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玩”包装数学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是改变传统教学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中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是爱玩,如何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改 和谐教育 兴趣教学
  
  新课改的中心议题是既改变教师的行为角色,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其中,主张学生个性的张扬已摆在了重要地位。所以,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影响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效果。
  据国家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国各地都有高达20%以上的中学生厌学,至少存在各种厌学情绪但还没有成为厌学的人数则更多。学生厌学的主要根源,仍然在于灌输式教学,新课改已经开展好几年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结果学生仍然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加上中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种转轨的时期,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学习上。而人为的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另外以少数“尖子”为中心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中学生天性活泼、爱“玩”,又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总想探个究竟。众所周知,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常的学生,只要具有自尊和自信,加上正确的引导,是不难掌握教学内容的。所以,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供实际的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玩”乃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们往往是在“玩”中成长。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爱“玩”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变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推论等为有趣的现象,使他们愿学、乐学、善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考虑知识的可“玩”性。如何用“玩”包装数学知识呢?
  一、课前“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基础学科。新课改更加突出知识的生活性。要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建立数学模型,就必须要教师创设丰富的、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情景、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件中理解数学、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达到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的需求提前布置一些有意识的观察等活动,让学生课前“玩”,积累生活素材。如我在讲七年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家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分别属于哪一类,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到校后与同学交流。又如“有趣的七巧板”,我让学生用一块12cm×12cm的硬纸扳制作一副七巧板,然后利用它们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1)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2)在你拼出的图案中能找出几组相互平行或垂直的线段?(3)在你拼出的图案中能找出几个锐角、直角、钝角?使学生在课前在玩的同时对要学的知识就有了感性认识。
  二、课中“玩”,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
  教学是一对矛盾运动的过程:流畅与停滞,有序与无序,平衡与矛盾,简单与复杂,交替出现并相互作用。有时候,学生没有经过真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也可以呈现出一种流畅有序的平衡的课堂局面,但这只能说是一种惰性的平衡,一种低层次的和谐。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人说:“会玩才会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玩”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爱玩的天性,只要教师能正确看待和认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枯燥地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探究的热爱。
  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应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会大大推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讲“截一个几何体”时,只点明“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平面叫截面”,然后引导“如果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让学生用自带的萝卜块等材料自己去切,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我只巡视指导他们的活动。结果,孩子们“玩”得很兴奋,他们不仅截出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而且还知道了正方体为什么截不出七边形的面。学生“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知识,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也积极地投入到那火热地活动中了。
  三、课后“玩”,继续激发其积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精辟地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只学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囫囵吞枣,不辨真伪,也就不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也就不能做到博观约取,标新立异。那么,如何让学生学而思,思而学呢?新课改的中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所以,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就需教師在课后继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活动,把学生从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学到的数学变理解为应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自己特棒,而且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于是他们就会潜意识地去学数学,学有用的数学。所以,数学教师不妨在课后再给学生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继续去“玩”。如我在讲完“展开与折叠”一节后,就给学生安排了这样一个课下活动:现在有一块正方形白铁,你能设计一个四棱锥吗?再如,我在讲完“概率”后,设置了这样三个课下作业:1、小明和小利做如下游戏:任意掷出两枚均匀的硬币,若朝上的面相同,则小明获胜;若朝上的面不同,则小利获胜。小利认为:朝上的面相同有“两个正面”和“两个反面”两种情况;而朝上的面不同只有“一正一反”一种情况,因此游戏对双方不公平,你认为呢?2、小强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任意掷出一个瓶盖,如果盖面着地则甲胜,如果盖面朝上则乙胜,你认为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先想一想,再做一做。3、调查当地某项抽奖活动,试着计算获奖者获奖的概率,并通过计算结果思考:抽奖活动对谁有利?如果抽奖活动中的大奖被抽奖者抽走,那么举办者赔吗?这样,学生“玩”了,在“玩”的过程中不但分享了学习数学知识所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了数学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
  所以,用“玩”包装数学,无疑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
  总之,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而用“玩”包装数学知识无疑是变过去教师一言堂为今天师生互动的大课堂,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为今天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中心和任务。既可以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繁重工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魏庄镇第三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如何来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而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必激发学生有阅读的需要。当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一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
期刊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取得切实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综合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还要注重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多层次化。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思考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语言特别是口才这种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水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清晰语言思维能力更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但是在一些小学里,不注重语言特别是口语的训练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缺乏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学生参加语言实践不够主动,平时训练心理障碍大,有胆怯心理。这些问题容易挫伤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阻碍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在语文教
期刊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整个中学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思想品德学科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中学思想品德课也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
期刊
[摘要]德育在教育中是重于文化知识传承的,但德育却不能像传授文化知识那样理性化,如果把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等当作数学公式一样处理,那就变成空洞的说教,造成学生“有道德知识,但缺乏道德感;有道德观念,但缺乏道德体验”。德育不仅仅是某个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责任,而是所有老师的责任。德育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生活中,在各科的教学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让德育具体化,生活化。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的网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
期刊
“这个世界没有最大的爱,只有最需要的爱,只要我们肯拿出来,即使是弱小到米粒或草芥,也会得到它的呵护和抚慰。”这句话是多么有哲理啊!它道出了为人师的准则。  我是孤儿院的一名教师,为让更多失去双亲的孤儿能象其他正常同龄人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沐浴知识的春风,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多年来在教学中摸索这经验,感到他们需要的是爱,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
期刊
[摘要]本文从学习氛围的营造,实验探究,多媒体的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教学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化学学科有效教学 做法与体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
期刊
[摘要]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只要去听,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相信總有其可取之处,有值得借鉴、探究、学习的东西供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怎么听?听什么?怎么记?记什么?怎么反思?反思什么?评价一节课即品位一节课。让我们作为审美者这个角色去品味每一节课。  [关键词]听课 评课 品课    听课、评课活动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途径.对于听课、评课我一直都存在着一
期刊
[摘要]数学同其他学科知识一样,是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贴近生活,真实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