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教学一般是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知识。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真正掌握学习知识呢?良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课余生活,同时也可激发孩子们的参与能力,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进而可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数学游戏的设计就尤显重要。
一、游戏揭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如果能喚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你想怎么玩?”然后学生踊跃发言。师示范: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剪。师:“你们想剪吗?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不妨这样来玩一玩。”然后学生开始认真地剪起来,教师接着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剪的图形都不一样,但是,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时,学生学习的热情来了,探究的欲望高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游戏为学生手、口、脑等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游戏降低了儿童对于成功的期望或对失败担忧的压力,能够使儿童不害怕失败,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更有毅力和坚持性,这是游戏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练习时尽量设计一些生动的环节,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如学习完口算加法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让一名同学当鼓手,蒙住他的眼睛,其余的同学在急促的鼓声中依次传递一个信封,里面有些题目。鼓声一停,信封在谁的手中,谁就抽出一张小纸,读出题后,在短时间内解答,其余同学用手势判断对与错。做游戏时,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要求,因此高效率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通过游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好动、好强、好奇、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形式多样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例如,我在教学“统计”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投乒乓球”比赛,每位组员投一次,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投得多。没轮到的组员为本组加油。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人参与,情绪高涨。比赛结束后,让学生数一数每个小组所投的数量,并填在表格里,学生从中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知道整理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这时,还沉浸在兴奋中的学生当然乐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愿意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游戏中,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游戏使知识更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例如,我在教学“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胳膊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的困难。教师让学生一起来想办法,一起来研究。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合作,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数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我相信数学游戏一定会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游戏揭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如果能喚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你想怎么玩?”然后学生踊跃发言。师示范: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剪。师:“你们想剪吗?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不妨这样来玩一玩。”然后学生开始认真地剪起来,教师接着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剪的图形都不一样,但是,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时,学生学习的热情来了,探究的欲望高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游戏为学生手、口、脑等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游戏降低了儿童对于成功的期望或对失败担忧的压力,能够使儿童不害怕失败,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更有毅力和坚持性,这是游戏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练习时尽量设计一些生动的环节,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如学习完口算加法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让一名同学当鼓手,蒙住他的眼睛,其余的同学在急促的鼓声中依次传递一个信封,里面有些题目。鼓声一停,信封在谁的手中,谁就抽出一张小纸,读出题后,在短时间内解答,其余同学用手势判断对与错。做游戏时,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要求,因此高效率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通过游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好动、好强、好奇、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形式多样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例如,我在教学“统计”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投乒乓球”比赛,每位组员投一次,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投得多。没轮到的组员为本组加油。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人参与,情绪高涨。比赛结束后,让学生数一数每个小组所投的数量,并填在表格里,学生从中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知道整理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这时,还沉浸在兴奋中的学生当然乐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愿意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游戏中,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游戏使知识更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例如,我在教学“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胳膊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的困难。教师让学生一起来想办法,一起来研究。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合作,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数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我相信数学游戏一定会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