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中的“教”与“育”,和“教”与“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infob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须要与物质经济相匹配的精神文明。于是今年两会,教部正式将美术纳入中考。由此可见。美術教育正在进入,多元化,深层化,立体化的时代。然而随着这一政策的提出和落地,我们在顺应时代大潮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学生、教师与教学方法、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否也应该做出顺应时代潮流。而我们也更加应该思考如何保持美术教育的本质真谛,不能让其工具化,功利化,应试化。本文分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介绍儿童对美术的理解。第二部分介绍教师在当的儿童美术教育中角色的定位,与教学方法的改变。三 家长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 “育”。第四部分儿童美术教育带给我们启示和思考。
  一 儿童对美术的理解
  儿童思维不受真实局限,也不懂科学原理,所以,敢于超越一切条框束缚,进行想象。儿童会把天地万物,不论是草木鱼虫还是各种动物都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会说人话的朋友,把他们想象成可以和自己一起生活、一起游戏、一起遨游太空。一起到月亮上去做客,星星也可以摘下来戴在头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孩子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儿童认为在绘画过程中,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是为了自己, 并不考虑是否画出一幅作品,他们通常用绘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心情和事物,因为在儿童看来,这是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的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他们能把自己画的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但在画面上根本看不出他所讲的东西。他们的想象都源于现实生活,他们通过自己的绘画,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而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为了强调事物的重点,或引人注意,常以夸张的形式表现画面内容。例如儿童会夸大表现主体,并且采用蓝色和红色,在强烈的冷暖色对比之下,主题便一目了然。因此,儿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能动于世界,都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开始的。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心理,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无阻碍的自由翱翔。
  二 教师在当的儿童美术教育中角色的定位,教学方法的改变。
  美术教育“教”的不是像什么,而是自我修养;美术教育“学”的不是学什么,而是艺术审美。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不是功利的,应试的,工具的,它是在培养儿童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传统的教学,老师是一棵结满果实的树,分给学生一个果。现代的老师是灯塔,去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儿童不模仿他人的审美观,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让儿童自然而完整的发展;让儿童慢慢学会触摸生活的美好;认知生命的斑斓;感知宇宙的神秘。
  教师应当怎样转换角色?
  根据实践和研究表明:教师本质的角色是创造者,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角色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多重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创造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并引导学生、与学生合作,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但还是存在着教师把自己置身于独裁者的角度上,不尊重学生,一切都由教师来裁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制。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教师体会这一职业内在的尊严。
  制度也应该以健全、完善科学的民主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本。
  教学方法如何改变?
  “因材施教”这一教育观点是我国教育大家孔子提出的。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应大力提倡。注重学习结果与过程的统一,提倡多元评价,要求从多维角度评价学生发展, 避免用统一标准评价所有学生;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也可避免学生的卑等不良心理的产生。
  简而言之,让儿童美术教学内容中的真、善、美,取代应试化,工具化,利益化。让教师、学生、课堂能处于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中,顺应学生身心发展。最大限度还原儿童美术真谛。
  三 家长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 “育”
  自古“教育”是不分家的。我们不仅要对教师的“教”进行角色转变和教学方式改革,家长的“育”也起着画龙点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儿童绘画有很大的随意性,事先是不会“胸有成竹”的。等想好了或者默记下来的画已经不是儿童画了。所以家长朋友们在美术教育中不能苛求孩子一步到位。假期教学生时常常看到一些现象:一些家长喜欢规定孩子绘画的内容,习惯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形成定式思维。多半小孩子兴致正浓的时候,然后就开始抵触了,甚至不想画了;还有些家长抱怨孩子画画不认真,在这里我想说,不是画的“细”和“像”就是认真,即便是看上去似乎很“乱”的画,也并不能说明儿童没认真画;也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画了半天,乱起八糟。最后干脆辛苦地做各种材料,孩子只要点缀一下就成了。美术教育应该着重追求孩子们的想象力。儿童学画不应只学画“看”到的,更重要的学画“想”到的。只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儿童内心的写照。
  四 儿童美术教育带给我们启示和思考
  启示: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天赋,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孩子幼儿时都喜欢用笔或者颜料涂抹,这种萌芽状态的绘画兴趣,如果能给予及时鼓励和引导,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美术教育让儿童更早的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感知世界的能力,拥有自我交流的能力。將儿童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儿童美术教育不应该沦为只为大批量生产,毫无个性一切只为利益的的机械化工具。
  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虽然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相较西方艺术教育,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的不系统,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尤其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儿童美术教育近乎空白。受社会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让素质教育惠及全民,还需上下求索。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我坚信,只要众志成城。未来的儿童美术教育会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文化遗产一直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也在旅游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开封是我国首批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拥有“城摞城”文化的开封古城,在它的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城摞城;文化保护;朝代;文化遗产;考古  开封“城摞城”文化概述  开封地理位置处于
期刊
【摘要】:此处三目神为热贡隆务河畔六个村庄民众所崇拜的六尊世间神,这些三目神虽然与传统二郎神有较多相似之处,但笔者认为,热贡地区的三目神并非是二郎神,其崇拜该神祇是神祇崇拜与官员崇拜一体化、藏传佛教的适融与发展、民众治水兴农的崇拜心理而产生。  【关键词】:热贡地区;三目神;日郎  热贡地区的三目神崇拜主要分布在隆务河畔的农业区,其崇拜村庄及神灵为:年都乎村的“果姆日郎”、郭么日村的“百化日郎”、
期刊
【摘要】:“社会表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交际而产生的观点、态度、立场,这些都间接的承载了整个社会对于事件的潜意识,反映了社会全体成员的思维特点。批评话语分析者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所看见的社会才是现实的;同时他们又认为社会形态在许多方面是由语言构成的。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社会表征;心智模型  一、社会表征  “社会表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交际而产生的观点、态度、立场,这些
期刊
【摘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它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修辞方法的运用是谚语达到言简义丰、易于传诵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筛选分析法,将搜集到的忻州方言谚语语料按照辞格进行分析、归类,从而加深对忻州谚语的修辞特点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忻州谚语;修辞  谚语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具有口语性、精炼性、生动性的特点。忻州地
期刊
【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性含义可以体现出修辞思维的差异。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通过探讨、梳理和归纳常见的动物词汇隐喻,分类列举,利用上述动物就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初步比较,从而得出翻译策略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动物词汇;隐喻;概念隐喻理论;翻译策略  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启了新的隐喻研究,提出语言隐喻性的表现
期刊
作者简介:李婷婷(1993-),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日语硕士,单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語专业硕士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期刊
作者简介:南香淑(1992—),女,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人,日语硕士,单位:延边大學外国语學院日语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
期刊
【摘要】: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遵循伊斯兰教法的有关规定,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丧葬习俗。回族在全国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丧葬习俗上会有略微差异,但都会按照伊斯兰教丧葬的有关规定:静、速、严、简、宽等内容,开封地区也不例外。  【关键词】:回族;丧葬习俗;生死观;宗教因素  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特色的便是丧葬习俗了,通过丧葬仪式,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可以体
期刊
【摘要】: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着手,对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并选取了通过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这两个对策来阐述,以增强他们对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问题;亲子教养;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
期刊
【摘要】: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对内蒙古地区的建筑形态和发展脉络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的民族特征上,更是直接传达在建筑类出版物广泛传播的文化氛围上。内蒙风格建筑类出版物是对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下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个地区的出版物往往可以提升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平、增长这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同的民族文化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建筑形态。建筑类刊物作为一个地区建筑汇总展示的代表,是该地区民族文化和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