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教师切不能把“生物课”上成“死物课”,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实物、标本、挂图和模型等,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和电影等。通过直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手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理性认识的飞跃。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各种实物、标本、模型的使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完“生物的特征”一节后,我就及时地组织学生上了一节调查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调查路线调查校园的生物,并作好观察记录。我发现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始终情绪高涨,观察认真,记录条理。有的学生竟然还说出了连老师都不知道的生物种类。一节课下来,有不少学生感慨地说:“生物课真是太有意思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急切盼望着下一节生物课,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又如,在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时,由于受季节的限制,我便用桃花的模型代替桃花,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解剖顺序依次观察桃花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运用课件展示花的结构图片以及受精过程动画,这样既教给了他们观察的方法,又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有关感性认识,强化记忆,突破本节重点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