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1.政治学科的困境引发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材料的“新颖有趣”,而有意舍弃了教材提供的素材
政治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的,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政治课却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们大多不愿意上政治课,原因是有些理科学生认为不是高考内容,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政治课的时间拿来做理科练习,而文科班又有些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离现实生活太远,都是夸夸其谈的大道理。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找回学生关注的目光,政治教师们往往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寻找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此事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大多数教师所推崇。很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最新素材充实课堂,应用新素材当然符合政治课时代性强的特点,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很多教师认为课本所提供的素材比较陈旧,学生自己会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课本素材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只有新颖有趣的材料,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故意舍弃课本素材,结果造成舍本逐末。
2.教师对新材料的处理不到位,使得所选用的材料不仅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反而造成材料喧宾夺主
有些教师力图通过材料来说明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材料的丰富,也有些教师舍不得把自己找到的自认为比较好的材料舍掉,从而造成材料的简单堆积,反而冲击了教学内容,造成材料喧宾夺主,使得课堂变成了材料的展示场或故事会,而不是一节逻辑严谨的政治课。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讲的是高一下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讲解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时,该教师出示了大量的图片材料,展示消费对象的变化来说明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并如法炮制来解决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后面内容的讲解非常仓促,更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材料的简单展示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尽管材料丰富新颖,教学内容的落實却并不尽人意。
3.课本中的很多素材恰当实用,如果很好地利用,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打造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也经常变动,会更新一些素材,但有些材料是几经更新都未改变的,这类材料虽然时效性不强,但相对更为严谨、科学,对于说明课本知识点往往恰当实用,如能很好地利用往往能够打造出有效的课堂效果。曾经有位教师在讲解内外因的知识时就选用了课本的鸡蛋孵化成小鸡的事例。条理清楚,问题环环相扣,说明问题切中要害,逻辑清楚又充满思辩性,展示了一堂效果良好的哲学课。该事例在哲学教材中就很多年都没有变过,因此几乎很少有教师在讲述此内容时考虑使用此材料,往往选用大量的人物成长或成功的事例,在说明问题时无法准确描述内外因作用和体现,结果使课堂缺少哲学味,最后学生只记住了那个成功人士的故事而没能形成哲学思维。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用事例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无论是材料简单堆积占用了有效教学时间,还是材料选择处理不当降低教学效果,都背离了采用事例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的初衷。事实上,材料不论新旧,重要的是用得恰当。当然,提倡采用课本上的素材并不是说简单照搬书本,重要的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再处理,把材料用“活”,使其既适合教学需要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也就是说要活用课本素材打造有效课堂。
二、问题的实践与探究
“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以教学为主要途径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对教材进行提炼、转换和加工处理策略,对教材的处理应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具体做到:
1.趣味化处理
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化处理,实质是上“乐”学,创造一种意境,让学生从愉快中获得知识,“趣”可以活跃课堂,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经济生活》第55页探究题目“诚信和信贷有什么关系”时,教材提供的是枯燥的文字,这完全可以用漫画来解释材料替代文字:
■
这样一下就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的思想活跃,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
2.情境化处理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学生无不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习时所面对的一系列刺激都可视为“情境”。对教材进行情境化处理,有以下的几种方式:
语言描绘型:教师用规范的、精确、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当前国际与国内包括本地区所发生的事件的有效情况与过程,相关的经济与政治等社会现象,并从中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角色扮演型:大问题情境按教学内容编排成小品、相声、话剧、新闻发布会、辩论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他们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学习知识,培养情感。
媒体展示型:应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展示图表、文字材料、漫画、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情境,体现了直观性、具体型、启发性与准确性的统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生活化处理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同解同化新经验,从而更好地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在《投资的选择》这一课,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一项探究活动:拟定一份家庭投资计划模拟方案——假如你家有闲置资金10万元,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一套比较合理的投资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实现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对接,现实与学生经验世界的对接。
4.问题化处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实际上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学习。对教材的问题化处理应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将教材中定论性知识按其逻辑构成关系分设为若干问题,使之形成问题“链接”;引导学生尽力凭借自身努力(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进行问题求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例如,在讲《纸币与通货膨胀》时,笔者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个人拥有人民币的多少。因此只要经常提高工资,多发行纸币,人民生活水平就能提高。对不对?并谈谈你的看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教材的结构化处理
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对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处理,依赖教师对教材编写体系的熟稔把握,依赖教师驾御教材的高超技巧,教师做到:引导学生读目录、绘结构;加强教材的纵横联系,强化知识迁移、综合能力,学会“拆墙建桥”、分解组合;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框架,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有机的知识框架。
例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教材共设有9个探究题目,逐个探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组合教材内容,其中的7个题目属于一类,可以组合成一个体系完整的综合性问题,这样既优化了教材结构,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经验
1.避免了教师沉湎于繁杂的材料搜集工作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通过对课本素材的挖掘处理和再创造,避免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寻找最新素材上,从而忽视了对素材怎样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处理。哲学大师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即合理的”。课本内容历经变迁,而始终能够留下来的素材必定是经过了沉淀被证明了其具有一定正確性和合理性。适当挖掘课本经典素材,把精力适当的用在分析处理教材和素材的应用上,使教师真正成为素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更好地驾驭了教材,驾驭了材料,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务实的学风与教风。
2.避免出现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重视对课本素材的应用,对学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回归书本,更加重视对课本的运用与学习,避免了理论与事实两张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政治课培养人的思维的作用。
四、反思
1.把课本素材用“活”的同时也要用“巧”
通过改变材料呈现方式、嫁接组合或增删内容而用“活”课本素材时要注意,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处理课本素材时只是给其穿上一件“活”了的外衣,使其成为哗众取宠的装饰。把课本素材用活的同时要注意用“巧”。要巧设疑问,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启发学生,创造有效的课堂,达到教学目标。
2.把课本素材用“活”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活用课本素材,并不意味着课本中的每一框题的素材都必须用。有些素材明显打上了时代烙印,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滞后性,必须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经济常识方面,课本中很多素材更容易滞后,有很多数字和事实与急速发展的时代不相符合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及时更新,才能发挥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总之,就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而言,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要求与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特点比较突出这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应建立大教材观,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1.政治学科的困境引发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材料的“新颖有趣”,而有意舍弃了教材提供的素材
政治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的,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政治课却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们大多不愿意上政治课,原因是有些理科学生认为不是高考内容,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政治课的时间拿来做理科练习,而文科班又有些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离现实生活太远,都是夸夸其谈的大道理。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找回学生关注的目光,政治教师们往往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寻找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此事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大多数教师所推崇。很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最新素材充实课堂,应用新素材当然符合政治课时代性强的特点,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很多教师认为课本所提供的素材比较陈旧,学生自己会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课本素材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只有新颖有趣的材料,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故意舍弃课本素材,结果造成舍本逐末。
2.教师对新材料的处理不到位,使得所选用的材料不仅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反而造成材料喧宾夺主
有些教师力图通过材料来说明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材料的丰富,也有些教师舍不得把自己找到的自认为比较好的材料舍掉,从而造成材料的简单堆积,反而冲击了教学内容,造成材料喧宾夺主,使得课堂变成了材料的展示场或故事会,而不是一节逻辑严谨的政治课。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讲的是高一下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讲解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时,该教师出示了大量的图片材料,展示消费对象的变化来说明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并如法炮制来解决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后面内容的讲解非常仓促,更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材料的简单展示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尽管材料丰富新颖,教学内容的落實却并不尽人意。
3.课本中的很多素材恰当实用,如果很好地利用,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打造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也经常变动,会更新一些素材,但有些材料是几经更新都未改变的,这类材料虽然时效性不强,但相对更为严谨、科学,对于说明课本知识点往往恰当实用,如能很好地利用往往能够打造出有效的课堂效果。曾经有位教师在讲解内外因的知识时就选用了课本的鸡蛋孵化成小鸡的事例。条理清楚,问题环环相扣,说明问题切中要害,逻辑清楚又充满思辩性,展示了一堂效果良好的哲学课。该事例在哲学教材中就很多年都没有变过,因此几乎很少有教师在讲述此内容时考虑使用此材料,往往选用大量的人物成长或成功的事例,在说明问题时无法准确描述内外因作用和体现,结果使课堂缺少哲学味,最后学生只记住了那个成功人士的故事而没能形成哲学思维。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用事例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无论是材料简单堆积占用了有效教学时间,还是材料选择处理不当降低教学效果,都背离了采用事例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的初衷。事实上,材料不论新旧,重要的是用得恰当。当然,提倡采用课本上的素材并不是说简单照搬书本,重要的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再处理,把材料用“活”,使其既适合教学需要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也就是说要活用课本素材打造有效课堂。
二、问题的实践与探究
“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以教学为主要途径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对教材进行提炼、转换和加工处理策略,对教材的处理应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具体做到:
1.趣味化处理
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化处理,实质是上“乐”学,创造一种意境,让学生从愉快中获得知识,“趣”可以活跃课堂,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经济生活》第55页探究题目“诚信和信贷有什么关系”时,教材提供的是枯燥的文字,这完全可以用漫画来解释材料替代文字:
■
这样一下就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的思想活跃,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
2.情境化处理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学生无不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习时所面对的一系列刺激都可视为“情境”。对教材进行情境化处理,有以下的几种方式:
语言描绘型:教师用规范的、精确、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当前国际与国内包括本地区所发生的事件的有效情况与过程,相关的经济与政治等社会现象,并从中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角色扮演型:大问题情境按教学内容编排成小品、相声、话剧、新闻发布会、辩论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他们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学习知识,培养情感。
媒体展示型:应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展示图表、文字材料、漫画、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情境,体现了直观性、具体型、启发性与准确性的统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生活化处理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同解同化新经验,从而更好地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在《投资的选择》这一课,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一项探究活动:拟定一份家庭投资计划模拟方案——假如你家有闲置资金10万元,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一套比较合理的投资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实现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对接,现实与学生经验世界的对接。
4.问题化处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实际上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学习。对教材的问题化处理应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将教材中定论性知识按其逻辑构成关系分设为若干问题,使之形成问题“链接”;引导学生尽力凭借自身努力(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进行问题求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例如,在讲《纸币与通货膨胀》时,笔者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个人拥有人民币的多少。因此只要经常提高工资,多发行纸币,人民生活水平就能提高。对不对?并谈谈你的看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教材的结构化处理
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对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处理,依赖教师对教材编写体系的熟稔把握,依赖教师驾御教材的高超技巧,教师做到:引导学生读目录、绘结构;加强教材的纵横联系,强化知识迁移、综合能力,学会“拆墙建桥”、分解组合;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框架,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有机的知识框架。
例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教材共设有9个探究题目,逐个探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组合教材内容,其中的7个题目属于一类,可以组合成一个体系完整的综合性问题,这样既优化了教材结构,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经验
1.避免了教师沉湎于繁杂的材料搜集工作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通过对课本素材的挖掘处理和再创造,避免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寻找最新素材上,从而忽视了对素材怎样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处理。哲学大师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即合理的”。课本内容历经变迁,而始终能够留下来的素材必定是经过了沉淀被证明了其具有一定正確性和合理性。适当挖掘课本经典素材,把精力适当的用在分析处理教材和素材的应用上,使教师真正成为素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更好地驾驭了教材,驾驭了材料,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务实的学风与教风。
2.避免出现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重视对课本素材的应用,对学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回归书本,更加重视对课本的运用与学习,避免了理论与事实两张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政治课培养人的思维的作用。
四、反思
1.把课本素材用“活”的同时也要用“巧”
通过改变材料呈现方式、嫁接组合或增删内容而用“活”课本素材时要注意,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处理课本素材时只是给其穿上一件“活”了的外衣,使其成为哗众取宠的装饰。把课本素材用活的同时要注意用“巧”。要巧设疑问,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启发学生,创造有效的课堂,达到教学目标。
2.把课本素材用“活”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活用课本素材,并不意味着课本中的每一框题的素材都必须用。有些素材明显打上了时代烙印,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滞后性,必须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经济常识方面,课本中很多素材更容易滞后,有很多数字和事实与急速发展的时代不相符合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及时更新,才能发挥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总之,就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而言,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要求与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特点比较突出这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应建立大教材观,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