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了新蓝图、发出了新号召。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创新时代银川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此,银川市委常委、副市长李鸿儒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请您谈一谈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促进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李鸿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银川市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显著优势、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点抓好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项任务,切实把全会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着力在做实、推动工作上下足功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始终抓住“三个着力”重点,深入研究当前银川市存在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制度安排、减轻基层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能力,重点抓好民族团结、文明城市整改创建、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重大金融风险防范、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冬季供暖等工作,切实把领会贯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要义,转化为推动银川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
记者: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银川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鸿儒:银川都市圈以全区27%的国土面积,承载着55%的人口,要实现76%的经济总量。加快银川都市圈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结合陈润儿书记对银川市提出的目标要求,银川市将继续发挥银川都市圈核心区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与周边区域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切实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我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一要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坚定不移实施“三大战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好传统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品牌创建、新兴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提档“四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改造提升。
二要切实推进重要领域务实合作。发挥银川市作为银川都市圈核心区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加强与两市一地沟通协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统筹铁、路、空、水、天然气网建设,积极推进银川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天然气储气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筑外通内联的大通道。以“三区四园”为主战场,积极搭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宁东—苏银—太阳山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分工协作和集群化发展格局。统筹公共资源布局,打破城市间界线,充分发挥“首都带首府、带都市圈、带县乡村”惠民模式,推进银川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三要打造内陆开放核心城市。结合城市国际化进程,对内主动融入西北经济走廊,深化与沿黄经济带、呼包银榆等周边城市沟通协作,巩固发展东西协作、京银合作、军地合作成果,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外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挥中阿博览会、国际葡萄酒大赛等经贸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中国—阿曼(杜古姆)产业园、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建设,深化中沙产能合作,积极将银川市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核心城市。
记者:全会提出,“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银川市有哪些新的思路?
李鸿儒: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際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银川市一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在今年国家开展的首次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综合成绩位居41个参评城市前列,其中开办企业、登记财产、政务服务3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南有衢州、北有银川”的高度评价。下一步,我市将以四个环境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一要建章立制,着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宣讲和贯彻落实,高标准出台《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加快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商、评价评测、交流研讨、绩效考评、督查督办、信息发布、投诉举报、培训学习等制度。提高商事案件办理效率,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开展互联网缴费实践,改革商事审判方式,畅通立案“绿色通道”,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高效兑现胜诉权益,利用信息化手段压缩办案时限。
二要简政放权,着力打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以“让市场主体少耗精力跑手续、多用时间跑市场”为原则,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简化审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以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和“无证明城市”为目标,持续推进“五个为”“六办”走向纵深。一是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对禁止准入事项,不予审批、核准,不办理相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二是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零。三是全面推广容缺承诺制。对全市1277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发布非核心可容缺申请材料清单。 三要降本增效,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开办企业全程免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企业过好日子”,轻徭薄赋、放水养鱼,用政府的减收换取市场的活力,努力让银川成为全国营商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持续深化“1230”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全面推进5个“0”落地见效,在实现开办企业1日办结、不动产登记平均2日办结、项目报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升级智慧政务的PC端、手机端和自助终端,确保线上线下办理融合发展一体化,加快实现市民大厅987项事项100%网上可办,80%全程网上通办,80%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掌上办”,努力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向“群众零跑路”转变,实现开办企业全程免费,办事群众零花费。
四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和投资环境。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及银川市人才政策,围绕教育、卫生等重点部门和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建设人才小高地。深化与发达省区的人才交流合作,利用好“首都带首府”等人才合作机制,柔性引进一批院士专家。开辟海外人才来银发展绿色通道,支持留学人员回银创新创业。持续办好中国(银川)国际人才交流洽谈会等品牌活动,发挥银川国际人才交流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动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银川集聚,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记者: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首府,银川市在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平安银川方面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好?
李鸿儒:近年来,银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安全城市的奋斗目标,以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规划建设银川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平安银川—“雪亮工程”、便民服务门户—“i银川”App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便民服务高效化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陈润儿书记指示要求,对照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目标,围绕政府信息化、城市智慧化和生活智能化,加大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和创新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便民服务高效化水平。
一要深入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打造协调高效的“城市大脑”。银川市以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正在规划建设银川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中心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6月份正式建设,8月下旬上线试运行,已与40个委办局50多个系统实现了数据链通,建成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城市、“i银川”App、12345市民热线等主题场景,协调处置了各类城市运行管理问题21.6万余件。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要求,我市将继续以“应纳尽纳、应上尽上”的原则提速推进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打通和数据整合共享,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围绕城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探索和深化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主题场景,在交通拥堵、看病就医、食药安全等方面深入应用,打造协调高效的“城市大脑”,进一步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二要加快推进平安城市建设,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前银川市正快速推进智能监控体系“雪亮工程”建设,全市安装摄像头14966路,视频图像回传5627路;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已初步建成规模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定位明確的1市、6个县(市)区、52个乡镇(街道)、499个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禁毒、劳动监察等各方资源,推进“三合一、五统一”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智能监控体系“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大数据+警务”,在建成14966路摄像设施、5627路视频图像回传等数据终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前端视频感知网络的建设,全面整合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构建综治大数据平台,构建与各县(市)区纵向到底、与各相关单位横向贯通的格局,并通过后端智能分析,以智慧警务建设的深度应用破解社会治安打防管控难题,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要打造一站式“互联网+服务”“i银川”App,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惠民水平。2019年5月31日我市正式上线运行“i银川”App,作为全市线上对外服务的统一门户,让群众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截至目前,已上线电子社保卡、政务审批、智慧停车、文明随手拍、求职招聘、公积金查询、不动产查询等60余项便民服务功能,累计注册用户达10.7万人,累计访问次数108.7万次。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充分利用银川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打通、汇聚整合全市各部门、行业数据,统一各部门、各领域城市公共服务应用,打造集政务、公共、社会、民生、商业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门户,不断丰富应用场景,继续完善各项功能,扩大“i银川”服务范围,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打造功能强大的城市综合门户。
责任编辑:李 旭
记者: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请您谈一谈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促进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李鸿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银川市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显著优势、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点抓好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项任务,切实把全会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着力在做实、推动工作上下足功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始终抓住“三个着力”重点,深入研究当前银川市存在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制度安排、减轻基层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能力,重点抓好民族团结、文明城市整改创建、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重大金融风险防范、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冬季供暖等工作,切实把领会贯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要义,转化为推动银川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
记者: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银川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鸿儒:银川都市圈以全区27%的国土面积,承载着55%的人口,要实现76%的经济总量。加快银川都市圈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结合陈润儿书记对银川市提出的目标要求,银川市将继续发挥银川都市圈核心区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与周边区域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切实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我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一要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坚定不移实施“三大战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好传统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品牌创建、新兴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提档“四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改造提升。
二要切实推进重要领域务实合作。发挥银川市作为银川都市圈核心区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加强与两市一地沟通协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统筹铁、路、空、水、天然气网建设,积极推进银川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天然气储气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筑外通内联的大通道。以“三区四园”为主战场,积极搭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宁东—苏银—太阳山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分工协作和集群化发展格局。统筹公共资源布局,打破城市间界线,充分发挥“首都带首府、带都市圈、带县乡村”惠民模式,推进银川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三要打造内陆开放核心城市。结合城市国际化进程,对内主动融入西北经济走廊,深化与沿黄经济带、呼包银榆等周边城市沟通协作,巩固发展东西协作、京银合作、军地合作成果,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外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挥中阿博览会、国际葡萄酒大赛等经贸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中国—阿曼(杜古姆)产业园、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建设,深化中沙产能合作,积极将银川市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核心城市。
记者:全会提出,“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银川市有哪些新的思路?
李鸿儒: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際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银川市一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在今年国家开展的首次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综合成绩位居41个参评城市前列,其中开办企业、登记财产、政务服务3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南有衢州、北有银川”的高度评价。下一步,我市将以四个环境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一要建章立制,着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宣讲和贯彻落实,高标准出台《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加快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商、评价评测、交流研讨、绩效考评、督查督办、信息发布、投诉举报、培训学习等制度。提高商事案件办理效率,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开展互联网缴费实践,改革商事审判方式,畅通立案“绿色通道”,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高效兑现胜诉权益,利用信息化手段压缩办案时限。
二要简政放权,着力打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以“让市场主体少耗精力跑手续、多用时间跑市场”为原则,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简化审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以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和“无证明城市”为目标,持续推进“五个为”“六办”走向纵深。一是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对禁止准入事项,不予审批、核准,不办理相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二是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零。三是全面推广容缺承诺制。对全市1277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发布非核心可容缺申请材料清单。 三要降本增效,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开办企业全程免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企业过好日子”,轻徭薄赋、放水养鱼,用政府的减收换取市场的活力,努力让银川成为全国营商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持续深化“1230”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全面推进5个“0”落地见效,在实现开办企业1日办结、不动产登记平均2日办结、项目报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升级智慧政务的PC端、手机端和自助终端,确保线上线下办理融合发展一体化,加快实现市民大厅987项事项100%网上可办,80%全程网上通办,80%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掌上办”,努力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向“群众零跑路”转变,实现开办企业全程免费,办事群众零花费。
四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和投资环境。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及银川市人才政策,围绕教育、卫生等重点部门和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建设人才小高地。深化与发达省区的人才交流合作,利用好“首都带首府”等人才合作机制,柔性引进一批院士专家。开辟海外人才来银发展绿色通道,支持留学人员回银创新创业。持续办好中国(银川)国际人才交流洽谈会等品牌活动,发挥银川国际人才交流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动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银川集聚,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记者: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首府,银川市在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平安银川方面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好?
李鸿儒:近年来,银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安全城市的奋斗目标,以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规划建设银川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平安银川—“雪亮工程”、便民服务门户—“i银川”App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便民服务高效化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陈润儿书记指示要求,对照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目标,围绕政府信息化、城市智慧化和生活智能化,加大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和创新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便民服务高效化水平。
一要深入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打造协调高效的“城市大脑”。银川市以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正在规划建设银川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中心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6月份正式建设,8月下旬上线试运行,已与40个委办局50多个系统实现了数据链通,建成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城市、“i银川”App、12345市民热线等主题场景,协调处置了各类城市运行管理问题21.6万余件。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要求,我市将继续以“应纳尽纳、应上尽上”的原则提速推进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打通和数据整合共享,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围绕城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探索和深化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主题场景,在交通拥堵、看病就医、食药安全等方面深入应用,打造协调高效的“城市大脑”,进一步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二要加快推进平安城市建设,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前银川市正快速推进智能监控体系“雪亮工程”建设,全市安装摄像头14966路,视频图像回传5627路;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已初步建成规模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定位明確的1市、6个县(市)区、52个乡镇(街道)、499个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禁毒、劳动监察等各方资源,推进“三合一、五统一”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智能监控体系“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大数据+警务”,在建成14966路摄像设施、5627路视频图像回传等数据终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前端视频感知网络的建设,全面整合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构建综治大数据平台,构建与各县(市)区纵向到底、与各相关单位横向贯通的格局,并通过后端智能分析,以智慧警务建设的深度应用破解社会治安打防管控难题,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要打造一站式“互联网+服务”“i银川”App,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惠民水平。2019年5月31日我市正式上线运行“i银川”App,作为全市线上对外服务的统一门户,让群众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截至目前,已上线电子社保卡、政务审批、智慧停车、文明随手拍、求职招聘、公积金查询、不动产查询等60余项便民服务功能,累计注册用户达10.7万人,累计访问次数108.7万次。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充分利用银川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打通、汇聚整合全市各部门、行业数据,统一各部门、各领域城市公共服务应用,打造集政务、公共、社会、民生、商业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门户,不断丰富应用场景,继续完善各项功能,扩大“i银川”服务范围,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打造功能强大的城市综合门户。
责任编辑:李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