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学时能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通过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展开。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怎么样来创设有效的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55-02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转型阶段。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们数学老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学困生,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用真心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完成,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如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引导他们认识圆的。“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的?”我提问了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他自信地回答:杯子是圆的,足球是圆的,车轮是圆的,地球是圆的……我又问:“足球为什么做成圆的呢”一个学生回答:“足球做成正方形的就踢不走了”有些同学就笑起来,我就鼓励他们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圆的认识,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用日常生活现象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生活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自觉参与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材,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还要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实现问题的解决,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理解的目的。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哪一款手机套餐更合适。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选择哪种套餐较合算、说明理由,然后列出在一定时间内手机资费与主要通话实践成一次函数关系。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很好被激发出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用图形化繁为简创设情境
数是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学生从小就接触大量的数。到了初中阶段,数、实数等代数概念开始进入他们视野,学生所学的数就变得复杂和抽象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挑战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审错题,算错数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化为比较直观的图形。我们知道,图形往往是直观的、清晰的、易于理解的。将代数概念中的数学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可以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化繁为简,帮助直观理解,提高解题的效率。在数转图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代数都需要转换为图形,老师要引导学生区别哪些类型题可以数转形,哪些则可以直接用数学思维得出答案,从而提高效率;需要数转形的题型,也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转化方式,如果是错误的数转形运算,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对原来的解题思路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创设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情境,推动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的深入。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复习题(P16一艘帆船由于风向的原因先向正东方向航行了160km,然后向正北方向航行了120km,这是它离出发点有多远?学生刚刚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知识,这个知识点还不是熟练掌握。有个学生举手询问:“老师,这道题没有图形,该怎么做呢?”显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勾股定理应用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60km和120km,利用勾股定理就出斜边长就行了。这样,学生虽可以通过模仿和记忆,掌握这个解题方法求得答案。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和对应边长就不得而知了。为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三角板在黑板上水平方向的横线,标上东西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这艘帆船从这条横线上点O出发,向正东方向航行了160km,即是水平向右航行到了点A的位置,过点A作一条垂线,标上南北方向,正北方向航行了120km,即是在点A上面垂线上找到一点B,使得AB长为120km,求离出发点多远实际就是求出OB的长度,通过图形,学生很快求出答案,很好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关键要构造直角三角形。由此可见,通过数转形,创设了一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情境,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部分代数题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问题。
四、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教育现代化已提上日程,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创设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模式,学生在融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为一体的多媒體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制作微课,利用较短时间讲解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利用微课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革新传统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情境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55-02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转型阶段。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们数学老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学困生,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用真心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完成,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如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引导他们认识圆的。“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的?”我提问了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他自信地回答:杯子是圆的,足球是圆的,车轮是圆的,地球是圆的……我又问:“足球为什么做成圆的呢”一个学生回答:“足球做成正方形的就踢不走了”有些同学就笑起来,我就鼓励他们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圆的认识,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用日常生活现象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生活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自觉参与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材,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还要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实现问题的解决,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理解的目的。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哪一款手机套餐更合适。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选择哪种套餐较合算、说明理由,然后列出在一定时间内手机资费与主要通话实践成一次函数关系。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很好被激发出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用图形化繁为简创设情境
数是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学生从小就接触大量的数。到了初中阶段,数、实数等代数概念开始进入他们视野,学生所学的数就变得复杂和抽象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挑战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审错题,算错数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化为比较直观的图形。我们知道,图形往往是直观的、清晰的、易于理解的。将代数概念中的数学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可以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化繁为简,帮助直观理解,提高解题的效率。在数转图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代数都需要转换为图形,老师要引导学生区别哪些类型题可以数转形,哪些则可以直接用数学思维得出答案,从而提高效率;需要数转形的题型,也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转化方式,如果是错误的数转形运算,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对原来的解题思路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创设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情境,推动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的深入。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复习题(P16一艘帆船由于风向的原因先向正东方向航行了160km,然后向正北方向航行了120km,这是它离出发点有多远?学生刚刚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知识,这个知识点还不是熟练掌握。有个学生举手询问:“老师,这道题没有图形,该怎么做呢?”显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勾股定理应用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60km和120km,利用勾股定理就出斜边长就行了。这样,学生虽可以通过模仿和记忆,掌握这个解题方法求得答案。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和对应边长就不得而知了。为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三角板在黑板上水平方向的横线,标上东西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这艘帆船从这条横线上点O出发,向正东方向航行了160km,即是水平向右航行到了点A的位置,过点A作一条垂线,标上南北方向,正北方向航行了120km,即是在点A上面垂线上找到一点B,使得AB长为120km,求离出发点多远实际就是求出OB的长度,通过图形,学生很快求出答案,很好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关键要构造直角三角形。由此可见,通过数转形,创设了一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情境,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部分代数题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问题。
四、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教育现代化已提上日程,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创设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模式,学生在融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为一体的多媒體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制作微课,利用较短时间讲解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利用微课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革新传统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