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享经济在商業模式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校企合作中引入分享经济思维,能缓解传统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可以重构校企合作新途径。
【关键词】分享经济 校企合作 经济思维
在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提到:“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在这段政策表述中,政府旨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同时也鼓励学校按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或经营场所。政策在应然层面上,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在实然层面上,由于职业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组织的类型,决定了每种组织只能利用有限的优势资源,去做自身最擅长的事情。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我们需要转换思维,寻求校企合作新路径。
一、在校企合作理念中引入“分享經济”思维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闲置即浪费,分享产生价值”,其强调的是“使用权”的分享,而非所有权。分享资源是对于用户闲置物品和碎片化时间的剩余价值释放,主要包括闲置物品、闲置资金和闲暇时间。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分享主体也由个体扩展到企业/政府等主体,有学者将个人之间的交换推广至个人或组织之间,将组织与组织间的资源共享也认为是分享经济模式。
基于分享经济的思维方式,我们重新审视现有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对这些实训基地有所有权;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职业院校对这些企业具有所有权。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对建立的实训基地的所用权和使用权相统一,职业院校对自办企业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内部资源参与企业的实习实训,但无疑也侵占了这两类组织中最核心的资源去做最擅长事情的机会。
为了解决此问题,将分享经济的思路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中,会有全新思维。分享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将组织与组织之间所拥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分享,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从而拓展校企合作的发展空间,改变校企合作方式和理念。企业未必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而是通过一定平台,寻找到适合企业的实训基地,节约企业自身资源,重新利用社会有效闲置资源。同样,拥有一定实训基地的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让其他企业或学校进行使用,从而达到分享合作的目的。
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提倡“分享经济”的必要性
(一)传统校企合作途径中学校及企业面临的各自困境
一方面,职业院校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配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编制或引进科学而具有实用性的教材,培养或聘请技术娴熟的实训指导老师。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都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才能保障其建设和运行。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实训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院校有限的资金资源和教学资源和现实的实训教学需求形成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大多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只限于本校学生使用,导致很多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还有部分职业院校本身并不具备实训条件,通过模拟来代替“真枪实战”,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实训机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培养。
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国家从政策、税收等方面,在积极倡导和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但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整体意愿不高。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并不是企业不需要职业院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相反,他们非常需要。但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与开支,培养的人才很多时候无法保证留在自己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会影响企业本身的盈利,又会影响到企业将有限的内部组织资源,投入到最具核心竞争优势中去。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和效率并不高。
(二) 分享经济思维下校企合作的益处
第一,扩大供给总量。学校所需要的实训实习场地的供给量扩大。分享经济通过重构无限量的存量资源,转化为能够提供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例如,分享经济一方面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将闲置资金、资产和认知盈余等资源投入社会消费中,产生了新的价值。另一方面,扩大了供应面,过去生产供给以企业端为主,现在增加了兄弟院校的端供给,大大提升了社会供给总量。
第二,需求侧影响。分享经济有助于降低社会价格总水平,消费者参与分享经济,可以降低消费成本,提升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分享经济平台通过供需方直接对接,免除复杂的手续和中介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分享经济通过提供无限的社会存量供给,扩大消费者可选择空间,实现供需匹配,从而扩大社会总消费需求。企业在寻求为自己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平台,需找适合本员工专业领域的培训学校。同时学校也可以寻找适合与专业相匹配的行业企业,大大节省了为满足需求,校企双方在寻求资源中所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第三,分享经济理念下,学校和企业一方面可以省钱,一方面可以赚钱;一方面获取他人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自己探索。分享经济实现了高效率,并为合作双方都创造了经济利益。共享平台能够给合作双方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 三、分享经济视角下重構校企合作新路径
(一)以政府为主体搭建资源分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使供需双方的需求展现得更为精准和具体。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及信息传播方式比较传统的困境,为了解决资源零散的情况,现在搭建了很多职业教育集团,每个职业教育集团中包含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多个主体。但在一定区域内,多个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会产生重复,并且又互不交集。如一个企业可以受多个职业教育集团的邀请,参与到多个职业集团当中,这个企业可以享受到与多个学校合作,但众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又不能互相匹配和有效利用。因此迫切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搭建一个众多企业和众多学校都可以充分利用的公共网络平台。
(二)在平台上积累可以共享的资源
在政策《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 》里提到:“基本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基本形成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和数字化资源协作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国职业学校协作发展、共享资源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国家通过在政策层面的导向,鼓励职业院校积累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将来都可以成为公共网络平台上,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
(三)校企双方线下分享的资源途径
第一,人力资源的共享
设立企业专家大讲堂,构建信息沟通平台。邀请实验室专业人员、校友每学期举行两到三次讲座和专题报告,做到及时、深入了解企业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安排。实行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互派交流机制,结对开展实验室建设、课程标准制订、合作科研项目等,达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专任教师三年内至少下现场锻炼一次。顶岗锻炼期间,积极参加企业生产,企业人员进入学校承担部分授课任务,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第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共享
有些职业院校有土地资源与企业共享,企业很愿意与学校合建厂房,进行“工学结合”;有的职业院校,生产设备比企业的还要好,企业非常乐意与学校共享设备;还有的学校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搞科研,帮企业解决生产上一些实际的问题,也受到企业的欢迎。集教学、培训、生产服务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场所,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改善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节约资源,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各职业院校在新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间互通有无。实训基地的使用者不局限于学生,可以面向企业提供在职人员的培训、教师的进修以及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培训。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适当收取费用,支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开放办学的优势,服务、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成为服务区域中小企业的工艺技术研发中心、社区培训服务中心和区域资源共享中心,最大限度发挥辐射功能,提高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凌超.“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在线短租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4(10):36-38
[2]威茨曼.分享经济学[M].林青松译.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6.
[3]廖丰.“分享經济”在中国 P2P 发芽易生长难[N].京华时报,2014-06-11.
[4]田淑娟.Airbnb 创始人:分享经济模式也适合中国[J].财新网,2013-09-18.
[5]毛向辉.分享经济学——数字媒体时代的新交易规则[J].创新时代,2013(11).
[6]刘泓君.周航的共享经济论:你不必拥有一辆车[DB/OI].极客公园,2014-04-22.
[7]詹姆斯·米德.分享经济的不同形式[J].冯举译.经济体制改革,1989(2):114-124.
[8]张怀富.略论分享经济[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1(6):20.
【关键词】分享经济 校企合作 经济思维
在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提到:“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在这段政策表述中,政府旨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同时也鼓励学校按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或经营场所。政策在应然层面上,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在实然层面上,由于职业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组织的类型,决定了每种组织只能利用有限的优势资源,去做自身最擅长的事情。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我们需要转换思维,寻求校企合作新路径。
一、在校企合作理念中引入“分享經济”思维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闲置即浪费,分享产生价值”,其强调的是“使用权”的分享,而非所有权。分享资源是对于用户闲置物品和碎片化时间的剩余价值释放,主要包括闲置物品、闲置资金和闲暇时间。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分享主体也由个体扩展到企业/政府等主体,有学者将个人之间的交换推广至个人或组织之间,将组织与组织间的资源共享也认为是分享经济模式。
基于分享经济的思维方式,我们重新审视现有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对这些实训基地有所有权;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职业院校对这些企业具有所有权。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对建立的实训基地的所用权和使用权相统一,职业院校对自办企业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内部资源参与企业的实习实训,但无疑也侵占了这两类组织中最核心的资源去做最擅长事情的机会。
为了解决此问题,将分享经济的思路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中,会有全新思维。分享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将组织与组织之间所拥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分享,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从而拓展校企合作的发展空间,改变校企合作方式和理念。企业未必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而是通过一定平台,寻找到适合企业的实训基地,节约企业自身资源,重新利用社会有效闲置资源。同样,拥有一定实训基地的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让其他企业或学校进行使用,从而达到分享合作的目的。
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提倡“分享经济”的必要性
(一)传统校企合作途径中学校及企业面临的各自困境
一方面,职业院校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配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编制或引进科学而具有实用性的教材,培养或聘请技术娴熟的实训指导老师。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都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才能保障其建设和运行。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实训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院校有限的资金资源和教学资源和现实的实训教学需求形成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大多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只限于本校学生使用,导致很多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还有部分职业院校本身并不具备实训条件,通过模拟来代替“真枪实战”,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实训机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培养。
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国家从政策、税收等方面,在积极倡导和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但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整体意愿不高。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并不是企业不需要职业院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相反,他们非常需要。但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与开支,培养的人才很多时候无法保证留在自己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会影响企业本身的盈利,又会影响到企业将有限的内部组织资源,投入到最具核心竞争优势中去。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和效率并不高。
(二) 分享经济思维下校企合作的益处
第一,扩大供给总量。学校所需要的实训实习场地的供给量扩大。分享经济通过重构无限量的存量资源,转化为能够提供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例如,分享经济一方面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将闲置资金、资产和认知盈余等资源投入社会消费中,产生了新的价值。另一方面,扩大了供应面,过去生产供给以企业端为主,现在增加了兄弟院校的端供给,大大提升了社会供给总量。
第二,需求侧影响。分享经济有助于降低社会价格总水平,消费者参与分享经济,可以降低消费成本,提升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分享经济平台通过供需方直接对接,免除复杂的手续和中介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分享经济通过提供无限的社会存量供给,扩大消费者可选择空间,实现供需匹配,从而扩大社会总消费需求。企业在寻求为自己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平台,需找适合本员工专业领域的培训学校。同时学校也可以寻找适合与专业相匹配的行业企业,大大节省了为满足需求,校企双方在寻求资源中所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第三,分享经济理念下,学校和企业一方面可以省钱,一方面可以赚钱;一方面获取他人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自己探索。分享经济实现了高效率,并为合作双方都创造了经济利益。共享平台能够给合作双方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 三、分享经济视角下重構校企合作新路径
(一)以政府为主体搭建资源分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使供需双方的需求展现得更为精准和具体。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及信息传播方式比较传统的困境,为了解决资源零散的情况,现在搭建了很多职业教育集团,每个职业教育集团中包含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多个主体。但在一定区域内,多个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会产生重复,并且又互不交集。如一个企业可以受多个职业教育集团的邀请,参与到多个职业集团当中,这个企业可以享受到与多个学校合作,但众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又不能互相匹配和有效利用。因此迫切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搭建一个众多企业和众多学校都可以充分利用的公共网络平台。
(二)在平台上积累可以共享的资源
在政策《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 》里提到:“基本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基本形成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和数字化资源协作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国职业学校协作发展、共享资源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国家通过在政策层面的导向,鼓励职业院校积累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将来都可以成为公共网络平台上,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
(三)校企双方线下分享的资源途径
第一,人力资源的共享
设立企业专家大讲堂,构建信息沟通平台。邀请实验室专业人员、校友每学期举行两到三次讲座和专题报告,做到及时、深入了解企业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安排。实行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互派交流机制,结对开展实验室建设、课程标准制订、合作科研项目等,达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专任教师三年内至少下现场锻炼一次。顶岗锻炼期间,积极参加企业生产,企业人员进入学校承担部分授课任务,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第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共享
有些职业院校有土地资源与企业共享,企业很愿意与学校合建厂房,进行“工学结合”;有的职业院校,生产设备比企业的还要好,企业非常乐意与学校共享设备;还有的学校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搞科研,帮企业解决生产上一些实际的问题,也受到企业的欢迎。集教学、培训、生产服务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场所,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改善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节约资源,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各职业院校在新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间互通有无。实训基地的使用者不局限于学生,可以面向企业提供在职人员的培训、教师的进修以及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培训。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适当收取费用,支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开放办学的优势,服务、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成为服务区域中小企业的工艺技术研发中心、社区培训服务中心和区域资源共享中心,最大限度发挥辐射功能,提高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凌超.“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在线短租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4(10):36-38
[2]威茨曼.分享经济学[M].林青松译.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6.
[3]廖丰.“分享經济”在中国 P2P 发芽易生长难[N].京华时报,2014-06-11.
[4]田淑娟.Airbnb 创始人:分享经济模式也适合中国[J].财新网,2013-09-18.
[5]毛向辉.分享经济学——数字媒体时代的新交易规则[J].创新时代,2013(11).
[6]刘泓君.周航的共享经济论:你不必拥有一辆车[DB/OI].极客公园,2014-04-22.
[7]詹姆斯·米德.分享经济的不同形式[J].冯举译.经济体制改革,1989(2):114-124.
[8]张怀富.略论分享经济[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