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住房梦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ing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梦,如青少年时期有读书梦、大学梦,想当作家、科学家、画家等;成年以后有做官梦、发财梦、强国梦等;年老时有健康梦、长寿梦等。在我人生几十年的岁月中,也做着一个又一个的梦,但做得最多,圆得最美最灿烂的还是住房梦。
  说起住房梦还得从结婚时说起。那是上世纪政治动乱的70年代初,我和妻子结婚了。那时我在部队工作,妻子在远隔千里的重庆。我们结婚的洞房是岳父母家的一间小卧室,那是竹篾和泥巴粘合在一起作墙壁的简易房子。卧室只能放下一张床,没有窗子,门一关,白天就如同黑夜。从此,拥有一间有窗户的栖身之所,就成了我日思夜想的梦。
  也许是地方政府房管部门对现役军人的关照同情,或许是我四处奔波多方做工作,我结婚一年后,也就是我的大儿子即将出生之时,房管部门分给我们一间几平方米的吊脚楼房。这房子挂在半山腰上,地板是由一些不规则的木板搭起来的,有一条条的缝隙。所谓的墙是竹子编就的,没有厨房,更没有卫生间。但不管怎样,我们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遮风避雨的地方,第一次圆了住房梦,心中的高兴劲自不待言。此后的近10年间,我们的住房条件曾改善过两次,第一次从吊脚楼搬到一间砖混结构的房子里,虽然一层楼6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但毕竟房子亮堂多了,坚固多了,面积也有所增加,且还有一个小小的厨房。第二次是我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一间房变成两间房,尽管还是一层楼6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尽管每间房子面积都很小,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但毕竟增加了一间房,在那个年代,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容易了,因此我们欣喜若狂,住房梦也不做了。
  然而,没想到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我的住房梦又重新被激发。1978年冬,我转业回到重庆,被分配到党政机关工作,从此结束了夫妻分居两地的岁月。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注入了勃勃生机,祖国建设如火如荼,山河日新月异,居民的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人随国运,家随国运。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住上有单独厨房、卫生间的居室,再看看自己一层楼六家人共用一个厕所,想想每天早上排队解便的焦人情景,自己又开始做起住房梦来,心想:若是自己也有一套厨房、卫生间等生活设施齐全的房子多好啊。梦遂人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的日益强盛,我们单位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本人所谋职的单位购买了一批商品房,根据工龄等条件,我终于分到一套带厨房、卫生间的二室一厅住房。当时的心情,如同年久不孕者突然得子,高兴的情形可想而知。为了早日搬进新房,我和妻子下班后不顾劳累,每天晚上在新房里忙碌着,设计、装饰全是自己动手。那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众多的装修公司,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重美观、舒适的装修观念,我们只是简单地对线路、厨房、卫生间进行打理,巴不得早点搬进新房去享受生活。尽管我们新房在没有电梯的10层楼的顶楼,尽管一到夏天自来水常常上不去,要到楼下同事家里提水上来用,也尽管一到下大雨时,屋顶常常渗水,但毕竟比以前所住的房子方便多了,况且在闹市中心的七星岗,因此我们还是心满意足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房子日显拥挤起来,新的住房梦又油然而生,心中又想,如果有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多好啊。正当做着这个美梦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初,我所在的单位又购买了一批住房,根据职务、工龄等条件,我又搭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分到一套三室一厅一厨一厕外加阳台的房子,又一次圆了我的住房梦。这套住房,拿今天的话来说,虽然没有什么小区环境,房子结构也不算好,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样的房子,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啻是“天堂”、“圣殿”了,于是,当时的我,对住房已没有更多的奢求了。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上世纪90年代后期,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各种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看着设计更加人性化、結构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的新住宅小区,看到自己的同事一个个搬进了更加宽敞舒适的住房,我的住房梦又萌生起来。于是,我又重新物色新的更加理想的居所。2005年,我的住房梦又圆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日益好转,我购买了一套四室二厅二卫一厨160多平米的小区商品房,这套住房除了宽敞明亮舒适外,还有一个70多平方米的大露台,从此,妻子爱种花种草的喜好便有了用武之地,她成天在露台上忙这忙那,不是为花草修枝剪叶,就是为花草浇水施肥,或者目不转睛地欣赏她精心培育的郁郁葱葱的花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高兴的事还不止于此,第二年我的大儿子,又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三室二厅二卫一厨的住房,这样我们家的房子就更加宽敞舒适了。
  光阴荏苒,改革开放30年了。30年,弹指一挥间。每当回想起6次搬家6次圆梦,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几次搬家,居住条件青云直上,房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美,越来越舒适,变化如诗如歌,恍若隔世的住房美梦,让我总是感慨万千。因为我的住房梦一次比一次美,梦圆一次,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就提高一步。其实,如今像我们家一样不断圆着住房梦的人比比皆是,我家和许许多多人家的住房变化轨迹,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百姓从贫穷走向小康的人生经历,生动地反映出改革开放给百姓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某个角度说,它也是我们国家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是一曲改革开放响彻云霄的颂歌。
其他文献
一  正如“丽娃河”是沪上一所大学的代称,“长安山”则是闽地一所大学的别号。据说,校园的一山一水,往往只对它的学子,尤其是后来成了“游子”的学子有特别的意义,那些风物浸染了乡思,编织着关于母校的记忆和认同。此时,校园和风物同构为余韵悠长的象征。“游子”们站在外头,或缱绻或伤怀,在他们尚未远离时,这通常是难以体会的,而对于“局外人”来说,大约压根就不想理会。  大学的人文和它的风物之间实在是谜一般的
周末,高新区生物生化制药园,大楼里安静得轻轻走路都有回声。  在三楼的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家人不在身边的姜和,一杯可乐、一台电脑,构成了他丰富而冷清的周末时光。  就是在这个普通的办公室,眼前这个神采奕奕的中年学者,指挥着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抗艾药物开发。  谈到自己步入药物研发领域的历程,曾经的光荣与梦想,都在姜和眼前一一再现。    ■ 不惑之年的创业梦:与其让科研成果变成图书馆里的论文
【摘 要】 文章以“免疫”效应为切入点,强调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引入风险导向模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风险导向模型。以专项资金绩效检查风险为主线,将其类别下的绩效识别风险、绩效评估风险、绩效反馈风险嵌入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免疫”措施。以风险导向模式审视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免疫”效应的研究思想进一步拓宽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视野及思路。  
日前,承载着社会各界期盼的重庆市“两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聚焦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重庆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庆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的历史功勋,精辟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深刻阐明了在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视野宏阔、内容丰富、思想
【摘要】《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结构与项目列示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未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但却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评价的“虚拟损益”单独列示,以提醒报表使用者不要简单地将”净利润”作为”实现损益”对待。“净利润”仅表示“确认损益”,需要剔除“虚拟损益”计算“实现损益”。同时,防止投资者根据“净利润”对企业作出错误的评价、预测;防止企业根据“净利润”过度分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实现损益;
春夏之交,绿树掩映,走进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跃新社区“老吾老”居家养老服务站静谧地坐落在密林间,95岁的陈淑华已在这里住了一年。  “离家近,住得方便又舒心。”陈淑华说。  有多近?“从家里煲好一碗汤,送到养老服务站,喝到的汤还是热的。”陈淑华举了个例子。  在大渡口区,这种“一碗热汤的距离”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养老的需求,大渡口区围绕品牌化、连锁
【关键词】 审计署官网; 新闻文本; 计量分析; 主题分析; 主题河流; 审计工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3-0119-0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想要获取与政府工作相关的最新、最权威信息,浏览政府网站或其微信公众号新闻是其中最有效的渠道。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
巴基斯坦总统及夫人的来访,要求严格做到不能让夫人跟任何男士见面。  1994年12月7 - 8日,巴基斯坦总统艾·汗·莱加利和夫人一行49人访问陕西。他们的要求之特殊,变化之快,是我们很少遇到的。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我们全天候的朋友,此次是莱加利总统首次访华,他们计划将从西安出境回国,西安是他们在华的最后一站。接待工作责任重,影响大。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尽量满足贵宾的要求,把每一个细
很难想象,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3500年前的姑娘。她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头戴白色毛毡帽,脚蹬牛皮筒靴,身裹毛织斗篷,全身涂满白色的乳酪。她有一头亚麻色的头发,高鼻梁、深眼窝,微微闭着眼睛,睫毛似一排幼松似的挺立着。在“小河公主”的展柜旁,墓地中精巧的船棺、男根立木与女阴木桨依次并立,就连塔克拉玛干的黄沙也被运来现场。  这位小河墓地11号墓的主人,被人们称为“小河公主”。11月1日起,她就在北京大学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