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從1994年我国申办中国99世界邮展成功之后,各项筹备工作实际上就已开始了。首先是破例地连续3年(1996-1998)举办了中国96第9届亚洲国际邮展、97全国邮展(重庆)和98全国邮展(天津),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为遴选本届世界邮展我国的参展展品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正是在这些邮展上出现了一批质量上乘的新展品。
为了使我国展品在组集上能符合FIP各项《规则》的要求并与国际接轨,使其质量在参加本届世界邮展中再上一个台阶,中华全国集邮联从1997年11月至1998年12月分别邀请了多位国外专家(他们大都是FIP各集邮委员会的主席)就传统、邮政历史、专题、青少年、邮政用品和开放等类别来华进行讲学并针对我国具体的展品进行分析、点评和指导,使到场的评审员、征集员和展品的作者从组集的理论到展品制作技巧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为了确保参展展品的质量,在中国1999世界邮展组委会和中华全国集邮联的统一领导下,于1998年4月成立了以梁鸿贵为主任委员、刘佳维和刘钟林为副主任委员的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中国99世界邮展邮集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立后,分析了我国现有展品的水平:我国尚无展品在世界邮展上获大金牌,因而与荣誉大奖无缘,也没有一部外国素材的展品有能力去角逐国际大奖。目前,我们只有很少的几部中国素材的展品曾获过金牌,而又有希望争得大金牌,进而摘取国家大奖的展品就是沈曾华的《华东人民邮政》;青少年类是我们的强项,应该努在本届世界邮展上摘取青少年最佳奖;在试验类上,我们也曾有过上佳的成绩,因此争得试验类最佳也应在考虑之中。对于金牌大战,指导小组也做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只有极少数展品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获得大金牌和金牌;少数展品可获大镀金牌;一定数量的展品能获镀金牌。基于指导小组的以上分析与研究最终确立了:"要树立充满自信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和我们的优势,要低奖不丢、中奖不让,高奖力争,多拿奖、拿高奖"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
指导小组初步遴选出120部展品作为我国参展的候选展品,并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其中50部重点展品一部一部地进行了专家、征集员和作者面对面的集中会审,使每一位作者都明确了进一步提高其展品质量的具体步骤及相应的措施。特别是为了确保在我国的参展展品中无赝品和变造品,还专门聘请了专家来把关。指导小组对会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强调"必须按FIP各类邮集规则编排好每部展品"、"外观上要确保4分、力争5分、消灭3分",并限期对会审过的展品进行修改,以便在天津举办的中国99候选展品集邮展览上有一个新面貌。对未能参加会审的候选展品也要求省级协会比照全国会审的办法,组织当地专家、国际或国家级评审员与展品作者进行会审和指导。
在天津邮展评审的基础上,经指导小组讨论和领导批准最终确定了我国参加中国99世界邮展的展品后,指导小组于1998年再次分组对入围参展的34部重点展品进行了细致的会审,在编排制作,文字书写,邮品增补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当然,一切外部条件还要通过展品作者本身的努力才能起作用。在"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下,每一位入围的展品作者都能极积主动地"寻求"专家进行"单兵教练"以提高展品的编组水平,千方百计地增补有集邮价值的邮品,精心细致地制作展品。
例如这次获大金牌十特别奖的《中国军邮史(1934-1949)》这部展品,过去虽曾多次在世界邮展和国际邮展上获高奖,但在世界邮展上还未获大金牌。在会审该展品时,指导小组就提出了如何加强该展品最后一框的分量问题,希望作者能在原展出半框"军邮邮票"的基础上,增加"黄军邮"实寄封的应用,使之变成完整的一框。再如这次获金牌的《清代驿站(1644-1911)》这部展品,曾以其选题的独特性和素材的新颖性在新加坡98亚洲国际邮展上首次亮相就摘取了大镀金牌。由于题目所限原展品仅限于展出清代的素材,在会审时指导小组希望作者能参照国际上同类展品的做法,在第1框一开始能增加一些"史前"的素材,且要充分利用中国几千年来的"邮品"。经过作者的努力,该展品在前8片中展出了从秦汉的封泥直至明代的各朝各代有关邮驿的素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就可以窥一斑而识"中国兵团"的全豹了:全体参展者在统一的部署下,同心同德地使尽其混身解数以求各自的展品能在世界邮展上为国争光,这是"中国兵团"能以制胜的根本。
责编/董至德
为了使我国展品在组集上能符合FIP各项《规则》的要求并与国际接轨,使其质量在参加本届世界邮展中再上一个台阶,中华全国集邮联从1997年11月至1998年12月分别邀请了多位国外专家(他们大都是FIP各集邮委员会的主席)就传统、邮政历史、专题、青少年、邮政用品和开放等类别来华进行讲学并针对我国具体的展品进行分析、点评和指导,使到场的评审员、征集员和展品的作者从组集的理论到展品制作技巧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为了确保参展展品的质量,在中国1999世界邮展组委会和中华全国集邮联的统一领导下,于1998年4月成立了以梁鸿贵为主任委员、刘佳维和刘钟林为副主任委员的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中国99世界邮展邮集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立后,分析了我国现有展品的水平:我国尚无展品在世界邮展上获大金牌,因而与荣誉大奖无缘,也没有一部外国素材的展品有能力去角逐国际大奖。目前,我们只有很少的几部中国素材的展品曾获过金牌,而又有希望争得大金牌,进而摘取国家大奖的展品就是沈曾华的《华东人民邮政》;青少年类是我们的强项,应该努在本届世界邮展上摘取青少年最佳奖;在试验类上,我们也曾有过上佳的成绩,因此争得试验类最佳也应在考虑之中。对于金牌大战,指导小组也做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只有极少数展品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获得大金牌和金牌;少数展品可获大镀金牌;一定数量的展品能获镀金牌。基于指导小组的以上分析与研究最终确立了:"要树立充满自信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和我们的优势,要低奖不丢、中奖不让,高奖力争,多拿奖、拿高奖"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
指导小组初步遴选出120部展品作为我国参展的候选展品,并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其中50部重点展品一部一部地进行了专家、征集员和作者面对面的集中会审,使每一位作者都明确了进一步提高其展品质量的具体步骤及相应的措施。特别是为了确保在我国的参展展品中无赝品和变造品,还专门聘请了专家来把关。指导小组对会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强调"必须按FIP各类邮集规则编排好每部展品"、"外观上要确保4分、力争5分、消灭3分",并限期对会审过的展品进行修改,以便在天津举办的中国99候选展品集邮展览上有一个新面貌。对未能参加会审的候选展品也要求省级协会比照全国会审的办法,组织当地专家、国际或国家级评审员与展品作者进行会审和指导。
在天津邮展评审的基础上,经指导小组讨论和领导批准最终确定了我国参加中国99世界邮展的展品后,指导小组于1998年再次分组对入围参展的34部重点展品进行了细致的会审,在编排制作,文字书写,邮品增补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当然,一切外部条件还要通过展品作者本身的努力才能起作用。在"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下,每一位入围的展品作者都能极积主动地"寻求"专家进行"单兵教练"以提高展品的编组水平,千方百计地增补有集邮价值的邮品,精心细致地制作展品。
例如这次获大金牌十特别奖的《中国军邮史(1934-1949)》这部展品,过去虽曾多次在世界邮展和国际邮展上获高奖,但在世界邮展上还未获大金牌。在会审该展品时,指导小组就提出了如何加强该展品最后一框的分量问题,希望作者能在原展出半框"军邮邮票"的基础上,增加"黄军邮"实寄封的应用,使之变成完整的一框。再如这次获金牌的《清代驿站(1644-1911)》这部展品,曾以其选题的独特性和素材的新颖性在新加坡98亚洲国际邮展上首次亮相就摘取了大镀金牌。由于题目所限原展品仅限于展出清代的素材,在会审时指导小组希望作者能参照国际上同类展品的做法,在第1框一开始能增加一些"史前"的素材,且要充分利用中国几千年来的"邮品"。经过作者的努力,该展品在前8片中展出了从秦汉的封泥直至明代的各朝各代有关邮驿的素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就可以窥一斑而识"中国兵团"的全豹了:全体参展者在统一的部署下,同心同德地使尽其混身解数以求各自的展品能在世界邮展上为国争光,这是"中国兵团"能以制胜的根本。
责编/董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