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引路· 志存高远】你立志要做白衣天使,他立志要翱翔蓝天……杨亦呢,他的志向是用精心制作的模型定格流逝的时间,复原消逝的世界……正是为实现这高远的志向,唐山大地震的真实景观在他手中显现,筒子楼的生活情境在他的努力下出现在观众眼前。他还要“重建”圆明园、启动“故园之恋”、建成中华文物的“立体文献资料库”……只要你志存高远,就有一往无前的动力,“型男”杨亦,值得学习!
【适用话题】执着 细节 匠心 孜孜以求
(特约教师 李辉)
1999年,一个名叫杨亦的小伙子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要大家做一个有生活痕迹的场景模型。杨亦以“老北京胡同一角”为题,制作了一个胡同门楼,门楼外则是一个老北京修车铺,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从此,杨亦立志要做一个“型男”,用精心制作的模型定格流逝的时间,勾起人们的记忆。
大学期间,杨亦利用节假日串遍了北京的大小胡同,对心仪的建筑进行精确测量后,做了一些模型留存。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胡同面临被拆除的厄运,为了留存建筑风貌,他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了抢救性图像采集,但看着影像中的景物,他总觉得没有了建筑艺术的精气神儿。叹息之余,杨亦更加刻苦地学习模型制作技艺,恶补中外建筑史相关知识,期盼早日学成,拯救历史的印记。
2003年,杨亦毕业进入电视台做了舞美设计,尽管工作有不俗的表现,但他并没有多少成就感,因为眼前的一切并不是他想要的。2005年,杨亦毅然辞职,用全部身家在大兴宋庄创办了“空的空间”工作室,专心做“型男”,朝圣般地开始制作古建筑模型。
杨亦设计、制作古建筑模型堅持比例精确、结构准确、材质到位的全要素还原标准,严格按照原始数据比例进行微缩,大到梁柱,小到描金,每一个工艺细节都要与最初修建时一般无二。为此,每接到一个项目,他先从图书馆、博物馆、文物所在地搜集资料,通过3D打印和CAD制图等技术来确定比例,然后用机器雕刻、工匠打磨来保证雏形,再通过绘画、雕塑、材料机理、戏剧情节等十多项技术、二十多道工序,力求做出最完美的微缩模型。几年间,他们制作完成了桃条胡同、朱家胡同、钱氏宗祠等历史建筑微缩模型,被业界誉为“立体建筑文献”。
随着制作模型的增多,“型男”杨亦的名头引起了影视圈的注意。2004年,杨亦为电影《唐山大地震》设计的模型方案被冯小刚一眼相中。合作过程中,为了呈现出更为理想的模型色调,杨亦将陶土、椴木、纸板、金属等反复进行调用,最终成功复原了唐山当年的真实景观,电影上映后,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灵。
2011年,杨亦带领团队为大制作电影《无问西东》设计制作系列特效场景。他根据剧情精心设计制作了多个微缩建筑模型,其中仅一个筒子楼模型就耗时近两年。
为了真实再现筒子楼的旧时风貌,杨亦几乎踏平了建筑材料研究所的门槛,收集了详尽的资料。大建筑完成后,杨亦和团队还在细节上做足了文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晾在户外的衣服、电线杆上0.04毫米的电线等点缀在筒子楼及其周边,充分体现了筒子楼的生活情境和岁月痕迹,令人叹为观止。
而今,“型男”杨亦的模型制作风生水起,先后承接了圆明园重建的模型工程设计制作;启动了“故园之恋”主题乐园项目,为实现建成一个中华文物的“立体文献资料库”的目标孜孜以求。“型男”杨亦,用圣手匠心缩龙成寸,拯救了消逝的历史,复原了失落的世界,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故园最深沉的记忆。
(郝景田摘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
【适用话题】执着 细节 匠心 孜孜以求
(特约教师 李辉)
1999年,一个名叫杨亦的小伙子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要大家做一个有生活痕迹的场景模型。杨亦以“老北京胡同一角”为题,制作了一个胡同门楼,门楼外则是一个老北京修车铺,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从此,杨亦立志要做一个“型男”,用精心制作的模型定格流逝的时间,勾起人们的记忆。
大学期间,杨亦利用节假日串遍了北京的大小胡同,对心仪的建筑进行精确测量后,做了一些模型留存。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胡同面临被拆除的厄运,为了留存建筑风貌,他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了抢救性图像采集,但看着影像中的景物,他总觉得没有了建筑艺术的精气神儿。叹息之余,杨亦更加刻苦地学习模型制作技艺,恶补中外建筑史相关知识,期盼早日学成,拯救历史的印记。
2003年,杨亦毕业进入电视台做了舞美设计,尽管工作有不俗的表现,但他并没有多少成就感,因为眼前的一切并不是他想要的。2005年,杨亦毅然辞职,用全部身家在大兴宋庄创办了“空的空间”工作室,专心做“型男”,朝圣般地开始制作古建筑模型。
杨亦设计、制作古建筑模型堅持比例精确、结构准确、材质到位的全要素还原标准,严格按照原始数据比例进行微缩,大到梁柱,小到描金,每一个工艺细节都要与最初修建时一般无二。为此,每接到一个项目,他先从图书馆、博物馆、文物所在地搜集资料,通过3D打印和CAD制图等技术来确定比例,然后用机器雕刻、工匠打磨来保证雏形,再通过绘画、雕塑、材料机理、戏剧情节等十多项技术、二十多道工序,力求做出最完美的微缩模型。几年间,他们制作完成了桃条胡同、朱家胡同、钱氏宗祠等历史建筑微缩模型,被业界誉为“立体建筑文献”。
随着制作模型的增多,“型男”杨亦的名头引起了影视圈的注意。2004年,杨亦为电影《唐山大地震》设计的模型方案被冯小刚一眼相中。合作过程中,为了呈现出更为理想的模型色调,杨亦将陶土、椴木、纸板、金属等反复进行调用,最终成功复原了唐山当年的真实景观,电影上映后,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灵。
2011年,杨亦带领团队为大制作电影《无问西东》设计制作系列特效场景。他根据剧情精心设计制作了多个微缩建筑模型,其中仅一个筒子楼模型就耗时近两年。
为了真实再现筒子楼的旧时风貌,杨亦几乎踏平了建筑材料研究所的门槛,收集了详尽的资料。大建筑完成后,杨亦和团队还在细节上做足了文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晾在户外的衣服、电线杆上0.04毫米的电线等点缀在筒子楼及其周边,充分体现了筒子楼的生活情境和岁月痕迹,令人叹为观止。
而今,“型男”杨亦的模型制作风生水起,先后承接了圆明园重建的模型工程设计制作;启动了“故园之恋”主题乐园项目,为实现建成一个中华文物的“立体文献资料库”的目标孜孜以求。“型男”杨亦,用圣手匠心缩龙成寸,拯救了消逝的历史,复原了失落的世界,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故园最深沉的记忆。
(郝景田摘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