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导师团”是西关实验小学“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的重要特色。有了家长导师的介入,家长和学校站在同一战线,结成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盟军”,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四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开始建立。
“2017年9月,我校在一至五年級的家长中进行导师招募,经过家长个人申报特长、学校考察、家长承诺、与学校签约等步骤,首支由34名家长组成的导师队伍成立了。”教导主任肖慧说,经过一年的实践,“2018年7月13日,学校开展了‘精英齐聚 共绘精彩课程——家长导师交流分享茶话会’,家长导师的参与获得了师生一致的认可与好评。”梁敏玲也说:“参与开发儿童生长校本课程,肯定会增加不少工作量,幸亏有家长导师的共同参与与帮助,激励自己持续前行,在参与‘走读广州’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现在又负责开发了‘城市生态系统’课程。”
“家长导师进课堂”项目,推动了家校联动,带动广大家庭共同成长,让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成为众多学生发展不同素养的导师;让不同类型的家长导师原生态分享自身优势,为孩子幸福成长提供了更多选项和生命滋养。
家长导师团的戚志强,出生于广州荔湾老城区,是典型的“西关人”,有着自己的手作木器工作室。现在,他的手工木器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儿童生长课程”之一。在一次让学生用废旧冰棍棒制作裁纸刀的课上,用彩笔美化裁纸刀时,很多学生用到了诸如龙、华表等带有传统文化的元素,这让戚志强感到十分欣慰。他说:“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扬。”
作为家长导师之一的谢晓斌,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她希望通过融合自己的资源,为孩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在其讲授的人体细胞学以及食品安全的课程当中,她发现孩子们上课十分活跃和热情,课后也十分积极主动提问。
像戚志强、谢晓斌这样具有一身本领又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家长导师还有很多。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导师走进学生的课堂,为学生带来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相关知识,介绍自己的兴趣,展示自身才艺,传播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系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无缝连接。在此过程中,家长也体验到当教师的不易,这种体验对于家校共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共识,也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在课程融合统整下,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家长对课堂会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协助老师完成教育工作。”陈俊芳说,“比如在‘STEAM L视角下骑楼美的探索’主题课程学习中,教师协同家长导师、家长义工致力于对骑楼进行探索:从恩宁路的骑楼建筑结构到骑楼排水系统,从永庆坊的骑楼设计到拍卖自己的手工作品,从人民路骑楼下的商铺看到骑楼的经济效益。统整课程的学习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视角从单纯的学校学科学习转向更为丰富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
儿童的生长教育不仅取决于学校,也取决于家庭,更取决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高质量合作。与家长导师团共建儿童生长课程,让西关实验小学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家校合力,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生长。
记者观察:生长的力量
所谓生长,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生长是发育的一个特征”。而儿童生长是身心知行一体、多维多元发展的,所以,其在学校的生长既有身体的生长,更有知识、智慧、情感、文化、品格等综合素养的生长。这是一种从生命依赖到生命自觉的生长过程。
“教育即生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需求相适应。学校副校长吴仲文认为,在学科融合统整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获得了更多课外知识,又减轻了学习负担。这是因为学生感兴趣,能更有效地吸收和消化知识,提升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一点,学生家长叶丹洋也很认可:“在一次‘走读广州’的研学活动中,作为家长导师,我负责与学校教师一起带学生到南越王宫博物馆参观体验,全程秩序井然。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有一个学生还对博物馆的手工体验活动项目提出了改良建议,在参观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如何生长?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汲取生活的“养分”。西关实验小学的“儿童生长课程”正是在这种理念与思维的引领下,着眼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实践解决真实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以生活体验促进儿童生长。
从已开设的“走读广州”等课程来看,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具有极好的实践成效与延展生长能力,在校本课程领域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彰显了师生乃至家长跨学科、跨界学习发展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基于此,解读西关实验小学的儿童生长课程,深入了解西关实验小学在学科融合统整、构建特色教育等方面的经验、路径与成效,对于深化课程改革中学校深入研究什么样的课程设置能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长的力量,其实就是生活的力量。正如陈俊芳所说:“我们用学科融合的统整理念,把体现底色内质的生命课程、开发知识技能的学科课程、着眼于高端发展的精英课程囊括在‘儿童生长课程’里面,这样能很好地回归到育人的原点——生活。”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2017年9月,我校在一至五年級的家长中进行导师招募,经过家长个人申报特长、学校考察、家长承诺、与学校签约等步骤,首支由34名家长组成的导师队伍成立了。”教导主任肖慧说,经过一年的实践,“2018年7月13日,学校开展了‘精英齐聚 共绘精彩课程——家长导师交流分享茶话会’,家长导师的参与获得了师生一致的认可与好评。”梁敏玲也说:“参与开发儿童生长校本课程,肯定会增加不少工作量,幸亏有家长导师的共同参与与帮助,激励自己持续前行,在参与‘走读广州’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现在又负责开发了‘城市生态系统’课程。”
“家长导师进课堂”项目,推动了家校联动,带动广大家庭共同成长,让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成为众多学生发展不同素养的导师;让不同类型的家长导师原生态分享自身优势,为孩子幸福成长提供了更多选项和生命滋养。
家长导师团的戚志强,出生于广州荔湾老城区,是典型的“西关人”,有着自己的手作木器工作室。现在,他的手工木器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儿童生长课程”之一。在一次让学生用废旧冰棍棒制作裁纸刀的课上,用彩笔美化裁纸刀时,很多学生用到了诸如龙、华表等带有传统文化的元素,这让戚志强感到十分欣慰。他说:“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扬。”
作为家长导师之一的谢晓斌,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她希望通过融合自己的资源,为孩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在其讲授的人体细胞学以及食品安全的课程当中,她发现孩子们上课十分活跃和热情,课后也十分积极主动提问。
像戚志强、谢晓斌这样具有一身本领又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家长导师还有很多。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导师走进学生的课堂,为学生带来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相关知识,介绍自己的兴趣,展示自身才艺,传播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系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无缝连接。在此过程中,家长也体验到当教师的不易,这种体验对于家校共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共识,也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在课程融合统整下,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家长对课堂会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协助老师完成教育工作。”陈俊芳说,“比如在‘STEAM L视角下骑楼美的探索’主题课程学习中,教师协同家长导师、家长义工致力于对骑楼进行探索:从恩宁路的骑楼建筑结构到骑楼排水系统,从永庆坊的骑楼设计到拍卖自己的手工作品,从人民路骑楼下的商铺看到骑楼的经济效益。统整课程的学习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视角从单纯的学校学科学习转向更为丰富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
儿童的生长教育不仅取决于学校,也取决于家庭,更取决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高质量合作。与家长导师团共建儿童生长课程,让西关实验小学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家校合力,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生长。
记者观察:生长的力量
所谓生长,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生长是发育的一个特征”。而儿童生长是身心知行一体、多维多元发展的,所以,其在学校的生长既有身体的生长,更有知识、智慧、情感、文化、品格等综合素养的生长。这是一种从生命依赖到生命自觉的生长过程。
“教育即生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需求相适应。学校副校长吴仲文认为,在学科融合统整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获得了更多课外知识,又减轻了学习负担。这是因为学生感兴趣,能更有效地吸收和消化知识,提升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一点,学生家长叶丹洋也很认可:“在一次‘走读广州’的研学活动中,作为家长导师,我负责与学校教师一起带学生到南越王宫博物馆参观体验,全程秩序井然。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有一个学生还对博物馆的手工体验活动项目提出了改良建议,在参观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如何生长?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汲取生活的“养分”。西关实验小学的“儿童生长课程”正是在这种理念与思维的引领下,着眼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实践解决真实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以生活体验促进儿童生长。
从已开设的“走读广州”等课程来看,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具有极好的实践成效与延展生长能力,在校本课程领域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彰显了师生乃至家长跨学科、跨界学习发展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基于此,解读西关实验小学的儿童生长课程,深入了解西关实验小学在学科融合统整、构建特色教育等方面的经验、路径与成效,对于深化课程改革中学校深入研究什么样的课程设置能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长的力量,其实就是生活的力量。正如陈俊芳所说:“我们用学科融合的统整理念,把体现底色内质的生命课程、开发知识技能的学科课程、着眼于高端发展的精英课程囊括在‘儿童生长课程’里面,这样能很好地回归到育人的原点——生活。”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