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顾国平初次见面,是在他的办公室。他眺望着窗外,气定神闲。“压力略大的时候,我就会这么放松。”今年38岁的他,现任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斐讯”)董事长。从2009年以来,斐讯以平均每年超过200%营收增速崛起于通信行业。而他亦跻身于优秀青年企业家之列。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企业,顾国平却一次次强调:“我并不是完全认同互联网思维。”他不认同的,其实是互联网思维中充斥的不劳而获、浮躁情绪。他不加掩饰地说道:“华为、联想这样的企业,才是我们该学习的,我们要做好一个品牌,就必须忍住现在的寂寞。”
一直以来,顾国平都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2008年他就在想怎样做一个“小华为”出来,这种野心还表现在他全面出击的心态上。在业内前辈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无知者无畏”。
通信业“黑马”
今年38岁的顾国平,有人将他称为通信行业的“野心家”。
顾国平将斐讯定位为一家“创业公司”。如成功跨越百亿美元营收门槛,则进入第一阵营,前途无可限量;如若无法进入,长期来看则可能存在被挤出市场的危险。毕竟,行业巨头华为,2014年营收已突破2890亿元,年度研发投入近400亿元。
成立于2009年的斐讯,前身是顾国平等经营的众翔科技,主要代理阿尔卡特朗讯企业网业务。
2009年,斐讯营业额0.56亿元;2010年,营业额达到42亿;2011年进入10亿元俱乐部;2012年营业额突破30亿;2014年营业额突破100亿,营收平均年度增速超过200%。不过顾国平表示,“我们增长得快只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基数小,不是真的速度快。”
创办斐讯之初,顾国平制定了一个极富野心的创业计划,到2017年左右,实现百亿美元规模营收。“华为的增速说明市场容量足够大,同时市场还在迅速发展当中。这两个要素,也决定别人是有机会的。”他解释说。
能否跨越百亿美元门槛,在他看来事关成败,“我内心只有一个使命,规模、规模还是规模。”在他看来,斐讯及周边产业整体营收达到百亿美元,可以晋身通信产业“第二阵营”相对龙头位置,并有机会进第一阵营。而如不能跨越,公司是不可能存活的。”
斐讯自身的增长,是其计划的一半,另一半则依靠并购。
2015年9月底,顾围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斐讯已收购UT斯达康超过30%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斐讯出资7500万美元,接下来将寻求对UT斯达康的绝对控股,或寻求私有化。
而在过去的2014年前后,顾国平谋划收购阿朗企业网业务和台湾路由器品牌DLINK。然而,在这两笔收购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顾国平透露,斐讯计划通过中国华信接手阿朗企业网业务,2014年,中国华信宣布收购阿朗企业网85%股权。然而,诺基亚去年与阿朗宣布完全合并,人事变动,斐讯的计划搁浅。对DLINK的收购,顾国平透露双方己签订并购协议,不过也因斐讯高层突发人事变动,落地进展缓慢。
未来注入新产品和扩大公司规模以后,顾国平期望在2017年左右,实现UT斯达康20亿美元规模营收。
把华为作为标杆
同属通信行业,斐讯并不讳言把华为作为标杆。每年,公司坚持把销售收入的30%——5%投入研发。目前,斐讯已拥有员工40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占55%以上。公司不仅在中国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研发基地,还在德国及美国旧金山成立研发基地,与国际化最前沿的技术接轨。在这样的基础上,斐讯一年申请上千项专利成为了可能。
因为是代理起家,顾国平和他的伙伴一直以市场为导向,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针对性强,愿意围着客户转。所以,斐讯快速拓展市场,在短短六年就突破了百亿大关。
但由于通讯行业太大,相对于华为、中兴等巨头来说,斐讯和顾国平都还是一个陌生名字。也正因如此,顾国平并不讨厌“小华为”的称呼。创立伊始,他就频频接受采访,表示想要打造一个“小华为”:之后,他为斐讯描述的精准行业地位,也是“国内通讯行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紧跟行业巨头”。
就拿业务线设置上来说,现在的斐讯与ICT设备巨头华为布局接近。2013年,斐讯整合成立五个BU,产品线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智慧城市。华为业务线目前同样布局于个人消费、企业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
顾国平不讳言斐讯对华为战略的“跟随”,“产品线聚焦到c还是B很关键,我们现在选择一条和华为一样的道路,就是B、C联合。产业趋势很明显,思科在往C发展,而苹果在往B发展。”
实际上,斐讯的跟随还表现在对待研发态度上。“新的技术引领新的产品,在我们这个行当里,只要你准备好了,随时有机会。今天斐讯走的是这条道路,华为、联想走的也是这条道路,这是一条正常的道路,跟今天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不吻合的。”
而对顾国平来说,“小华为”之称,应该是个有效的营销策略。它巧妙地对斐讯初创期的行业地位进行“认证”,也让人们快速记住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
加速智慧城市圈地
“单纯的通讯设备买卖,真的可以成为未来方向吗?”2012年,顾国平开始了新思考:他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做手机还是设备,前面都已有若干“大山”挡着,斐讯不可能完全重走华为的路,更不可能在这条路上超越华为!
随后不久,斐讯在战略布局上进行了重人调整:未来,斐讯的核心价值不在设备一块,而在于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云服务、智慧城市等终端服务。所谓系统解决方案,也是基于通讯设备的组合式解决方案,因为斐讯既有技术优势,又有齐全的产品线。
如今,斐讯己形成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个人移动终端、家庭智慧终端、企业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板块,被寄予厚望。
“三五年后,斐讯未必不会成为该领域的带头大哥。”有业内人士大胆预言。 去年12月1日,对于顾国平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北海,北生药业召开201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会后的董事会上,顾国平当选为北生药业的新任董事长。
随着增发完成、当选新任董事长,上海斐讯接盘北牛药业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放弃IPO而入主北牛药业,顾国平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用北牛药业这个资本平台,尽快抓住智慧城市这个机会,做大做强智慧城市业务。”
“接盘北牛药业后,斐讯将把智慧城市的业务全部平移过去。”今后,北生药业的名字也将改为慧球科技,取“智慧地球”的意思。
据透露,去年12月5日,慧球科技就与湖南韶山签订总金额达10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再加上广西南宁35亿元、安徽芜湖20亿元和江苏沛县IO亿元的订单,上海斐讯已为上市公司带来r总计75亿元的智慧城市订单。
事实上,斐讯布局“智慧城市”,并非心血来潮。他们发现,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我国已先后对外公布了三批共计约30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而业内预计,三批试点城市拉动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在2400亿元以上。上海斐讯希望,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加快在智慧城市研发与运营中心项目,以及智慧城市业务的拓展,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建设上市公司。
而此前,斐讯己在“智慧城市”的研究领域提前布局。公司分别与同济、交大、复旦联合成立研究机构,重点从规划设计、人文保护、大数据分析等角度切入研究。“现在,各地都还没弄明白:智慧城市到底该建成什么样?我们将发挥自身在技术、产品、理念等各方面的优势,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顾国平表示,目前,斐讯己帮助广西南宁完成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接下来就可以接入“智慧旅游”等垂直应用系统。
智慧城市不是梦
“当前,在国内,智慧城市的板块内容非常丰富,但理念和市场还较为混乱,暂时还看不到有大公司浮现出来。但三五年后,肯定会出现一批有话语权的大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目前,腾讯和阿里等巨头已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与众多城市签约共建智慧城市,但他们主要还是从应用层面切入,而国内做智慧城市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涉及智慧城市某一个业务,提供整体方案的还没有。
对此,顾国平自信满满:“斐讯的优势是不仅能做硬件,还能做软件,能将很多部分连接集成起来,就跟汽车方向盘一样,制造出优质方向盘是一种能力,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更重要。”
也有人提出,一旦华为进入这个领域,年轻的斐讯还有多少优势?但顾围平认为,正因为年轻,斐讯不用顾忌沉重的包袱,说不定可以后来者居上。而拥有多个成功板块的华为,暂时还未必看得上这个领域。
2013年底,斐讯曾对外透露有IPO计划,但后来却迅速借壳上市。有人因此质疑,斐讯出现了资金短缺,借壳上市是为了快速“圈钱”。对此,顾国平解释称,借壳上市只是为了尽快抓住智慧城市的机会,若通过IPO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等不及。
同时但他坦言,斐讯确实“缺钱”。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投入,另一方面,斐讯在数据中心板块也开始了大手笔布局。今后,上海斐讯将形成一个全国覆盖、全球重点部署的数据中心网络。在这张大网中,己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机柜达到3万个,分布在北京、马鞍山、上海和南宁。到2018年左右,斐讯将在全国形成6个数据中心群,自建机柜总数将达15万个。
“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德围慕尼黑和美国硅谷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届时,我们将成为全国最大,继谷歌、亚马逊之后全球第三大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顾国平说。
而要建成这样的数据中心大网,斐讯至少要砸入数百亿元。一旦建成,斐讯就可以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与各地政府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020等方面一系列的合作,力争成为政务云市场全国第一。在企业云、行业云领域,上海斐讯也将大展拳脚。
一系列动作,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但若不进行这样的战略布局,当通信行业有更大机会降临,即使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强势腾飞”只会成为空话。
“眼下,公司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但困难也越来越大。相对于原来单一的制造业,如今的多业务布局挑战更大,团队要承担的也越来越多。”在顾国平看来,这样的过程性困难,是腾飞前必须经历的。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企业,顾国平却一次次强调:“我并不是完全认同互联网思维。”他不认同的,其实是互联网思维中充斥的不劳而获、浮躁情绪。他不加掩饰地说道:“华为、联想这样的企业,才是我们该学习的,我们要做好一个品牌,就必须忍住现在的寂寞。”
一直以来,顾国平都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2008年他就在想怎样做一个“小华为”出来,这种野心还表现在他全面出击的心态上。在业内前辈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无知者无畏”。
通信业“黑马”
今年38岁的顾国平,有人将他称为通信行业的“野心家”。
顾国平将斐讯定位为一家“创业公司”。如成功跨越百亿美元营收门槛,则进入第一阵营,前途无可限量;如若无法进入,长期来看则可能存在被挤出市场的危险。毕竟,行业巨头华为,2014年营收已突破2890亿元,年度研发投入近400亿元。
成立于2009年的斐讯,前身是顾国平等经营的众翔科技,主要代理阿尔卡特朗讯企业网业务。
2009年,斐讯营业额0.56亿元;2010年,营业额达到42亿;2011年进入10亿元俱乐部;2012年营业额突破30亿;2014年营业额突破100亿,营收平均年度增速超过200%。不过顾国平表示,“我们增长得快只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基数小,不是真的速度快。”
创办斐讯之初,顾国平制定了一个极富野心的创业计划,到2017年左右,实现百亿美元规模营收。“华为的增速说明市场容量足够大,同时市场还在迅速发展当中。这两个要素,也决定别人是有机会的。”他解释说。
能否跨越百亿美元门槛,在他看来事关成败,“我内心只有一个使命,规模、规模还是规模。”在他看来,斐讯及周边产业整体营收达到百亿美元,可以晋身通信产业“第二阵营”相对龙头位置,并有机会进第一阵营。而如不能跨越,公司是不可能存活的。”
斐讯自身的增长,是其计划的一半,另一半则依靠并购。
2015年9月底,顾围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斐讯已收购UT斯达康超过30%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斐讯出资7500万美元,接下来将寻求对UT斯达康的绝对控股,或寻求私有化。
而在过去的2014年前后,顾国平谋划收购阿朗企业网业务和台湾路由器品牌DLINK。然而,在这两笔收购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顾国平透露,斐讯计划通过中国华信接手阿朗企业网业务,2014年,中国华信宣布收购阿朗企业网85%股权。然而,诺基亚去年与阿朗宣布完全合并,人事变动,斐讯的计划搁浅。对DLINK的收购,顾国平透露双方己签订并购协议,不过也因斐讯高层突发人事变动,落地进展缓慢。
未来注入新产品和扩大公司规模以后,顾国平期望在2017年左右,实现UT斯达康20亿美元规模营收。
把华为作为标杆
同属通信行业,斐讯并不讳言把华为作为标杆。每年,公司坚持把销售收入的30%——5%投入研发。目前,斐讯已拥有员工40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占55%以上。公司不仅在中国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研发基地,还在德国及美国旧金山成立研发基地,与国际化最前沿的技术接轨。在这样的基础上,斐讯一年申请上千项专利成为了可能。
因为是代理起家,顾国平和他的伙伴一直以市场为导向,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针对性强,愿意围着客户转。所以,斐讯快速拓展市场,在短短六年就突破了百亿大关。
但由于通讯行业太大,相对于华为、中兴等巨头来说,斐讯和顾国平都还是一个陌生名字。也正因如此,顾国平并不讨厌“小华为”的称呼。创立伊始,他就频频接受采访,表示想要打造一个“小华为”:之后,他为斐讯描述的精准行业地位,也是“国内通讯行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紧跟行业巨头”。
就拿业务线设置上来说,现在的斐讯与ICT设备巨头华为布局接近。2013年,斐讯整合成立五个BU,产品线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智慧城市。华为业务线目前同样布局于个人消费、企业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
顾国平不讳言斐讯对华为战略的“跟随”,“产品线聚焦到c还是B很关键,我们现在选择一条和华为一样的道路,就是B、C联合。产业趋势很明显,思科在往C发展,而苹果在往B发展。”
实际上,斐讯的跟随还表现在对待研发态度上。“新的技术引领新的产品,在我们这个行当里,只要你准备好了,随时有机会。今天斐讯走的是这条道路,华为、联想走的也是这条道路,这是一条正常的道路,跟今天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不吻合的。”
而对顾国平来说,“小华为”之称,应该是个有效的营销策略。它巧妙地对斐讯初创期的行业地位进行“认证”,也让人们快速记住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
加速智慧城市圈地
“单纯的通讯设备买卖,真的可以成为未来方向吗?”2012年,顾国平开始了新思考:他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做手机还是设备,前面都已有若干“大山”挡着,斐讯不可能完全重走华为的路,更不可能在这条路上超越华为!
随后不久,斐讯在战略布局上进行了重人调整:未来,斐讯的核心价值不在设备一块,而在于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云服务、智慧城市等终端服务。所谓系统解决方案,也是基于通讯设备的组合式解决方案,因为斐讯既有技术优势,又有齐全的产品线。
如今,斐讯己形成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个人移动终端、家庭智慧终端、企业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板块,被寄予厚望。
“三五年后,斐讯未必不会成为该领域的带头大哥。”有业内人士大胆预言。 去年12月1日,对于顾国平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北海,北生药业召开201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会后的董事会上,顾国平当选为北生药业的新任董事长。
随着增发完成、当选新任董事长,上海斐讯接盘北牛药业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放弃IPO而入主北牛药业,顾国平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用北牛药业这个资本平台,尽快抓住智慧城市这个机会,做大做强智慧城市业务。”
“接盘北牛药业后,斐讯将把智慧城市的业务全部平移过去。”今后,北生药业的名字也将改为慧球科技,取“智慧地球”的意思。
据透露,去年12月5日,慧球科技就与湖南韶山签订总金额达10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再加上广西南宁35亿元、安徽芜湖20亿元和江苏沛县IO亿元的订单,上海斐讯已为上市公司带来r总计75亿元的智慧城市订单。
事实上,斐讯布局“智慧城市”,并非心血来潮。他们发现,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我国已先后对外公布了三批共计约30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而业内预计,三批试点城市拉动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在2400亿元以上。上海斐讯希望,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加快在智慧城市研发与运营中心项目,以及智慧城市业务的拓展,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建设上市公司。
而此前,斐讯己在“智慧城市”的研究领域提前布局。公司分别与同济、交大、复旦联合成立研究机构,重点从规划设计、人文保护、大数据分析等角度切入研究。“现在,各地都还没弄明白:智慧城市到底该建成什么样?我们将发挥自身在技术、产品、理念等各方面的优势,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顾国平表示,目前,斐讯己帮助广西南宁完成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接下来就可以接入“智慧旅游”等垂直应用系统。
智慧城市不是梦
“当前,在国内,智慧城市的板块内容非常丰富,但理念和市场还较为混乱,暂时还看不到有大公司浮现出来。但三五年后,肯定会出现一批有话语权的大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目前,腾讯和阿里等巨头已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与众多城市签约共建智慧城市,但他们主要还是从应用层面切入,而国内做智慧城市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涉及智慧城市某一个业务,提供整体方案的还没有。
对此,顾国平自信满满:“斐讯的优势是不仅能做硬件,还能做软件,能将很多部分连接集成起来,就跟汽车方向盘一样,制造出优质方向盘是一种能力,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更重要。”
也有人提出,一旦华为进入这个领域,年轻的斐讯还有多少优势?但顾围平认为,正因为年轻,斐讯不用顾忌沉重的包袱,说不定可以后来者居上。而拥有多个成功板块的华为,暂时还未必看得上这个领域。
2013年底,斐讯曾对外透露有IPO计划,但后来却迅速借壳上市。有人因此质疑,斐讯出现了资金短缺,借壳上市是为了快速“圈钱”。对此,顾国平解释称,借壳上市只是为了尽快抓住智慧城市的机会,若通过IPO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等不及。
同时但他坦言,斐讯确实“缺钱”。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投入,另一方面,斐讯在数据中心板块也开始了大手笔布局。今后,上海斐讯将形成一个全国覆盖、全球重点部署的数据中心网络。在这张大网中,己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机柜达到3万个,分布在北京、马鞍山、上海和南宁。到2018年左右,斐讯将在全国形成6个数据中心群,自建机柜总数将达15万个。
“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德围慕尼黑和美国硅谷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届时,我们将成为全国最大,继谷歌、亚马逊之后全球第三大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顾国平说。
而要建成这样的数据中心大网,斐讯至少要砸入数百亿元。一旦建成,斐讯就可以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与各地政府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020等方面一系列的合作,力争成为政务云市场全国第一。在企业云、行业云领域,上海斐讯也将大展拳脚。
一系列动作,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但若不进行这样的战略布局,当通信行业有更大机会降临,即使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强势腾飞”只会成为空话。
“眼下,公司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但困难也越来越大。相对于原来单一的制造业,如今的多业务布局挑战更大,团队要承担的也越来越多。”在顾国平看来,这样的过程性困难,是腾飞前必须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