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慧,家长一定要冷静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某个方面就表现出一些才华,比如识字早,文章、诗歌写得好,毛笔字写得好,画画得好,钢琴弹得好,歌儿唱得好,舞蹈跳得好等等。于是,“小书法家”“小钢琴家”“小画家”“小作家”“小诗人”“小歌唱家”的高帽子满天飞。
  小孩子的心灵经受不住这种吹捧。很多孩子开始自命不凡,小小年纪就滋长出了“名人脾气”。
  当然,孩子出现这类问题值得关注,但并不可怕。因为孩子还小,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发现得早,及时加以引导,不会走太大的弯路。
  可怕的是,如果孩子的父母面对“捧杀”的危险,失去了应有的警觉,孩子还没有怎么样,父母先飘飘然起来了,就像宋朝神童方仲永的父亲那样,那麻烦就大了。
  方仲永四五岁就能写出非常好的诗,周围人都说他是神童。但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大不如以前。到二十岁时,已完全“泯然众人矣”。什么原因呢?
  主要就是他爹太糊涂。面对初露才华的孩子,方仲永的父亲不是马上请名师,有针对性地培养,而是得意忘形,把方仲永当成“摇钱树”,带领孩子到处去给有钱人家表演做诗。
  家长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仅仅是才华初露,与真正成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引导孩子正确估价自己,戒骄戒躁。不然,很惨。
  有的“神童”,到最后甚至连起码的生存能力都没有。比如宋朝著名神童蔡伯?,三岁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受到宋真宗极大的赏识。宋真宗给了他个官职,让他陪伴太子(宋仁宗)读书,但他整天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最后成了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靠皇帝恩赏苟活到八十多岁,告老还乡后过得穷困潦倒。
  面对才华初露的孩子,家长切记,不要盲目乐观,要当好孩子的领航员。成才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清醒的父母。
  德国著名学者卡尔·威特的父亲,头脑就特别的清醒。小威特当时才华初露,智慧超人,但父亲却非常忌讳别人称自己儿子为“神童”,他自己也从不那样夸孩子。
  有一天,一位督学慕名而来,想考一考小威特。老威特虽然同意了,但他跟督学约定一条:“不管考得怎么样,绝不要当面称赞我的儿子。”
  督学故意出了一些难题,小威特回答得非常顺利。督学大为吃惊,禁不住脱口夸赞道:“啊呀,他简直超过了我们的学者!”老威特一听,赶快纠正:“哪里,哪里,这是因为我儿子这半年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
  督学接着又出了一道题,这道题当时大数学家欧拉考虑了三天才做出来,小威特却只用了一杯茶的工夫。督学更是惊讶不已,完全忘记当初的约定,激动地向老威特祝贺:“你儿子胜过了欧拉!”老威特更不高兴了,在桌子下面狠狠地掐了一下督学的手,非常严肃地说:“瞎鸟有时也能拣到豆粒,他这是偶然的。”
  就这样,小威特在清醒的父亲的教育和引导下,一直保持谦虚谨慎、虚心好学的精神,做学问的锐气一直盛而不衰,九岁考上莱比锡大学,十三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被授予法学博士,并被聘为柏林大学教授。
  老威特的做法,很值得那些家有早慧孩子的父母深思。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千万保持清醒,别让孩子的才华“昙花一现”。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功能,让学生眼、耳、手一起协调动起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学习;多感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62-1  多感官学习法,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
“五一”长假,我决定自己去赚钱。  通过市场调查,我发现天气转热,卖冰棒的生意很好,投入本钱低,风险不大。  我拿出50元零用钱做成本,用20元买了一个冷藏泡沫盒,剩下的30元用来进货。据我平时的观察发现,每天早上都有冷库专车给冷饮批发店老板送货。于是,我直接从送货车那里进冰棒,这样,比从批发店进货更便宜!在进货的品种上,我选择了不同口味、价格不一的冰棒:有便宜解渴的盐水冰棒,大众口味的中杯、蛋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