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诚信制度体系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来源 :北方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ww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技与社会经济接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科研不端行为逐渐在科研工作中产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的科研不端行为已呈现出多发高发的趋势。日渐频发的科研不端行为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科研诚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阐述,结合世界科研大国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经验,探索未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体系的构建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构建长效体制机制有效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诚信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进一步推动我国科研诚信建设。
  [关键词]科研诚信建设 诚信监督 惩戒 预防 宣传教育
  [作者简介]钟慧,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北京 100732)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21)06-0072-06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对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科学精神的弘扬。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深化,科研创新活动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科技与社会经济接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科研不端行为逐渐在科研工作中产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科研领域中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1]。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国1997年-2017年科研不端典型案例的统计,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的科研不端行为已呈现出多发高发的趋势。从发生单位看,国内顶尖的985、211高校的科研不端行为占全部被统计单位的50%以上;从涉事当事人的职务来看,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既有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又有拥有多种学术头衔的专业人员;同时,科研不端问题形式多样,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已经严重破坏了求实良好的科研氛围,对求真创新的科研工作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2]。
  近年来,日渐频发的科研不端行为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制度规范、工作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诚信水平,但从整体上看科研诚信建设仍存在较大缺陷和短板。因此,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科研诚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阐述,结合世界科研大国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经验,探索未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体系的构建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科研诚信建设概况
  我国对科学诚信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上20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推进其制度化的建设,由此促进了科研诚信相关研究并使其从1982年开始呈增长趋势。199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工程院分别设立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开始在院士群体内部强化科研诚信意识并进行规范性管理。1999 年,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发布并实施的第一份关于维护科研诚信、规范科研行为的政策文件。
  进入21世纪以来,科研成果在数量上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科研诚信问题也因此成为了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在2000年-2011年的10年间,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的发展。先是科技部于2001年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随后教育部又先后于2002 年和2004 年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及相关学术规范。在此之后,2006年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试行) 》,并于2007 年召集教育部等六个部门及单位共同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该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科研诚信监管体系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
  2018年5月30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味着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意见”是我国第一个科研诚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同时,明确了科研诚信的主体责任,规定由“科技部、中国社科院分别负责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科研诚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认真予以贯彻落实。经社科院党组讨论决定,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以行使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职能。2019年3月29日,由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共中央黨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军委科技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七部委参加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社科院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联席会议章程》。“办法”于2019年5月经全体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签后于2019年6月6日颁布实施。
  此后,科技部会同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个单位和部门会签并印发了《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对科研诚信案件的举报和受理、调查、处理、申诉和复查、保障与监督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为规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提供了规范性文件。
  二、当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安排,但仍不能有效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研诚信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设。我国科研诚信建设背后所彰显出的问题,不是单一依靠法律规范就可以解决,而是要从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等方面出发,系统地加以考虑,从而提供一整套的规则规范。从目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4]。   1.过分强调科研成果,忽视科研诚信宣传教育
  当前,学术成果和论文发表仍是各高等院校和学术科研机构进行职称评审、职业晋级等一系列评定工作的主要标准。写论文、发成果成了科研人员的首要工作任务,也造成了各相关单位片面强调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忽视了对科研人员学术品德的培养和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上述情况直接导致了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意识淡漠,科研目的不纯,在学术研究上重量不重质,为评职称发论文,为获名利搞科研,著作等“身”者不少、等“心”者不多,背离了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2.科研评价标准单一,科研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并尚未建立起系统的科研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方式一般以“短平快”的方式,重数量轻质量,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标准主要以学术论文在核心刊物上的发表量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直接导致了有些科研人员关心论文发表胜于科学研究,从而助长了伪造、抄袭他人科研学术成果的行为;同时,針对不同类型科研人员也未根据研究工作规律,合理设置评价考核周期,不利于学者们潜心研究和创新。
  3.科研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机构
  从我国现有的科研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当前负责调查及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主体主要还是责任人所在的主管机构和高校。虽然科技部和社科院先后都设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接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并组织协调各部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但对科研人员科研不端行为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
  4.缺乏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当前,虽然科技部和社科院等科研诚信管理部门已制定了科研诚信建设的管理办法和对案件的调查处理规则,但我国对惩治科研不端问题还并未进行专门立法,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均散见于各类专门的法律法规中。由此造成相关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责任均不明确,从而进一步导致被侵权者举报不畅、没有复核和上诉的渠道,最终致使对科研工作监管不力,对科研不端行为执法困难。
  三、对我国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构的建议
  面对我国当前的科研诚信建设现状,为加大科研诚信建设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学术环境,“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的相关提法首次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而对于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诚信制度体系,笔者认为除了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和保障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1.根据科研诚信管理制度要求,设立相应的科研诚信管理部门对各系统及层级的科研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的科研诚信规范体系为倒三角形,形成这一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科研规范制度自上而下的建构方式。科研机构和专业学会主体责任的弱势和主导作用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专业化管理的缺位,而这已成为我国科研诚信规范管理的一大掣肘。
  在美国,科研诚信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相关部门的科学基金会、监察长办公室等专门机构负责。此外,在联邦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 包括美国高校、国家实验室在内的相关科研机构也都制定了科研诚信管理的规定,并依此对本单位产生的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和裁决。
  英国于2006年成立了一个由多部门共同组成的科研诚信办公室。该办公室通过打击高等院校中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为促进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设立永久性办事处,由常设委员执行日常工作,他们通过向对学术不端举报人员提供包括提供相关政策信息的帮助等方式确保被举报的案件得以有效处理。
  挪威在1990年成立了三所国家研究伦理委员会,即全国医学和健康000000研究伦理委员会(NEM)、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伦理国家委员会(NENT)和国家科学技术研究伦理委员会(NESH),它们虽然不是科研诚信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司法职能或施加制裁的权力,但它们负责响应对特定研究计划的询问,并在研究人员必须权衡并平衡不同的研究伦理考虑因素时向其提供评估和建议。2013年,挪威成立了国家科研伦理委员会(FEK),作为教育部下属的独立行政机构,在促进国家科研体系中科研伦理的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结合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发展状况,我们应根据“意见”中提出的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的精神,建议建立跨部门联合调查机制,以组织开展对科研诚信重大案件的联合调查。在科技部和社科院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下,在全国和地方各层级范围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党政军各系统内部成立专门的科研诚信管理部门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监管;同时明确责任,协调有序,加强各部门沟通联动,合力推进对科研诚信的监管工作。
  2.推进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科研诚信法律体系,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由于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部门信息互通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间缺乏相应的信息联通程序和机制,加之科研诚信的具体管理部门都适用不同的处理标准和程序,不利于科研人员形成清晰的法律意识,更不利于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
  美国是最早针对科研诚信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国家。美国第一次对科研不端行为作出政策性界定,开始于1988年发布的《联邦登记手册》的制定;20世纪80年代,随着著名的“巴尔的摩”学术不端事件,美国对科研诚信建设愈加重视,并着力于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及规则;2000年12月,由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签署并发布的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统一了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和调查程序,结束了美国当时各部门与机构在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各自为政的局面。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主要包括对科研不端行为惩处机构的设立,科研诚信法律法规的制定,科研诚信教育以及对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规范的较为成熟的科研建设制度化体系[5]。
  德国科学职业自律国际委员会于1997年提交了《关于保障良好科学实践的建议》的报告,著名的学术性团体马普学会也制定了《良好学术实践规则》和《可疑学术不端行为案件处理规定》,并于2000年出版发行了《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报告,为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指导方向;此后,德国又在2015年出台了《科研诚信的建议》,并在2016年修订了《应对科研不端的程序》,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来确保科研诚信,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科研诚信制度体系。   挪威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围绕对科研成果的伪造,捏造,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研究,并开始进行科研诚信法律法规的制定。挪威议会于1988年通过了第28号关于科学研究的议案,并于2007年颁布了惩治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伦理法案》。该法案为全国医学和健康研究伦理委员会(NEM)、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伦理国家委员会(NENT)和国家科学技术研究伦理委员会(NESH)等三个委员会提供了法律授权,并将其作为对科研不端行为惩处的主要依据。
  根据各国在科研诚信在法律法规及政策上的经验,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现状,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并出台科研诚信专门法律法规,明确相关法律概念、实施原则和侵权责任;同时,科技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诚信管理部门在现有文件和规范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科研诚信管理的相关细则,针对各学科领域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進行规范,完善调查处理规则,逐步建立其符合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特点的系统完善的科研诚信法律体系。
  3.大力弘扬学风,突出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预防机制,逐步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
  古人云:“积善如登高,久之必高;积恶如穿穴,久之必陷。”当今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缺少了学术道德教育这个环节,以至于有的人员缺乏基本的学术修养。近年来,科研诚信规范教育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但仍然存在制度化的教育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美国对于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方式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用高校管理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制定相关学术诚信政策,妥善治理和积极防范并重,采取主动预防和及时惩治相结合的方式,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英国的高等院校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规范来防止学生抄袭剽窃学术论文和维护科研诚信,其中包括对涉嫌学术不端的当事人进行书面告知,与在校学生签署诚信声明并对其进行学术规范训练,在调查程序中利用电子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协助调查等。
  挪威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研伦理委员会自2015年以来组织撰写并出版了《网络研究伦理》《社会科学,人文,法律和神学科研伦理研究指南》(第四版)和《遗骸研究伦理指南》等著作和手册,并将其作为科研诚信工作的宣传指导,成为促进挪威科研体系良好科学实践的重要工具。
  有鉴于此,我国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诚信和科研规范方面的教育,加强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淡化科研成果的声名利益;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把科研诚信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把学术不端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目前,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科研评价都是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美国各科研机构大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以及科研环境与科研影响力等方面设置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标准;日本的科研评价机制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首先是日本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立场以监督为主,主导地位交给各监督机构;其次,日本注重事前评价,而在其科研评价机制中没有评价专门科研成果的相关制度,只有对科研项目的课题评价制度。
  在我国,不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和诚信信息分别掌握在不同的科研管理机构,而各科研管理机构间大多只掌握本系统的科研成果及诚信信息,相互间缺乏信息互联和共享,这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无法对具有科研不端行为的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诚信监督和惩戒。因此,我们应尽快实现科研诚信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科研诚信信息共享应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主要科研机构和各高等院校应推动科研诚信信息系统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实现科研诚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惩戒提供信息支撑。
  同时,重视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自身发展,建立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科学引入同行评议制度,引导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在开展人员科研绩效考核时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研究成果的质量,从而形成科研诚信的自觉意识,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遵循不同类型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规律,合理设置评价考核周期,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且应避免出现评价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给予研究人员充分的科研时间和空间。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我们必须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做好受理调查、认定处理、申诉复核等工作,建立跨部门联合调查机制,组织开展对科研诚信重大案件联合调查,加大惩处力度,推进联合惩戒。同时应做到推动学术自律与监督管理有效结合,制度建设与科研诚信评价有效结合,科研诚信信息化与调查处理有效结合,标本兼治,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构建长效体制机制有效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诚信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进一步推动我国科研诚信建设。
  [参 考 文 献]
  [1]袁军鹏,淮孟姣,潘云涛,许震.我国科研诚信研究发展概述:科学计量学视角[J].国防科技,2017(6).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时事报告,2016(6).
  [4]谷业凯.推动科研诚信管理专业化常态化[N].人民日报,2018-7-17.
  [5]白才进,王婷婷.我国科研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3).
  [责任编辑 于光大]
其他文献
[摘 要]韩非子以人性好利论为基础,形成以法制欲、以法导利、法禁明著的主张,构建了一套法律思想体系。这个法律思想体系具有凡事皆决于法的主体特征,对法律的社会政治功能极其重视。为了强化法律的社会政治功能,韩非子主张轻罪重罚,这在思想上显得比较极端。韩非子的法律思想与主张赏罚适当、鼓励道德自律的当代法律思想相比,无疑有较大历史局限,对此,需要我们批判性认识和对待。  [关键词]先秦诸子 法家 韩非子
[摘 要]晚清光宣诗坛,流派纷呈,理论丰富,光宣诗人对待西学的态度与其诗学观异曲同工。湖湘诗人王闿运对封建制度抱有执念,其诗学观专事复古。中晚唐派诗人、同光体诗人、吴下西昆派诗人大都能中西调试,诗学主张亦取诸家之长。诗界革命派诗人勇于破旧立新,其诗学充满“战斗”精神。解读光宣诗人“内圣”“外王”诗学观,对我们认识古典诗歌在晚清时期如何突破传统、接受西化、走向现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光宣诗人
[摘 要]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其实业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甲午战争的失败,亡国亡种的危机,促使孙中山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提出发展实业的设想。《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实业思想的集中体现,包含了面向世界全面开放的思想、敢闯新路的精神、从国情出发的务实态度、关心民众疾苦的为民情怀,对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梦”重要
农村留守幼儿因父母长期缺位,其同伴交往状况需要正确引导。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对T市某农村幼儿园中班35名留守幼儿冲突过程进行记录,发现冲突主要集中在桌面游戏和区域活动,冲突发生多因物品空间争议,幼儿解决冲突多采用告状求助和身体攻击,冲突结果多为中性处理。为帮助农村留守幼儿学会正向解决冲突,教师应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学会同伴交往,提供充足的玩教具,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提升家园合作观念,引导冲突教育正向价值。
[摘 要]信用调解是高度融合了“人民调解+信用建设”职能,以信用信息平台的完善为根基充分发挥信用机制作用,积极预防和化解企业经济领域矛盾纠纷,进行高度融合的创新尝试,有效提升执行合同、办理破产、获得信贷等营商环境指标。通过对现有信调委工作实践的探索目前信用调解具备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结合国外有益经验,灵活运用信用调解作用机制提出我国信用调解工作机制建设的对策,构建规范流程促进企业纠纷调解规范化、法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的典礼及典礼制度建设。以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彰显中华礼制文明的政治伟力,汲取中华礼制文明的政治文化,体现中华礼制文明的“治安之道”;彰显中华礼制文明的民族伟力,汲取中华传统礼典的民族感和凝聚性、神圣感和虔诚性、威仪感和纪律性,建立完善的大党大国典礼仪轨;彰显中华礼制文明的国际传播伟力,着力于典礼外交以及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大党大国的全球传播新格局的构建,并以典礼文化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构成人类社会自西班牙大流感之后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出现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萎缩。面对这一重大危机,国际社会启动现行国际治理体系中的灾难应对机制,展开了多方面合作,以对抗疫情,稳定经济。然而国际社会合作中多方面困境导致合作效果不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对经济实力变化以及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发展困境引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竞争甚至对抗化调整,抗疫与稳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