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刻。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面临的“问题学生”会更多。这就更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关心、爱护、引导他们。让他们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一、问题学生的几个典型特点:
1、是非观念模糊,意志薄弱,易“反復”。
这类学生常犯错误的原因是无知,是非不清,把有些违反纪律的行为看成是“英雄行为”。这类学生有时也知道对和错,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求上进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差,意志不坚强,一丝丝的诱惑或干扰,也会让他们停滞下来,在转化的过程中易出现反复。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低。
“问题学生”由于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3、自尊心、自卑、自弃交织在一起。
“问题学生”经常遭到批评,甚至打骂,于是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感很强。存在自暴自弃,甘居下游的情绪,但是有时他们又唯恐别人对自己嘲讽和羞辱,又极力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采取傲慢的对立情绪,或是封闭自己的内容来营造一层可怜的“保护层”。
4、重感情又易偏激。
“问题学生”因长期生活在被漠视,受歧视的环境中,一旦受到别人的爱心,他们会倍加珍惜和感恩,但一受到伤害,轻则不合作,重则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二、问题学生的矫正策略:
1、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问题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因此,我们既要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每一个“问题学生”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把“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2、尊重理解,热爱学生,形成心理换位。
“问题学生”均具有学习和品德较差,缺乏自控力等特点,他们的感情落差大,容易“跳格”,产生逆反心理,对不平等的待遇非常敏感,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因此作为教师绝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对他们冷嘲热讽,而应尊重其人格,一视同仁,甚至某些方面给予特殊的“优待”。因此,我们应以“问题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生活实际为前提,去冷静分析和思考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环境及心理状态;同时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以学生的思维去度量,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实行心理换位和角色交换,将心比心。
班里有个姓潘的学生,平时纪律散漫,成绩差,同学对他疏远了,他家里父母关系也很紧张。我平时很注意关心他,一发现他进步马上予以表扬,对于他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以尊重的态度去看待,耐心地进行劝解。一次,他在家里玩爆竹,不幸把脸烧伤了,我就发动班级同学去看望他,望着同学们的礼物,他真切地说:“原来老师和同学对我是好的。”从此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多了,我也抓住这个契机,予以趁热打铁,提出一些要求,以后在不断地帮助他、督促他,使他逐渐地改观,他的父母也十分高兴,夫妻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一家人的和睦使他的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3、大目标小步走,使其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并非“一日之寒”,老师转化矫正他们的行为,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具体做法:第一步,我把常见的20种缺点列成一个表格,让他们找出与自身相符的缺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共同商量,制定自己计划。第二步:让班级好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督促,辅导,如果进步了就打一个五角星,进行表扬。第三步,当他实现了目标后,让全班同学见证他的成功,进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刘弘自博士强调“一定要把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作为解决学习障碍的首要事情来抓。”因此树立了“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之后,他们就会配合老师,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
4、宽容忍让,平衡心理。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特点及身处多变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不规则的絮乱状态,容易使师生间的“沟通点”严重错位,与老师的思想达不到共识,尤其是“问题学生”,其心理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要对他们更多地加以爱抚和正确引导,宽容他们,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应该以真情去感化他们,用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随时可能熄灭的希望之水;用爱去医治他们的心理创伤,用爱去激化他们战胜自卑的勇气;以宽容的心态去开导他们,使其心理趋向平衡。因此对待“问题学生”一定要做到并坚持“理解与批评”相结合,关心与严敬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激发“问题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
5、捕捉闪光点,培养良好的兴趣,运用好心理“支点”。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支点是指能够触及学生心灵,使其获得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信念,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变化甚至根本性变化的刺激,心理支点可以是某个物,或是复习得当的话,抑或是某本书等等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使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刺激物。
6、锻炼意志,反复教育。
要“问题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绝非一朝一夕即行之事,其认识上没有真正转变,行动上便难以持之以恒。因此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绝不能急于求成,要允许“反复,反复,再反复”,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反复中不断进行跟踪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并锻炼他们与不良自我抗争的意志,进一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收到真正转化效果。
总而言之,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不仅需要我们老师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还需要我们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制订好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宽容之心去对待“问题学生”。精诚所至,精石为开。我相信,只要努力“问题学生”一定会转化。
一、问题学生的几个典型特点:
1、是非观念模糊,意志薄弱,易“反復”。
这类学生常犯错误的原因是无知,是非不清,把有些违反纪律的行为看成是“英雄行为”。这类学生有时也知道对和错,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求上进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差,意志不坚强,一丝丝的诱惑或干扰,也会让他们停滞下来,在转化的过程中易出现反复。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低。
“问题学生”由于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3、自尊心、自卑、自弃交织在一起。
“问题学生”经常遭到批评,甚至打骂,于是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感很强。存在自暴自弃,甘居下游的情绪,但是有时他们又唯恐别人对自己嘲讽和羞辱,又极力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采取傲慢的对立情绪,或是封闭自己的内容来营造一层可怜的“保护层”。
4、重感情又易偏激。
“问题学生”因长期生活在被漠视,受歧视的环境中,一旦受到别人的爱心,他们会倍加珍惜和感恩,但一受到伤害,轻则不合作,重则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二、问题学生的矫正策略:
1、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问题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因此,我们既要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每一个“问题学生”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把“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2、尊重理解,热爱学生,形成心理换位。
“问题学生”均具有学习和品德较差,缺乏自控力等特点,他们的感情落差大,容易“跳格”,产生逆反心理,对不平等的待遇非常敏感,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因此作为教师绝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对他们冷嘲热讽,而应尊重其人格,一视同仁,甚至某些方面给予特殊的“优待”。因此,我们应以“问题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生活实际为前提,去冷静分析和思考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环境及心理状态;同时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以学生的思维去度量,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实行心理换位和角色交换,将心比心。
班里有个姓潘的学生,平时纪律散漫,成绩差,同学对他疏远了,他家里父母关系也很紧张。我平时很注意关心他,一发现他进步马上予以表扬,对于他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以尊重的态度去看待,耐心地进行劝解。一次,他在家里玩爆竹,不幸把脸烧伤了,我就发动班级同学去看望他,望着同学们的礼物,他真切地说:“原来老师和同学对我是好的。”从此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多了,我也抓住这个契机,予以趁热打铁,提出一些要求,以后在不断地帮助他、督促他,使他逐渐地改观,他的父母也十分高兴,夫妻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一家人的和睦使他的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3、大目标小步走,使其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并非“一日之寒”,老师转化矫正他们的行为,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具体做法:第一步,我把常见的20种缺点列成一个表格,让他们找出与自身相符的缺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共同商量,制定自己计划。第二步:让班级好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督促,辅导,如果进步了就打一个五角星,进行表扬。第三步,当他实现了目标后,让全班同学见证他的成功,进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刘弘自博士强调“一定要把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作为解决学习障碍的首要事情来抓。”因此树立了“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之后,他们就会配合老师,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
4、宽容忍让,平衡心理。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特点及身处多变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不规则的絮乱状态,容易使师生间的“沟通点”严重错位,与老师的思想达不到共识,尤其是“问题学生”,其心理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要对他们更多地加以爱抚和正确引导,宽容他们,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应该以真情去感化他们,用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随时可能熄灭的希望之水;用爱去医治他们的心理创伤,用爱去激化他们战胜自卑的勇气;以宽容的心态去开导他们,使其心理趋向平衡。因此对待“问题学生”一定要做到并坚持“理解与批评”相结合,关心与严敬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激发“问题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
5、捕捉闪光点,培养良好的兴趣,运用好心理“支点”。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支点是指能够触及学生心灵,使其获得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信念,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变化甚至根本性变化的刺激,心理支点可以是某个物,或是复习得当的话,抑或是某本书等等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使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刺激物。
6、锻炼意志,反复教育。
要“问题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绝非一朝一夕即行之事,其认识上没有真正转变,行动上便难以持之以恒。因此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绝不能急于求成,要允许“反复,反复,再反复”,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反复中不断进行跟踪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并锻炼他们与不良自我抗争的意志,进一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收到真正转化效果。
总而言之,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不仅需要我们老师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还需要我们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制订好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宽容之心去对待“问题学生”。精诚所至,精石为开。我相信,只要努力“问题学生”一定会转化。