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而且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方式而言的独特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是一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接受性为主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呢?多年来,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放手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尝试:
一、启发争论,渗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展开。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等。我在教学中常常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通过开展辩论、争论来学习课文、明辨事理。如《两块银元》一文,主要写孙老汉见住在自己家里的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工作很辛苦,主动为两位首长沏茶,可在倒茶时不小心将茶壶打碎了,两位首长坚决要赔。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重点是要求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如何抓住教学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呢?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前提下,我将教和学聚焦在“两位首长该不该赔,为什么”、“孙老汉谈不该收,为什么”这两个问题上,让学生自学课文,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加以说明。学生通过自学辩论,最后一致认为:两位首长该赔,这是主动承担责任、遵守革命纪律的表现;孙老汉不收,这是军民鱼水情谊深的体现。问题引路,引发争议,学生们不但对课文理解深,而且始终都发表见解,也加强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运用引发争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将相和》中渑池之会这一段的教学,可让学生讨论:“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两者谁胜谁负,或是平局?”
二、指导学生多篇课文重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其它学科有着明显优势,特别适合专题式学习。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材料中不外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诗歌等几种类型,可以通过重组多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重组的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现有的教材编排单元为组,找出研究点,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以一篇课文为主,引进几篇类似的文章合成一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三是对一册或几册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组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教学古诗《示儿》时,我就想到了把《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三首诗放在一块儿进行学习。因为这三首诗写作背景、诗人所表达的思想等都是相近的,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们不仅能深深地感悟到诗人的爱国热情,体悟到被金兵占领下的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来要用三课时,现在只要一课时),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学生以往学古诗的传统方法。通过归类重组学习,学生发现,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诗,完全可以按写春夏秋冬景的诗、叙事诗、抒情诗等进行归类学习。同样道理,在学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课文时,也可根据需要对课文进行归类重组学习。如将编到教材中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草地夜行》、《大雪山》、《丰碑》、《三人行》、《马背上的小红军》等放在一起学习;将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故事《罗盛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再见了,亲人》等放在一块,也可根据文体不同进行归类重组学习。归类重组打破了传统的教材编排体系,使得教学更具开放性、多元化。虽然在实际操作中给教师的备课、上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想,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观念与方法的转变,而且还是整个教育的革命。如果归类重组的方法能得到推广,那么,我相信,“教材永远落后于时代”的状况将成为历史。
三、实践延伸,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目标就算达到了;而西方教育目标则相反,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简言之,我们的教育重知识、重接受,而西方教育重能力、重探究。采用实践延伸,即学习不以授课结束为终止,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产生一些新问题,课外实践能主动去探究解决。如上完《小壁虎借尾巴》后,我让学生们围绕“尾巴的作用”这一主题去查阅资料,请教行家、长辈,然后开一节“动物尾巴的作用”的说话课,让学生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学了《会说话的灯》、《太阳》、《日新月异的电视机》、《镜子小史》等,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学习上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起来了,创新能力也自然明显提高了。
总而言之,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新颖鲜活的课题。实践中你会发现,研究性学习的渠道许许多多。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尝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搭建了发挥创造潜能的环境和平台,最终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愿君身体力行。
一、启发争论,渗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展开。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等。我在教学中常常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通过开展辩论、争论来学习课文、明辨事理。如《两块银元》一文,主要写孙老汉见住在自己家里的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工作很辛苦,主动为两位首长沏茶,可在倒茶时不小心将茶壶打碎了,两位首长坚决要赔。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重点是要求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如何抓住教学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呢?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前提下,我将教和学聚焦在“两位首长该不该赔,为什么”、“孙老汉谈不该收,为什么”这两个问题上,让学生自学课文,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加以说明。学生通过自学辩论,最后一致认为:两位首长该赔,这是主动承担责任、遵守革命纪律的表现;孙老汉不收,这是军民鱼水情谊深的体现。问题引路,引发争议,学生们不但对课文理解深,而且始终都发表见解,也加强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运用引发争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将相和》中渑池之会这一段的教学,可让学生讨论:“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两者谁胜谁负,或是平局?”
二、指导学生多篇课文重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其它学科有着明显优势,特别适合专题式学习。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材料中不外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诗歌等几种类型,可以通过重组多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重组的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现有的教材编排单元为组,找出研究点,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以一篇课文为主,引进几篇类似的文章合成一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三是对一册或几册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组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教学古诗《示儿》时,我就想到了把《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三首诗放在一块儿进行学习。因为这三首诗写作背景、诗人所表达的思想等都是相近的,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们不仅能深深地感悟到诗人的爱国热情,体悟到被金兵占领下的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来要用三课时,现在只要一课时),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学生以往学古诗的传统方法。通过归类重组学习,学生发现,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诗,完全可以按写春夏秋冬景的诗、叙事诗、抒情诗等进行归类学习。同样道理,在学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课文时,也可根据需要对课文进行归类重组学习。如将编到教材中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草地夜行》、《大雪山》、《丰碑》、《三人行》、《马背上的小红军》等放在一起学习;将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故事《罗盛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再见了,亲人》等放在一块,也可根据文体不同进行归类重组学习。归类重组打破了传统的教材编排体系,使得教学更具开放性、多元化。虽然在实际操作中给教师的备课、上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想,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观念与方法的转变,而且还是整个教育的革命。如果归类重组的方法能得到推广,那么,我相信,“教材永远落后于时代”的状况将成为历史。
三、实践延伸,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目标就算达到了;而西方教育目标则相反,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简言之,我们的教育重知识、重接受,而西方教育重能力、重探究。采用实践延伸,即学习不以授课结束为终止,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产生一些新问题,课外实践能主动去探究解决。如上完《小壁虎借尾巴》后,我让学生们围绕“尾巴的作用”这一主题去查阅资料,请教行家、长辈,然后开一节“动物尾巴的作用”的说话课,让学生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学了《会说话的灯》、《太阳》、《日新月异的电视机》、《镜子小史》等,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学习上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起来了,创新能力也自然明显提高了。
总而言之,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新颖鲜活的课题。实践中你会发现,研究性学习的渠道许许多多。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尝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搭建了发挥创造潜能的环境和平台,最终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愿君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