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领导力或技术领导力与课程领导力等已经逐步成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中的一种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校长经常谈论与思考的话题。但是不管是信息化领导力还是技术领导力,从中小学校长的角度去分析,主要还是要求中小学校长能深入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因此,作为中小学校长应该正确把握自己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与角色,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
一、校长要正确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
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应该是指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等领域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有效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管理机制是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保障,而学校硬件、软件与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基础。因此,作为中小学校长,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该从“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应用状况”三大方面进行思考与分析(图1)。
1.资源配置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物质条件,是学校信息化发展所依赖的物化设备,从中小学校角度考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包括主机房和校园网络、信息技术专用教室、计算机师机比与生机比、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
(2)信息资源
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相比较而言,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教育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
(3)人力资源
学校信息化人才是学校信息化成功的根本,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状况应当成为学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注重各类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有关能力,如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信息技术教师与网络管理员的网络维护与保障能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等。
2.管理机制
在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设施建设是基础和前提,信息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核心,管理机制是保障。如果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时,忽视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往往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模糊认识和思想障碍,给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带来诸多问题和阻力。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包括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目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每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情况、学校网络的维护使用等几个方面。
3.信息技术应用
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校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此,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可以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加以考虑。中小学校长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三个方面的普及应用,关注学校整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的经常化、制度化。
二、校长要引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依据前面的分析,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信息化规划制定、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学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评估中,均要考虑上面提到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校信息化规划的制定
学校信息化规划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依据,校长应该从总体上思考与把握学校信息化规划,首先学会从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去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提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在具体制定信息化规划内容时,校长要组织学校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讨论,而不应该是学校信息化负责人一个人去思考与撰写。校长要从全局上进行把握与平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括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三大方面,特别要强调与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如何有效应用。
2.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学校进行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一般这部分资金主要靠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投入,同时学校也要合理安排信息化经费投入。因此,校长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与思考硬件环境建设,校长要把握一个原则,不在于高投入,而在于切合学校的实际。
3.学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评估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关键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于应用的普及与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双向性,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和学科课程整合于信息技术,形成两个概念:信息技术课程化、课程信息化。对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与评估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与分析。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无论是从教材形式的设计,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应该有一个新的视角,应该在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学生通过完成一项综合各学科知识的任务去学习信息技术,从而让学生获得对信息技术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
课程信息化是指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对学校课程信息化的推进与评估可以从“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探究性)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在学生兴趣活动、体育活动、专题教育、班团队等各类活动中的应用”几个方面去考虑。对于每一方面的推进与评估一般都要从课程整合的实施、课程整合所需要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和数字化教与学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与学习过程进行各种有效的评价、课程整合的有关成果与专题开放活动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2)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要思考与实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过程。学校应该参照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开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培训与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作为常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延伸,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研修平台,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问题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可以从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培训的运行模式和组织形式、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培训内容的来源方式、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培训的工具与手段等几个方面去思考与分析。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可以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作为反思的载体、手段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录像进行组织与处理,利用信息技术对校本教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管理等几个方面去思考与分析。
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过程中,形成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袋,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网络资源库,从而帮助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因此,对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还应该考虑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袋和校本研修网络资源库建设。
(3)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来支持学校管理职能,帮助学校管理部门了解、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状态,监测、调控、评价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并且为学校领导提供有助于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从而减轻学校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与效率。学校应该积极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学生学籍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对于每一项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管理,要从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先进性、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3]张豪锋, 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一、校长要正确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
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应该是指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等领域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有效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管理机制是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保障,而学校硬件、软件与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基础。因此,作为中小学校长,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该从“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应用状况”三大方面进行思考与分析(图1)。
1.资源配置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物质条件,是学校信息化发展所依赖的物化设备,从中小学校角度考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包括主机房和校园网络、信息技术专用教室、计算机师机比与生机比、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
(2)信息资源
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相比较而言,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教育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
(3)人力资源
学校信息化人才是学校信息化成功的根本,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状况应当成为学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注重各类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有关能力,如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信息技术教师与网络管理员的网络维护与保障能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等。
2.管理机制
在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设施建设是基础和前提,信息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核心,管理机制是保障。如果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时,忽视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往往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模糊认识和思想障碍,给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带来诸多问题和阻力。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包括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目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每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情况、学校网络的维护使用等几个方面。
3.信息技术应用
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校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此,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可以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加以考虑。中小学校长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三个方面的普及应用,关注学校整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的经常化、制度化。
二、校长要引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依据前面的分析,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信息化规划制定、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学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评估中,均要考虑上面提到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校信息化规划的制定
学校信息化规划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依据,校长应该从总体上思考与把握学校信息化规划,首先学会从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去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提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在具体制定信息化规划内容时,校长要组织学校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讨论,而不应该是学校信息化负责人一个人去思考与撰写。校长要从全局上进行把握与平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括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三大方面,特别要强调与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如何有效应用。
2.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学校进行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一般这部分资金主要靠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投入,同时学校也要合理安排信息化经费投入。因此,校长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与思考硬件环境建设,校长要把握一个原则,不在于高投入,而在于切合学校的实际。
3.学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评估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关键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于应用的普及与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双向性,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和学科课程整合于信息技术,形成两个概念:信息技术课程化、课程信息化。对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与评估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与分析。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无论是从教材形式的设计,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应该有一个新的视角,应该在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学生通过完成一项综合各学科知识的任务去学习信息技术,从而让学生获得对信息技术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
课程信息化是指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对学校课程信息化的推进与评估可以从“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探究性)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在学生兴趣活动、体育活动、专题教育、班团队等各类活动中的应用”几个方面去考虑。对于每一方面的推进与评估一般都要从课程整合的实施、课程整合所需要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和数字化教与学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与学习过程进行各种有效的评价、课程整合的有关成果与专题开放活动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2)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要思考与实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过程。学校应该参照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开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培训与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作为常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延伸,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研修平台,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问题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可以从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培训的运行模式和组织形式、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培训内容的来源方式、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培训的工具与手段等几个方面去思考与分析。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可以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作为反思的载体、手段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录像进行组织与处理,利用信息技术对校本教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管理等几个方面去思考与分析。
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过程中,形成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袋,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网络资源库,从而帮助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因此,对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还应该考虑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袋和校本研修网络资源库建设。
(3)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来支持学校管理职能,帮助学校管理部门了解、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状态,监测、调控、评价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并且为学校领导提供有助于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从而减轻学校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与效率。学校应该积极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学生学籍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对于每一项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管理,要从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先进性、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3]张豪锋, 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