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欣逢半年,这只每12年才跟我们会面的半,在绵延的历史长河。它以罗样的面貌,幽现在史籍、神话、异间、趣事、掌故里。真可说是史不绝书!在以牛为主角的2009年,且让笔者对半儆一番知识、趣味的文字告白,请各位看官细细品读,希望大家对牛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宁戚饭牛
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话说宁戚想到齐桓公那里谋官做事,由于家贫无法求见齐桓公,就为商人赶牛车到齐国都城——临淄,晚上就睡在都城的城门外。
有一天晚上,齐桓公正好要出城门外去迎接宾客,于是打开城门令所有车辆避开,一路火把通明,随从众多。这时宁戚正在车旁喂牛。看见齐桓公不觉伤感,一边敲着牛角,一边唱起歌,歌词是:“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骨干(指小腿),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大意是说:南山白净呀!白色石头光亮,生来不逢尧舜贤君禅让的时代,穿的短布单衣才至小腿边,从黄昏喂牛到半夜,漫漫的长夜何时才到天明?
齐桓公听见,拍仆人的手说:“奇怪呀!这个喂牛唱歌的人不是平常人啊!”齐桓公便命令用侍从的副车载宁戚同行。回到朝堂后,齐桓公和宁戚详谈,宁戚向齐桓公谈到如何治理国家、称霸诸侯,齐桓公非常赏识他的言论主张,就重用宁戚治理齐国。
6、卖剑买牛
龚遂,字少卿,汉山东南平阳人。汉宣帝时,渤海一带常闹饥荒,百姓生活困苦,就纷纷起来造反,当地官员束手无策,汉宣帝便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前往治理渤海地区。龚遂一到渤海地界,先安抚当地百姓,他又行文各地,凡是拿锄头、镰刀到田里耕作的人,一律视为良民,只有手持兵器,横行乡里的人,才以盗贼来严办。于是当地百姓,纷纷放下兵器,拿起锄头、镰刀回到田间工作。渤海地区因为靠海,富渔盐之利,百姓追求奢侈,喜好挂剑佩刀,不喜欢耕作,龚遂为杜绝百姓这种不良民风,提倡俭约,他以身作则,鼓励百姓耕种农桑,他下令境内每个人都要种植榆树一棵、薤100棵、葱50颗、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百姓有配戴刀剑,就让他们卖掉刀剑,去买耕牛,很快的,渤海地区在龚遂的勤政教化下,百姓都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
7、失牛还牛
刘宽,字文饶,汉华阴人,个性温和敦厚,未曾对人疾言厉色,怒言相向。有一次,刘宽乘坐牛车,途中遇到一位遗失牛只的人,这位丢牛的人,见到刘宽所坐牛车,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刘宽所坐牛车的牛是他遗失的,刘宽听了一句话也没说,把牛和车留下,自己走路回家。不久,丢牛的人找到他遗失的牛,便将刘宽的牛送还,并向刘宽磕头请罪说:“我深感歉疚。愿接受你的任何惩罚。”刘宽说:“牛只有相类似,难免会有误认,麻烦你将我的牛送还回来,何须向我请罪呢?”这件事传开后,大家对刘宽不与人计较的雍容大度,都深表敬佩。
8、八百里驳
王恺,字君夫,晋东海郯县人,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生活奢侈,挥霍无度。王恺有一头牛,跑得很快,名叫“八百里驳”(有大片花斑的牛),王恺非常爱惜它,常把这头牛的蹄角磨得晶莹光亮。有一天,王济对王恺说:“我射箭的技术比不上你,我愿用1000万钱跟你的八百里驳打赌,我射中目标,你这头牛归我,如果我射不中,我的1000万钱归你。”王恺认为自己射箭又快又准,而且,自己这头跑得飞快的牛,纵使王济赌赢这头八百里驳,他也没有宰杀这牛的道理,于是,王恺便欣然同意王济比箭定胜负。王恺让王济先射,没想到王济一箭就射中目标,然后靠坐椅子上,就对身旁的仆人说:“快将八百里驳的牛心挖来!”不久,烤熟的牛心送上来,王济当着王恺的面吃了一块牛心,随即扬长而去。
9、牛角挂书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人,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由于是开国元勋后代,他曾担任隋炀帝杨广的侍卫。有一次,隋炀帝看见李密,对宇文述说:“跟随、保护我安全的那位皮肤黝黑的小儿是何人?”宇文述回答:“皇上,你所指那位黑色小儿,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隋炀帝听后,对宇文述说:“我看李密眼光锐利,跟一般人不一样,不可让他担任我的侍卫。”后来,李密离开隋炀帝,他立志奋发,努力向学,随从包恺学习《史记》、《汉书》。有一次,李密想去请教包恺,就骑着一头黄牛,在牛背披上蒲荐作垫,将《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手抓着牛绳,另一只手翻阅《汉书》。
途中,被隋朝越国公杨素看见,杨素悄悄地追上李密就问:“你是哪里的读书人,怎么会坐在牛背上看书呢?”李密认出问话的人是越国公杨素,就从牛背下来,报上自己姓名,杨素知他名叫李密,便又问李密在读什么书?李密回答:“我正在读《项羽传》。”杨素感到很惊异,跟李密交谈甚欢。回到家后,杨素告诉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见识、气度,你们远远比不上他。”后来,李密率众起兵推翻隋炀帝暴政,在李密举兵讨伐隋炀帝的时候,他请祖君彦写一篇《讨隋书》,历数隋炀帝的恶行罪状,其中一段写道:“……,无大无小,愚夫愚妇,共识殷亡,咸知夏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现在,我们用“罄竹难书”这句成语形容一个人恶贯满盈,非笔墨能够详细记载,便是脱胎自李密《讨隋书》这篇文章。
(责任编辑 胡译文)
4、宁戚饭牛
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话说宁戚想到齐桓公那里谋官做事,由于家贫无法求见齐桓公,就为商人赶牛车到齐国都城——临淄,晚上就睡在都城的城门外。
有一天晚上,齐桓公正好要出城门外去迎接宾客,于是打开城门令所有车辆避开,一路火把通明,随从众多。这时宁戚正在车旁喂牛。看见齐桓公不觉伤感,一边敲着牛角,一边唱起歌,歌词是:“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骨干(指小腿),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大意是说:南山白净呀!白色石头光亮,生来不逢尧舜贤君禅让的时代,穿的短布单衣才至小腿边,从黄昏喂牛到半夜,漫漫的长夜何时才到天明?
齐桓公听见,拍仆人的手说:“奇怪呀!这个喂牛唱歌的人不是平常人啊!”齐桓公便命令用侍从的副车载宁戚同行。回到朝堂后,齐桓公和宁戚详谈,宁戚向齐桓公谈到如何治理国家、称霸诸侯,齐桓公非常赏识他的言论主张,就重用宁戚治理齐国。
6、卖剑买牛
龚遂,字少卿,汉山东南平阳人。汉宣帝时,渤海一带常闹饥荒,百姓生活困苦,就纷纷起来造反,当地官员束手无策,汉宣帝便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前往治理渤海地区。龚遂一到渤海地界,先安抚当地百姓,他又行文各地,凡是拿锄头、镰刀到田里耕作的人,一律视为良民,只有手持兵器,横行乡里的人,才以盗贼来严办。于是当地百姓,纷纷放下兵器,拿起锄头、镰刀回到田间工作。渤海地区因为靠海,富渔盐之利,百姓追求奢侈,喜好挂剑佩刀,不喜欢耕作,龚遂为杜绝百姓这种不良民风,提倡俭约,他以身作则,鼓励百姓耕种农桑,他下令境内每个人都要种植榆树一棵、薤100棵、葱50颗、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百姓有配戴刀剑,就让他们卖掉刀剑,去买耕牛,很快的,渤海地区在龚遂的勤政教化下,百姓都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
7、失牛还牛
刘宽,字文饶,汉华阴人,个性温和敦厚,未曾对人疾言厉色,怒言相向。有一次,刘宽乘坐牛车,途中遇到一位遗失牛只的人,这位丢牛的人,见到刘宽所坐牛车,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刘宽所坐牛车的牛是他遗失的,刘宽听了一句话也没说,把牛和车留下,自己走路回家。不久,丢牛的人找到他遗失的牛,便将刘宽的牛送还,并向刘宽磕头请罪说:“我深感歉疚。愿接受你的任何惩罚。”刘宽说:“牛只有相类似,难免会有误认,麻烦你将我的牛送还回来,何须向我请罪呢?”这件事传开后,大家对刘宽不与人计较的雍容大度,都深表敬佩。
8、八百里驳
王恺,字君夫,晋东海郯县人,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生活奢侈,挥霍无度。王恺有一头牛,跑得很快,名叫“八百里驳”(有大片花斑的牛),王恺非常爱惜它,常把这头牛的蹄角磨得晶莹光亮。有一天,王济对王恺说:“我射箭的技术比不上你,我愿用1000万钱跟你的八百里驳打赌,我射中目标,你这头牛归我,如果我射不中,我的1000万钱归你。”王恺认为自己射箭又快又准,而且,自己这头跑得飞快的牛,纵使王济赌赢这头八百里驳,他也没有宰杀这牛的道理,于是,王恺便欣然同意王济比箭定胜负。王恺让王济先射,没想到王济一箭就射中目标,然后靠坐椅子上,就对身旁的仆人说:“快将八百里驳的牛心挖来!”不久,烤熟的牛心送上来,王济当着王恺的面吃了一块牛心,随即扬长而去。
9、牛角挂书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人,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由于是开国元勋后代,他曾担任隋炀帝杨广的侍卫。有一次,隋炀帝看见李密,对宇文述说:“跟随、保护我安全的那位皮肤黝黑的小儿是何人?”宇文述回答:“皇上,你所指那位黑色小儿,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隋炀帝听后,对宇文述说:“我看李密眼光锐利,跟一般人不一样,不可让他担任我的侍卫。”后来,李密离开隋炀帝,他立志奋发,努力向学,随从包恺学习《史记》、《汉书》。有一次,李密想去请教包恺,就骑着一头黄牛,在牛背披上蒲荐作垫,将《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手抓着牛绳,另一只手翻阅《汉书》。
途中,被隋朝越国公杨素看见,杨素悄悄地追上李密就问:“你是哪里的读书人,怎么会坐在牛背上看书呢?”李密认出问话的人是越国公杨素,就从牛背下来,报上自己姓名,杨素知他名叫李密,便又问李密在读什么书?李密回答:“我正在读《项羽传》。”杨素感到很惊异,跟李密交谈甚欢。回到家后,杨素告诉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见识、气度,你们远远比不上他。”后来,李密率众起兵推翻隋炀帝暴政,在李密举兵讨伐隋炀帝的时候,他请祖君彦写一篇《讨隋书》,历数隋炀帝的恶行罪状,其中一段写道:“……,无大无小,愚夫愚妇,共识殷亡,咸知夏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现在,我们用“罄竹难书”这句成语形容一个人恶贯满盈,非笔墨能够详细记载,便是脱胎自李密《讨隋书》这篇文章。
(责任编辑 胡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