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上学生。那么如何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教学中尝试如下三个环节:
1.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有的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因而把课堂弄得庄严肃穆。其实,要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的行为,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参与,在活动、讨论、反思中达到知意行的统一。良好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我认为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似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學习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升华。要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情境的内容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而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搞花架子,牵强附会,哗众取宠,使情境庸俗化。(2)目的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3)针对性强,问题情境要与本课的主题相符。(4)主题鲜明,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学生无法下手。(5)贴近学生实际,内容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话讲。
2.设计较好的课堂问题,激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思维,做到用心去思考问题,用心去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体现本节课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也离不开教师的设问,所以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中挖掘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较好的设计问题”来进行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1)设计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教学文本的内容展开,不可偏题。(2)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易难度,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就近的发展区域”内获得进步,从而逐步的解决问题。(3)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一定的实践活动性,教师应该将问题的设计置于一定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所积累,从而提高他们问题探究的技能水平。要能让学生思维更好的动起来 。
3.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做学生知识的引导者。
理念是行动的支柱,创新是课程的灵魂,实践是课程的关键。探究性教学具有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主体性、实践性与探索性的特征,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即由过去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其次,学科知识、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以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的。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和实践。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形式是多样的,一般分为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定向研究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明确探究方向;让学生动手收集材料,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给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验证、综合评价探究结果,达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不是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体验情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发散学生学习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在组建小组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学生一定有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做什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讨学习。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3、树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学生间的的讨论与交流,知识技能互补,过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4、正确评价。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指导和评价。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素养”为指导理念,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养。当然很多方法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无定法,重要的是还需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不断充实与完善。
1.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有的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因而把课堂弄得庄严肃穆。其实,要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的行为,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参与,在活动、讨论、反思中达到知意行的统一。良好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我认为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似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學习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升华。要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情境的内容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而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搞花架子,牵强附会,哗众取宠,使情境庸俗化。(2)目的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3)针对性强,问题情境要与本课的主题相符。(4)主题鲜明,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学生无法下手。(5)贴近学生实际,内容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话讲。
2.设计较好的课堂问题,激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思维,做到用心去思考问题,用心去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体现本节课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也离不开教师的设问,所以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中挖掘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较好的设计问题”来进行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1)设计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教学文本的内容展开,不可偏题。(2)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易难度,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就近的发展区域”内获得进步,从而逐步的解决问题。(3)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一定的实践活动性,教师应该将问题的设计置于一定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所积累,从而提高他们问题探究的技能水平。要能让学生思维更好的动起来 。
3.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做学生知识的引导者。
理念是行动的支柱,创新是课程的灵魂,实践是课程的关键。探究性教学具有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主体性、实践性与探索性的特征,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即由过去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其次,学科知识、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以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的。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和实践。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形式是多样的,一般分为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定向研究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明确探究方向;让学生动手收集材料,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给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验证、综合评价探究结果,达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不是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体验情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发散学生学习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在组建小组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学生一定有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做什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讨学习。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3、树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学生间的的讨论与交流,知识技能互补,过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4、正确评价。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指导和评价。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素养”为指导理念,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养。当然很多方法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无定法,重要的是还需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不断充实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