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媒体中存在的政策解读类文字报道大致可分为直观陈述式、专家访谈式和以案说法式,以及结合上述三者的综合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读而不解”和“解而不明”的问题,需要从内容本身和外部支持入手,进一步提升此类报道的能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媒体中存在的政策解读类文字报道大致可分为直观陈述式、专家访谈式和以案说法式,以及结合上述三者的综合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读而不解”和“解而不明”的问题,需要从内容本身和外部支持入手,进一步提升此类报道的能效。
其他文献
邓以蛰作为中国现代美学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的典型特征是以中释西、以西引中和中西互释。他在方法论上既注重中西融合,又注重史论结合。在本体论上,认为艺术是内心直觉的表现,最高的艺术境界是气韵生动。中西结合,最终形成“心”“性灵”与“绝对精神”“境遇”与“表现”“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与“体—形—意—理”相对应,“心物交感论”“意境论”和“生动—神—意境—气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书法美学是其以西释中、激活古典的一个典型。但也存在视野较窄、缺乏反思等遗憾。
别现代是一种由古义之“别”与今义之“别”辩证结合的理论主张,是一种立足于中国本土和基于中国现实的思想凝聚,是一种站在后现代之后的“别”主义反观。《哪吒之魔童降世》关注当下社会杂糅现实之中的矛盾和大众真实的精神需求,将民族文本与现代影像进行“别”融合,通过人物造型、特效镜头、情节改编等“别”审美形态的改变和创新,使得观众对英雄的期待延续和英雄形象多元再生,在电影英雄空间中重新诠释了当代英雄形象。
本文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的农民新闻图像进行分析,探究农民形象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变化,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与“三农”政策的联系。
多模态隐喻有助于实现隐喻语言符号在源域与目标域的完整映射,充分激发受众视觉、听觉与知觉等多感官记忆。在中美疫情新闻报道中,模态隐喻语言在表征类型、话语架构与话语实践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对比研究中外新闻报道中的多模态隐喻语言特征,有助于提升我国新闻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陆龟蒙与皮日休皆为晚唐有才华的诗人,在苏州时,又是居止接近、彼此经常一起饮酒出游、互相馈赠、唱和的挚友.观《全唐诗》两人诗集,两人互相赠答、唱和的诗作,就占了很大一
唐朝商品化、城市化的发展带动艺术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士大夫文人文化开始逐渐被民俗文化所代替,寿州窑瓷枕中釉色、纹样、器型均打破了陶瓷艺术惯常的传统,走上与民俗文化
现代社会虽然使得人的主体力量不断得到确证,但也加剧了个体精神世界相对空虚化的速度。劳动力被社会化大生产从各个方面集结起来,人与人之间薄弱的联系难以维系个体对归属感的需求,因此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线上交往应势成为抵抗孤独的良药,而游戏更是其中的典型。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以在线协同生产和电子存储为主要特征的电子记忆工业已成为集体记忆生产的主要平台,集体记忆不再局限于特定内容的筛选和固化,个体记忆微光在网络空间中汇聚成关涉每个用户的“记忆集体”,并终将在历史中得以呈现。
文学书写与关怀伦理交织使唐·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成为“9·11小说定义之作”,更成为诠释关怀伦理之代表作。亲人关怀乃伦理之始,尤其经历恐袭事件后,它让亲人回归家庭,重构家庭关怀伦理;社会关怀将关怀从亲人延至他人,既有效消解社会道德冷漠,又能重建社会关怀伦理;关怀关系因情境而变,并在文化、社会与政治等公共领域发挥作用,故有助于提升关怀伦理之维度。德里罗将历史事件在个人层面加以展现,从日常生活捕捉时代之灾难,既是其对恐袭事件的书写与诠释,又体现其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与伦理关怀。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新华日报》重磅推出“践行嘱托开新局”系列报道,掀起了江苏各地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新高潮。以每个市一个整版“长篇通讯+书记专访+专家点评”的形式对各市进行集中扫描式报道,在新华日报近年来还是头一次。分析这组报道,有助于更好地在今后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兼顾“高度”和“可读”这两大采写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