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应解放思想,确立“时时学语文,处处有语文”的理念;应引导学生寻找源头活水,摆脱现行的束缚,跳出语文教材、语文课堂、语文教材的框架,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呼吸和翱翔。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摆脱束缚 发展 进步
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倘若把语文的学习拘泥于课本,局限在课堂之中,这样做是毫无生命力的,显得格外的苍白无力。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要比课本上的语文丰富多彩很多,也更加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跳出狭隘的天地,投入到广阔天地中,告别小语文,走向大世界,尽情地享受生活,服务学习,从而获得生活中的宝贵养分,为自己充电加油。
一、“跳”出语文教材
现行的语文教材,虽然有很多版本,经过一定时间也会更新一部分内容,但是尽管如此,供几亿学生学习,也会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我们要树立好与时俱进的教学观,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载体。只有跳出语文教材,将自己置身于广阔而又精彩的大千世界中,才能领略素材之无穷,才能接触更广袤的语文资源。所以课本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例子,是一个十分狭隘但比较经典的例子,教师要做到既不依赖这个载体又不能完全跳出脱离这个载体,从而搭建好和谐的桥梁。
开学伊始,教师可给学生一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浏览教材,对于自己十分喜欢的文章可以精读,可以背诵,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分角色演出等。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求助于学优生。自从采用这种方法,每次上课时,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向我推荐课文,有故事、古诗等等,这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课文,学习起来情绪十分高昂,学得也非常投入,真正体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跳出语文教材,我把我们班级命名为文曲星班,在班级一角放了许多图书,创办了采集栏目,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积极阅读书籍。我还将教育部推荐的100本书的名字打印下来,粘贴在墙壁上,让学生对照着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阅读了很多书籍,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美的散文、经典的童话寓言等等,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我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摘抄,把其中优美的文句、经典的段落、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内容整理成册,并经常翻阅,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语文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此外,我还让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面,还实现了班级资源的共享。
我们不要只追求量,要更注重质的飞跃。字词句段篇能大量的积累固然可好,更要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古今精品也好,人生格言警句也罢,这些宝贵的财富都是经过一代代人生命参与并证明了的,如同滋养学生的雨露,如同照耀心灵的阳光,启迪着思维,震撼着心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血液和骨髓中充满先哲们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想。这些书籍正好能浓缩精华、跨越时空,将广阔的空间和悠悠的历史浇灌给我们,把宝贵的智慧和无数的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能不在这种好书中流连忘返吗?能不怡然陶醉吗?这样学生就会爱上读书,渴望读书,并把读书逐渐看做是自己最大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跳”出语文课堂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是包罗万象的,更是贴近生活的。如果我们只局限在狭小的课堂内,死啃书本,就如同坐井观天,视野必将不够开阔,也会使知识越学越死。因此,我们应该跳出课堂,让学生放眼校园、放眼家庭、放眼社会,将视线聚焦到图书馆、展览馆等地方;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实践活动,多采访、多调查,增强社会阅历,加强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出情感。此外,我们还应让学生走向大自然,看日月星辰,赏鸟虫鱼花,接触社会焦点,跟踪时事话题,述说自己观点,从而培养出理性情感。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只截取了一个侧面来描写周恩来总理,而学生对周恩来总理没有全面的了解。为此,我让学生深入到图书馆搜集资料,或让父母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或者在网络上搜信息。经过这样的准备,课堂上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心中的周恩来总理。学生都兴趣盎然,把周总理的工作、生活以及外交等方面说得淋漓尽致,举例也很典型。这样学生就全面地了解周恩来总理,再学习课文时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跳”出语文学科
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完美综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全面培养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得到培养。比如数学论文、数学日记、题目的奇思妙解、经验介绍等,都是语文和数学综合的例子。不仅如此,社会课、自然课、艺术课都可以找到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应解放思想,摆脱现行的束缚,跳出语文教材、语文课堂、语文教材的框架,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呼吸和翱翔。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摆脱束缚 发展 进步
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倘若把语文的学习拘泥于课本,局限在课堂之中,这样做是毫无生命力的,显得格外的苍白无力。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要比课本上的语文丰富多彩很多,也更加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跳出狭隘的天地,投入到广阔天地中,告别小语文,走向大世界,尽情地享受生活,服务学习,从而获得生活中的宝贵养分,为自己充电加油。
一、“跳”出语文教材
现行的语文教材,虽然有很多版本,经过一定时间也会更新一部分内容,但是尽管如此,供几亿学生学习,也会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我们要树立好与时俱进的教学观,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载体。只有跳出语文教材,将自己置身于广阔而又精彩的大千世界中,才能领略素材之无穷,才能接触更广袤的语文资源。所以课本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例子,是一个十分狭隘但比较经典的例子,教师要做到既不依赖这个载体又不能完全跳出脱离这个载体,从而搭建好和谐的桥梁。
开学伊始,教师可给学生一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浏览教材,对于自己十分喜欢的文章可以精读,可以背诵,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分角色演出等。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求助于学优生。自从采用这种方法,每次上课时,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向我推荐课文,有故事、古诗等等,这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课文,学习起来情绪十分高昂,学得也非常投入,真正体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跳出语文教材,我把我们班级命名为文曲星班,在班级一角放了许多图书,创办了采集栏目,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积极阅读书籍。我还将教育部推荐的100本书的名字打印下来,粘贴在墙壁上,让学生对照着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阅读了很多书籍,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美的散文、经典的童话寓言等等,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我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摘抄,把其中优美的文句、经典的段落、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内容整理成册,并经常翻阅,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语文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此外,我还让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面,还实现了班级资源的共享。
我们不要只追求量,要更注重质的飞跃。字词句段篇能大量的积累固然可好,更要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古今精品也好,人生格言警句也罢,这些宝贵的财富都是经过一代代人生命参与并证明了的,如同滋养学生的雨露,如同照耀心灵的阳光,启迪着思维,震撼着心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血液和骨髓中充满先哲们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想。这些书籍正好能浓缩精华、跨越时空,将广阔的空间和悠悠的历史浇灌给我们,把宝贵的智慧和无数的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能不在这种好书中流连忘返吗?能不怡然陶醉吗?这样学生就会爱上读书,渴望读书,并把读书逐渐看做是自己最大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跳”出语文课堂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是包罗万象的,更是贴近生活的。如果我们只局限在狭小的课堂内,死啃书本,就如同坐井观天,视野必将不够开阔,也会使知识越学越死。因此,我们应该跳出课堂,让学生放眼校园、放眼家庭、放眼社会,将视线聚焦到图书馆、展览馆等地方;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实践活动,多采访、多调查,增强社会阅历,加强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出情感。此外,我们还应让学生走向大自然,看日月星辰,赏鸟虫鱼花,接触社会焦点,跟踪时事话题,述说自己观点,从而培养出理性情感。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只截取了一个侧面来描写周恩来总理,而学生对周恩来总理没有全面的了解。为此,我让学生深入到图书馆搜集资料,或让父母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或者在网络上搜信息。经过这样的准备,课堂上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心中的周恩来总理。学生都兴趣盎然,把周总理的工作、生活以及外交等方面说得淋漓尽致,举例也很典型。这样学生就全面地了解周恩来总理,再学习课文时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跳”出语文学科
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完美综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全面培养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得到培养。比如数学论文、数学日记、题目的奇思妙解、经验介绍等,都是语文和数学综合的例子。不仅如此,社会课、自然课、艺术课都可以找到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应解放思想,摆脱现行的束缚,跳出语文教材、语文课堂、语文教材的框架,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呼吸和翱翔。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