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作为中华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教育中理应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但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在今天的体育教学中,武术属于冷门的项目,不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今天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对中华武术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知道李小龙,咏春拳等中国功夫的代名词。这样的情况,令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汗颜,本文就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改善这一情况,继续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传播学视野;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战略研究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我们理应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而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推进,却慢慢被忽视,甚至遗忘。在今天的体育教学中,成为了冷门项目,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武术。这种状况,令我们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深感担忧。传播学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型的交叉性学科,学校利用传播学架起武术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本文就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展开一系列讨论,方便大家了解武术传播,传承中国文化。
一、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晚清时期的萌芽阶段
随着洋务运动打着“自强”和“求富”的旗号兴起,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和科技方面都照搬西方模式。其中创办新式学堂就是一项重要改革,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目的,同时也开设了许多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以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学习洋枪洋炮的使用,从此以西方运动项目为主要形式的体育课程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武术教育模式。
(二)建国之初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阶段
建国之初,我国可以称得上是百废待兴,落后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和孱弱的国民体质就是其中之一。强国先强种,小时候上体育课连吐字都不是很清晰的我们总要喊一句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长大了才知道这是毛主席在这一关键时期提出的重要体育思想。而且,根据党体委代表会指出,武术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所以,应形势所需,全国各地纷纷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同时,在教育部颁布的第二部体育教材中,正式将武术与大纲题材融合在一起,由此,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在我国正式建立。
(三)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初步完善且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在体育方面也大有裨益。在改革开放之后,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在传递和平友谊以及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一系列关于体育项目的政策相继出台,每次的内容都以增加武术动作和套路为主,从小学到高中无一例外。由此可见,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后蓬勃发展并趋于完善,而且,武术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也不言而喻。
二、传播学视野下影响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武术教育资源不均衡
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武术的发展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一些武学大师年龄增加,好多都到了耄耋之年,真正能做任课教师为学生传授武学精髓的可谓凤毛麟角。甚至随着他们的去世,好多地方武学传承出现了断代的现象。二是一些任课教师对武学的了解局限于皮毛,在教学生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深深影响了武术文化的传承。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武术传承的政策,但是很多地方都是徒有其名,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导致的问题就是,在很多学校的体育项目中武术依旧是可有可无的,或者就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开设的,学生和老师都在敷衍。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些真正热爱武术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合适的学习机会深化自己的武学修为。这一切究其原因都是政府的支持力度重视力度不够造成的,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流逝。
(三)武术教育没有完善的体系
有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仅在于它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它是和老年人养生的太极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大部分青少年人不太热衷武术。然而,很多青少年却很喜欢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跆拳道。主要是因为跆拳道除了防身和强身健体的功能外,还有逐渐增加难度的段位考核。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当通过一个段位考核之后,就想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加高级的段位资格证书,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武术的教育体系不健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传播发展。
三、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与依据
(一)传播弘扬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从两个层面来提出发展武术战略的依据。一是国家武术教育发展层面:武术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可估量。对整个中国来说,武术可以促进国际间交流,例如李小龙的中国功夫成功地搭起了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展现了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次,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希望,武术在帮助青少年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实现全面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是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现状方面:师生一致认为,当前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包括师资力量薄弱,竞赛制度和考评机制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武术对于中小学生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武术教育落实到位,而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了解一切事物变化都是通过网络和影视等。所以,在传播学的视野下发展中小学武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发展的重点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方面:很多师生反映现在的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新型教学的需要,应充实革新教材,完善推进段位考核制度,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二是保障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同样地,我们丰富武术教育体系也需要教育部门有雄厚的资金来保障。三是教育体系方面:每个学校要在领会国家的精神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四是传播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现代科技,调动各种传播方式来达到发展武术教育的目的。
(三)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发展战略目标的思考
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标我们的行动才有动力,所以为武术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我们武术教育传播发展的最重要一步。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改变武术在体育课的地位使之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而且在一些评优评奖项目中,对武术成绩有严格要求。二是充分利用校园里的板报,广播等宣传途径,加深武术的影响力度。三是重视对武学大师的保护,专注培养一支年轻的武学精英队伍。四是在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中增加武术项目,形成竞赛传播体系。
四、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的实现策略与途径
(一)系统地建立以省运动会为核心的武术竞赛传播体系
每个省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全省的运动员都会为之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可以说运动会是一个运动员训练的动力,运动会得奖是无上的荣耀,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无比肯定。武术教育体系的传播可以将武术增加到运动会的项目中,通过校级选拔进入县级,从而进入省级。这样就建立起了以省级运动会为核心的一系列县级,校级运动会。相信以这样的方式,一定可以不断强化武术的传播意识。
(二)根据学生的客观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
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导致学生的客观需求一直在变化。现在在各种网络游戏,电视剧的潜移默化下,学生觉得武术就是飞檐走壁,上天遁地。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小时候的我们幻想能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施展轻功,日行千里,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体现了武术的神奇之处。在中学阶段的我们可能对李小龙的中国功夫更为迷恋,喜欢近身肉搏这样的挑战方式。在这些情况下,学生都已经燃起了学习武术的心理,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巧妙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这种心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武术以及传承文化的积极性。
五、结语
武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在21世纪这个充满现代化的时代,想要继续推进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我们需要改变以往教育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的规律。结合以上发展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在传播学视野下大力宣传武术教育,推进武术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海凤.传播学视野下山西省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2]刘立华.基于战略学视野的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黎桂华.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武术协会)
关键词:传播学视野;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战略研究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我们理应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而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推进,却慢慢被忽视,甚至遗忘。在今天的体育教学中,成为了冷门项目,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武术。这种状况,令我们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深感担忧。传播学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型的交叉性学科,学校利用传播学架起武术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本文就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展开一系列讨论,方便大家了解武术传播,传承中国文化。
一、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晚清时期的萌芽阶段
随着洋务运动打着“自强”和“求富”的旗号兴起,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和科技方面都照搬西方模式。其中创办新式学堂就是一项重要改革,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目的,同时也开设了许多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以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学习洋枪洋炮的使用,从此以西方运动项目为主要形式的体育课程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武术教育模式。
(二)建国之初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阶段
建国之初,我国可以称得上是百废待兴,落后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和孱弱的国民体质就是其中之一。强国先强种,小时候上体育课连吐字都不是很清晰的我们总要喊一句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长大了才知道这是毛主席在这一关键时期提出的重要体育思想。而且,根据党体委代表会指出,武术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所以,应形势所需,全国各地纷纷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同时,在教育部颁布的第二部体育教材中,正式将武术与大纲题材融合在一起,由此,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在我国正式建立。
(三)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初步完善且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在体育方面也大有裨益。在改革开放之后,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在传递和平友谊以及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一系列关于体育项目的政策相继出台,每次的内容都以增加武术动作和套路为主,从小学到高中无一例外。由此可见,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后蓬勃发展并趋于完善,而且,武术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也不言而喻。
二、传播学视野下影响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武术教育资源不均衡
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武术的发展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一些武学大师年龄增加,好多都到了耄耋之年,真正能做任课教师为学生传授武学精髓的可谓凤毛麟角。甚至随着他们的去世,好多地方武学传承出现了断代的现象。二是一些任课教师对武学的了解局限于皮毛,在教学生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深深影响了武术文化的传承。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武术传承的政策,但是很多地方都是徒有其名,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导致的问题就是,在很多学校的体育项目中武术依旧是可有可无的,或者就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开设的,学生和老师都在敷衍。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些真正热爱武术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合适的学习机会深化自己的武学修为。这一切究其原因都是政府的支持力度重视力度不够造成的,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流逝。
(三)武术教育没有完善的体系
有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仅在于它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它是和老年人养生的太极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大部分青少年人不太热衷武术。然而,很多青少年却很喜欢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跆拳道。主要是因为跆拳道除了防身和强身健体的功能外,还有逐渐增加难度的段位考核。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当通过一个段位考核之后,就想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加高级的段位资格证书,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武术的教育体系不健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传播发展。
三、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与依据
(一)传播弘扬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从两个层面来提出发展武术战略的依据。一是国家武术教育发展层面:武术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可估量。对整个中国来说,武术可以促进国际间交流,例如李小龙的中国功夫成功地搭起了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展现了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次,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希望,武术在帮助青少年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实现全面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是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现状方面:师生一致认为,当前中小学武术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包括师资力量薄弱,竞赛制度和考评机制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武术对于中小学生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武术教育落实到位,而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了解一切事物变化都是通过网络和影视等。所以,在传播学的视野下发展中小学武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发展的重点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方面:很多师生反映现在的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新型教学的需要,应充实革新教材,完善推进段位考核制度,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二是保障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同样地,我们丰富武术教育体系也需要教育部门有雄厚的资金来保障。三是教育体系方面:每个学校要在领会国家的精神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四是传播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现代科技,调动各种传播方式来达到发展武术教育的目的。
(三)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发展战略目标的思考
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标我们的行动才有动力,所以为武术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我们武术教育传播发展的最重要一步。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改变武术在体育课的地位使之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而且在一些评优评奖项目中,对武术成绩有严格要求。二是充分利用校园里的板报,广播等宣传途径,加深武术的影响力度。三是重视对武学大师的保护,专注培养一支年轻的武学精英队伍。四是在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中增加武术项目,形成竞赛传播体系。
四、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的实现策略与途径
(一)系统地建立以省运动会为核心的武术竞赛传播体系
每个省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全省的运动员都会为之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可以说运动会是一个运动员训练的动力,运动会得奖是无上的荣耀,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无比肯定。武术教育体系的传播可以将武术增加到运动会的项目中,通过校级选拔进入县级,从而进入省级。这样就建立起了以省级运动会为核心的一系列县级,校级运动会。相信以这样的方式,一定可以不断强化武术的传播意识。
(二)根据学生的客观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
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导致学生的客观需求一直在变化。现在在各种网络游戏,电视剧的潜移默化下,学生觉得武术就是飞檐走壁,上天遁地。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小时候的我们幻想能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施展轻功,日行千里,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体现了武术的神奇之处。在中学阶段的我们可能对李小龙的中国功夫更为迷恋,喜欢近身肉搏这样的挑战方式。在这些情况下,学生都已经燃起了学习武术的心理,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巧妙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这种心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武术以及传承文化的积极性。
五、结语
武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在21世纪这个充满现代化的时代,想要继续推进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我们需要改变以往教育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的规律。结合以上发展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在传播学视野下大力宣传武术教育,推进武术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海凤.传播学视野下山西省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2]刘立华.基于战略学视野的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黎桂华.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武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