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以适应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恰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本学期初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消极方面,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学习目标及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本文就高二(5)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来的谈谈点滴做法、反思。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反思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活动单元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同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提问、质疑、探索、练习、交流及教师的介入使每个成员在学习中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并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认知程度、人文素养等因素综合考虑把全班学生分成七个学习小组,每组七人。每个小组均具备以下要素:
(1)性格和谐,个性互补。
(2)学科学习各有优劣,能相互取长补短。
(3)具备一名能力突出、在组内有威信的学生任组长。
(4)通过工作使全组有共同的努力目标。
小组的座位改变传统的形式为四分之三的围坐方式,
如圖示,便于交流和探讨问题,同时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结合《交变电流的特点》一节为例来说明。
课前准备:预习本节知识并完成预习学案,找出问题准备课堂交流。
课堂第一阶段(查缺补漏):组内互查学案完成情况,提出在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交流解决,教师在巡查并分组指导,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问题。
课堂第二阶段(点拨疑难):教师针对巡查中发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解答、答疑,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的理解、几种典型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计算、交变电流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区别)深化和提升,巩固学科知识,以初步达到学习目标。
课堂第三阶段(巩固深化);教师对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的求法和交变电流电功率的计算例题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用知识的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对点练习的检测和组内的互助交流、探讨这些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第四阶段(消化吸收);布置各组进行知识扫描,查找遗漏和问题,组内消化并反馈,最后进行分组评估验收,鼓励先进。
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反思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对教学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慢慢变为主动,学习的氛围、效率都有较大的提升,从月考和半期考的结果来看,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为明显,一部分是原来成绩中等,另一部分是原来成绩较差但肯问、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而对学习程度较高的和主动性不足的这两类学生则负面的作用更多,效果较差。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前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别人的帮助较多,小组合作学习恰好提供了这种学习的平台。后者则更希望通过倾听和独立的钻研和思考来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刚好相反。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助,缺乏必要的训练。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问题二: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借机谈论和学习无关的话题而影响课堂。调控课堂的难度加大,使课堂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问题三: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有效介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反思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活动单元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同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提问、质疑、探索、练习、交流及教师的介入使每个成员在学习中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并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认知程度、人文素养等因素综合考虑把全班学生分成七个学习小组,每组七人。每个小组均具备以下要素:
(1)性格和谐,个性互补。
(2)学科学习各有优劣,能相互取长补短。
(3)具备一名能力突出、在组内有威信的学生任组长。
(4)通过工作使全组有共同的努力目标。
小组的座位改变传统的形式为四分之三的围坐方式,
如圖示,便于交流和探讨问题,同时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结合《交变电流的特点》一节为例来说明。
课前准备:预习本节知识并完成预习学案,找出问题准备课堂交流。
课堂第一阶段(查缺补漏):组内互查学案完成情况,提出在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交流解决,教师在巡查并分组指导,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问题。
课堂第二阶段(点拨疑难):教师针对巡查中发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解答、答疑,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的理解、几种典型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计算、交变电流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区别)深化和提升,巩固学科知识,以初步达到学习目标。
课堂第三阶段(巩固深化);教师对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的求法和交变电流电功率的计算例题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用知识的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对点练习的检测和组内的互助交流、探讨这些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第四阶段(消化吸收);布置各组进行知识扫描,查找遗漏和问题,组内消化并反馈,最后进行分组评估验收,鼓励先进。
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反思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对教学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慢慢变为主动,学习的氛围、效率都有较大的提升,从月考和半期考的结果来看,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为明显,一部分是原来成绩中等,另一部分是原来成绩较差但肯问、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而对学习程度较高的和主动性不足的这两类学生则负面的作用更多,效果较差。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前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别人的帮助较多,小组合作学习恰好提供了这种学习的平台。后者则更希望通过倾听和独立的钻研和思考来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刚好相反。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助,缺乏必要的训练。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问题二: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借机谈论和学习无关的话题而影响课堂。调控课堂的难度加大,使课堂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问题三: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有效介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